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一、硝化剂及其硝化活泼质点 1.硝化剂 硝化剂是能够生成硝基阳离子(NO2+)的反应试剂。工业上常见 的硝化剂有各种浓度的硝酸、混酸、硝酸盐和过量硫酸、硝酸与醋酸 或醋酸酐的混合物等。通常的浓硝酸是具有最高共沸点的HNO3和水的 共沸混合物,沸点为120.5℃,含68%的HNO3,其硝化能力不是很强。 混酸是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常用的比例为重量比1:3,具有硝化 能力强、硝酸的利用率高和副反应少的特点,它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 硝化剂,其缺点是酸度大,对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溶解性较差,从而 影响硝化结果。硝酸钾(钠)和硫酸作用可产生硝酸和硫酸盐,它的 硝化能力相当于混酸。硝酸和醋酐的混合物也是一种常用的优良硝化 剂,醋酐对有机物有良好的溶解度,作为去水剂十分有效,而且酸度 小,所以特别适用于易被氧化或易为混酸所分解的芳香烃的硝化反应。 此外,硝酸与三氟化硼、氟化氢或硝酸汞等组成的混合物也可作为硝 化剂。
实验表明,在混酸中硫酸浓度增高,有利于NO2+的离解。硫酸 浓度在75%~85%时,NO2+离子浓度很低,当硫酸浓度增高至89%或 更高时,硝酸全部离解为NO2+离子,从而硝化能力增强。参见表4-1。
硝酸、硫酸和水的三元体系作硝化剂时,其NO2+含量可用一个三角坐 标图来表示。如图4-1所示。由图可见,随着混酸中水的含量增加, NO2+的浓度逐渐下降,代表 NO2+ 可测出极限的曲线与可发生硝化反 应所需混酸组成极限的曲线基本重合。
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1 .被硝化物的性质
硝化反应是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芳烃硝化反应的难易程度, 与芳环上取代基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当芳环上存在给电子基团时,硝 化速度较快,在硝化产品中常以邻、对位产物为主;反之,当芳环上 连有吸电子基时,硝化速度降低,产品中常以间位异构体为主。然而 卤代芳烃例外,引入卤素虽然使芳环钝化,但得到的产品几乎都是邻、 对位异构体。单取代苯的硝化反应速度按以下顺序递增: —NO2<—SO3H<—CO2H<—Cl<—H<—Me<—OMe<—OEt<—OH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2. 硝化剂的活泼质点
硝基具有两性的特征,既是酸又是碱,硝酸对强质子酸如浓硫酸等 起碱的作用,对水、乙酸起酸的作用,当硝酸起碱的作用时,硝化能 力增强,反之起酸的作用时,硝化能力减弱 。 若把少量硝酸溶于硫酸中(即混酸作硝化剂时),将发生如下反应: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温度还直接影响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硝化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 应。混酸硝化时,反应生成水稀释硫酸并将放出稀释热,这部分热量 约相当于反应热的7.5%~10%。苯的一硝化反应热可达到143kJ/ mol。 一般芳环一硝化的反应热也有约126kJ/mol。这样大的热量若不及时移 走,会发生超温,造成多硝化、氧化等副反应,甚至还会发生硝酸大 量分解,产生大量红棕色 NO2 气体,使反应釜内压力增大;同时主副 反应速度的加快,还将继续产生更大量的热量,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反 应失去控制,将导致爆炸等生产事故。因此在硝化设备中一般都带有 夹套、蛇管等大面积换热装置,以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确保安全和得 到优质产品。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除 NO2+ 正离子是主要的硝化活泼质点外,还有 H2NO3+ 也是有效的活泼质点。稀硝酸硝化时还可能有NO +、N2O4或 NO2作为活泼质点,但反应历程有所不同。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二、硝化反应历程及动力学 1.硝化反应历程 芳烃的硝化反应符合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规律。以 苯为例,其反应历程如下:
反应的第一步是硝化剂离解,产生硝基阳离子 NO2+;第二步是亲电 活泼质点NO2+向芳环上电子云密度较高的碳原子进攻,生成π-络合物, 然后转变成 σ- 络合物,最后脱除质子得到硝化产物。在浓硝酸或混酸 硝化反应过程中,其中转变成 σ-络合物这一步的速度最慢,因而是整 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萘的一硝化时,产物以α -硝基萘为主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2 .硝化剂
