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考试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取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

根据国际电联(ITU-T)的定义,媒体共有五类:

(1)感觉媒体:由人类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一类媒体。这类媒体有声音、图形、动画、运动图像和文本等。

(2)表示媒体:为了能更有效地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或者说是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如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和声音编码等。

(3)显示媒体: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等输出媒体和键盘、鼠标器、扫描仪、触摸屏等输入媒体。

(4)存储媒体:进行信息存储的媒体,这类媒体有硬盘、光盘、软盘、磁带、ROM、RAM 等。

(5)传输媒体:用于承载信息,将信息进行传输的媒体。这类媒体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和无线电链路等。

2.多媒体: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处理和表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并使之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能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技术。

3.超文本是按信息之间的关系非线性地存贮、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

超媒体:超级链也可以将若干不同媒体链接起来,其集合便称为超媒体。

超媒体实际上就是多媒体的超文本。

4.多媒体的三大特征:集成性(指对内容数据信息、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脚本信息、特定的应用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显现的能力)、交互性(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用户对通信的全过程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和同步性(在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现的图像、声音和文字是以同步方式工作的)。

第四章

1.在数字图像处理的实际操作中,就是对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U、V分别采用不同的采样频率。目前常用的Y、U、V采样频率的比例有4∶2∶2和4∶1∶1,当然,根据要求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比例。

2.算术编码问题(计算)。

新子区间的起始位置=前子区间的起始位置+当前符号的区间左端×前子区间长度

新子区间的长度=前子区间的长度×当前符号的概率(等价于范围长度)

最后得到的子区间的长度决定了表示该区域内的某一个数所需的位数。

3.JPEG 称为“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基于DCT 的顺序编码模式是, 先对源图像中的所有8×8子图像进行DCT 变换, 然后再对DCT 系数进行量化, 并分别对量化以后的系数进行差分编码和游程长度编码, 最后再进行熵编码。 整个压缩编码过程大体如图4.8-3所示。

JPEG 压缩编码过程:

(1)散余弦变换(DCT ):JPEG 采用8×8大小的子图像块进行二维的离散余弦变换。

(2) 量化:DCT 变换输出的数据F(u,v)还必须进行量化处理。

(3)DC 系数的差分编码与AC 系数的游程长度编码。

(4)熵编码:JPEG 标准使用两种熵编码方法:哈夫曼编码和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 在其基本系统中只采用哈夫曼编码。

4.单播:在客户端与媒体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单独的数据通道,从一台服务器送出的每个数据包只能传送给一个客户机,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单播。每个用户必须分别对媒体服务器发送单独的查询,而媒体服务器必须向每个用户发送所申请的数据包拷贝。

组播:IP 组播技术构建一种具有组播能力的网络,允许路由器一次将数据包复制到多个通道上。采用组播方式,单台服务器能够对几十万台客户机同时发送连续数据流而无延时。媒体服务器只需要发送一个信息包,而不是多个,所有发出请求的客户端共享同一信息包。 点播:点播连接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主动连接。在点播连接中,用户通过选择内容项目来初始化客户端连接。用户可以开始、停止、后退、快进或暂停流。

广播:广播指的是用户被动接收流.在广播过程中,客户端接收流,但不能控制流。

第六章

1.多媒体通信对通信网的要求:

(1).吞吐要求:网络的吞吐量就是它的有效比特率或有效带宽, 即传输网络物理链路的比特率减去各种额外开销。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传输带宽要求,存储带宽的要求,流量要求。

(2),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多媒体通信的实时性要求,除了与网络速率相关,还受通信协议的影响。

源图像中8×8子图像块f (x , y )JPEG 数据流(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基于DCT 的编码器

恢复的图像数据压缩的图像数据基于DCT 的解码器

),(y x f ˆ

(3).时空约束 (4).分布处理要求

2.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是一种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协议规范,是用来解决IP网上为传送实时数据包的一种IETF标准协议。

RTP由两个紧密相关的部分组成: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1).实时传输协议(RTP)

RTP提供端对端网络传输功能,适合通过组播和点播传送实时数据,如视频、音频和仿真数据。RTP没有涉及资源预订和质量保证等实时服务。

RTP报文格式中包括固定的RTP报文头、可选用的作用标识(CSRC)和负载数据。(2).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RTP本身并不能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提供这些服务。

RTP的RTCP通过在会话用户之间周期性地递交控制报文来完成监听服务质量和交换会话用户信息等功能。

第七章

1.接入网:也称用户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网络接口及为传送电信业务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组成的,经维护管理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2.接入网的分类:有线接入网(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和无线接入网(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

第八章

1.多媒体终端的构成:多媒体终端是由搜索、编解码、同步、准备和执行等五个部分以及I 协议、B协议、A协议等三种协定组成的,如图8.1-1所示。

A协议B协议I协议

搜索部分是指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输入交互部分,包括各种输入方法、菜单选取等输入方式。编解码部分是指对多种信息表示媒体进行编解码,编码部分主要将各种媒体信息按一定标准进行编码并形成帧格式,解码部分主要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解码并按要求的表现形式呈现给人们。

同步部分处理是指多种表示媒体间的同步问题,多媒体终端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种表示媒体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终端,由同步处理部分完成同步处理,再送到用户面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声、文、图、像一体化的信息,这就是同步部分的重要功能。

准备部分的功能体现了多媒体终端所具有的再编辑功能。

执行部分完成终端设备对网络和其他传输媒体的接口。

I协议也称为接口协议,它是多媒体终端对网络和传输介质的接口协议。

B协议也称为同步协议,它传递系统的同步信息,以确保多媒体终端能同步地表现各种媒体。A协议也称为应用协议,它管理各种内容不同的应用。

第九章

1.多媒体同步就是保持和维护各个媒体对象之间和各个媒体对象内部存在的时态关系,组织多种媒体序列以实现某种特定的表现任务。

2.同步的类型:上层同步、中层同步、底层同步。

3.多媒体同步模型有三种:参考点同步模型、时间轴同步模型、层次同步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