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Let-7d、α-SMA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Let-7d、α-SMA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Let-7d 、α-SMA 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曹金龙,马鸿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西安710077【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血清中Let -7d 及α-平滑肌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AD 患者(AD 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受试者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血清Let -7d 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α-SMA 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的Let -7d 、α-SM 水平,分析血清Let -7d 、α-SMA 水平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探讨AD 患者血清中Let -7d 与α-SMA 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Let -7d 、α-SMA 对AD 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AD 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AD 组患者的血清Let -7d 、α-SMA 水平分别为0.64±0.17、(49.83±8.77)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0.21、(70.61±21.44)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中Let -7d 、α-SMA 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Standford 分型有关(P <0.05);经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 患者血清中Let -7d 与α-SMA 呈正相关(r =0.663,P <0.05);经ROC 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et -7d 水平诊断A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敏感度为80.6%,特异性为82.4%,95%置信区间(CI)为0.807~0.912;血清α-SMA 表达水平诊断AD 的AUC 为0.807,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75.0%,95%CI 为0.745~0.868;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et -7d 、α-SMA 均是AD 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

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5No.7Apr.2021692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刘玉双,潘淑芬,周兰娇,王细文广州市老年医院老年病科,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选择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倍他乐克组(10例)和常规剂量倍他乐克组(10例),两组均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一个疗程10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压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大剂量倍他乐克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与常规剂量倍他乐克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大剂量倍他乐克组血压水平均较常规剂量倍他乐克组明显改善(分别为PV0.05)。

结论:大剂量倍他乐克可显著降低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水平,使血压稳定在标准水平,促进血管内膜恢复。

关键词大剂量倍他乐克;老年主动脉夹层;血压水平;血管内膜doi10.3969/j.issn4004-5777.0021.07.006学科分类代码910.07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Evalu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High-dose Betaloc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LIU Yu-shuang,PAN Shu-fen,ZHOU Lan-jiao,eh C./ZDepartment of Geriatrics,Guangzhou Geriatria Hospihi,Guangzhou,Guangdong, 510550,ChinaAbstract Objechvv: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igh-dose betaloc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ortis dissection.Meth­ode:20elderly patients w ith aortic dissection were selecteC as subjects,aad were raadomly diviCeC inte high-dose betaloc group (10cases)and。

ESC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ESC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48
对无症状者治疗建 议
1)腹主动脉瘤直径在 25-29mm,建议4年 后复查超声(IIa, B)
2)腹主动脉瘤直径在 30-55mm之间的, 须定期复查(IIa, B)
49
对无症状者治疗建议
1)腹主动脉瘤直径> 55mm或增长速度> 10mm/年,有指证进行 修复(I B)
2)如果大的动脉瘤解剖适 合腔内修复术,外科风险 可以接受,可行开胸外科 手术或行腔内修复术(I A)
2001年ESC公布世界上首个有关主动脉疾病的指南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
2014ESC——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1
首个涵盖总结整个主动脉 疾病的指南,体现了将主 动脉视为一个整体器官的 理念。从急性主动脉综合 征到慢性主动脉疾病进行 了全面阐述
2
3
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不超过 40mm,且随着 下行逐渐变小。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及血压在内 的 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主动脉直径
32
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首先 推荐药物治疗
33
目前为止,有较多针对没有并发症的B型主动脉夹 层TEVAR术和药物治疗对比研究,其中INSTEAD试 验随机入选了140例亚急性期(>14天)主动脉夹 层患者,2年随访结果显示虽然TEVAR较药物治疗 相比对主动脉重构有显著抑制效果,但无明显临床 获益(死亡率),之后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TEVAR 在主动脉相关死亡率和疾病进展方面有优势,但未 能显著降低总死亡率
15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瘤
16
Acute aortic syndromes are defined as emergency conditions with simila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volving the aorta

ESC2014 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

ESC2014 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

ESC2014 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 2014 年更新了主动脉疾病指南,并在 2014ESC 会议期间再次推荐了这一指南。

现概述该指南要点。

一、前言本指南专家组全面回顾了已往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对旧指南进行了修正、升级。

ESC 委员会力求在新指南中提供全面、详细、具体的主动脉疾病内容,同时切实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文中涉及到的证据效力及指南推荐内容等级,具体内容请见 ACC/AHA 成人稳定型缺血心脏病指南更新。

