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第04章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方法验证

合集下载

第04章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

第04章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

滴定度的计算 放大反应
2mol碘苯酯→1molI2 1molI2→1molNaIO+1molNaI
1molNaIO→1/3molNaIO3+2/3molNaI
12 3
molNaI+Br2→
1
2 3
molNaIO3
即2mol碘苯酯→2molNaIO3
2mol NaIO3+10I→6molI2
即2mol碘苯酯→1molI2 →6molI2→12molI→12molNa2S2O3
溶剂(如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或一定量过量的硝酸银滴定液) 后,加热回流使其水解,将有机结合 的卤素转变为无机的卤素离子,然后 采用银量法(Volhard法)测定。
本法适用于含卤素有机药物结构中 卤素原子结合不牢固的药物(如卤原 子和脂肪碳原子相连者)。
例三氯叔丁醇的测定 ChP(2000) 原理 三氯叔丁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加热回流水解,氯元素全部转变成氯 化钠,然后用剩余滴定法,即于水解 液中加硝酸酸化,再加入定量过量的 硝 酸 银 滴 定 液 , 使 Cl- 生 成 AgCl 沉 淀 , 过量的硝酸银,以Fe3+为指示剂,用 硫氰酸铵液回滴定。
反应摩尔比为1∶6
TcM 0 .0 2 4.1 36 4 1 .3m 8/8 m g
n
6
98:140. 氧瓶燃烧法中的装置有 A. 磨口硬质玻璃锥形瓶 B. 磨口软质玻璃锥形瓶 C. 铂丝 D. 铁丝 E. 铝丝
96:133(99x:138).选择氧瓶燃烧 法所必备的实验物品 A. 磨口硬质玻璃锥形瓶 B. 铂丝 C. 普通滤纸 D. 氢气 E. 无灰滤纸
1000ml
2000ml或特殊结 构的燃烧瓶

药物分析课件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_OK

药物分析课件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_OK
样品能在足够的氧气中燃烧分解完全样品能在足够的氧气中燃烧分解完全有利于将燃烧分解产物较快地吸收到吸有利于将燃烧分解产物较快地吸收到吸防止爆炸的可能性防止爆炸的可能性26燃烧瓶要洁净不能残留有机溶剂不能用有机润滑剂涂抹瓶塞要有防爆措施氧气要充足确保燃烧完全产物不能有黑色炭化物燃烧产生的烟雾要被完全吸收充分振摇和放置都是为了保证吸收完全例
③要有防爆措施 ④氧气要充足,确保燃烧完全,产物不能有黑色
炭化物 ⑤燃烧产生的烟雾要被完全吸收
充分振摇和放置都是为了保证吸收完全 例:碘产生紫色烟雾;氯、氟产生白色烟雾,烟
雾颜色完全消失后,即表示吸收完全 ⑥测定含氟有机化合物时要用石英燃烧瓶
26
4、应用
含卤素、硫、磷、氟及硒等有机药物的鉴别、杂 质的检查及含量测定
100%
注射剂:标示量%=
V0
V T 标示量
100%
V VO
T F 标示量
100%
VO : 量取注射剂的体积, ml
36
(2)间接滴定法 1)生成物滴定法
供试品+试剂 A 化合物 B
化合物 B+滴定液 C 化合物 D
计量滴定液消耗的量,计算供试品的含量 计算同直接滴定法
37
2)回滴定法(剩余滴定法) 原理:先在待测样品溶液中加定量、过量的滴定
10
(一)湿法破坏
(1) 硝酸-高氯酸法 适用于血、尿、组织等生物样品的破坏,有
机金属药物经破坏后,得到的无机金属离子一 般呈高价态。
本法不能用于含氮杂环药物的破坏
干法灼烧法 11
(2) 硝酸-硫酸法 适用于大多数有机物质的破坏,破坏得到的
无机金属离子均为高价态。 不能用于含碱土金属有机药物的破坏
27
氧瓶燃烧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例3、枸橼酸铁铵的测定
ChP(2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取本品约 0.5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
水15ml溶解后,加硫酸lml,加热至溶液由暗棕色变成
淡黄色,放冷至约 15℃,滴加高锰酸钾试液至溶液显 粉红色并持续 5s ,加盐酸 15ml 与碘化钾试液 15ml ,密 塞,静置 3min ,加水 50ml 稀释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 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 每 lml 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 5.585mg
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的Fe。
(二)经水解后测定法
1.碱水解后测定法 是将含卤素的有机药物溶于适当 溶剂(如乙醇)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 加热回流使其水解,将有机结合的卤素经水解作用转 变为无机的卤素离子,然后选用间接银量法进行测定。 本法适用于含卤素有机药物结构中卤素原子结合不牢 固的药物,如卤素和脂肪碳链相连者。
(0.1mol/L)相当于25.29mg的汞撒利。
3、经还原分解后测定法 ①碱性还原后测定 卤素结合于芳环上时,由
于分子中碘的结合较牢固,需在碱性溶液中加还原
剂(如锌粉)回流,使碳-碘键断裂,形成无机碘 化物后测定。 ②酸性还原后测定法 两法均是将含卤素有机药物在碱性或酸性下,加
还原剂(如锌粉)加热回流,药物产生还原裂解反
C4H7Cl3O·1/2H2O。
反应摩尔比为1∶3
T——滴定度,每1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数
c——滴定液浓度,mol/L
M——被测物的摩尔质量,g/mol n——1mol样品消耗滴定液的摩尔数,常用反应摩尔比体现,即 反应摩尔比为1∶n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定量分析样品的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定量分析样品的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准确度 accuracy
1 概念 2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3 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 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ecovery)可采用“回收试验法”或 “加样回收试验法”。
分离、纯化与浓集
1 液-液提取法 2 液-固提取法 3 被测组分的浓集
化学衍生化
1 GC中的化学衍生化 2 HPLC中的化学衍生化
CCl3-C(CH3)2-OH + 4NaOH
回流
△ (CH3)2-CO + 3NaCl + HCOONa + 2H2O
NaCl + AgNO3
AgNO3 + NH4SCN
Fe3+ + SCNˉ
AgCl↓ + NaNO3 (Ksp=1.56×10–10 )
AgSCN ↓ + NH4NO3
(Ksp=1.0×10-12 )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一 容量分析法 二 光谱分析法 三 色谱分析法
容量分析法
1 适用范围 2 注意 3 计算 (1)滴定度 (2)百分含量
光谱分析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1 特点 2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3 对溶剂的要求 4 测定方法
(二)荧光分析法 1 特点 2 含量测定
色谱分析法
HPLC 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2 系统适用性试验 3 测定方法
检测限
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反映方法与仪器的 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示样品经处理后空白 (本底)值的高低。 常用%、ppm、ppb表示。

