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反应精馏实验

催化反应精馏实验
催化反应精馏实验

实验三催化反应精馏

Catalytic Reaction Distillation

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催化反应精馏的原理、应用范围、操作方式及其在合成和分离

方面的应用;

(2) 了解催化反应精馏法合成β-异佛尔酮。

反应精馏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化工生产中将合成反应与分离过程结合成一个过程的设想,导致产生了反应精馏技术。目前,反应精馏已经成为提高分离效率而将反应与精馏相结合的一种分离操作;也是为了提高反应转化率而借助于精馏分离手段的一种反应过程。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是:由于反应产物一旦生成即从反应区移出,因此对若干可逆和复杂反应来说,可以增加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因为产物随时可以从反应区移出,故反应区内反应物的浓度较高,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提高了生产能力;由于利用了反应热,节省了能量;由于将反应品与精馏塔合成一个设备,节省设备投资;对于某些难分离的物系,可以利用反应精馏来获得较纯的产品。

反应精馏在工业上应是很广泛的,例如酯化、酯交换、皂化、胺化、水解、异构化、烃化、卤化、脱水、乙酰化和硝化等反应。此外,近年来开发的由丙烯醇、过乙酸和水合成甘油的达依尔法以及由甲醇与异丁烯合甲基叔丁基醚的过程采用反应精馏均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反应精馏原理

普通精馏的分离原理是以溶液中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依椐的,反应蒸馏(Distillation with reaction)有两种含义:(一)在相对挥发度很接近(α≈ 1.0)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混合物中加入第三种反应剂,使之与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发生反应,便可以大大增加原来被分离组分汽液间的相对挥发度,能比较容易地用蒸馏方法把各组分分离。例如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混合物是很难分离的,若加入异丙苯钠,则因它与这两种二甲苯的反应能力不同,便可以改变MX和PX的相平衡关系,使分离比较容易完成。(二)把合成反应过程和蒸馏过程结合在一起。一面蒸馏,一面反应。利用蒸馏过程把反应产物和原料分离,破坏化学反应的平衡关系,使反应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利用反应关系,破坏汽液平衡关系,加快传质分离。若反应为放热过程,还可以利用反应释放的热量供应蒸馏所需的汽化热,可以大大节约能耗。成功的例子是利用甲醇与含丁烯的气体反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甲醇可以选择性地与异丁烯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而与其他丁烯异构体分离。把催化剂放在蒸馏塔中,设备既是蒸馏塔,又是反应器,在其中既进行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产品分离。

2 催化反应精馏法合成β-异佛尔酮

2.1背景知识

维生素E对人类有着众所周知的重要性,因此维生素E的生产是目前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营养素之一。维生素E主要通过人工合成而得到,最早通过化学合成维生素E的方法可追溯到1938~1939年间在Nature、Science等著名杂志上的报道。乞今为止,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合成维生素E的方法。其中石油化工路线是从初级原料丙酮出发,首先制得α-异佛尔酮,然后异构化成β-异佛尔酮,氧化生成酮代异佛尔酮KIP,经过酯化重排得到三甲基氢醌二脂(TMHQE),再与异植物醇发生反应合成维生素E。

2.2反应原理

α-异佛尔酮(α-IP)与β-异佛尔酮(β-IP)是一对同分异构体,在α-IP中,因为碳碳双键与羰基有共扼作用,从热力学上来说,α-IP比β-IP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所以由α-IP氧化生成氧化异佛尔酮(KIP)的过程将比较困难。因此,一般说来,KIP通过β-IP催化氧化法来制备相对比较容易点。但因β-IP原料主要来源于α-IP在一定条件下的异构化反应,这种异构化过程是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在实际中必须不断的通过蒸馏移走反应产生的β-异佛尔酮,才能够使反应不断的朝β-异佛尔酮生成的方向进行。

表1异佛尔酮的主要物理性质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kg·m-3折光率n D20

α-IP β-IP KIP 138.21

138.21

152.21

8.1

?

16

214

190

228

0.922

?

1.004

1.4759

?

1.489

氧代异佛尔酮(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KIP),是合成许多类胡萝素、维生素、香料等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同时也是一种天然香料,是各种烟草中都含有的重要香味成份,在食品和化妆品制剂中作为调味剂或香料而被人们广泛的使用。β-IP主要应用于维生素E及食品香料的合成。

2.3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

α-异佛尔酮反应精馏法制β-异佛尔酮的工艺流程

在500 mL蒸馏烧瓶中加入300~350 g α-异佛尔酮,加热升温,待釜液开始微沸时,调节加热功率(75~100V)使液体均匀沸腾,当分馏头有液体回流时,观察并记录顶温的变化情况,进行全回流操作;待顶温不再下降并稳定经0.5 h,小心收集馏分(间歇式,每10 mim放一次馏出液),仔细观察顶温变化,记录馏出温度和馏分体积,GC分析馏分组成。