二、主动脉解剖学结构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主动脉的解剖学结构。

详见下图。

以横膈膜为界,主动脉被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

主动脉壁组织可分为 3 层,分别是由内皮细胞覆盖的血管内膜组织,富含血管平滑肌、层状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的血管中膜以及由胶原、血管滋养血管、淋巴管组成的血管外膜。

作为血管,主动脉具有循环通路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位于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处的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可以起到调节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作用。

主动脉压力升高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降低,而降低会升高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

ESC2014 指南推荐内容如下:(1)推荐在临床已知的解剖学标志处,垂直其纵轴检测主动脉直径。

(Ⅰ,C)(2)若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主动脉影像学检查以观察其半径动态变化,推荐使用医源性损害程度最小的影像学手段(详见表二)。

(Ⅰ,C)(3)若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主动脉影像学检查以观察其半径动态变化,推荐尽可能使用相同或原理相似的影像学手段。

(Ⅰ,C)(4)在检测过程中,推荐分别评估相关主动脉节段的直径及病变情况。

(Ⅰ,C)(5)除非是急诊环境,否则推荐评估患者肾功能、妊娠情况、造影剂过敏史等相关病史,以便为患者选择辐射暴露程度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Ⅰ,C)(6)应评估辐射暴露风险程度,这点对于年轻患者或需接受反复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尤为重要(Ⅱa,B)(7)特殊情况(如身材体型处于离群值的患者),可通过患者体表面积估算主动脉直径。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长 ,8O岁 时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发 病 率 达 到 2o 。在 高 收 入 国 家 , 有 症 状 的 男 性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更 为 多 见 ,而 在 中 低 等 收 入 国
家 ,女性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发 病 率 高 于 男 性 [5]。德 国 一 项 包 含
6880例 老 年 人 群 (年 龄 > 65岁 )的 队 列 研 究 显 示 ,下 肢 动 脉
DOI:10.3969/j.issn.1009 0126.2018.06.030 作 者 单 位 :100853北 京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南 楼 心 内 科 通 信 作 者 :司 全 金 ,Email:quanjin2004@ sina.corn
患 者 肾动 脉 疾 病 患 病 率 明 显 升 高 ;冠 心 病 发 病 率 与 肾 动_4]。
1.5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全 世 界 大 约有 2亿 200万 人 存 在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其 中近 4000万 人 生 活 在 欧 洲 。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通
常 在 5O岁 以 后 发 病 ,在 65岁 以 后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呈 指 数 增
中华 老 年 心脑 血管 病 杂志 201 8年 6月 第 2O卷 第 6期 Chin J GeriatrHeart BrainVesselDis,Jun 201 8,Vol 2O,No.6
. 指 南 与 解 读 .
2017年欧 洲 心脏 病 学 会 外 周 动脉 疾 病 诊断 与治 疗 指南 解 读
李世 军 ,司全 金
关 键 词 :动脉 粥 样 硬 化 ;颈动 脉 狭 窄 ;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术 ;血 小板 聚 集 抑 制 剂 ;抗 凝 药

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高压临床路径

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高压临床路径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
一、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CD-10: I7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欧洲 心脏病学会年会 ESC,2014 年) 1.临床表现: (1)突发的持续剧烈疼痛,呈刀割或者撕裂样,向前 胸和背部放射,亦可以延伸至腹部、腰部、下肢和颈部。 (2)有夹层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如四肢特别是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2.辅助检查: (1)CTA、MRA 或组织多普勒超声证实主动脉夹层。 (2)多数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D–二聚 体明显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Antagonists) 4)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phosphodiesterase-5,
PDE-5) 5)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 6) Rho-激酶抑制剂
7) 联合用药 4. 介入及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5–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动脉高压疾病编码(ICD-10: I27.0;I27.2)。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诊疗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 率、C 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 毒、艾滋病等)、NBP 或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 T 或 I,免疫指标(包括心磷脂抗体)、甲状腺功能、自身抗 体检查,蛋白 S、蛋白 C、抗凝血酶 III 等易栓症相关检查, 肿瘤标志物,胸部正侧位 X 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双 下肢静脉超声,肺功能(病情允许时)、通气灌注扫描、CT 肺动脉造影,右心漂浮导管检查或同时行肺动脉造影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胸部高分辨率 CT、磁共振肺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检查,

