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有机第二章红外光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1 K 2л μ
若频率用波数表示,则有下列关系:
v v/c 1 K 2лc μ
表明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随着化学键力常数的增大 而增加,同时也随着原子折合质量的增加而降低。
表2-1 键的伸缩力常数(键序和键长)
振动频率近似计算公式:
(1)对X-H型键(X=C, O, N)
v 1307 K'
(2)对X-Y型键(X或Y=C, O, N)
2960,2870 2926,2853

氢 -CH
2890

C C

三 键
C N
2050 2240
R2C=O
双 RHC=O

C=C
1715 1725 1650

C-O
1100

缩 振 动
C-N C-C
1000 900

C-C-C
v 1307 2K ' 1307 2 12 1848 cm1
M
12
代入O原子的原子量,得
v 1307 2K ' 1307 2 12 1601 cm1
M
16
计算只能确定其大致范围
Morse修正 :
E振=(V+1/2)hv-(V+1/2)2Xehv
V为振动量子数,可取0,1,2….. Xe为非谐性修正系数,表示分子振动的非谐 性 程 度 , 一 般 远 小 于 1 , 如 C=O 的 Xe 约
扭曲振动τ
弯曲振动:原子在键轴前后或左右弯曲振动。
弯曲振动
特点:只有键角变化,无键长变化。 红外吸收在低频率区,一般在1500cm-1以下。
振动方式
红外光谱产生的基本条件 1、hv红外光=ΔE分子振动
2、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矩μ 必须 发生变化, 即Δμ≠0。
3、影响峰数的原因
理论上,每个振动自由度在红外光谱区都应 产生一个吸收峰,但实际峰数往往少于这个振动 数目。 原因: 1. 当振动过程中分子不发生瞬间偶极矩变化时,不 引起红外吸收。 2. 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彼此发生简并。 3. 强宽峰覆盖与它频率相近的弱而窄的吸收峰。 4. 吸收峰有时落在中红外区以外(4000~650cm-1 ),不被检测。 5. 吸收峰太弱,无法测定。
1889年,Angstrem首次证实CO和CO2气体分子具有 不同的红外光谱图。
第一节 基础知识
50年代初期,商品红外光谱仪问世 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有机化合物结构
鉴定的最重要的方法。 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
鉴定中。
1950 年,由美国PE 公司开始商业化生产名为 Perkin-Elmer 21 的双光束红外光谱议
2、振动类型
(1)伸缩振动(v)
对称伸缩振动vs 不对称伸缩振动vas
对称伸缩振动 :两个键同时伸长或缩短
不对称伸缩振动:一个键伸长,一个缩短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特点:只有键长的变化,没有键角的变化。
(2)弯曲振动 (δ)
面内弯曲振动δip
剪式振动δs 平面摇摆ρ
非平面摇摆ω 面外弯曲振动δo.o.p
1969 年,美国Digilab 公司生产的FTS-14 型傅立 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006年,美国PE公司红外光谱仪产品
红外光谱的特点
1、具有高度的特征性 2、对样品的适应性相当广泛,无论固态、 液态或气态样品都可进行测定 4、对于特征基团的分析准确 3、常规红外光谱仪价格较低
(与核磁、质谱比)
CH3 C CH C OC2H5 OH O 烯醇式
vc=o 1650 cm-1 vOH 3000 cm-1
5.振动偶合效应
当两个基团在分子中靠近,且振动频率相同或 相近时,其相应的吸收峰强度增强或发生裂分, 形成两个峰,这叫振动偶合。
例如:
COOH CH2 n
COOH
当 n=1,v c=o 1740cm-1,1710 cm-1 n=2,v c=o 1780cm-1,1700 cm-1
第一节 基础知识
光谱(spectrum)的历史
Sir Isaac Newton
光谱 spectra
Sir Wiliam Herschel
发现IR
第一节 基础知识
IR历史
1800 年,英国科学家W. Herschel发现红外线。
1881年,Abney 和Festing 第一次将红外线 用于分子结构的研究。
当同时存在I效应和C效应时,吸收峰的位移方 向由影响较大的那个效应决定。