表2催化反应精馏法制β-异佛尔酮的实验记录

3实验结果与讨论

相关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

4思考题

1.根据反应精馏的原理,你认为下列哪些反应可采用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A.乙酰乙酸乙酯与丙二醇的酸催化缩羰基化反应;

B.酯交换反应;

C.丙酮Aldol缩合制双丙酮醇及异丙叉丙酮;

D.α-蒎烯(bp 156℃)异构化制β-蒎烯(bp 164℃)。

2.本次实验操作上有哪些注意事项?若要获得高纯度的目标产物,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3.写出质子酸催化的异佛尔酮异构化机理。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催化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 【实验目的】 1.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2.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3.学会分析塔内物料组成。 4.掌握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混合物料组成。 【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他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适合于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是可逆吸热反应,但该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本实验是以醋酸和乙醇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生成醋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 C2H5OH——→CH3COOC2H5 + H2O 【实验步骤】 间歇操作流程 (1)将一定量的乙醇、乙酸,浓硫酸几滴倒入塔釜内,开启塔顶冷凝水,开启釜加热系统,开启塔身保温电源。 (2)当塔顶摆锤上有液体出现时,进行全回流操作15分钟后,设定回流比为3:1,开启回流比控制电源。 (3)30分钟后,用微量注射器在塔身五个不同部位取样,应尽量保证同步。 (4)分别将0.3uL样品注入色谱分析仪,记录数据,注射器用后应用蒸馏水或丙酮洗清,以备后用。 (5)重复3、4步操作。 (6)关闭塔釜及塔身加热电源,当不再有液体流回塔釜时,取塔顶馏出液和塔釜残留液称重,对馏出液及釜残液进行称重和色谱分析。 (7)关闭冷凝水及总电源。 【实验数据处理】 1.20分钟时,塔内不同高度处各物质组成

精馏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精馏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707 精馏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名称:精馏实验实验日期 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五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x-y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验预习报告 催化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实验

催化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 化工1402 【实验目的】 1.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2.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3.学会分析塔内物料组成。 【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他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适合于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是可逆吸热反应,但该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本实验是以醋酸和乙醇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生成醋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 C2H5OH——→CH3COOC2H5 + H2O 【实验步骤】 间歇操作流程 (1)将一定量的乙醇、乙酸,浓硫酸几滴倒入塔釜内,开启塔顶冷凝水,开启釜加热系统,开启塔身保温电源。 (2)当塔顶摆锤上有液体出现时,进行全回流操作15分钟后,设定回流比为3:1,开启回流比控制电源。 (3)30分钟后,用微量注射器在塔身五个不同部位取样,应尽量保证同步。 (4)分别将0.3uL样品注入色谱分析仪,记录数据,注射器用后应用蒸馏水或丙酮洗清,以备后用。 (5)重复3、4步操作。 (6)关闭塔釜及塔身加热电源,当不再有液体流回塔釜时,取塔顶馏出液和塔釜残留液称重,对馏出液及釜残液进行称重和色谱分析。 (7)关闭冷凝水及总电源。 【实验数据处理】 1.30分钟时,塔内不同高度处各物质组成 表1 30分钟时塔内物质组成 2.60分钟时,塔内不同高度处各物质组成

精馏实验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及流程。 2.掌握连续精馏塔的操作方法。 3.学会板式精馏塔全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理论塔板数NT 和全塔效率E T 的测定 理论板是指离开该塔板的气液两相互成平衡的塔板。 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即: (1) 式中:E T ——全塔效率 N T ——理论塔板数 N P ——实际塔板数 板式塔内各层塔板上的气液相接触效率并不相同,全塔效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所有塔板的平均效率,它反映了塔板结构、物质性质、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一般需要由实验测定。如果塔的结构因素固定,物系相同,影响的因素主要就是操作因素,回流比的大小是操作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全回流操作所需理论塔板数最少,而且在全回流下,塔不再分精馏段和提馏段,如果在全回流下测定总板效率,实验控制更为方便。有时,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模拟以测定数据,就应该使应用条件和实验条件一致,可能需要指定某一回流比测定全塔效率。 (1)解析法求理论塔板数 对于某一双组分溶液的精馏分离,如果在全回流条件下该物系的相对挥发度随组成的变化不大,可用芬斯克方程直接计算全回流的最少理论塔板数 Nmin : (2) 式中;x D —— 塔顶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x W —— 塔釜馏残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 —— 平均挥发度; 、 分别表示塔顶和塔釜的相对挥发度。 如果该物系的相对挥发度随组成的变化较大,采用芬斯克方程求取会引入较大的误差,可以采用图解法求取。 (2)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 利用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在直角坐标上做出平衡线和对角线(全回流操作时的操作线)。根据测得的塔顶馏出液和塔釜馏残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x D 和x W ,在对角线和平衡线之间,从对角线上一点x D 开始作直角梯级,直至在对角线上的交点小于x W 为止,其理论塔板数N T =梯级数-1。 在某一回流比下的理论塔板数可用逐板计算法,一般用图解法。步骤如下: ① 在直角坐标上绘出待分离混合液的x —y 平衡曲线,并作出对角线。 ② 根据确定的回流比做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如下: (3) 式中;y n+1 ——精馏段内第n+1块塔板上升蒸汽组成(摩尔分率); X n ——精馏段内第n 块塔板下降液体组成(摩尔分率); R ——回流比,R = L/D ; L ——精馏段内液体回流量,kmol/h ; D ——塔顶馏出液流量,kmol/h 。 ③ 根据进料热状况参数,做q 线,方程式为: (4) 式中;X F ——进料料液组成,(摩尔分率); q ——进料热状况参数 对于泡点进料,q=1。 ④ 做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如下: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甲缩醛(实验指导书)