ESCESA-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

ESCESA-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

ESCESA-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简介ESCESA(ESC/EACTS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指南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胸心外科学会联合推出的一份针对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指南。

该指南以系统性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为患者提供预防和管理方案。

这份最新指南于2014年发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患者选择和基础评估首先,患者的选择对于非心脏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在患者评估阶段,应该注意以下情况:年龄、病史、危险因素、体格检查、ECG和其他检查如有。

ESCESA指南的基础评估包括了评估患者患有或患有的风险因素类别,如下:•心动过缓或心律紊乱•心血管病•心力衰竭•动脉狭窄和血管壁的缩小•心血管疾病的高危。

在评估了基础评估后,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可撤销风险如果患者的基础评估表明他们有些潜在的可撤销因素,这些因素应该得到遏制。

可撤销因素包括:•高血压•低养分饮食•锻炼不足•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心肺复苏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过往经验温和的改变而加以消除。

预防性治疗在ESAES指南中,针对预防和治疗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指南建议患者应该使用的预防性治疗包括以下几点:•输液•心脏影像学检查•口服药物•抗凝治疗•靶向治疗•健康维护。

所有这些预防性治疗都需要在严格的监控下进行。

近期事件ESCESA指南对近期的事件作出了评估,包括:•低钾血症•安全和药物特异性合规性•上呼吸道感染•晕厥/昏厥•电解质紊乱•怀孕这些事件将对治疗方案和应对措施产生影响。

手术风险和患者模型选择ESCESA指南关注手术风险和患者模型选择,比较正确的模型被认为是一个预测中患者特定几率的最佳方法。

在ESCESSA指南中,包括以下目标:•减轻危险•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减少术中和术后恢复期的风险。

这意味着,选择合适的患者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ESCESA指南建议,使用目前可用的最佳模型并将其与手术风险因素结合使用,将是评价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最佳方式。

《2014年ESC+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2014年ESC+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57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11月 第29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4,Vol. 29 Supplment 《2014年ESC 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高鑫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作者简介:高鑫 副主任医师 博士 主要从事心内科危重症临床工作 Email:gaoxincn@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4)增刊-0057-0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4.增刊.015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指南自从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世界上首个有关主动脉疾病的指南——《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以来,主动脉领域已有较大进步,包括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是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CT)和磁共振(MRI)检查可以评价整个主动脉甚至3D 重建,干预手段方面腔内修复术作为外科和介入科的交叉学科同样进展迅速,因此2014 ESC 会议期间公布了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1],该指南的发布秉承了ESC 系列指南系统、细致、实用、信息量大的特点。

与前一版指南仅限于主动脉夹层不同,该指南是历史上首个涵盖总结整个主动脉疾病的指南,体现了将主动脉视为一个整体器官的理念。

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到慢性主动脉疾病进行了全面阐述,其具体章节包括主动脉瘤、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破裂、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肿瘤、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先天性疾病包括主动脉缩窄等。

主动脉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年性疾病,随全球老年化趋势更为常见。

全球疾病负担2010计划发现,从1990年~2010年,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全球死亡率从2.49/100 000增加到 2.78 /100 000,其中高龄和男性死亡率更高。

国外指南对于主动脉支架开窗的意见

国外指南对于主动脉支架开窗的意见

国外指南对于主动脉支架开窗的意见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国外指南对于主动脉支架开窗的意见。

你知道吗,这个话题可是医学界的一大热门,很多心脏病患者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呢!那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吧,看看这些国外专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手术到底是干什么的。

简单来说,主动脉支架开窗就是把一根管子(支架)放进你的主动脉里,然后通过这个管子把你的血管扩张开来。

这样一来,血液就能更加顺畅地流过你的身体了。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这个手术可是非常复杂的哦!国外专家对于这个手术有什么意见呢?根据他们的研究,这个手术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说,你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血栓等问题。