不同的硝化剂具有不同的硝化能力。通常,对易于硝化的有机物 可选用活性较低的硝化剂,以避免过度硝化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而 难于硝化的有机物则宜选用强硝化剂进行硝化。此外,对相同的被硝 化物,若采用不同的硝化剂,常常会得到不同的产物组成。因此在进 行硝化反应时,必须合理地选择硝化剂。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3 .硝化温度
对于均相硝化反应,温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和生成物异构体的比 例。一般易于硝化和易于发生氧化副反应的芳烃(如酚、酚醚等)可 采用低温硝化,而含有硝基或磺基等较稳定的芳烃则应在较高温度下 硝化。 对于非均相硝化反应,温度还将影响芳烃在酸相中的物理性能 (如溶解度、乳化液粘度、界面张力)和总反应速度等。由于非均相 硝化反应过程复杂,因而温度对其影响呈不规则状态,需视具体品种 而定。例如,甲苯一硝化的反应速度常数大致为每升高10℃增加1.5~ 2.2倍。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研究表明,搅拌在硝化反应起始阶段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间歇硝 化反应的加料阶段,停止搅拌或桨叶脱落,将是非常一旦重新搅拌,就 会突然发生激烈反应,瞬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失控,以至于发 生事故。因此,要求在硝化设备上设置自控和报警装置,采取必要的 安全措施。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混酸硝化时,混酸的组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硫酸浓度越大,硝 化能力越强。例如,甲苯一硝化时硫酸浓度每增加1%,反应活化能约 下降2.8kJ/mol。对于极难硝化物质,可采用HNO3-SO3作硝化剂,以便 提高硝化反应速度和大幅度降低硝化废酸量。混酸中硫酸的浓度还影 响产物异构体的比例。例如,1,5-萘二磺酸在浓硫酸中硝化,主要生 成1-硝基萘-4,8-二磺酸,而在发烟硫酸中硝化,主要生成2-硝基萘4,8-二磺酸。混酸中加入某些添加剂也能改变产物异构体的比例,如 甲苯硝化时向混酸中加入适量磷酸,可增加对位异构体的比例。
一、硝化剂及其硝化活泼质点 1.硝化剂 硝化剂是能够生成硝基阳离子(NO2+)的反应试剂。工业上常见 的硝化剂有各种浓度的硝酸、混酸、硝酸盐和过量硫酸、硝酸与醋酸 或醋酸酐的混合物等。通常的浓硝酸是具有最高共沸点的HNO3和水的 共沸混合物,沸点为120.5℃,含68%的HNO3,其硝化能力不是很强。 混酸是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常用的比例为重量比1:3,具有硝化 能力强、硝酸的利用率高和副反应少的特点,它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 硝化剂,其缺点是酸度大,对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溶解性较差,从而 影响硝化结果。硝酸钾(钠)和硫酸作用可产生硝酸和硫酸盐,它的 硝化能力相当于混酸。硝酸和醋酐的混合物也是一种常用的优良硝化 剂,醋酐对有机物有良好的溶解度,作为去水剂十分有效,而且酸度 小,所以特别适用于易被氧化或易为混酸所分解的芳香烃的硝化反应。 此外,硝酸与三氟化硼、氟化氢或硝酸汞等组成的混合物也可作为硝 化剂。
实验表明,在混酸中硫酸浓度增高,有利于NO2+的离解。硫酸 浓度在75%~85%时,NO2+离子浓度很低,当硫酸浓度增高至89%或 更高时,硝酸全部离解为NO2+离子,从而硝化能力增强。参见表4-1。
硝酸、硫酸和水的三元体系作硝化剂时,其NO2+含量可用一个三角坐 标图来表示。如图4-1所示。由图可见,随着混酸中水的含量增加, NO2+的浓度逐渐下降,代表 NO2+ 可测出极限的曲线与可发生硝化反 应所需混酸组成极限的曲线基本重合。
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1 .被硝化物的性质
硝化反应是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芳烃硝化反应的难易程度, 与芳环上取代基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当芳环上存在给电子基团时,硝 化速度较快,在硝化产品中常以邻、对位产物为主;反之,当芳环上 连有吸电子基时,硝化速度降低,产品中常以间位异构体为主。然而 卤代芳烃例外,引入卤素虽然使芳环钝化,但得到的产品几乎都是邻、 对位异构体。单取代苯的硝化反应速度按以下顺序递增: —NO2<—SO3H<—CO2H<—Cl<—H<—Me<—OMe<—OEt<—OH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2. 硝化剂的活泼质点