实验十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甲缩醛 反应精馏法是集反应与分离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精馏技术,该技术将反应过程的工艺特点与分离设备的工程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利用精馏的分离作用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抑制串联副反应的发生,又能利用放热反应的热效应降低精馏的能耗,强化传质。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精馏工艺过程的特点,增强工艺与工程相结合的观念。 (2)掌握反应精馏装置的操作控制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反应精馏塔内的温度分布,判断浓度的变化趋势,采取正确调控手段。 (3)学会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工艺条件的优选。 (4)获得反应精馏法制备甲缩醛的最优工艺条件,明确主要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甲醛与甲醇缩合生产甲缩醛的反应为对象进行反应精馏工艺的研究。合成甲缩醛的反应为: O H O H C O CH OH CH 2632322+=+ (1) 该反应是在酸催化条件下进行的可逆放热反应,受平衡转化率的限制,若采用传统的先反应后分离的方法,即使以高浓度的甲醛水溶液(38—40%)为原料,甲醛的转化率也只能达到60%左右,大量未反应的稀甲醛不仅给后续的分离造成困难,而且稀甲醛浓缩时产生的甲酸对设备的腐蚀严重。而采用反应精馏的方法则可有效地克服平衡转化率这一热力学障碍,因为该反应物系中各组分相对挥发度的大小次序为:水甲醛甲醇甲缩醛αααα???,可见,由于产物甲缩醛具有最大的相对挥发度,利用精馏的作用可将其不断地从系统中分离出去,促使平衡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大幅度提高甲醛的平衡转化率,若原料配比控制合理,甚至可达到接近平衡转化率。 此外,采用反应精馏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 (1) 在合理的工艺及设备条件下,可从塔顶直接获得合格的甲缩醛产品。 (2) 反应和分离在同一设备中进行,可节省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 (3) 反应热直接用于精馏过程,可降低能耗。 (4) 由于精馏的提浓作用,对原料甲醛的浓度要求降低,浓度为7%—38%的甲醛水溶液均可直接使用。 本实验采用连续操作的反应精馏装置,考察原料甲醛的浓度、甲醛与甲醇的配比、催化剂浓度、回流比等因素对塔顶产物甲缩醛的纯度和生成速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中,各因素水平变化的范围是:甲醛溶液浓度(重量浓度) 12% — 38%,甲醛:甲醇(摩尔比)为1:8—1:2 ,催化剂浓度 1%—3%,回流比 5 — 15。由于实验涉及多因子多水平的优选,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组织实验,通过数据处理,方差分析,确定主要因素和优化条件。