而且,这个手术的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

有些人做了这个手术之后,症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

他们建议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慎重考虑这个手术。

当然啦,这并不是说这个手术就没有用处了。

事实上,对于一些特定的病人来说,这个手术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说,那些主动脉狭窄、瘤样扩张等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的话,你的症状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的话,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哦!国外专家对于主动脉支架开窗的意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他们认为这个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病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你正在考虑进行这个手术的话,一定要和你的医生好好沟通,了解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的风险。

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我的讲解能对你有所帮助。

下次再见啦,伙计们!记得多关心自己的身体哦!。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员等)
□ 术前宣教(提醒患者按时禁 □ 记录生命体征
□ 入院护理评估(营养状况、 水等)
□ 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
性格变化等)
□ 定期记录重要监测指标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嘱 □ 血型,凝血功能,血电解质, □ 术前晚灌肠
□ 床旁心电图、X 线胸片
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术前禁食、禁水
□ 其他特殊医嘱
风湿活动筛查
□ 术前镇静药(酌情)
□ 心电图、胸部 X 线平片、超 □ 其他特殊医嘱
声心动图
□ 肺功能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视患者情况而定)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 □ 术前准备(备皮等)
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3.合并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者,
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4.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
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5.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
和耗材,使用不同的机械瓣或生物瓣(国产和进口)导致住 院费用存在差异。
6.其他因素:术前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需调 整;特殊原因(如稀有血型短缺等)造成的住院时间延长费 用增加。
(五)进入路径标准 接受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ICD-9-CM-3:38.45 , 主 动 脉 瓣 置 换 伴 升 主 动 脉 置 换 术 [Wheat's 手术](ICD-9-CM-3:35.2 1003)。 (六)术前准备 1~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 X 线平片、超声心动图、CT 或 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大便常 规、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CT 或造影)(有冠心病发病危险因 素及年龄≥50 岁患者)、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高龄或既 往有肺部病史者)、腹部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发〔2015〕43 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 0.5 小时,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 (八)手术日第 2~4 天

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前言急性PE现存的指南是依照肺循环和右心室功能工作小组提议,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PE工作组起草完成,并于1997年6月17日,经科学和临床委员会举荐,被ESC批准。

那个工作小组由21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欧洲呼吸协会和欧洲放射学协会的代表,以及由两名国内评论家组成的顾问团。

成员均是依照工作组和各科学协会委员会的建议由ESC委员会任命,并被邀请参与完成有关PE指南的工作。

工作小组的主席和其中七名成员组成了负责起草最终文件的核心写作小组(CWG),其中包括一名编辑。

工作小组的成员1998年9月在维也纳会面。

而核心写作小组则于1999年5月和2000年1月分别于华沙和巴黎会面。

另外1998年9月在ERS年会所组织的一个公布讨论会期间,该小组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与欧洲呼吸协会肺循环组进行了讨论。

综述和专题评论由小组成员依据个人的专业领域来分别完成。

他们的工作成果被公布在专门工作组的主页上并在因特网上进行讨论。

第二时期的工作是依照两次连续的会议和互联网上的讨论结果由核心写作小组对指南的一系列版本进行起草和编辑。

1999年9月应科学和临床委员会的要求,工作小组主席向ESC委员会提交了报告简要说明指南初稿的关键点。

最后,为修改和鉴定,正式文件被分发给所有小组成员,并由两位国际评论员独立评阅。

这项指南尽量囊括关于PE诊断和治疗的所有相关事件。

指南是由欧洲心脏协会对专门工作组拨款资助的,无任何商业组织介入。

所有作出奉献者均列于附表。

引言PE是一个国际化的健康问题,估量在法国其年发生率超过100,000例,每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住院病人中有65,000例,而在意大利每年新发生的病例至少为60,000例。

PE的诊断经常是困难的,并常常被漏诊。

未经治疗的PE死亡率大约为30%,但通过充分治疗(抗凝)后,死亡率可降低至2一8%。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PE是外科手术、外伤、分娩后和各种医疗状态下常见的疾病和死亡缘故。