04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04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与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因在 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成果而获奖。这 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 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 2009年,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 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 贡献而获奖。
H2O2-NaOH液 或NaOH液硫酸肼饱和液
NaOH液硫酸肼饱和液
测定方法
pH4.3 HAc-NaAc Buffer 茜素氟蓝 分光光度法
银量法 汞量法 分光光度法
银量法 分光法
银量法 碘量法 汞量法 分光法
碘苯酯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20mg,精密称定,照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用NaOH T.S. 2ml与H2O 10ml为吸收液,待吸收完全后,加溴醋酸溶液10 ml,密 塞,振摇放置数分钟,加甲酸约1ml,用水洗涤瓶口,并通入空气流约 3~5min,以除去剩余的溴蒸气,加KI 2g,密塞,摇匀,用Na2S2O3液 (0.02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硫代硫酸钠液(0.02mol/L)相当 于1.388mg的C19H29IO2
(四)最低定量限LOQ 3~5倍t1/2,或1/10~1/20倍Cmax
(五)样品稳定性 室温、冻融、长期冰冻
(六)提取回收率(绝对回收率) 一般低于100%,须稳定
(七)质控样品 已知浓度样品均匀放入待测生物样品序列中,以
确保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样品 固相净化 及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血浆中茶碱
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
▪ HPLC法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组成与pH,色谱柱, 柱温,流速等。

药物分析 第4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药物分析 第4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测定

CCl3-C(CH3)2-OH + 4NaOH
+ HCOONa +2H2O

(CH3)2CO +3NaCl
NaCl + AgNO3

AgCl
+ NaNO3
AgSCN +
AgNO3 + NH4SCN
NH4NO3
2. 用酸水解后测定法
某些含金属的有机药物,用 适当的酸性水溶液溶解并转化为 可溶性盐,适合于分析。
含量% = (V 空白 – V 剩余) ×T ×F /W×100%
例如:司可巴比妥钠的含量测定 间接碘量法 做空白试验 90页
CH2 CH CH2 C C3H7 CH CH3
O H C N C ONa C N O
司可巴比妥钠
求滴定度? 写出含量计算式?
二、光谱分析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nm~760nm) 灵敏度高,可达10-4g/ml ~ 10-7g/ml 1. 特点 准确度高,SRD(%)为2% ~5% 仪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普及,应用 范围广。
湿法破坏 干法破坏
(一)湿法破坏
HNO3-H2SO4法 H2SO4-硫酸盐法
H2SO4-HClO4法
H2SO4-KMnO4 分解剂 和 氧化剂 破坏共价键
应用实例:凯氏定氮法
用于蛋白质、氨基酸、含有氨基的药物、
含有酰胺结构的药物的含量测定
常量法和半微量法
操作过程:
1、消化:
药物置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硫酸钾,
(2)间接滴定法
①生成物滴定法
例如 葡萄糖酸锑钠的含量测定
H+
Sb5+ + 2KI