O RC
NH2 vC=O 1690~1650cm-1
+C > -I
O RC
R 1715cm-1
O RC
OR 1735cm-1
-I > +C
2.空间效应 (1)场效应(简称F效应)
O
O
Br
v c=o 1716cm-1
CH3
Br
CH3
1728cm-1
强调使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
(2)空间障碍(位阻)
O C CH3
A
vc=o 1663cm-1
CH3 CH3 O C CH3
CH3
B 1693cm-1
强调使分子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
(3)跨环效应
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电子效应,由于两基团的 空间位置相近而产生的跨环共轭效应,使红 外吸收向低波数移动。
O RC
H
1730cm-1
O RC
Cl
O RC
F
O FC
F
1800cm-1 1920cm-1 1928cm-1
(2)共轭效应(简称+C或+M效应)
共轭效应使电子密度平均化,C=O的双键性降低, 键力常数减少,故吸收峰移向低波数区。
O C CH3
NH2 O
C
vC=O 1680cm-1
1630cm-1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1、振动自由度与峰数
将多原子的复杂振动分解为许多简单的基本振动(简正振动) 基本振动的数目:振动自由度(分子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数(3N): 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数(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3+3)=3N-6 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3+2)=3N-5
一、红外光谱
是研究红外光与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吸收光谱
E 分子= E移+ E振+ E转+E电子
红外光谱又称作振-转光谱
红外光与红外光谱
通常将红外光分为三个区域: 近红外区(泛频区:12500-4000cm-1) 中红外区(基本振动:4000-400cm-1 ) 远红外区(转动区: 400-25cm-1 )
6.1×10-13,v为振动频率
E(r)
2、非谐振子
谐振子
非谐振子
V=3 V=2 V=1 V=0
ro
r
双原子分子的势能曲线
在常温下,分子几乎均处于基态,所以在红外 吸收光谱中通常只考虑下面两种跃迁:
➢ V0→V1:基频峰,峰强
v0→1=v(1-2Xe)
➢ V0→V2:倍频峰,峰弱
v0→2=2v(1-3Xe)
M为X或Y原子的原子量 v 1307 2K ' M
例1 计算C-H(CH2=CH2)键的伸缩振动频率。 解:由表2-1查到K’=5.1,代入公式(1)
v 1307 K ' 1307 5.1 2952 cm1
例2.计算C=O键的伸缩振动频率。 解:由表2-1查的K’=12,代入公式(2), 代入C原子的原子量,得
O C N CH3
A
O C N CH3
B vc=o1675cm-1
(4)环张力
环外双键和环上羰基,其频率随着环张力 增加而增加。
环内双键的伸缩频率则随环张力的增加而 降低。
3.氢键效应
氢键的形成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化学键力常数减少, 可使伸缩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谱带变宽。
(1)分子内氢键(与浓度无关) 可使谱带大幅度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P54举例)
第二章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a, IR)
教学要求
➢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 掌握分子的振动能级基频跃迁与峰位的关系 ➢ 掌握红外光谱区的八个重要区段
概念:特征谱带区,指纹区,相关峰
➢ 了解红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章 红外光谱
第一节 基础知识 第二节 重要吸收区段 第三节 应用
练习一:3,5,8,9
基团吸收带数据
O-H
3630
活 N-H
3350
泼 氢
P-H
2400