反应精馏

第4章特殊精馏技术了盐增强萃取精馏的作用,又克服了固体盐的回收和输送问题,目前已在工业上得到了应用。工业应用实例有二:(1)醇一水物系的分离在乙醇、丙醇、丁醇等与水的混合液中,大多数存在着共沸物,采用加盐萃取精馏可实现预期的分离效果。以乙醇一水共沸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选用乙二醇作溶剂,在溶剂中加入氯化钙或乙酸钾等盐类,形成混合萃取剂制取无水乙醇,并进行了工业试验。日产量达6~7t无水乙醇装置,以乙二醇加乙酸钾为混合萃取剂,与国外乙二醇萃取精馏方法比较,加盐后溶剂比减少为原来的1/4~1/5,节省了操作费用,减少了设备投资。这种形式的加盐精馏流程示意图见图4—34。目前工业上应用加盐萃取精馏分离乙醇一水抽取无水乙醇的规模为5000t/a,叔丁醇一水体系的分离已有3500t/a的中试装置。(2)酯一水物系的分离图4—34加盐精馏流程示意图酯一水物系也是形成共沸物的系统。传统的分离方法是共沸精馏。近年来利用加盐萃取精馏提纯乙酸乙酯的研究已取得进展。4.4反应精馏化工生产中,经常要遇到先进行化学反应而后将反应产物进行精馏分离的操作过程。在反应器中为了使床层温度趋于等温并使反应向产物方向转移,就必须借助换热方式将反应热从床层中移动。而精馏过程则又必须供给塔底物料一定的热量。为了更好地利用反应热,传统的做法是将其用于精馏的再沸器中,使反应系统和精馏系统的能量得以部分平衡,以节约加热工程热负荷并同时减小冷却工程的冷负荷。然而对于可逆反应,如果能利用精馏技术及时移去反应区的产物,就能使反应向产物方向移动,使反应放热与精馏的需热局部平衡,从而可达到产品分离及节能诸方面的效益。反应精馏是进行反应的同时用精馏方法分离出产品的过程,当有催化剂存在时的反应精馏叫作催化精馏。反应精馏进行的基本条件是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物系有较大的相对挥发度,而且反应的温度压力条件应与精馏过程相近。在反应精馏中,按照反应与精馏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精馏促反应,另一种是利用反应促进精馏分离。4.4.1反应精馏类型(1)利用精馏促进反应的反应精馏反应精馏适用于可逆反应,当反应产物的相对挥发度大于或小于反应物时,由于精馏作用,产物离开反应区,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化学平衡,使反应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提高了转化率。应用反应精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变可逆反应为不可逆,而且可得到很纯的产物。醇与酸进行酯化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CH3COOH+CzHsOHi亍茅CH3COOCzHs+H201-125Ud794.4.1反应精馏类型(1)利用精馏促进反应的反应精馏反应精馏适用于可逆反应,当反应产物的相对挥发度大于或小于反应物时,由于精馏作用,产物离开反应区,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化学平衡,使反应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提高了转化率。应用反应精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变可逆反应为不可逆,而且可得到很纯的产物。醇与酸进行酯化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CH3COOH+CzHsOHi亍茅CH3COOCzHs+H201-125Ud79 现代分离技术在普通的反应操作中,该反应是可逆的,乙酸乙酯的收率受反应平衡的限制;由该反应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可知,酯、水和醇之间存在三元最低共沸物,其沸点均低于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如果利用反应精馏,可使该三元共沸物不断从反应区移去(除酯),使反应可持续向正方向进行,从而增加了反应的转化率。1983年Estman化学公司开发了生产醋酸甲酯反应精馏工艺。原料醋酸和甲醇按化学反应计量进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在塔中进行均相酯化反应精馏过程。对于连串反应,反应精馏具有独特的优点。连串反应可表示为A —R—S。按目的产物是R还是S,又可分为两种类型:①S为目的产物。很多生产,原料首先反应生成中间产物,进而得到目的产物,这两步反应条件一般不同,按传统生产工艺,需分别在两个反应器中进行,有时还需中间产物的分离。反应精馏的应用,能使两步反应在同一塔设备的两个反应区进行,利用精馏作用提供合适的浓度和温度分布,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收率和产品纯度。例如香豆素生产工艺的改进即如此。②R为目的产物。对于这类反应,利用反应精馏的分离作用,把产物R尽快移出反应区,避免副反应进行是非常有效的。氯丙醇皂化生成环氧丙烷的反应精馏工艺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应。(2)利用反应促进精馏的反应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日期: 2011.04.24 班 级: 化工0801 姓 名: 王晓 同 组 人:丁大鹏,王平,王海玮 装置型号: 精馏实验 一、摘要 精馏是实现液相混合物液液分离的重要方法,而精馏塔是化工生产中进行分离过程的主要单元,板式精馏塔为其主要形式。本实验用工程模拟的方法模拟精馏塔在全回流的状态下及部分回流状态下的操作情况,从而计算单板效率和总板效率,并分析影响单板效率的主要因素,最终得以提高塔板效率。 关键词:精馏、板式塔、理论板数、总板效率、单板效率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气-液接触状况。 3、测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6、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和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用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e N E N 式中 E —总板效率; N —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 —实际板数。

反应精馏制备乙酸乙酯实验

反应精馏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故能显著提高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1. 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2. 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3. 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特别适用:(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难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2)异构体混合物分离。通常因它们的沸点接近,靠精馏方法不易分离提纯,若异构体中某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生成沸点不同的物质,这时可在过程中得以分离。 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适于第一种情况。但该反应若无催化剂存在,单独采用反应精馏操作也达不到高效分离的目的,这是因为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酸是有效的催化剂,常用硫酸。反应随酸浓度增高而加快,浓度在0.2~1.0%(wt)。此外,还可用离子交换树脂,重金属盐类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反应,而应用固体催化剂则由于存在一个最适宜的温度,精馏塔本身难以达到此条件,故很难实现最佳化操作。本实验是以醋酸和乙醇为原料、在酸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醋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的进料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从塔釜进料;另一种是在塔的某处进料。前者有间歇和连续式操作;后者只有连续式。本实验用后一种方式进料,即在塔上部某处加带有酸催化剂的醋酸,塔下部某处加乙醇。釜沸腾状态下塔内轻组分逐渐向上移动,重组分向下移动。具体地说,醋酸从上段向下段移动,与向塔上段移动的乙醇接触,在不同填料高度上均发生反应,生成酯和水。塔内此时有4组元。由于醋酸在气相中有缔合作用,除醋酸外,其它三个组分形成三元或二元共沸物。水-酯,水-醇共沸物沸点较低,醇和酯能不断地从塔顶排出。若控制反应原料比例,可使某组分全部转化。因此,可认为反应精馏的分离塔也是反应器。反应过程进行情况,由反应的转化率和醋酸乙酯的收率来衡量,其计算式为: 转化率= 原釜内醋酸量 醋酸加料量釜残醋酸量 馏出醋酸量 原釜内醋酸量 醋酸加料量 +- -+

