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物理化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溶液
一.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1. 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
3. 质量浓度
4. 质量摩尔浓度
5. 摩尔分数
6. 质量分数
7. 体积分数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1.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p = K · b B
2.溶液的沸点升高 ⊿T b=K b·b B
3.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T f=K f·b B
4.溶液的渗透压力
П =c B RT
5.渗透浓度。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
1.活度。 α = γ c 2。离子强度
3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
4.质子转移平衡及平衡常数
酸常数
碱常数
5.
6.稀释定律
7.酸碱溶液pH 一元弱酸溶液 一元溶液弱碱 ∑=i i
n n x /B B ∑=i i
m m /B B ω∑=i i
V V /B B ϕ]HB []B ][O H [3a -+=K ]B []OH ][HB [-b -=K
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
8. 容度积?容度积规则?
第四章.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pH 的计算
2.缓冲容量、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课本51页)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1体系(敞开、封闭、隔离体系)和环境 2.状态、状态性质(广度、强度性质)、过程(等温、等压、等容过程)
3.热Q 和功W 吸热为正(Q >0), 放热为负(Q <0);
得功为正(W >0),做功为负(W <0)。
二.化学反应热
1.热力学 能,又称内能(用U 表示)
2.焓。(H ) H ≡U+ p V
3.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4.化学反应热 △U = Q v ∆r H = Q p
5.Hess 定律:化学反应热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与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无关。
6标准摩尔生成焓? 最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都等于零(课本68页)
7.标准摩尔燃烧焓 ?(见课本69页)
三.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自发反应的基本特征?决定过程方向的因素(热、混乱度的变化)
2熵。用S 表示,用来定量描述混乱度的大小。单位J ∕K
(1)同一物质:S 气>S 液>S 固 ;S 高温>S 低温 ; S 低压气体>S 高压气体 S 体积大>S 体积小
(2)同一物态: S 复杂分子>S 简单分子 ; S 混合物>S 纯净物
3.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在热力学温度0K 时,任何纯物质的完整晶体的熵值都等于零。
标准熵
(见课本73页)
4.Gibbs 自由能。
Gibbs 方程:△G = △H -T △S
标准摩尔反应Gibbs 自由能 (公式见课本74页)
5.自发过程的自由能判断
△G <0 自发过程;△G >0 非自发过程;
△G =0 体系达到平衡态
)mol K J (11m --⋅⋅ S
△r G m<0 自发反应
△r G m=0 平衡状态
△r G m>0 非自发反应,逆反应自发
6.非标准态下△r G m的计算?
四.化学平衡。
1.标准平衡常熟的定义式
2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见79页)
第七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一.1 、氧化数(课本101页)
2.氧化半反应(失去电子的半反应)与还原半反应(得到电子的半反应)
3.氧化还原电对
电对符号:氧化型/还原型(氧化数较高的物质形式称为氧化型;较低的称为还原型)
同一电对的氧化型和还原型两者相互依存,并可通过电子的得失相互转化
4.氧化还原的实质?
二.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电池半反应的写法!
2.常见电极的类型(金属电极、气体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氧化还原”电极)
3.能够(1)由电池组成式写出发生在其中的电池反应。(2)由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并写出原电池组成式
4.电极电势E =φ+ -φ-
选择标准氢电极作为比较的基准。ϕψ(H+/H2) =ϕψH+/H2=0.000V
为了测定任意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只要把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即可计算得到电极电势。
5.标准电极电势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Nernst方程(课本111页)
2.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1)比较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
对于任一氧化/还原电对:
标准电极电势↑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
标准电极电势↓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当G>0,即△r G m<0,正向自发进行;
当G<0,即△r G m>0,逆向反应自发。
或:当E > 0.2V, 反应正向进行;
当E < -0.2V, 反应逆向进行
当-0.2V < E < 0.2V, 反应方向由浓度决定.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课本120页)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玻尔理论
(1)核外电子只能在定态轨道上运动, 既不吸收也不辐射能量;
(2)不同定态轨道能量不同,且不连续;原子轨道不同,能量状态称为能级.
氢原子核外电子能量公式
En=-(Z 2 /n 2)×2.18×10-18 (n=1,2,3,4,…)
E 为能量;Z 为核电荷数;n 为量子数;
(3) 电子可在不同的定态轨道间跃迁,在这过程中吸收一定的辐射或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 吸收或发出辐射的频率ν与两个定态轨道间能量差∆E 的关系为: 式中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 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公式或德布罗意关系式:λ=h /P=h /mv
3.不确定原理(测不准原理) △x ·△p x ≥h /4π
4.薛定谔方程 式中:ψ称为波函数; E 为原子的总能量; V 为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 m 为电子的质量;h 为普朗克常数; x 、y 、z 为电子的空间坐标。对于氢原子来说, ψ是描述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
|Ψ|2表示在空间某一处(x,y,z)附近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三.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 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1) 主量子数(n) n 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2) 角量子数(L )L=0,用S 表示;L=1,用P 表示;L=2时,用d 表示;L=3,用f 表
示。
对多电子原子:En s <Enp <End <Enf
对氢原子:Ens=Enp=End=Enf
(3)磁量子数:
(4)自旋量子数
2.概率密度和电子云(课本133页)
3.氢原子轨道径向分布函数图(136页)
四.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屏蔽效应 Z * = Z - σ Ei = -2.18×10-18 ( Z * ) 2 /n 2(J)
σ为屏蔽常数
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的屏蔽作用σ = 0;同一层,σ = 0.35(但1s ,σ =0.3);对n s,n p ,(n -1)组的σ =0.85,更内的各组σ = 1;对n d 、n f 的内组电子σ = 1
注:该方法用于n 为4的轨道准确性较好,n 大于4后较差。
(2)钻穿效应 一般钻穿能力顺序为:ns > np > nd >nf
n 相同,l 不同时,Ens< Enp< End< Enf
l 相同,n 不同时, E1s< E2s< E3s< E4s
n,l 均不相同时,情况复杂,会出现能级交错现象。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是影响轨道能级的重要因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屏蔽效应使核对电子的有效吸引减弱,因而使轨道能级升高;而钻穿效应是使核对电子的有效吸引加强,因h E E h E -=∆=νψ--=∂ψ∂+∂ψ∂+∂ψ∂)(8)(22222222V E h
m z y x 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