药物分析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ppt课件

药物分析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ppt课件

单质溴还原为溴负离子。
测定含碘药物时,分解产生的碘化氢可被氧
气进一步氧化,其燃烧产物主要为单质碘,
并 含 有 少 量 的 五 价 碘 ( HIO3 ) 与 一 价 碘

(HI)。当使用AgNO3滴定法测定含量时,
收 液 的
用H2O-NaOH溶液-SO2饱和溶液作为吸收液, 上述不同价态的碘均转变为负一价的碘
H2O2与水的混合液作为吸收液,燃烧产物经
吸收转变为H2SO4,加入盐酸溶液并煮沸除
去剩余的过氧化氢后,加入BaCl2,使硫酸生

成BaSO4,以重量法测定含量。
收 液
含磷药物(有机膦酸类)的燃烧产物为P2O5,
的 以水为吸收液,加入少量硝酸溶液并经煮沸
选 择
使焦磷酸(H4P2O7)和偏磷酸[(HPO3)n]转 化为磷酸后,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含量。
f. 砷盐的检查:有机结合的砷经与无水Na2CO3或 Ca(OH)2 、 Mg(NO3)2 共 热 ( <700℃ ) 转 化 为 无机砷酸盐后,依法检查。本法主要用于高分子 化合物(如:右旋糖酐铁)或植物提取物(如: 大豆油)中砷盐的检查,亦应用与少数有机药物 (如吡罗昔康、布美他尼等).
② 氧瓶燃烧法:
1. 湿法破坏
适用于含氮有机合成药物分析的前处理,在生物制 品分析中用于氮(包括蛋白质)、磷、硫柳汞及氯 化钠测定法的前处理; 亦可用于生物样品中金属元素测定时生物基质的去除。 主要分解剂:硫酸 辅助分解剂: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 湿法破坏可分为:硫酸-硝酸法、硫酸-高氯酸法、 硫酸-硫酸盐法、硝酸-高锰酸钾法。
选 ( NaI ) ; 若 使 用 间 接 碘 量 法 测 定 时 , 用

H2O-NaOH溶液为吸收液,此时吸收液中的

药物分析第04章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验证

药物分析第04章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验证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一、概述 二、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三、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药品分析方法验证
2
本章主要学习目的: 1.熟悉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2.熟悉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3.掌握氧瓶燃烧法; 4.掌握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
39
(4)操作方法
在燃烧瓶内加入规定的吸收液,并将瓶口用水
湿润;小心急速通氧气约1分钟,立即用表面皿覆盖
瓶口,备用;点燃包有供试品的滤纸包或纸袋尾部,
迅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燃烧瓶中,按紧瓶塞,加水少量封闭瓶口,
俟燃烧完毕(应无黑色碎片),充分振摇,使生成的
烟雾完全吸入吸收液中,放置15min,用水少量冲洗
瓶塞及铂丝,合并洗液及吸收液,同法另做空白试验。
3
第一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目的:使待测药物或待测元素转化为适宜的测定方 式, 从而利于分析测定。 优点: 增加测定的专属性和灵敏度。
样品种类: 1. 含卤素元素(F、Cl、Br、I) 2. 含金属元素(Ca、Fe、Hg、Zn、Sn 、Bi) 3. 含N、P、S 等元素
4
第一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燃 烧 瓶 容 积 大 小 的 选 择 。 通 常 取 样 量 为 10 - 20mg,使用500ml燃烧瓶;加大样品取样量(200mg) 时可选用1000或2000ml的燃烧瓶。
35
图2 氧瓶燃烧装置与样品包装操作图
36
( 2)吸收液的选择
A. 作用: 吸收液的作用是将样品经燃烧分解所产生的各 种价态的卤素、硫、氮、硒等,定量地吸收并转变 为一定的便于测定的价态。

