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施工方案
(1) 填埋工艺
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 实行分层摊平、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作业制
度。主要工艺过程叙述如下。
来自城区中转站的生活垃圾由自卸汽车运输至填埋场,经地磅计量后, 通过作业平台和
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单元作业点按统一调度卸车, 然后由填埋机械摊平、碾压。填埋单元按1~2天的垃圾填埋量划分,每单元长约50m,每层需铺垃圾约0.8m厚。碾压作业分层进行并实行往复制, 往复次数根据实际掌握(一般要进行10 次以上), 压实后厚度0.5~0.6m, 压实后垃圾密度可达0.8~1.0t/m3, 当压实厚度达到2.3m 时, 覆土0.2m,构成1个2.5m厚的填埋单元。一般以一日填埋垃圾作为一个填埋单元
,
并实行当日覆土。为减少和杜绝蚊蝇、昆虫孳生, 需对覆土后的填埋单元进行喷药消毒。填埋场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及填埋机械还实行不定期喷药制度。
同一作业面平台多个填埋单元形成 2.5m厚的单元层。5个单元层组成1个大分层, 总
高度12.5m。分层外坡面坡度为1 : 3,坡面为弧形,坡向填埋区周边截洪沟,以利于排除场区层面上地表径流,减少渗滤液量。大分层之间设宽度为8~10m的控制平台, 并设有截排坡面径流的排水沟。
(2) 防渗设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工程是防止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外泄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重要措施, 它一般包括填埋区的防渗和渗滤液调节池的防渗。本工程采用的防
渗方案为垂直, 即在渗滤液可能外泄的地下通道上采用构建防渗墙、帷幕灌浆等工程来防止渗滤液外泄。垂直防渗方法适用条件为场区一般是地下水贫乏, 岩层透水性、富水性差, 一个小的、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周围除
谷口外, 地下水分水岭较高, 能防止填埋场垃圾堆填后,渗滤液不会越过地下分水岭向邻谷渗漏,或者地表分水岭处地层为相对隔水层, 可以阻止渗滤液向邻谷渗漏。
杭州天子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区地质情况如下。填埋场位于杭州半山区沈家
滨西侧的青龙坞沟谷中,是一个三面环山,向NWV方向开口的山谷,填埋场位于山谷的东端,填埋区长约300m南北宽约300m由于侵蚀作用,填埋场可溶性岩层只分布在中部的向斜轴部和北东分水岭部位。由分水岭向填埋区方向(由新到老)分布的地层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地表有溶蚀裂隙,1999 年在东北角地表分水岭处补充勘查时, 在灰岩地层中发现有充填溶洞; 石炭系下统至泥盆系下统的一套碎屑岩系, 主要为含砾石英粗砂岩、黑色炭质砂质页岩、杂色粉砂质页岩、石英中粗砾砂岩、细砂岩等。在沟谷中心有厚数米至10余米第四系堆积物,有碎石、块石、砾石组成的亚黏土和亚砂土,上部为结构松散的全新统洪积层,下部及两侧山坡为上更新统坡洪积层,黏土含量增加,泥质、铁锰质胶结紧密。场区断裂主要有F2断层,控制场区山谷的形成,在截污坝勘察孔ZK13中可以见到,在相距5m的ZK14中就未见到,可见断层带影响范围不大,在钻孔压水试验时,断层无异常水文地质现象,单位吸水率3 =0.019~0.02L/ (min • m- m)。场区基底岩层含风化裂隙,岩层透水性弱,沟谷中基岩裂隙水水位高出第四系孔隙潜水位2~4m表明第四系底部透水性更弱,有
一定的隔水作用。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低于地表0.2~0.3m, 上部渗透系数