精馏综合实验

精馏综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了解板式塔的结构; 2. 掌握精馏过程的操作及调节方法; 3. 在全回流及部分回流条件下,测定板式塔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观察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 5. 了解阿贝折光仪测定混合物组成的方法 二、 基本原理 精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在精馏塔中,再沸器或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渐上升,来自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液从塔顶逐渐下降,气液两相在塔内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质、传热过程,轻组分上升,重组分下降,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如果离开某一块塔板(或某一段填料)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达到平衡,则该板(或该段填料)称为一块理论板或一个理论级。然而,在实际操作的塔板上或一段填料层中,由于汽液两相接触时间有限,气液相达不到平衡状态,即一块实际操作的塔板(或一段填料层)的分离效果常常达不到一块理论板或一个理论级的作用。要想达到一定的分离要求,实际操作的塔板数总要比所需的理论板数多,或所需的填料层高度比理论上的高。 对于二元物系,若已知气液平衡数据,则根据塔顶馏出液的组成x D 、原料液的组成x F 、塔釜液的组成x W ,及操作回流比R 和进料热状态参数q ,就可用图解法或计算机模拟计算求出理论塔板数。 1.求全塔效率 在板式精馏塔中,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定义为全塔效率(或总板效率),即: P T T N N E = (1) 式中 T E ——全塔效率; T N ——理论塔板数(不含釜); P N ——实际塔板数。 2.求单板效率 如果测出相邻两块塔板的气相或液相组成,则可计算塔的单板效率(塔板数自上向下计数)。 对于气相: 1 *1n n MV n n y y E y y ++-= - (2) 对于液相:

反应精馏

反应精馏 摘要:反应精馏是化学反应和精馏过程耦合为一体的单元操作,已成为当今的重要研究领。本文总结了反应精馏的优点、基本要求、以及操造作流程等。 关键字:反应精馏、精馏、反应 1 反应精馏技术概述 反应精馏(Reactive Distilation简称RD)是蒸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化学反应与蒸馏相耦合的化工过程,有关精馏的早期研究始于1921年,反应精馏概念由Backhaus提出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主要对一些特定体系的工艺条件进行探索,并且局限于板式塔中的均相反应精馏。一直到60年代末,才开始对反应精馏的一般性规律进行研究。70年代后,开始转向反应精馏的工艺计算,同时也开始对催化精馏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反应精馏模拟计算的研究异常活跃,为优化操作和设计装置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工具,数学模型也由平衡级模型拓展到非平衡级模型进而发展到90年代末的非平衡池模型,可模拟气相和液相在级上的停留时问分布和较准确地描述反应和传质行为,是对非平衡级模型的提高和进一步完善,是非常有前途的反应精馏模型。 1.1反应精馏的优点

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都是在普通的蒸馏塔中进行,但由于精馏操作和化学反应的相互影响,反应精馏具有自身显著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有些情况下可使反应物的转化率接近100 。对于可逆反应,蒸馏操作把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移走,使化学反应不断向正方向移动,加大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对于连串反应,蒸馏操作及时地把中间产物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可以避免副产物的产生,同时提高了反应物的选择性。 2)化学反应过程容易控制。操作系统压力恒定,混合物的组成变化不大,则系统的温度分布将基本保持不变,使化学反应速率因温度的变化所受影响较小,也减小副反应发生的机率。 3) 减少设备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也减少能量消耗。由于化学反应和精馏操作在一个精馏塔中进行,所以化学反应不需要专门的反应器,不必进行未参与反应的反应物二次蒸馏和重回反应器的操作,减少了能量消耗。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则产生的反应热可以被蒸馏操作直接利用,减少了再沸器提供的能量。 4) 设备紧凑,减少操作所需要占用的空间。 5) 可以有效地避免共沸物的形成给精馏分离操作所带来的困难。在反应精馏中,由于化学反应的存在,在常规精馏中存在的共沸体系在反应精馏中可能消失。 6) 对于一些用常规精馏难以分离的物系,使用反应精馏可以获得比较纯净的目的产物。如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是同分异构体,使用常

