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0cb74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e.png)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几何图形》,具体内容为《探索规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实际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图形平移、旋转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平移:介绍平移的概念,讲解平移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2)旋转:介绍旋转的概念,讲解旋转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黑板右侧:展示例题、解题步骤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
(1)图形平移:将给定图形平移一定的距离,并标出平移后的位置。
(2)图形旋转:将给定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并标出旋转后的位置。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规律,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一教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一教案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f701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5.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一教案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一章,详细内容为第二章“找规律”,第一节“探索图形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能够发现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排列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系列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出示例1:观察下列图形,找出规律并完成下一个图形。
解析: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发现每个图形的边数和角度变化。
(2)出示例2:找出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完成下一个图形。
解析: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找出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探索规律——图形规律2. 主要内容:(1)图形排列规律(2)观察、分析、归纳规律(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2)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排列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练习本习题答案;(2)生活中的图形排列规律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排列规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023年青岛版(五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选课件
![2023年青岛版(五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bdb92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5.png)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你知道 111111111╳111111111 等于多少吗?
我发现乘数是几个1, 积的数字就从1递增 到几,再递减到1。
从1递增到9,再递 减到1,所以得数是 12345678987654321。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 验证一下。
任零选的一自个然217非数33
×878
-765
×2
21733
÷1756
我多选几个数用 计算器算一算。
按 = 键显示结果。
8 键。
课前导入
怎样用计算器计 算:76+3450÷25。
方法二
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 开机按 ON 键。 依次按 7 6 + 3 4 5 0 ÷ 2 5 键。
按 = 键显示结果。
探究新知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9999╳11= 109989 9999╳12= 119988
►1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心愉悦地把握命运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3篇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1ba7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5.png)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一些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用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学题目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看看他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2. 探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让他们自己试验、观察和猜测,发现规律。
3. 分享发现:让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猜测,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看看是否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或发现了更多的规律。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发现的规律,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5.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的规律,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
6. 反思总结: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看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学生的观察和猜测结果,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规律。
教学工具:1. 讲台2. 教材3. 小组讨论4. 黑板或白板5. 图片或实物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2. 数学习题3. 数学应用题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的质量等。
3. 对学生完成的习题和应用题进行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一系列数字或图形中的规律并总结规律;2. 能够应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观察一系列数字或图形中的规律;2. 总结规律,形成规律的概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fbe4a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9.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
2. 观察图形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观察图形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得到的。
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
3. 各组分享发现的规律,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得到的,而且每次变换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三、应用规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b1e1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b.png)
3.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自主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通过观察、猜测、计算、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挑战性,发现和欣赏规律美,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发现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初步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各种图形若干。
导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知规律1.“猜一猜”游戏。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情境:春节街上有规律排列的彩灯,小红裙子上有规律排列的图案,地板砖上有规律排列的图形,校园升旗台旁边有规律排列的各种盆花……2.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3.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有很多,透过现象找规律,我们会感受到规律的奇妙!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活动一:1.教学例1(1)自主摆小兴在数学活动课上玩摆图形,他摆的图形有规律吗?请你像他那样摆一摆。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要求:1.①认真观察,找一找小兴摆的图形的规律,你是怎样找到的?②想一想接下来会摆什么图形,第16个摆的是什么图形。
2.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3)汇报交流预设1:小兴摆的图形排列的规律是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
我先看小兴摆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数了数个数,看了看它们摆的顺序,就发现了规律。
小结: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看图形的形状,数图形的个数,更要看图形的排列顺序。
(板书:观察形状数量顺序)预设2:按这个规律接着摆下去,后面应该摆1个圆形。
我发现每摆4个图形就重复一次,说明4个图形是1组,2组摆8个……4组正好摆完16个,所以第16个是正方形。