K=0.122~0.133L/ (min • m- m)。底部K值更小,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填埋场区水资源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绝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 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由于风化裂隙常随深度增加其透水性减弱, 故地下水与地表径流一致向沟谷汇流,当地下水运移受阻时,地下水上升冒出地表形成泉水转化为地表水。场
区各沟谷受不透水岩层的控制, 使各沟谷之间同时构成了地表和地下分水
岭。因场区为一小的、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所以在填埋场形成后, 其产生的渗滤液一部分被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 另一部分渗入场区地下含水层, 向下游扩散。
根据填埋场总平面设计, 调节池设在垃圾坝下游的地下水总出口通道上, 场区内的地下水及渗入地下水的渗滤液都将汇入调节池, 因此, 可以利用帷幕灌浆截断调节池与下游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防止调节池中的渗滤液及其上游的地下水向下游排泄, 防止污染调节池下游地下水。
由于截污坝处两岸地下水水力坡度较陡, 截污坝下用较短的防渗帷幕( 设计截污坝长80m,帷幕向两端各延长22m和48m,共长150m),就可保证上游地下水和渗滤液得到有效拦截。当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尚无规范可循, 所以借鉴水利部门有关标准而又高于水利标准进行设计, 本工程在帷幕内外水位差只有0.5m 的条件下, 采用单一水泥浆液,帷幕结束标准定为灌浆后压水试验0.03L/ (min • m・m)。在截污坝下及F2 断层带附近, 用双排灌浆孔, 两端延长部分为单排孔。
(3) 清污分流
为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降低渗滤液处理成本, 设计对填埋区外的未受填埋垃圾污染
的雨水和垃圾渗滤液分别收集。
①雨水排放系统在场区设置了一套完整的防洪排水系统, 截洪沟按十年一遇流量设计, 按三十年一遇流量校核。填埋场区的排雨水系统按其排水方式分为两种。
a.截洪沟截洪沟包括165m环库截洪沟,140m、115m和90m库内分区截洪沟。环库截洪沟设在南北两侧山坡的165m标高上,截排未与垃圾接触的雨水。结构为浆砌块石矩形沟,断面尺寸宽1.0m,深1.5m。环库截洪沟在渗滤液调节池上游分为内沟和外沟。
库内分区截洪沟共二条,分别设在库内90m 115m和140m咼程上,也均分为南北两段。其作用为尽可能排出未污染的雨水, 减少垃圾渗滤液。未受污染的雨水通过环库截洪沟的外沟排入下游地表水体, 分区截洪沟被垃圾覆盖时则改为盲沟收集垃圾渗滤液, 并通过环库截洪沟的内沟进入渗滤液调节池。
b. 排洪井设计设置了3个直径为3.8m 的排水井, 顶部标咼分别为65m、76m 和97m,用于排90m以下山坡雨水,井壁随垃圾填埋上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弧形板块嵌封。作业面高于90m时,排水井管改作收集渗滤液的干管。
②渗滤液收集系统渗滤液收集管网根据垃圾填埋的不同咼程分五期设置, 并根据填
埋区域的不同设置了三根干管, 从而形成了北区、中区、南区三个相对独立的排渗滤液管网, 这三个区域没有确切的分界。从平面上看, 主管是干管的分枝, 主管的间距不小于
100m;支管间距为40~50m毛细管由支管引出,间距在10m左右。整个排渗滤液管网形成一个空间的立体网络。由于在排渗滤液时, 会渗入甲烷等气体, 所以在主管和干管的连接处, 设置了通气孔排出气体, 有利于渗流。渗滤液收集管有毛细管和支管承担,直径分别为15mn和150mm的PVC硬花管。渗滤液经支管流入主管后,通过主管和干管迅速排入渗滤液调节池。主管和干管分别为直径230mn和400mm的钢
筋混凝土管。
(4) 垃圾坝
为使垃圾堆积体稳定, 在填埋场最下端设置垃圾坝。垃圾坝设计为透水堆石坝坝高14.5m,坝顶宽4m,以满足运输车辆通行的要求。垃圾坝外坡 1 : 1.5,内坡 1 : 2.0。内坡及坝基均铺设土工织物的反滤层,渗滤液可通过反滤层渗出进入渗滤液调节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