2014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管理指南解读_姜蓉

2014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管理指南解读_姜蓉

448
2016 Vol.37 No.7
a. 包括病情不稳定只能行床旁检查的患者 ;b. 除了可明确右室功能不全,床旁超声心动图通过观察到右室腔内血栓直接诊断 PE ; c. 溶栓、取栓术、导管介入治疗
图 1 伴有休克或低血压症状疑似高危 PE 的诊断流程 Figure 1 Proposed diagnostic algorithm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igh-risk PE, i.e.
版《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管理指南》( 简称 2014 指南 )。与 2008 年版指南相比,2014 指南在风险评估分层、新型口服抗凝药
446
的使用、特殊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均有较多更新,本文对 2014 指南的更新部分作一解读,旨在指导临床实践,使 PE 患者获益。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指南 ;诊断 ;治疗
0~5 ≥6
0~2 ≥3
5 偶发的临床未怀疑的 PE
家建议癌症患者及肺叶或更近端水平肺动脉血栓的
CT 偶然发现的临床未怀疑的 PE 事件越来越多, 患者接受抗凝治疗。
大部分发生于癌症患者,也有发生于阵发性房颤或 6 疑似 PE 诊治策略
心衰合并房颤病史者。目前尚无足够数据支持如何
高危 PE 疑似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休克或低血
2
1
咯血
2
1
癌症活动期
2
1
单侧下肢痛
3
1
下肢深静脉触痛和单侧肿胀
4
1
床低度可能患者,CTPA 的阳性预测值较低,特别是
年龄>65
1
1
栓子位于段或亚段肺动脉的患者,可能需进一步检 查。CTPA 发现孤立亚段 PE 的临床意义值得怀疑, 远端栓塞的阳性预测值低,且血管远端观察者间误 差大。存在孤立亚段血栓且没有近端下肢 DVT 的患

ICU常见疾病指南

ICU常见疾病指南
明》推荐意见(中文版)
AIUM:腹主动脉超声诊断和筛查实践指南(2015
心脏冲击伤临床诊疗规范(建议) 2014年ESC_EACTS 袖珍指南:血运重建(中文版)
肺炎 COPD与哮喘 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2016 NICE指南:脊髓损伤的评估和初始管理
以上只是常用的部分,多摘取中文版,相应指南多 有欧版及美版。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主动脉夹层
2016 SIGN国家临床指南:急性冠脉综合征 2016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ESC指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
管理中文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2016ACC_AHA指南:冠心病患者双抗疗程指南 2015AHA科学声明:慢性肾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 2014 SOAP共识声明:妊娠期心脏停搏的管理 2015 CNGOF/SRAR指南:产后出血 2016 SMFM临床指南:羊水栓塞的诊断和管理 2011 ATS/STR临床实践指南:妊娠期可疑肺栓
塞的评估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 _草案_全国神经外科癫痫防治协助组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版)
2015年心律学会关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不
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专家共识 解读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吉兰-巴雷综合征诊 治指南

ESC主动脉疾病处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

ESC主动脉疾病处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

ESC主动脉疾病处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主动脉疾病是除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之外的一大类高死亡率的血管疾病。

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1990-2010年的20年间,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AD)的死亡率从2.49/100000上升至2.78/100000,高龄及男性患者的死亡率更高[1, 2]。

与其它动脉疾病类似,主动脉疾病具有亚临床阶段长、易漏诊、发病急的特点,尤其大部分患者都是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发病,快速诊断和快速决策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发布了全球首部主动脉夹层诊疗指南[3],但主动脉疾病涵盖了不同病因、病变及位置特点以及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等情况,这一领域仍期待一部系统的临床指南。

过去的几年中,主动脉领域已有较大进步,包括影像学检查手段和腔内修复术的快速发展。

2014年,ESC发布了《2014 ESC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4],这是首个将主动脉作为一个整体器官,系统总结整个主动脉疾病的指南。

指南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到慢性主动脉疾病进行了全面阐述,囊括了学界在主动脉疾病的自然病程、不同成像方式的诊断性能以及急慢性主动脉疾病治疗和随访等多方面的新进展和新认识。

本文将就该指南要点做相关说明和总结。

一、影像学评估主动脉解剖结构复杂,多种影像学检查都有助于了解主动脉的形状和大小,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OE)、CT、MRI和主动脉造影,且各有优缺点(表1)。

尽管由于诊断局限性,TTE不能完整评估整个主动脉的形态结构,但TTE仍然是一项适用于主动脉根部直径连续测量、主动脉瓣反流评估及胸主动脉瘤择期手术时机选择的影像学方法[5]。

