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契丹人引马图
西夏王陵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
目的:治安、御外、节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和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 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 受军事训练。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目的:调整行政管理机构,为变法服务。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 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 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 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②方田均税法
目的:限制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逃避赋 税。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 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 依据,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③青苗法(争议最大) 目的: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 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王安石“三不足”精神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目的: 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巩固封建统治。 特点: 通过理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开源、节流) 内容:
1、富国之法
①农田水利法(成效最大) 目的:通过“治水土”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 内容: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 作用: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 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对后世 影响深远。
内容: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 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 主也要出钱。 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局限性:后来免役钱强制征收,对贫困人家是沉 重负担。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⑤市易法
目的: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增加政府的财 政收入。
冗兵 冗官 冗费
积贫 积弱
“冗官”的形成
2. 4万
1. 7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1万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兵”的形成
宋神宗 赵顼 (1048-1085)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 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 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 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人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 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 “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 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 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
目的:改变军队兵将分离、组织涣散、训练无素、 战斗力低下的状况。
内容: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 “将” 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高又有战斗经验的 军官担任,专管训练。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 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取士之法 ①改革科举制度 目的:选拔有用人才,解决冗官问题。 内容: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 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 作用:使考试制度更加完善,提高了官员的实 践能力。
126万
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116万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91万 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 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内容:在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由官府贷款或 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 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性:出现了地方官员强迫百姓向政府借贷, 由于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④免役法(募役法)
目的: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三)庆历新政(1043~1045)昙花一现
影响: 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 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 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庆 历新政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宋神宗希望变法 《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主张变法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改革决心 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内容: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 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 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⑥均输法
目的:协调供需关系,提高财政收支的效率,节 约购买、运输等开支,减轻农民负担,打击大商 人操纵市场。
内容: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 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 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 作用: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政 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还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 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取士之法 ②整顿太学
目的:使学校成为变法的舆论工具。
内容: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 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 才。
作用:健全了学校的学科体系和管理机制,培 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取士之法 ③惟才用人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
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 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就一些
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
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 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 才,为变法服务。
宋人科举考试图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 ,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 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 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 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 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 当兵,灾荒不断,幕兵不已 . 北宋初年,军队仅有二 十万人,宋仁宗时,军队总 数达一百四十万人之多.
材料B: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 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 项 收入总 支出总 军费开 所占 目 额 额 支 比例 收 入 钱 绢 帛 粮 草 368225 331706 994014 30% 41 30 7 874553 725564 742276 102 5 0 8 % 269435 304727 231702 80% 75 08 23 293961 292504 249804 80% 13(束)69 64
思考:针对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导致了什么问题产生?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 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造成的。 增设 措施 官僚机构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局面 积贫局面
措施 扩充军队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措施 分散军权
主持:范仲淹、富弼
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措施:改革文官升迁制度;
严格恩荫制; 改革贡举制; 慎选地方长官; 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三)庆历新政(1043~1045)昙花一现
结果:失败。 败因: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仍尖锐、积贫积 弱局面未改变)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污蔑他 们是朋党) ③措施过于激进。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 ⑤农民没有获得明显好处。
陈桥兵变 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 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 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 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 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 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 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 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 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 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 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 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 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 专制集权的措施造成的。
君主专制
“杯酒释兵权”
设中书门下省 (宰 相) (设 军枢 密 事使 ) (设 财三 司 政使 ) (设 行参 知 政政 )事
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
行 政 — 文 官 、 设 通 判 军 事 禁 军 、 更 戍 法 — 财 政 赋 税 中 央 掌 控 —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③保马法
目的:改变宋朝步兵作战的不利地位,发展骑 兵,提高官府饲养战马的质量和数量。 内容: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 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者给钱自购,可以免 除部分赋税。
作用:节省了政府开支,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和 军队战斗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④将兵法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lO2l年
1049年
15 085万余
12 677万余
12 625万余 “所出无余”
1065年
1l 613万余
13 186万余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三)庆历新政(1043~1045)昙花一现
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 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
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 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 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 写的儒者.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宋太祖 赵匡胤 (960-976)
宋仁宗 赵祯 (1041—1048)
宋神宗 赵顼 (1048-1085)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 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 史作用。
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了社会治安, 从而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 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同时又为精简 军队创造了条件。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②设军器监 目的:改变北宋武器生产和管理混乱的状况, 提高军队战斗力。
内容: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军队 战斗力有所提高。
本课小结: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加强是其根源)——加剧了社会矛盾; (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
宋英宗之子。1067— 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 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 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