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四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流通的“四散化”
姓名祝冠蒙班级食工091
摘要: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的关键在于发展粮食“四散”(散装、散卸、散运、散存)。
本文的分析表明,中国粮食仓储业与运输业设施不匹配是制约“四散化”的瓶颈,而现行体制和机制对资源配置形成障碍、政府(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外部经济和技术政策不配套、涉粮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低则是深层次的原因。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突破瓶颈,推进粮食“四散”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散化;粮食流通
前言:粮食由产至销,均需经过运输、储存若干环节组成的流程。
由此产生的费用构成流通成本。
它和生产成本一起,是上市粮价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鉴于我国已经加入WTO,国产粮食是否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或是否能保住既有的国内市场,形势相当严峻。
由于我国的小农户生产所决定,要降低生产成本是不容乐观的;而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流通效率、减少粮食流通损耗、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同时,通过降低粮食流通费用,提高农民的出售价格,可以增强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对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建立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区的衔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问题所在
在粮食流通网络范围中,有两类设施,一是粮库(储存)设施,二是交通(运输)设施。
只有两者在“四散”作业上互相匹配,才能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四散”系统。
例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在局部区域,基本已做到了这一点。
但从全局看,情况不匹配,而是脱节。
例如:80年代,国家购置了1300辆K17漏斗散粮车皮(东北300辆,京津1000辆),而同期这些地区的内地粮库,却只有个别库有卸粮坑,全部没有装粮设施,结果造成卸车在车下扒粮,装车几无可能。
K17车因而利用率差,造成亏赔。
但是,粮食系统在全国新建“四散”型粮库,却又因多数地区没有K17型车,而不得不适应通用车皮,仍采用包装上车为主进行设计。
问题还不仅在铁路运输上。
在汽车、船舶运输,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匹配问题。
因此,认为储存设施和运输设施匹配是我国粮食流通“四散”化的瓶颈,不予解决,“四散”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那么,由国家统一命令,粮食、铁路、交通(公、水路)三行业同时起步如何
呢,这种想法难以实现。
因为各行业面对市场,正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一种单一模式,可能社会效益很好,对某行业的财务效益也不错,但对另一个或两个行业的财务效益就有问题,因而难于推行。
问题只有寻求经济、技术合理的途径才能解决。
二制约粮食“四散”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现行体制和机制对资源配置形成障碍
(1)缺乏资源共享的体制和机制。
我国粮食物流设施资源主要为国有企业所有,国有企业又归中央、地方政府,中央、地方企业还分为政策性储备企业和商业性经营企业。
受所有制和管理体制的影响,有限的物流资源往往被画地为牢,不能通过一种有效的体制得到最佳的利用1。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拥有先进的设施,但受制度或缺乏激励机制,宁可闲置设施,也不向社会提供商业服务。
(2)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缺失。
尽管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决策要科学化,并且在实践中也基本做到了依靠专家力量、按科学程序办事,但是却时常在一些重要环节出现失误。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缺乏市场机制,许多本该由市场去完成的事情却由政府一手包办了,结果却适得其反2。
以粮库建设为例,其实只有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及农民收入的中央储备粮库、地方收纳粮才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才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建设。
2政府(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关系到国家粮食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社会稳定,属于经济学中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仅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充足供给,因此需要政府干预、补救。
但是我国政府一方面包办了许多本该由市场自动完成的事情,另一方面对许多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却供给不足。
粮食流通“四散”作业推广不力问题,除了缺乏市场机制这一因素外,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政府的(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3、外部经济和技术政策不配套。
粮食“四散”的发展与粮食流通大环境密切相关,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相互协调与政策配套问题。
首先,铁路部门现行制度不利于发展散粮运输。
散粮专用车的购置和维修成本高,利用率低,铁路部门没有购置散粮运输车的积极性。
其次,较高的铁路运输费抑制了粮食企业采用“四散”
1
作业的积极性。
加上部分铁路企业的价外不合理收费,使运费增加了3。
4、涉粮物流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涉粮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低,无法达到规模经营的要求,从而也没有太多的动力和财力进行“四散”设施的配套完善4。
三突破粮食“四散”瓶颈的对策建议
1必须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发展粮食“四散”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则。
一是粮食流通体制的创新。
要深化粮食体制改革,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垄断,促进粮食仓储、运输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实现粮食物流在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时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要求在粮食企业改革中,采用市场化的运作,使原有的设施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三事资金投入的市场化。
主要是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新投资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运作和管理。
2 防止市场和政府双失灵。
推进粮食流通“四散”化,应该防止市场和政府双失灵,一方面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一是发挥政策主导作用。
政府应及时出台鼓励粮食“四散”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是发挥规划主导作用。
政府应根据我国粮食流通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规划。
三是发挥投资主导作用。
政府应重点投资建设物流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那些难以或不便于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为粮食“四散”体系搭好平台。
3 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
发展壮大粮食物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大企业在粮食物流体系的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的龙头带动作用,是推进粮食“四散”的关键和基础。
发展壮大具有竞争力的粮食物流企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优化重组现有粮食企业。
二是引进国外资本。
【参考文献】:
1郭成,孙东升。
新时期粮食物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2王永刚,王永强。
完善中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
3赵予新。
我国粮食流通“四散”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4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可以组。
关于发展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研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