小结: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称为一组,像这样图形按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称为“重复排列规律”,寻找重复排列的规律,我们一般要先对图形分组。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58fe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4.png)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二节《探索规律》,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除法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发现并应用除法运算中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独立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并应用除法运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对竖式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发现问题规律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谁能告诉我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呢?学生回答:将被除数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然后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得到商和余数。
第二环节:规则探索教师:很好!现在我们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请看这个例子:364 ÷26。
请你们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进行竖式计算)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吗?学生:被除数的百位数除以除数的十位数等于商的百位数,被除数的个位数除以除数的个位数等于商的个位数。
教师:非常好!你们发现了规律。
那么,对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如何计算呢?学生:我们可以先计算百位数的商,再计算个位数的商,最后将两个商组合起来。
教师:很好!这就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现在,我们来进行更多的练习。
第三环节:规律总结教师:请你们再举一个例子,然后总结一下规律。
学生:比如,792 ÷48。
被除数的百位数除以除数的十位数等于商的百位数,被除数的个位数除以除数的个位数等于商的个位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1上课ppt课件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1上课ppt课件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2b35b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3.png)
1111×1111=1234321位
有4个1,积就从1排到 4,再接着排回来。
到
4 位
我发现 ……
根据上面的规律,计算 11111×111111=23454321
例2.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424÷101=24 2424÷202=12 2424÷404=6 4848÷101=48 4848÷202=24 4848÷404=12 9696÷101=96 9696÷2024=8 9696÷4024=
从这些计算 中,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根据上面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7的积。
两个因数都增加一个
9×7 =63
99×97 =9603 999×997 =996003
“9”,积就要增加两 位,并且这两位数字分 别是“9”和“0”。
9999×9997 =99960003
999999×9999979=9999600000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除数不 变,被除 数乘几, 商也乘 几。
2424÷101=24 4848÷101=48 9696÷101=96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 几,商就除以几。
2424÷202=12 2424÷404=6
4848÷202=24 4848÷404=12
9696÷2024=8 9696÷402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11×11=121 先计算左面的算式, 11×12=132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1×13=143 根据这个规律,直接 11×14=154 写出右边算式的积。
11×15=165 11×16=176 11×17=187 11×18=198
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468c6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2.png)
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
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 注意:确定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较。
二、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说出自己观察、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的。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探索。
独立观察、比较后小组交流讨论。
说出观察比较的方法。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运用的是什么规律,怎样用的?(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探索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一教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一教案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791d5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1.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一教案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具体章节为《探索规律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规律,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数学规律,如数列的规律、图形的规律等,并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法,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列、图形等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数列、图形等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规律演示图等。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2. 探索发现规律(10分钟)(1)学生独立观察图形,尝试找出规律。
(2)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规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3)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探索规律一2. 内容:(1)数列规律(2)图形规律(3)规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B C D EF G H I JK L M N O2. 答案:(1)13(2)P Q R S T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简单的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规律,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与组织。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1)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e08953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2.png)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西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材中“探索规律”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规律的概念,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字、图形等对象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发现并描述数字、图形等对象中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探索并发现数字、图形等对象中的规律。
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有规律的数字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字规律通过分析例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字间的递增、递减、倍数等规律。
(2)讲解图形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例题,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对称、旋转等规律。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发现规律的方法,并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数字规律(1)递增、递减(2)倍数关系2. 图形规律(1)排列(2)对称(3)旋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下列数字中的规律,并继续写出下一个数字:2,4,6,8,?(2)观察图形,找出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2. 答案(1)10(2)见练习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思考题: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有趣的规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七 2 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七 2 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4ab24a453610661ed9f4c8.png)
142857与1、2、3、4、5、6这几个数相乘的积有 什么特点呢?
142857与1、2、3、4、5、6这几个数相乘的积还 是由1、4、2、8、5、7这几个数组成,只是数字 的顺序发生了变化!
恭喜你过了第二关!
第三关:神奇的 “9”
算一算: 99×99= 9801 999×999= 998001 9999×9999=99980001
直接写出: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 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如选1,3,7,8四个数字,
最大的数是8731最小的数是1378。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 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8731 -1378
7533 -3357
7353
4176
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能找到一个神秘的数吗?
你知道最后得几吗? 祝贺你,连闯四关,,同学们你们记住了 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 要善于发现,看看你能找到 类似的规律吗?
的 得 数
1111×1111 = 1234321
吗 ?
