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意思-赏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6fa6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6.png)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经典作品,这两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豪迈的气概,成为了送别诗中的佳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的全文: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一首诗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凄迷的景象。
“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的黄云遮天蔽日,白日也变得昏暗无光。
“曛”字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昏时分那种昏黄迷茫的氛围,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紧接着“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出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同时也为下文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做了铺垫。
然而,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笔锋一转,充满了豪迈与豁达。
诗人宽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这既是对友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诗人自己积极乐观心态的体现。
这两句诗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们传递出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身处困境或者即将面临分别的人们,能够从中获得勇气和信心。
再来看第二首诗。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以自己的遭遇开篇,说自己就像鸟儿的翅膀那样飘摇不定,独自哀伤,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
这里的“私自怜”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一直自怨自艾,而是话锋一转,“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大丈夫贫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是今天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贫贱生活的坦然,又流露出了与友人相逢时的真诚和不拘小节。
从整体上看,这两首诗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有对未来的期许;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它们展示了高适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高尚品质。
在艺术手法上,这两首诗善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如第一首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恶劣的天气和景象,强化了离别的伤感。
高适《别董大》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18a1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b.png)
高適《别董大》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别董大》高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译文: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赏析: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诗,则董大可能是指唐玄宗时著名琴客董庭兰,曾因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大是他的排行。
诗人崔珏有诗:“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即咏此事。
本篇原作二首,其一云:“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可知此诗创作于诗人高適“贫贱”之时,乃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
但“丈夫不作儿女别”,诗人满怀信心,出语豪壮,从而使此诗成为离别诗中情调豪迈不可多得的佳作。
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状眼前之景,点出送别时令及天气。
曛,昏黄色,指夕阳西沉。
后半句化用《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黄沙漫天,白云也染成黄色,再加暮日昏曛,遥空断雁,雨雪纷纷,纯是塞外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色。
这一系列意象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气氛,很容易使人产生日暮天寒、游子何之的苍茫寥落之感。
这二句纯用白描,寓情于景,虽不涉人事,但已可看出别者内心的积郁。
诗人高適早年壮志凌云:“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别韦参军》)但生活困顿,落魄失意,因此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一位身怀绝艺、却无人赏识、沦落世间的音乐圣手,难免不“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后二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面看来是对友人的劝慰之辞,同时也是诗人自我宽解。
高适别董大古诗翻译_别董大原文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古诗翻译_别董大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1d4269aeaad1f347933f50.png)
高适别董大古诗翻译_别董大原文及赏析别董大朝代:唐代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4、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5、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6、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7、京洛:长安和洛阳创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赏析二: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其一的意思解释
![别董大其一的意思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10566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3.png)
别董大其一的意思解释别董大(其一)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一望无边的昏黄阴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连太阳也显得昏黄暗淡,失去了光芒。
只有一群群叫声凄婉的大雁,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
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不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呢?【注释】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②曛:日色昏暗。
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阳黯然无光。
③知己:知心朋友。
④识:赏识。
⑤君: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鉴赏】“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一直作为送别诗中豪迈之语倍受人们喜爱而被广泛传诵。
句中所表达的不要担心前路没有知己,天下谁不知道你的劝慰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给即将别去的朋友以激励和安慰。
但是,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因句而废诗。
如果把这个名句放在整首诗中来理解,你会发现,所谓的“豪迈之语”其实应该是“故作豪迈”。
从诗中之景看,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一片灰暗昏黄;雪飞风狂,断雁南飞。
此景之下,怎不令人有日暮天寒、游子天涯之悲?一切景语皆情语,两句景物描写,虽未涉离别之事,但足见心中零落失意之郁积,使人如置风雪之中,倍感失意之凄冷。
从当时两人的境况看,作为当时最著名的琴师,董大因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而不得已离开长安,流落江湖;此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之中,从他的另一首《别董大》“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一斑。
此景此境,如何让送别者有开朗的胸襟和豪迈的语调?至多不过是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潦倒之人,无奈地相逢,又无奈地分开,又故作豪迈地劝慰朋友,心情沮丧地掩饰自己罢了。
别董大古诗介绍
![别董大古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3c0c46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78.png)
别董大古诗介绍
别董大古诗介绍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别董大古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及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1/ 1。
别董大的意思诗意
![别董大的意思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12cf411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0.png)
别董大的意思诗意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全诗如下: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如下:
其一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作品赏析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别董大》原文及翻译
![《别董大》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3020e0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8.png)
《别董大》原文及翻译《别董大》原文及翻译《别董大》的作者是高适,他是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别董大》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别董大》原文及翻译1别董大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原文及翻译2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及注释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别董大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别董大古诗的注释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6cd7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1.png)
别董大古诗的注释和译文别董大是指《别董大二首》,古诗的意思是: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原文为: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释义:①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②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③谁人:哪个人。
④君:你,这里指董大。
⑤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⑥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赏析:第一首诗,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胸襟开阔,雄壮豪迈。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第二首诗,“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两句点明诗人十多年前离开京城,现在正处于浪游中。
