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

作者:夏伟郭倩徐鹏飞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6期

本文针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问题,从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市场价格、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现行政策的效果。采用文献查阅法、运用Delphi方法和积因子求权重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涉及到的人力、物力、生产积极性、社会环境以及农业保障等方面,对安徽、江苏、山东、黑龙江农业最低收购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前,评价模型给出的数据显示粮食生产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是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的开始执行以来,执行区内粮食生产趋势开始逆转,并且持续向好,2008年以后都处于中上水平运行。而作为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非执行区的山东,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反复不定。结合前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调控粮食种植优化决策和建议。

研究背景

粮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主要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顺畅国内粮食流通储备体系、保证粮食进出口能力等方面着手。自2004 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5 年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粮食自给率高于95%,粮食生产与进口压力不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顺畅国内粮食流通渠道。2008 年,面对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价格爆涨甚至粮食供应紧张的现象;而在中国,恰逢粮食增产,实际情况是市场粮价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粮农卖粮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粮食流通渠道不畅,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对接存在问题,粮食收购市场中生产者、中间商、终端收购分销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性差。因此,分析并理顺粮食收购市场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对解决中国粮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模型评价执行效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购销形势,为了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和粮价大幅波动,国家于2004年出台并实施了以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到2010年为止,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范围依然有严格规定,一般是主要粮食品种的重点主产区,如早籼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省区;中晚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吉林、黑龙江、广西、江苏、辽宁、河南等省区;小麦则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省。

下面我们以中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区域(安徽、黑龙江、江苏)和非执行区域(山东)为目标,对最低收购价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发现在政策执行前,评价模显示给出的分数显示粮食生产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是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的开始执行以来,执行区内粮食生产趋势开始逆转,并且持续向好,2008年以后都处于中上水平运行。而作为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非执行区的山东,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反复不定。

总结与讨论

总结:根据粮食种植面积评价体系可知,众多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四个公因子,分别为经济因子、作物因子、自然因子和农村因子,且前两个因子承担了83.3%解释权,所以要对粮食种植进行优化,首先是要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起来,这样才是发展之道,其次是可以适当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增加或缩减部分作物的种植面积。

讨论:由于时间限制以及数据资料的欠缺,例如我国从2005年起才开始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数据量较少。对做回归分析以及预测等,做出了较大的干扰。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3.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4.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