11111×11111 = 123454321
142857×1= 142857 142857×2= 285714 142857×3= 428571 142857×4= 571428 142857×5= 714285 142857×6= 857142
探索规律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些有趣的算 式,看看那些算式都有趣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以方便以 后的计算,于此同时,同学们要养成 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习惯。
第一关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ac58b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b.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12345679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5、提出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 666666.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2、寻找奥秘P31第7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探索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825854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e.png)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运算规律》中的“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律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运算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a. 举例讲解:3 + 5 = 5 + 3,(2 + 3) + 4 = 2 + (3 + 4)b. 解释概念: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结合律a. 举例讲解:3 × 5 = 5 × 3,(2 × 3) × 4 = 2 × (3 × 4)b. 解释概念:乘法交换律、结合律(3)分配律a. 举例讲解:(3 + 4) × 2 = 3 × 2 + 4 × 2b. 解释概念:分配律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6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运算规律。
4. 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强调运算规律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3. 分配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2 +3 +4 + 52 ×3 ×4 × 5(2)应用题:运用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8fc9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a.png)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玩过跳绳游戏?你们发现跳绳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规律的存在。
3.能够观察和描述常见图形的特征,发现和运用图形的规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1.观察与发现:培养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观察数学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操作与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其在遇到问题时敢于面对、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四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并进行简单的运算。但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规律问题时,仍需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表达与沟通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具体分析如下:
4.学习活动三:合作与交流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
(2)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全班分享。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02457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d.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西师大版教材的第五单元《认识数字》,具体章节为第1节《数字规律》。
一、教学内容1. 数字排序: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找出它们的顺序规律。
2. 数字分组:让学生将一组数字根据某种规律进行分组。
3. 数字变化: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的变化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字间的复杂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找出它们的顺序规律。
2. 讲解例题: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数字规律的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规律,完成课后练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发现,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规律1. 数字排序2. 数字分组3. 数字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找出下列数字的顺序规律:5, 3, 8, 1, 7, 4, 6, 2。
2. 请将下列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9, 2, 5, 1, 8, 3, 7, 4。
3. 请观察下列数字的变化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2, 4, 8, 16, 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数字规律,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北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数学好玩其一:滴水实验(操作实验探索规律)
![北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数学好玩其一:滴水实验(操作实验探索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26789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a.png)
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数学好玩其一:滴水实验(操作实验探索规律)专项练习1.笑笑通过实验得出:一个滴水的水龙头40秒漏10克水,如果水龙头按这个速度漏水,那么:(1)1小时漏掉多少克水呢?(2)8小时漏掉多少克水呢?(3)1天漏掉多少克水呢?2.1个滴水的水龙头40秒漏20克水,如果1瓶矿泉水大约500克,那么按这样的漏水的速度,一天漏掉的水大约是多少瓶?3.如果说1个水龙头1年漏的水够1126人饮用1天,而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学校有水龙头约100个),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4.一个未关紧的水龙头大约25分可滴满一杯水,一个上午按五小时算会浪费多少杯水?如果一杯水的质量是200克,这些浪费的水有多少克?5.今天我做了一个实验,把碗放在一个不停滴水的水龙头下,一分钟后,我数了一下,一共滴了30滴水,那么如果每分都能节约30滴水,照这样计算,一小时能节约多少滴水?一天呢?6.一千克大米约50000粒,某城市约500000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大米,那么这个城市的人四月份大约浪费多少千克大米?如果一个人每月大约吃10千克大米,那么这个城市的人四月份浪费的大米约够多少个人吃一个月?7.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每次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1250克,以每天冲16次马桶计算,一天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千克,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千克?8.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克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根据上面的数据,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有1576800克,大约可供多少个人饮1天?9.悠悠和萌萌一起做了一个滴水实验,统计数据后发现: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平均每小时大约漏掉1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漏掉多少千克的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呢?10.氧气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
据统计,1万平方米的森林一天大约能产生730千克氧气,能满足大约900人一天的氧气需求。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e766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1.png)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材第四章《找规律》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探索图形、数字、颜色等排列规律,理解并运用“循环”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能自主发现图形、数字、颜色等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循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找规律的方法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卡片。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数字、颜色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找规律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方法找到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规律,并在黑板上展示。
5. 应用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2)找出下列数字的排列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
(3)运用循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找规律的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循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规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本节课的内容选取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图形、数字、颜色等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独立思考解决。
说出运用的依据,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探索。
独立观察、比较后小组交流讨论。
说出观察比较的方法。
大胆猜想,举例Leabharlann 证。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运用的是什么规律,怎样用的?(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较。
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
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注意:确定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较。
二、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说出自己观察、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的。
探索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理解掌握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