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第11章 梁、板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梁、板结构
二、
梁、板内力计算
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荷载传力途径:
1. 计算方法的选择
单向板肋形楼盖的内力计算方法,有弹性理论计算方法和塑 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方法两种。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假定钢筋混凝土梁、板为匀质弹性体,按 一般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内力。 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塑性变 形内力重分布来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
4. 无梁楼盖
不设梁,楼板直接支撑在柱上。无梁楼盖结构高度小、净空 大,支模简单,但用钢量较多,当楼面有很大的集中荷载作用时 不宜采用。
第11章
梁、板结构
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楼盖
井式楼盖
密肋楼盖
无梁楼盖
第11章
梁、板结构
单向板和双向板
1. 单向板
板上的荷载主要是沿短边方向传递到支撑构件上,沿长边方向 传递的荷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单向受弯的板称为单向板
第11章
梁、板结构
图11-8 多跨连续梁、板简图
第11章
梁、板结构
(4)荷载计算 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一般有两种,即永久荷载(恒载)和可变荷
载(活载)。
单向板通常沿短跨方向取 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板面荷载等于 计算单元板带沿跨度方向单位长度上的均布荷载; 次梁承受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其值为板面荷载乘以次梁间距; 主梁则承受各根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和主梁自重引起的均布荷载。
第11章
梁、板结构
11.1 梁板结构概述
楼盖按施工方法分为
现浇式楼盖 装配式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
第11章
梁、板结构
1. 现浇式楼盖
优点:整体性好、刚度大、防水性和抗震性好,在结构 布置方面容易满足各种特殊要求,适应性强。 缺点:费工、费模板、工期长、施工受季节限制、造价 较高等。
第11章
梁、板结构
第11章
梁、板结构
2. 确定计算简图
(1)支承条件 在肋形楼盖中,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或砖柱)上时,由于其 嵌固作用较小,可假定为铰支座。 当板的支座是次梁,次梁的支座是主梁,则次梁对板,主梁对 次梁将有一定的嵌固作用,为简化计算通常亦假定为铰支座。 若主梁支承在柱上,支座简化需根据梁和柱的线刚度比确定, 通常认为主梁与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5时,即可将主梁简化为铰接支 承于柱上的连续梁,否则就应按框架梁来考虑。
间距为1.7~2.5 m,一般不宜超过3 m。
(4) 梁格布置应力求简单、整齐,板厚和梁截面尺寸应尽量 统一,梁、板应尽量布置成等跨度的,柱网布置宜为正方形或矩
形,梁系应尽可能连续贯通以便于设计和施工。
第11章
梁、板结构
图边支座为墙
边支座为柱
图11-7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第11章
梁、板结构
11.2 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一、楼盖结构布置
(1) 柱网的布置应满足工艺和使用要求外,还应与梁格统一 考虑。通常主梁的跨度取5~8 m,次梁的跨度取4~6 m。 (2) 主梁可以沿房屋横向布置,也可以沿房屋纵向布置,但 为了增强房屋横向刚度,主梁一般沿房屋横向布置。 (3) 次梁的间距决定了板的跨度和次梁的数量。常用的次梁
第11章
梁、板结构
第11章
梁、板结构
11.1 梁板结构概述
楼盖是典型的梁、板结构,是建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常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楼盖的布置方式决定了作用于建筑物各种作用的传递方向,
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竖向承重结构。楼盖的厚度(包括板的厚度和梁
的截面高度)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层高和总高,在高层建筑中减小 楼盖的厚度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此外,楼盖结构布置还与室内 设备和管道布置有关,对顶棚美观也有影响。由此可见,正确合理 设计楼盖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1章
梁、板结构
(2)计算跨度
梁、板的计算跨度是指支座反力之间的距离,它与支座的构造
形式、构件的截面尺寸以及内力计算方法有关。 梁、板的计算跨度可按附表A-14采用。
(3)计算跨数 对各跨荷载相同,跨数超过5跨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为简化计 算,将所有中间跨均以第 3跨来代表。对于超过5跨的多跨连续梁、 板可按5跨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的实际跨数少于 5跨时,按实际 跨数计算。
第11章
梁、板结构
图11-9 单向板肋形楼盖荷载划分简图
第11章
梁、板结构
2. 装配式楼盖 优点:便于工业化生产,施工速度快,可以节约模板,施
工工期较短 。
缺点:整体性、防水性及抗震性较差,且不便开设孔道 。 预制板

第11章
梁、板结构
3. 装配整体式楼盖
装配整体式楼盖的特点介于上述两种楼盖之间,其整体 性比装配式的好,又比现浇式的节省模板,但需进行混凝土
二次浇灌,有时还增加焊接量,故对造价和施工进度都带来
不利影响。
后浇层

第11章
梁、板结构
楼盖按结构形式分为:
1. 肋形楼盖(也称肋梁楼盖)
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又可分为单向板肋形楼盖和双
向板肋形楼盖,是工程中一种比较普遍采用的楼盖结构。
2. 井式楼盖
由板和两个方向相交的等截面梁组成 。
3. 密肋楼盖
由薄板和间距较小(一般不大于1.5 m)的肋梁组成,肋梁可 以沿单向或双向设置,肋梁间距小,梁高也较肋梁楼盖的小。
第11章
梁、板结构
1. 计算方法的选择
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方法设计,在使用阶段的裂缝较宽,
挠度也较大。所以在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方法, 应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设计:
(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
(2)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 (3)对承载力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或处于重要部位的结构构件。 主梁是楼盖中的重要结构构件,要求有较高的安全储备,一般按弹 性理论方法设计。
2. 双向板
板上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 到支撑构件上,板在长边方向的 弯曲不可忽略,这种双向受弯的 板称为双向板。
第11章
梁、板结构
单向板和双向板的计算原则:
1. 两对边支撑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撑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 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