筛板精馏塔精馏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5629 筛板精馏塔精馏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筛板精馏塔精馏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筛板精馏塔精馏实验 6.1实验目的 1.了解板式塔的结构及精馏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精馏塔的操作 3.掌握精馏塔全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6.2实验内容 ⑴采用乙醇~水系统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液泛点、漏液点 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D=500ml、同时达到xD≥93v%、xW≤3v%分离任务 6.3实验原理

塔釜加热,液体沸腾,在塔内产生上升蒸汽,上升蒸汽与沸腾液 体有着不同的组成,这种不同组成来自轻重组份间有不同的挥发度, 由此塔顶冷凝,只需要部分回流即可达到塔顶轻组份增浓和塔底重 组份提浓的目的。部分凝液作为轻组份较浓的塔顶产品,部分凝液 作为回流,形成塔内下降液流,下降液流的浓度自塔顶而下逐步下 降,至塔底浓度合格后,连续或间歇地自塔釜排出部分釜液作为重 组份较浓的塔底产品。 在塔中部适当位置加入待分离料液,加料液中轻组份浓度与塔截

反应精馏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一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 2.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3.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4.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5.学会分析塔内物料组成。 二、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故能显著提高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二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特别适用:(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护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2)异构体混合物分离。通常因它们的沸点接近,靠一般精馏方法不易分离提纯,若异构体中某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生成沸点不同的物质,这时可在过程中得以分离。 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适于第一种情况。乙醇沸点78.3℃,与水形成恒沸物,恒沸点78.15 ℃,乙醇含量89.43%(分子);乙酸沸点118.0℃,醋酸乙酯沸点77.1℃,与水形成非均相恒沸物,恒沸点70.40℃,酯含量76%;乙醇与醋酸乙酯形成恒沸物,恒沸点71.8℃,酯含量54%;水、乙醇、和醋酸乙酯形成三元恒沸物,恒沸点70.3℃,乙醇含量12.4%,酯含量60.1%。水-酯、水-醇恒沸物沸点较低,醇和酯能不断地从塔顶排出。但该反应若无催化剂存在,单独采用反应精馏存在也达不到高效分离的目的,这是因为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酸是有效的催化剂,常用硫酸。反应随酸浓度增高而加快,浓度在0.2~1.0%(wt)。此外,还可用离子交换树脂,重金属盐类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剂。反应精馏的催化剂用硫酸,是由于其催化作用不受塔内温度限制,在全塔内都能进行催化反应,而应用固体催化剂则由于存在一个最适宜的温度,精馏塔本身难以达到此条件,故很难实现最佳化操作。本实验是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萃取精馏实验装置操作说明-

萃取精馏实验装置操作说明- 萃取精馏实验装置操作说明 一、前言 精馏是化工工艺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而萃取精馏是精馏操作的特殊形式,只有在普通精馏不能获得分离时才使用。其基本原理与精馏相同,也是利用组分的汽液平衡关系与混合物之间相对挥发度的差异,只不过要加入第三组分形成难挥的混合物,将沸点相近或有共沸组成的物质在塔内上部接触,使易挥发组分(轻组分)逐级向上提高浓度;而不易挥发组分(萃取剂与重组分)则逐级向下从塔底流出。若采用填料塔形式,对二元组分来说,则可在塔顶得到含量较高的轻组分产物,塔底得到萃取剂含量较高的重组分产物,当然,也与萃取剂的选择有关。 本装置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技术指标而制作的、采用了双塔连续操作的流程,萃取剂能连续回收使用,加料采用了蠕动泵和双缸柱塞泵,同时,对萃取剂分离采用真空操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放大数据,可供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化工等专业部门的科研、教学、产品开发方面使用。用于有机物质的精制分离时,具有操作稳定、塔效率高、数据重现性好等优点。此外,它还可装填不同规格、尺寸的填料测定塔效率,也能用于小批量生产或中间模拟试验。当填装小尺寸的三角型填料或θ网环填料时,可进行精密精馏。装置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控制仪表采用先进的智能化形式。 对一般教学用的常减压精馏、反应精馏、共沸精馏、萃取精馏玻璃塔来说只有一节塔体,它们在塔壁不同位置开有侧口,可供改变加料位置或作取样口用。塔体全部由玻璃制成,塔外壁采用新保温技术制成透明导电膜,使用中通电加热保温以抵消热损失。在塔的外部还罩有玻璃套管,既能绝热又能观察到塔内气液流动情

