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数量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纲要:

货币数量论概述

货币数量论的渊源和发展

一、早期货币数量论

二、近代货币数量论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

(包括时间、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

本专题小组总结

货币数量论概述

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若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货币数量论在16世纪最早由法国重商主义者让·博丹提出后,历经几个世纪,跨越早期、近代、现代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先后由洛克、孟德斯鸠、休谟、费雪、马歇尔、庀古、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不断发展完善。经过历史的实践检验,到目前为止它的实用性几乎没有争议,货币数量论已成为货币学派的重要思想之一。

一、早期货币数量论

时间:16世纪产生,经历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直至19世纪

人物: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英国哲学家洛克、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以及后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

基本观点: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的价值与物价水平由货币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比。

1、法国让·博丹—货币数量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罗马法官鲍尔斯鸠就曾说过:“货币的价值被货币的数量所左右。”这是能找到的最早有关货币数量和其价值之间关系的描述。不过货币数量论的真正产生是在16世纪的欧洲。

价格革命催生货币数量论。15世纪开始,西欧各国纷纷开始进行航海探险,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新航线同样是条货币线。美洲的黄金白银大量流人西班牙和热那亚,最后甚至流人奥斯曼帝国,进入整个欧洲。在金银向欧洲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大都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投机行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金银的大量增加和货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人们怀疑贵金属才是财富这种观点,另一方面是物价的大幅上涨,人们将这两个现象联系起来。

面对16世纪下半叶法国物价上涨的现象,法国人马勒斯特卢亚等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垄断及对外贸易。但同样是重商主义者的让·博丹(Jean Bodin,1530-1596)则最是注重强调物价上涨与金银数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对其提出反驳,认为金银流入是货币价值低落的原因,货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货币的数量。他在1568年写了一本《关于一切物价上涨及其救治方法》的书,商品涨价的原因可以说成是四五个(《经济分析史》列举为:金银供给量不断增加;垄断盛行;掠夺减少了商品供

应流量;王公贵族恣意挥霍;货币成色降低),其主要或者几乎是唯一的原因就是金银的充裕,而从南美流入的贵金属过多则应承担主要责任!让·博丹也因此评说而成为最早的货币数量论者之一。

总之,让·博丹将法国的物价上涨归因于金银数量太多,其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是:金银价值与一般商品价值相同,其数量增加,价值就会被低估;而其价值被低估,则与其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自然会上涨。

2、英国约翰·洛克和法国孟德斯鸠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8.29-1704.10.28),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

约翰·洛克是早期货币数量论的又一个代表人物。面对英国资本主义对经济自由的渴望以及社会上对降低利率刺激经济政策的讨论,洛克发展了货币数量论,其主要是从现象出发,从货币的供求关系方面分析,认为货币价值高是因为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洛克将普通商品的价值区分为固定价值和市场价值两种,认为固定价值基因于其所满足的欲望,市场价值则为供求关系所决定。因此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分为两种价值。货币的市场价值也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由于货币能够换取世界万物,所以货币具有无限的需求(人们需要货币进行交换,同时洛克也受重商主义影响,认为货币即财富),不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形。洛克说,“对于货币的需求,各地都差不多相同,其用途也总是一样。但就其供给而言,其数量愈减少,其价格即愈增高,其购买力也愈大。尤其是在货币缺乏时,由于没有可替代之物,使其价格会愈随数量之减少而增高,因而同等数量的货币就能与较多数量的物品相交换。”因此,洛克得出结论——货币的价值就完全由供给数量来决定。

孟德斯鸠(1689-1755年),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并非经济学家,只是因为赞同附和货币价值与发行数量密切相关的说法(主要是洛克的)而被人称之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者。

对于货币性质,孟德斯鸠认为“货币是一种标志,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他把商品货币关系理解为互为符号,互为代表的关系,从而引出货币符号论。孟德斯鸠认为,货币与商品既然保持着一种互为符号,互为代表的关系,那么,在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比例关系。

对此孟德斯鸠有着深刻的解释,他说:“如果人们把全世界的金和银的数量同商品的数量比较一下的话,则每一件个别商品或货物一定可以同全部金银的某一部分相比。一方的总数既和另一方的总数相比,那么一方的一部分也就可以和另一方的一部分相比。”

由此,他认为物价的确定,决定于物品总数与货币总数的比例。孟德斯鸠在名目论上的基础上,把洛克关于物价决定于商品量的见解,发展成为一种比例货币数量理论,即物价依据物品总量和货币总量间的比例确定。

3、英国大卫·休谟

18世纪货币数量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8年),他对经济不怎么感兴趣,但他在《政治讲话》一书里对货币商品价格的卓越论述却使自己又成为货币数量论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就是从反对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在其论文《论商业》《论贸易均衡》《论贸易的猜忌》中有很好的体现)的角度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同时继承了坎蒂隆影响时滞的观点,认为物价的上涨需要一定的时间,要等到货币流通至全国范围。

18世纪前期的英国正处于工场手工业的鼎盛时期,产业革命即将发生,英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商业资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迫切要求克服重商主义体系的束缚,大力开展自由贸易。

休谟重商但批判重商主义,认为生产成果才是财富,“劳动产品的储备乃是一切实力和财富的根本”,而商贸根本就不应该将货币作为目的物。其在《论货币》一文中如下说:“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