硝基具有两性的特征,既是酸又是碱,硝酸对强质子酸如浓硫酸等 起碱的作用,对水、乙酸起酸的作用,当硝酸起碱的作用时,硝化能 力增强,反之起酸的作用时,硝化能力减弱 。 若把少量硝酸溶于硫酸中(即混酸作硝化剂时),将发生如下反应: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温度还直接影响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硝化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 应。混酸硝化时,反应生成水稀释硫酸并将放出稀释热,这部分热量 约相当于反应热的7.5%~10%。苯的一硝化反应热可达到143kJ/ mol。 一般芳环一硝化的反应热也有约126kJ/mol。这样大的热量若不及时移 走,会发生超温,造成多硝化、氧化等副反应,甚至还会发生硝酸大 量分解,产生大量红棕色 NO2 气体,使反应釜内压力增大;同时主副 反应速度的加快,还将继续产生更大量的热量,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反 应失去控制,将导致爆炸等生产事故。因此在硝化设备中一般都带有 夹套、蛇管等大面积换热装置,以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确保安全和得 到优质产品。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除 NO2+ 正离子是主要的硝化活泼质点外,还有 H2NO3+ 也是有效的活泼质点。稀硝酸硝化时还可能有NO +、N2O4或 NO2作为活泼质点,但反应历程有所不同。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二、硝化反应历程及动力学 1.硝化反应历程 芳烃的硝化反应符合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规律。以 苯为例,其反应历程如下:
反应的第一步是硝化剂离解,产生硝基阳离子 NO2+;第二步是亲电 活泼质点NO2+向芳环上电子云密度较高的碳原子进攻,生成π-络合物, 然后转变成 σ- 络合物,最后脱除质子得到硝化产物。在浓硝酸或混酸 硝化反应过程中,其中转变成 σ-络合物这一步的速度最慢,因而是整 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萘的一硝化时,产物以α -硝基萘为主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2 .硝化剂
不同的硝化剂具有不同的硝化能力。通常,对易于硝化的有机物 可选用活性较低的硝化剂,以避免过度硝化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而 难于硝化的有机物则宜选用强硝化剂进行硝化。此外,对相同的被硝 化物,若采用不同的硝化剂,常常会得到不同的产物组成。因此在进 行硝化反应时,必须合理地选择硝化剂。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3 .硝化温度
对于均相硝化反应,温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和生成物异构体的比 例。一般易于硝化和易于发生氧化副反应的芳烃(如酚、酚醚等)可 采用低温硝化,而含有硝基或磺基等较稳定的芳烃则应在较高温度下 硝化。 对于非均相硝化反应,温度还将影响芳烃在酸相中的物理性能 (如溶解度、乳化液粘度、界面张力)和总反应速度等。由于非均相 硝化反应过程复杂,因而温度对其影响呈不规则状态,需视具体品种 而定。例如,甲苯一硝化的反应速度常数大致为每升高10℃增加1.5~ 2.2倍。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研究表明,搅拌在硝化反应起始阶段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间歇硝 化反应的加料阶段,停止搅拌或桨叶脱落,将是非常一旦重新搅拌,就 会突然发生激烈反应,瞬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失控,以至于发 生事故。因此,要求在硝化设备上设置自控和报警装置,采取必要的 安全措施。
第二节 硝化反应基本原理
混酸硝化时,混酸的组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硫酸浓度越大,硝 化能力越强。例如,甲苯一硝化时硫酸浓度每增加1%,反应活化能约 下降2.8kJ/mol。对于极难硝化物质,可采用HNO3-SO3作硝化剂,以便 提高硝化反应速度和大幅度降低硝化废酸量。混酸中硫酸的浓度还影 响产物异构体的比例。例如,1,5-萘二磺酸在浓硫酸中硝化,主要生 成1-硝基萘-4,8-二磺酸,而在发烟硫酸中硝化,主要生成2-硝基萘4,8-二磺酸。混酸中加入某些添加剂也能改变产物异构体的比例,如 甲苯硝化时向混酸中加入适量磷酸,可增加对位异构体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