从“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两句看,他当时也还处于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贫贱”境遇之中,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什么意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866813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4.png)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什么意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出自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资料拓展
全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六翮飘飖私自婉,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千里黄云数十里日色暗适子,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害怕前路茫茫没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晓君?就像是鸟儿六翮不落自残离愁,返回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富贵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见可以掏不出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作者简介:作品收录《低常侍集》。
元稹与岑参并说“高岑”,其诗作笔力雄浑,气势不羁,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别董大诗句什么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诗句什么天下谁人不识君](https://img.taocdn.com/s3/m/81cd553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9.png)
别董大诗句什么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盛唐高适的《别董大》。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话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别董大高适古诗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别董大高适古诗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38af405a8102d276a22fd4.png)
别董大高适古诗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别董大二首朝代:唐代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别董大诗题意思
![别董大诗题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5090a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f.png)
《别董大》赏析1.原文《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诗词译文漫天的风沙,把天上的云都染成了黄色,太阳被这一望无际的黄云笼罩着显得昏昏沉沉。
凛冽的北风卷着纷飞的雪花,把大雁吹向遥远的南方。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从此分别,但是,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您呢!3.词语注释(1)董大:名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天色昏黄,昏暗。
(3)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4)谁人:哪个人。
(5)君:指的是董大。
4.专家解读《别董大》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单从诗的题目里我们便能感知到: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和友情。
诗的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也变得暗淡无光了。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凄凉南飞。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自己的挚友。
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大,就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奔波去远飞。
而那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二人是惺惺相惜。
面对困境,有的人充满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却接纳失败与困苦,像捧起一本书,倾注满满的自信,用智慧的目光去阅读,去创造一种崭新的生活。
高适就是这样刚毅,于是他笔锋一转,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朋友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定会遇到知己。
“是金子到哪儿都能闪光。
”这是他对友人真诚的宽慰和劝勉,在那彻骨的风雪中飘荡出缕缕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亢奋,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里,彰显出高适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和对友人的真情。
高适一生怀才不遇,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如此自信,这样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e84b55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5.png)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别董大》的注释及译文
![《别董大》的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a9cb7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1.png)
《别董大》的注释及译文作品简介:高适的这首诗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原文:别董大高适〔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2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3 、翮: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4 、京洛:长安和洛阳。
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
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
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
“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
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
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一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
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
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
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翻译赏析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7c28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1.png)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翻译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大。
9翮:羽毛。
10飖:摇曳。
【译文】第一首: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第二首: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高适诗鉴赏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
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
《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
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7c196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5.png)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出自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资料拓展
全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六翮飘飖私自婉,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千里黄云数十里日色暗适子,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害怕前路茫茫没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晓君?就像是鸟儿六翮不落自残离愁,返回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富贵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见可以掏不出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作者简介:作品收录《低常侍集》。
元稹与岑参并说“高岑”,其诗作笔力雄浑,气势不羁,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5758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e.png)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别董大唐朝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译文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别董大》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别董大》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莫愁天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莫愁天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b82e2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4.png)
莫愁天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是不要担心之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别董大二首·其一》,原文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首诗是作者和董大久别重逢,短暂的相聚后又各自奔赴他方的作品,描绘了送别时的寒冷与愁苦,表现了当时诗人处于困顿的境遇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怀。
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相似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
大》意思|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吹雁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作者:佚名
在唐人赠别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
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色,故能悲壮。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
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但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