S-H
2570

含 不 C-H
3330
吸 收
氢 饱 化 和
Ar-H
3060

学 氢 =C-H
3020
( 伸 缩
键 饱 和
-CH3 CH2
(二)外部因素
1.溶剂影响
极性基团的伸缩频率常随溶剂极性增大而降低。 如羧酸的羰基在不同溶剂中伸缩频率如下:
气体 vC=O 1780cm-1 乙醚 vC=O 1760cm-1 乙醇 vC=O 1720cm-1 碱液 vC=O 1610~1550cm-1
2.仪器
棱镜 光栅 迈克尔逊干涉仪
在核对文献时注意。
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1、谐振子
经典力学模型: A-H键的伸缩振动(A为C,N,O) H的简谐振动
振动频率
v 1 2л
K mA .mB
mA mB
• 式中 : K为键的力常数,也叫弹力系数。
• ( K表示键的刚性,与键的键级和键的长短直接相关)
• 式中:(mA·mB)/(mA+mB)为原子的折合质量, • 可用μ表示,故上式可写成:
n>3,只有一个v c=o吸收峰
费米共振: 当倍频峰(或组频)位于某强的基频吸收
峰附近时,弱的倍频或组频峰的吸收强度被大大 强化,间或发生峰带裂分,这种倍频与基频峰之 间的振动偶合称为费米共振。
6.样品的物理状态的影响
同一样品在不同的状态测定(气、液、 固),其红外吸收光谱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核对光谱时要注意。
电子效应使分子中的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化学键的键力常数,也就改变了 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1)诱导效应(wenku.baidu.comnductive effect)
取代基的电负性,引起电子云密度的变化,称为 诱导效应。分为吸电子诱导效应(-I效应)和给 电子诱导效应(+I效应)
O RC
R
vC=O 1715cm-1
(2)分子间氢键(与浓度有关) 醇、酚、羧酸。其中羧酸的分子间氢键缔合不 仅使羰基的吸收频率发生变化,而且也使羟基 出现在3200~2500cm-1区间。
羧酸的vOH在3200-2500,宽而散,特征
4.互变异构
CH3 C CH2 C OC2H5
O
O
酮式
vc=o 1738cm-1
1717 cm-1
也有使峰数增多的因素,如倍频与组频等。 但这些峰落在中红外区的较少,而且都非常弱。
三、分子偶极变化与峰强
(一)峰强的表示法 百分透光率:红外光谱用百分透光率T表示峰强。
T%=I/I0×100% 故T%越小,吸收峰越强。 百分吸收率: 吸光度:A 摩尔吸光系数:ε>100 vs
ε=20-100 s ε=10-20 m ε<1 w
(一) 3750~3000cm-1 ,X-H伸缩振动区 (二) 3300~3000cm-1,不饱和烃和芳烃C-H伸缩振动区 (三) 3000~2700cm-1, 饱和烃的C-H和醛基C-H伸缩振动区 (四) 2400~2100cm-1, 三键对称伸缩振动区 (五) 1900~1650cm-1, 羰基的伸缩振动区 (六) 1680~1500cm-1, 双键的伸缩振动区 (七) 1475~1300 cm-1, C-H弯曲振动(面内)及X-Y伸缩振动 (八) 1000~650cm-1,C-H弯曲振动(面外)
2、指纹区
1333~400cm-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该区域对于各个 化合物来说特异性较强,犹如每个人的指纹一样。
3、相关峰
一个基团常有数种振动形式,每种红外活性的振动 通常都相应产生一个吸收峰。习惯上把这些相互依存而又 相互可以佐证的吸收峰叫相关峰。
特征谱带区
指纹区
二.红外光谱中的八个重要区段
<500
吸 收 带
变 形 振
C-N-O H-C=C-H
500 960(反)

R-Ar-H
650-900
H-C-H
1450
第二节 红外光谱中的重要区段
一、特征谱带区、指纹区及相关峰的概念
1、特征谱带区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一些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多发 生在红外区域的4000~1333cm-1。该区域吸收峰比较稀疏, 容易辨认,故通常把该区域叫特征谱带区,该区相应的吸 收峰称做特征吸收或特征峰。
(二)决定峰强的因素
(1)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
1. 原子的电负性 : vC=O>vC=C,vOH>vC-H>vC-C 2. 振动形式 : vas>vs, v>δ 3. 分子的对称性 :CO2的对称伸缩O=C=O 4. 其它
(2)能级跃迁的几率
基频几率最大
四、影响峰位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