此外,主动脉扩张一般主要位于升主动脉,TTE易于使用,能够满足筛查的需要[5]。

CT易于使用、诊断迅速可靠,是疑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6]。

无论何种影像学方法,如果条件允许,新指南都推荐于已知的解剖标志处垂直主动脉纵轴测量其直径(Ⅰ,C)。

2021年主动脉夹层的最新诊治进展(全文)

2021年主动脉夹层的最新诊治进展(全文)

2021年主动脉夹层的最新诊治进展(全文)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中膜撕裂和分离,致使动脉管腔被分隔为真腔和假腔,属心血管系统的危急重症。

当病变累及主动脉及重要分支时,会出现器官供血障碍所致的临床表现[1]。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日益提高和多学科技术的飞速进步,AD的诊出率不断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得到了明显下降。

欧洲心脏病协会最早于2001年发布了“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并于2014年对该指南作出修订。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也于2017年发布了最新的《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近年来也有不少相关的临床研究发布,因此本文拟对AD的最新诊治进展作一总结。

一、AD分型和分期为了更好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及夹层累及的范围,目前国际上以De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应用最为广泛(图1)[2]。

DeBakey分型:I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夹层累及大部或全部胸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Ⅱ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少数可累及主动脉弓;Ⅲ型:原发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夹层范围局限于胸降主动脉为Ⅲa型,向下同时累及腹主动脉为Ⅲb型。

Stanford分型则根据升主动脉受累程度来区分,而升主动脉受累程度是确定适当管理策略的关键。

大约三分之二的主动脉夹层发生在升主动脉(TAAD),其余主要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降主动脉(TBAD)[3]。

凡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Stanford A型(Type A AD,TAAD),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为Stanford B型(Type B AD,TBAD),相当于DeBakeyⅢ型[2]。

图1 AD Stanford分型及DeBakey分型上述两种分型主要反映夹层累及范围以及破口的位置,但是难以准确反映AD的病变程度和预后。

ESC 2024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全文)

ESC 2024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全文)

ESC 2024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全文)前言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CAD)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CAD诊疗水平,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简称ESC)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新一次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指南,以提供最新的科学依据和临床实践建议。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关于CAD诊断、风险评估、治疗和二级预防的全面指导。

目录1. 冠状动脉疾病概述2. 诊断方法2.1 病史和临床表现2.2 体格检查2.3 实验室检查2.4 影像学检查3. 风险评估与分层3.1 缺血性心脏病风险评估3.2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4. 治疗策略4.1 药物治疗4.2 血运重建4.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2.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3 综合治疗5. 冠状动脉疾病二级预防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心理干预6. 特殊人群诊疗 considerations6.1 老年人群6.2 女性6.3 儿童和青少年7. 临床实践建议与结论1. 冠状动脉疾病概述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慢性血管疾病。

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程度和范围,冠状动脉疾病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类型。

2. 诊断方法2.1 病史和临床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表现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至关重要。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绞痛、胸痛、乏力等症状的性质、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以及与活动、情绪、饮食等因素的关系。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医生应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心脏大小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等指标。

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体征。

2.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中介绍了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 包括 药物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并分别介绍了药物治疗的原则、用药选择,腔内修 复及外科手术的操作技术及并发症。 药物治疗的

· 692 ·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Νovember 2014, Vol 20, No 6
新指南分章节描述了包括主动脉结构及评估 手段、治疗方法的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 脉瘤、主动脉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主动脉粥样硬 化病变、创伤性主动脉疾病、动脉炎、主动脉肿瘤 以及动脉疾病的长期随访等几个方面内容。 新指
南首次列入了腹主动脉疾病, 并且较以前指南更 加 全 面 详 细 地 涵 盖 了 几 乎 整 个 主 动 脉 疾 病 领 域 [1] 。
表 1 常 用 影 像 学 方 法 在 主 动 脉 疾 病 评 估 中 的 特 点[1]
优势 / 劣势
TTE TOE CT MRI 主 动 脉 造 影
操作性
+++ ++ +++ ++