精馏实验报告范文

精馏实验报告范文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名称:精馏实验实验日期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五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x-y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反应精馏实验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精馏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气-液两相的传质和传热来达到分离目的。对于不同的分离对象,精馏方法也回有所差异。反应就留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故能显著提高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是反应和分离过程的复合,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了解反应精馏技术比常规反应技术在成本和操作上的优越性。 2、了解玻璃精馏塔的构造和原理,学习反应精馏玻璃塔的操作和使用,掌握反应精馏操作原理和步骤。 3、学习用反应工程原理和精馏塔原理,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过程的分析。 4、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掌握反应精馏法是适宜的物系。 5、学习气相色谱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用气相色谱分析塔内物料的组成,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和确定方法,并学习根据出峰情况来改变色谱条件。 6.学习用色谱分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学会求取液相分析物校正因子及计算含量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气相色谱仪及热导池检测器的原理,了解分离条件的选择和确定。 (二)实验原理 1 反应精馏原理 反应精馏是随着精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通过对精馏塔进行特殊改造或设计后,采用不同形式的催化剂,可以使某些反应在精馏塔中进行,并同时进行产物和原料的精馏分离,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反应精馏操作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产物通常被分离到塔顶,从而使反应平衡被不断破坏,造成反应平衡中的原料浓度相对增加,使平衡向右移动,故能显著提高反应原料的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同时,由于产物与原料在反应中不断被精馏塔分离,也往往能得到较纯的产品,减少了后续分离和提纯工序的操作和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在普通的反应合成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过程中,反应通常在反应釜内进行,而且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原料的浓度不断降低,产物的浓度不断升高,反应速度会越来越慢。同时,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温度,也需要不断地用水进行冷却,造成水的消耗。反应后的产物一般需要进行两次精馏,先把原料和产物分开,然后再次精馏提纯产品浓度。而在反应精馏过程中,由于反应发生在塔内,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作为精馏的加热源,减少了精馏的釜加热蒸汽。而在塔内进行的精馏,也可以使塔顶直接得到较高浓度的产品。由于多数反应需要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一般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均相催化反应精馏一般用浓硫酸等强酸做催化剂,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但设备腐蚀严重,造成在工业应用中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大等缺点。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树脂,重金属盐类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剂,可以装填在塔板上或用纤维布等包裹,分段装填在精馏塔内。一般说来,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特别适用: (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平衡转化的水平;而实际反应中只能维持在低于平衡转化率的水平。因此,产物中不但含有大量过量,造成后续分离过程的操作成本提高和难度加大,而在精馏塔钟进行的酯化或醚化反应,往往因为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而多数会和水形成最

精馏实验报告正确版讲解

系别: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班级:09应用化学(1)班姓名:赖雪梅 学号:090604118

采用乙醇—水溶液的精馏实验 赖雪梅 摘要:双组分混合液的分离是最简单的精馏操作。在整个精馏塔中,汽液两相逆流接触,进行相际传质。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转入液相。对不形成恒沸物的物系,只要设计和操作得当,馏出液将是高纯度的易挥发组分,塔底产物将是高纯度的难挥发组分。进料口以上的塔段,把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分进一步提浓,称为精馏段;进料口以下的塔段,从下降液体中提取易挥发组分,称为提馏段。两段操作的结合,使液体混合物中的两个组分较完全地分离,生产出所需纯度的两种产品。本文介绍了精馏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填料精馏塔的基本结构,研究了精馏塔在全回流条件下,塔顶温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测定了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条件下的理论板数,分析了不同回流比对操作条件和分离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精馏;精馏段;提馏段;全回流;部分回流;等板高度;理论塔板数 1.引言 欲将复杂混合物提纯为单一组分,采用精馏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尽管现在已发展了柱色谱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结晶法等分离技术,但只有在分离一些特殊物资或通过精馏法不易达到的目的时才采用。从技术和经济上考虑,精馏法也是最有价值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化工开发过程时,精馏技术的主要作用有:(1)进行精馏理论和设备方面的研究。(2)确定物质分离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3)制备高纯物质,提供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纯样,供分析评价使用。 (4)分析工业塔的故障。(5)在食品工业、香料工业的生产中,通过精馏方法可以保留或除去某些微量杂质。 2.精馏实验部分 2.1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精馏塔的基本结构,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 (2)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及调节方法。 (3)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4)掌握精馏塔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并掌握其影响因素。 (5)掌握用图解法求取理论板数的方法。

SG-HC23 反应精馏实验装置

SG-HC23 反应精馏实验装置 技术指标说明 装置特点1.利用本装置,可以实现普通精馏操作,也可实现反应精馏;既可实现连续操作,又可进行间歇操作;既可采用分相回流,又可采用混相回流。 2.反应精馏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适于进行可

