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

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

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难易程度也不同。例如多血质的人容易形成热情活泼、机智开朗的性格特征,却难于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特征。而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坚毅的性格特征,但却难于形成善于克制自己情绪的性格特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环境对于人的适应能力也是极具挑战和考验的。一般来说,多血质的人机智灵敏,很容易应付多变的环境,可以合理运用巧妙的方法对付变化的环境;而黏液质的可以忍耐进而适应环境的变化;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突然的环境变化可能引发他的强烈不适和不快,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抑郁质的人过于敏感,突变的环境会是他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后两种类型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比较差。

1.1.5 特质类型对健康的影响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良好的状态。心理和身体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和转化的。一般来说,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力,增强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兴趣及信心;而消极不良的情绪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甚至会造成身体器官及其生理过程的异常。不同特质类型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情绪兴奋性的也强度不同,这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一般来说,较为极端的特质类型情绪兴奋性或太强或太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差。总之,了解和科学的运用人格特质理论,清楚人格特质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大学生今后心理健康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社会适应性

1.2.1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奥尔波特研究了心理健康的人的行为及内部动力组织,总结出“成熟人的模式”;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全新视角描述了“机能完善的人”模式。马斯洛则提出了“自我实现者”

模式;弗兰克认为有“超越自我的人”模式。纵观以上的各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学者的心理健康研究大多偏重通过描述适应社会的行为表现来界定人的心理健康,而较少从决定人的社会适应行为的内在心理机能特性及其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来加以考察。而这恰恰是社会适应性研究应该加以重视的维度。

1.2.2社会智力与社会适应

纵观前人研究,许多从事智力研究的学者都一致认为,社会智力是一种适应社会生活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社会智力的理论主要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社会认知的内容和认知能力的行为表现,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认知水平是评价个体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内容。社会认知不仅是对自我、对他人的认知,它还包括对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正确、良好的社会认知是社会适应行为的基础。

1.2.3.社会胜任力与社会适应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约翰瑞文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所需的相关能力进行分析,概括出评价个体胜任社会工作的三个主要能力成分。另外,他还列举了三十七条较为具体的胜任能力成分。

1.2.4.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自我监控的相关研究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戈夫曼(角色理论)和亚力山大(印象管理理论)等人认为,社会交往要求人们有意识地去探究并了解他人行为的内在含义,愿意使用印象管理技术,并具有维护“面子”需求和拥有自我表现的能力。这种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对个体的社会适应有着积极的影响。

1.3 大学生人格特征和适应性的关系

目前有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人格特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大学生人格特质和学习适应性上。一些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倾向越强,则更倾向于心理外控型。另外,该研究还表明,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和外控倾向可能会对大学生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