诊断可靠性
+ +++ +++ +++
++
床旁 / 介入治疗适用 ++ ++


++
连续检测
++ +
++ +++

主动脉壁评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11 月第 20 卷第 6 期 doi:10.3969 / j.issn.1007-9688.2014.06.001
· 691 · ·述 评·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解读
罗建方 1,刘华东 2 [1.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广东省人民医 院 (广 东 省 医 学 科 学 院 ),广 州 510080;2.深 圳 市 人 民 医 院 ,广 东 深圳 518020]
对于外科手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指南 建 议 : (1) 若 患 者 接 受 胸 腹 主 动 脉 手 术 , 推 荐 同 时 给予脑脊液引流以减少截瘫风险 (Ⅰ,B);(2)若 患者较年轻, 且存在主动脉根部扩张及三叶瓣病 变 , 推 荐 使 用 主 动 脉 瓣 膜 修 复 术 (Ⅰ ,C); (3) 若 患 者罹患急性 A 类主动脉夹层, 且接受修复术,推 荐使用开放式远端吻合术,避免主动脉阻断(Ⅰ, C); (4) 若 患 者 罹 患 结 缔 组 织 疾 病 , 且 接 受 主 动 脉 手 术 , 推 荐 使 用 主 动 脉 窦 置 换 术 (Ⅰ ,C); (5) 对 于 接受主动脉弓手术的患者, 推荐行选择性顺行脑
灌 注 避 免 卒 中 (Ⅱa,B); (6) 对 于 主 动 脉 弓 部 手 术 或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 应首选腋动脉作为套管 插 入 位 置 (Ⅱa,C); (7) 对 于 降 主 动 脉 或 胸 腹 主 动 脉修复术,可考虑左心分流术,保证远端器官灌注 (Ⅱa,C)。
新 指 南 强 调 了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AAS)的 概 念, 其定义为累及主动脉且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系 列 急 性 疾 病 , 包 括 典 型 主 动 脉 夹 层 (AD)、 主 动 脉 壁 内 血 肿 (IMH)、 主 动 脉 穿 透 性 溃 疡 (PAU)、 医 源 性或创伤性主动脉夹层以及主动脉瘤破裂。 指南 分章节介绍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 脉穿透性溃疡以及主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 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 其中详细介绍了主动脉夹 层的临床表现(表 2)、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在新指南中, 首先提到了正常主动脉解剖学 结构,并强调了对主动脉评估的重要性,介绍了主 动脉的分段、主动脉正确的评估方法,尤其是影像 学在主动脉疾病评估中的重要意义。 主动脉病变 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主要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食 道 超 声 心 动 图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OE)、 计 算 机 断 层 扫 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核 磁 共 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及 主 动 脉 造 影术等。 新指南对主动脉影像学评估的推荐内容 包 括 : (1) 推 荐 在 解 剖 学 标 志 处 , 垂 直 其 纵 轴 测 量 主 动 脉 直 径 (Ⅰ ,C)[2,3]; (2) 若 需 要 反 复 多 次 进 行 主动脉影像学检查以观察其直径动态变化, 推荐 使 用 医 源 性 损 害 程 度 最 小 的 影 像 学 手 段 (Ⅰ ,C); (3) 若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主动脉影像学检查以观 察其直径动态变化, 推荐尽可能使用相同或原理 相 似 的 影 像 学 手 段 (Ⅰ ,C); (4) 在 检 测 过 程 中 , 推 荐分别评估相关主动脉节段的直径及病变情况 (Ⅰ ,C); (5) 除 非 急 诊 情 况 , 否 则 推 荐 评 估 患 者 肾 功能、妊娠情况、造影剂过敏史等相关情况,以便 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Ⅰ,C); (6)应评估辐射暴露风险程度,这点对于年轻患者或 需接受反复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尤为重要 (Ⅱa,B); (7) 特 殊 情 况 ( 如 身 材 、 体 型 处 于 离 群 值 的 患 者 ), 可 通 过 患 者 体 表 面 积 估 算 主 动 脉 直 径 (Ⅱb ,B )[5-7] 。 指南中同时列出了常用影像学手段在主动脉疾病 诊断方面的特点,见表 1。
壁厚度。
所有主动 是否存在其他主动脉病变,如主动脉瘤、斑块及炎症性 脉疾病 疾病等。