逆平衡反应和异构体的分离。实验体系为乙酸乙酯的制备。在塔身上部某位置加入带有酸催化剂的醋酸,塔身下部某位置加入乙醇。 3.玻璃塔外壁采用透明导电膜保温抵抗热损失,塔内可装填不同的填料。 4.塔体留有侧线进、出口,可供进、出料和取样、测温用。 5.集约化控制,智能化测、控温,操作方便易行。 装置功能1、熟悉精馏单元操作过程的设备与流程。 2、掌握反应精馏的原理及操作。 3、学习精馏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主要配置玻璃精馏塔、冷凝器、再沸器、预热器、蠕动泵、温度控制仪、温度显示仪、流量计、不锈钢框架、控制屏。 公用设施水:装置需冷却水,自带和自来水管相连的接口。自来水通过装置接口进入塔顶的冷凝器后排出。 液:装置自带玻璃高位槽。实验时经流量计进入精馏塔釜。电:电压AC220V,功率2KW,标准单相三线制。 技术参数1、精馏塔塔径φ25mm,塔高1400mm,材质为玻璃塔结构,塔内填装φ3x 3 mm不锈钢θ网环型填料。塔釜为三口烧瓶,容积1000ml,塔外壁镀有金属保温膜,通电加热保温,功率:300W。 2、塔釜加热:塔釜置于1000W电热包中。采用电压控制器控制釜温。 3、250ml高位玻璃加料瓶,LZB--2转子流量计:流量范围1.6~16ml/min ,数量2套。 4、温度控制及仪表:3个数显温度控制仪,量程:0-150℃;温度误差≤2℃。 5、塔顶冷凝器为蛇管冷凝器,塔顶冷凝液体的回流采用摆动式回流比控制器操作。此控制系统由塔头上摆锤、电磁铁线圈、回流比计数器等仪表组成。 6、各项操作及温度、回流比、流量的显示、调节、控制全在控制屏面板进行。 7、框架为304不锈钢材质,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8、外形尺寸:1200×500×2200mm(长×宽×高),外形为可移动式设计,带3寸双刹车轮。 测控组成变量检测机构显示机构执行机构流量转子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手动调节 回流比回流比继电器回流比控制显示仪回流比控制显示仪 塔节温度PT100铂电阻数字温度仪表无 塔顶温度PT100铂电阻数字温度仪表无 塔釜温度PT100铂电阻数字温度控制仪固态调压模块SG-HC23/II反应精馏实验装置

化工大学精馏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精馏实验 实验日期: 2016.5.13 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五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x-y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 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精馏实验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1.实验前,请想象并尝试描述气速与整塔压降的关系? 依照教材P228页,当液体喷淋量为零时,压降与空塔气速呈直线关系,与气体以湍流形式流过管道的关系类似;有一定喷淋量时,压降因管道变窄增大,但几乎与无喷淋量时平行;过截点以后,气体对液体产生阻滞作用,填料表面持液量增多,压降随气速较快增长;过了泛点之后,液体变为连续相而气体变为分散相,阻力猛增。 2.实验前,请同学们回顾精馏塔的塔板与填料的发展历程? 舌形塔板 斜孔塔板 鼓泡式塔板 散堆填料 规整填料

3.实验前,请尝试回答精馏操作过程中,使混合物较彻底分离的基本条件? 1、相对挥发度差异较大; 2、每一块板能使气液充分接触; 3、塔高足够高; 4、再沸器与冷凝器温度稳定; 5、混合物不形成共沸物; 6、运行规范稳定,不出现漏液、烨沫夹带、气泡夹带、液泛等非规范操作; 7、加料不反混; 二、实验记录 包括操作条件、实验现象、原始数据表,要求数据的有效数字、单位格式规范。 【原始数据表】 6 77.9 87.8 35.1 24.0 127 瓦数/kw 次数塔顶组成/% 塔釜组成/% 3 1 18.75 81.25 86.30 13.70 2 15.5 3 84.47 88.83 13.17 5 1 12.52 88.48 88.20 11.80 2 13.12 86.88 89.10 10.90 6 1 11.91 88.09 88.35 11.65 2 11.71 88.29 88.14 11.86

【数据处理】 ※空塔气速 首先根据测得的回流液流量求空塔气速。由于实验中采取全回流的方式,回流液质量流量与蒸气质量流量相同。 实验中转子流量计已经将实际溶液的流量转换为水的流量,由公式 2 1 s s V V = (1) 将读数转换为实际回流夜的流量。其中: f ρ取转子密度,近似为铁质,取密度7900kg/m3,1ρ取20 o C 水的密度,2ρ取回流温度下 混合液体的密度。水取998kg/m 3,乙醇取789 kg/m 3。 塔顶、塔釜的溶液组成取两次实验的平均值,并依据公式1 1 n wi m i x ρρ=∑ 计算不同温度下回 流液密度,得到数据如下: 表一、不同功率下的回流液密度 瓦数/kw 塔顶组成/%水 回流液密度kg/m^3 3 17.1 4 818.3751 5 12.82 810.7671 6 11.81 809.008 7 7 23.92 830.6076 7 13.07 811.2035 将所得到的回流液密度带入公式(1),即可得到回流液体积,体积和密度均已知,则可以得到回流液质量。因为全回流,所以根据物料守恒,上升蒸汽的质量与回流液质量相等。 表二、不同功率下的回流液质量流量 瓦数/kw 回流液体积流量L/h 回流液质量流量kg/h 3 7.3 5.9791 5 21.6 17.4929 6 27. 4 22.1651 7 20. 5 17.067 6 7 32.0 25.92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