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我国有的村庄里往往只有一两个姓,每年春节时同姓都会举办在宗祠祭祖的活动,这种“宗祠祭祖”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最能表明(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者有诸侯、卿大夫、士等
B.西周的分封制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
C.在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宗法制不仅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也在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实施
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主要是( )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4.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5.《汉书》记载:“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开创了( )
A.郡县制 B.皇帝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外朝制
6.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7.朝时崇任陇西郡守,根据制度的规定,下列与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免 B.是陇西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有权任免辖区所属官员 D.陇处朝的西部边疆
8.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9.始皇在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史实是( )
A.废分封,行县制 B.废丞相,设阁
C.实行刺史制度 D.推行行省制度
11.西汉统治者总结朝历史,认为“海新定,同姓寡少”,为了“惩戒亡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柳宗元说:“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朝灭亡是由于未实行分封制
B.朝灭亡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地方管理制度
C.西汉统治者正确总结了朝灭亡的原因
D.柳宗元认识到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12.《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②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③宰相分管事务较多④宰相不被重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紫禁城坐落在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14.《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
1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16.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手工业纺织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17.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8.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9.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
①农事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文中的公田反映了(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1.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
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22.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
23.“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 A.麻纺织业B.丝织业
C.棉纺织业D.造纸业
24.《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