对于不同的验前概率, 相同的诊断手段会得出不 同的结论。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 美国心脏学会 (AHA)2010 年 指 南 推 荐 结 合 病 史 、疼 痛 特 点 及 体 格检查三个方面综合评估验前概率(表 5),2014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新指南中也同意该观点,就急性 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新指南提出如下建议: (1)对于所有疑似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推荐 根据患者病史、 症状及临床检查评估其疾病验前 概 率 (Ⅰ,B);(2)对 于 疑 似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的 患者,推荐根据其疾病验前概率,解读其实验室检 查 结 果 (Ⅱa,C); (3) 若 患 者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验 前概率较低,同时 D-二聚体结果阴性,基本可排 除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的 可 能 性 (Ⅱa,B); (4) 若 患 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验前概率适中,且 D-二聚体 阳性结果, 则需考虑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Ⅱa, B);(5) 若患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验前概率较大 (美国心脏病学会 / 美国心脏学会风险评分 2 或 3),不推荐进行 D-二聚体检查(Ⅲ,C);(6)推 荐 使 用 TTE 作 为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影 像 学 检 查 的 首 选 方 法 (Ⅰ,C);(7)对 于 疑 似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且 病 情 不 稳 定 的 患 者 , 推 荐 使 用 TOE 及 CT 诊 断 (Ⅰ,C);(8)对 于 疑 似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且 病 情 稳 定 的 患 者 ,推 荐 CT、MRI(Ⅰ,C)及 TOE(Ⅱa, C)检 查 ;(9)对 于 检 查 结 果 阴 性 但 依 然 疑 似 急 性 主 动 脉 综 合 征 的 患 者 , 推 荐 使 用 CT 或 MRI 再 次 检 查 (Ⅰ,C);(10)若患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验前概率 较低,可考虑胸片检查(Ⅱb,C);(11)对于已接受药物 治疗的非复杂型 B 型主动脉夹层,推荐治疗后早期再 行 CT 或 MRI 检查(Ⅰ,C)。
新指南强调“整体观”的概念,提出应将主动 脉 视 为 一 个 “整 体 器 官 ”(whole organ)。 因 为 大 多 主动脉疾病可累及主动脉多个节段, 如主动脉粥 样硬化可累及主动脉全程, 腹主动脉瘤患者合并 胸主动脉瘤的机会增加, 新指南建议应该改变以 往把主动脉疾病分科管理的模式, 强调了团队的 重要性,建议成立专门的包括心脏内科、介入科、 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儿科和遗传学科的主动脉疾 病诊治中心和团队, 强调对主动脉疾病进行综合 管理,长期规范治疗。
关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指南也给出了明确 的推荐:(1)推荐多学科评估患者个体情况以确定 患者是否适宜接受胸主动脉腔 内 修 复 术 (TEVAR) 或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评 估 内 容 包 括 解 剖 、病 理 、疗 效 以 及 并 发 症 等 因 素 (Ⅰ,C);(2) 为保证手术安全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手术效 果,推荐预留充足的近端及远端支架锚定区域(至 少 2 cm) (Ⅰ ,C); (3) 对 于 动 脉 瘤 患 者 , 推 荐 支 架 移植物的直径大于支架放置区域直径, 两者差距 不 小 于 主 动 脉 支 架 参 考 值 的 10% ~15% ( Ⅰ ,C); (4) 在 支 架 植 入 过 程 中 , 推 荐 进 行 有 创 血 压 监 测 及 调控(Ⅰ,C);(5)对 于 高 危 患 者 ,可 考 虑 预 防 性 脑 脊 液 (CSF ) 引 流 (Ⅱa ,C ) 。
+ +++ +++ +++

花费


-- ---
---
辐射
0
0
---

--
肾毒性
0
0
--- --
---
原则是降低血压、减轻心脏收缩力、减少血流对主 动脉的压力。 主动脉疾病往往合并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治疗需同时兼顾并发疾病,患 者 应 戒 烟 [8], 避 免 竞 技 性 运 动 , 疾 病 急 性 期 血 压 应 控 制在收缩压 110~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需除外主动脉瓣反流)左右,慢性期血压应控制 在 140 / 90 mm Hg 以 下[9],药 物 治 疗 首 选 β 受 体 阻 断药,并发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减 轻 主 动 脉 扩 张 的 速 度 , 减 少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8,10,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