药物分析第四章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药物分析第四章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标准偏差
三、专属性 系指在其它成份(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 系指在其它成份(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 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物的特性。 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物的特性。 四、检测限(LOD) 检测限( ) 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五、定量限(LOQ) 定量限( )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具有 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六、线性 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 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 呈正比关系的程度,相关系数R-->1 ,用软件可得回归方程 用软件可得回归方程. 呈正比关系的程度,相关系数 用软件可得回归方程
VT 含量% = × 100% W
T—滴定度 滴定度;V—消耗滴定液体积 消耗滴定液体积;W—供试品取量 滴定度 消耗滴定液体积 供试品取量 校正因子F: 校正因子 当滴定液浓度与药典中规定浓度不相同时,要校正 要校正: 当滴定液浓度与药典中规定浓度不相同时 要校正 实际摩尔浓度 F= 规定摩尔浓度 在药检部门实验里的试剂瓶子一般不标浓度,而是 值 在药检部门实验里的试剂瓶子一般不标浓度 而是F值. 而是 实际滴定度:T’=TF 实际滴定度
二、光谱分析法 光照在物质上,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辐射, 光照在物质上,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辐射,利用 光谱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结构分析称为光谱分析法。 光谱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结构分析称为光谱分析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nm—760nm)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 (1)朗伯 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 A=ELC A-吸光度;L-液层厚度;C-溶液浓度;E-吸收系数 吸光度; 液层厚度 液层厚度; 溶液浓度 溶液浓度; 吸收系数 吸光度 (2)百分吸收系数 )百分吸收系数E 1% 溶液浓度为1%( 溶液浓度为 (W/V)厚度为 )厚度为1cm的吸收度 E1cm 的吸收度 A (3)吸收系数法测含量 ) ×D 1% E1cm 含量%= ×100% W × l ×100 A-供试品吸光度;D-供试品稀释倍数; 供试品吸光度; 供试品稀释倍数 供试品稀释倍数; 供试品吸光度 W-供试品取量(标示量)( ); 液层厚度(cm) 供试品取量( )(g); 液层厚度( ) 供试品取量 标示量)( );L-液层厚度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药物分析)学习参考资料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药物分析)学习参考资料
分析
案例的实施和实验操作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品种和相应的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根据药物品种和分析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案例的总结和经验教训
案例分析:介绍具体的药物定量分析与分 析方法验证案例,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过 程、结果分析和结论。
生产控制:药物定量分 析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 药物成分一致,提高产 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药品质量控制:通过药 物定量分析,可对药品 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药 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应用:药物定量 分析有助于医生根据 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 的用药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药物分析方法验证 是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是否符 合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和 标准的过程。
解释
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确保药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原则、均衡原则
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 仪器和试剂符合要求,制定详 细的实验计划和操作步骤。
样品处理:根据实验需要,对 药物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溶解、稀释、离心等。
仪器操作:按照仪器说明书进 行操作,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 态,并记录仪器使用情况。
注意事项:确保 实验操作规范, 避免误差,保证 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实验数据的收 集和整理:确 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方法 的选择:根据 实验目的和数 据类型选择合
适的方法
数据处理流程: 对数据进行预 处理、统计分 析和可视化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一、概述
二、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三、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药品分析方法验证
本章主要学习目的:
1.熟悉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2.熟悉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3.掌握氧瓶燃烧法;
4.掌握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

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目的:使待测药物或待测元素转化为适宜的测定方式, 从而利于分析测定。

优点:增加测定的专属性和灵敏度。

样品种类:
1. 含卤素元素(F、Cl、Br、I)
2. 含金属元素(Ca、Fe、Hg、Zn、Sn 、Bi)
3. 含N、P、S 等元素
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概述
(一)含卤素有机药物
系指药物分子结构中所含卤素直接与芳环或脂肪链相连者,而不包括某些有机药物的卤酸盐或氢卤酸盐。

结构特点:C—X
卤原子的活泼性
1、卤原子与碳原子直接相连,卤原子的活泼性和它直接相连的烃基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2. 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个数
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个数越多,活泼性越强,特别是同一碳上含多个卤原子或一个苯环上含多个卤原子时,活泼性增强更加明显。

3. 卤素的种类
I、Br、Cl、F
(二)含金属有机药物
含金属的有机药物:金属原子不与碳原子直接相连,通常为有机酸及酚的金属盐或配位化合物。

如酒石酸锑钾、葡萄糖酸锑钠、富马酸亚铁
有机金属药物:金属原子直接与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结合比较牢固。

如卡巴胂、醋酸苯汞、汞撒利
含金属或卤素有机药物定量分析前的处理方法有两大类:
➢1.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3种方法)
直接测定法;经水解后测定法;经还原后测定法;
➢2.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2种方法)
湿法破坏(硝酸-高氯酸法;硝酸-硫酸法;硫酸-硫酸盐法等);干法破坏。

二、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含金属有机药物或结合不牢固的含卤素等药物的分析。

(一)直接测定法
适用于金属原子不直接与碳原子相连的含金属有机药物或某些C—M键结合不牢固的有机金属药物,在水溶液中可电离。

(2)适用于C-M (金属原子直接与碳原子相连)键结合不牢固的有机金属药物,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

例如:
富马酸亚铁溶于热硫酸,同时分解释放出亚铁离子,可选用铈量法进行测定。

例1 富马酸亚铁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稀硫酸15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与邻二氮菲指示液2 滴,立即用硫酸铈滴定液
(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
校正。

每1ml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6.99mg 。

C4H2FeO4
原理
Fe 2+ + Ce 4+ Ce 3+ + Fe
2+N N 3Fe 2+ + e
N N 3Fe 3+红色浅蓝色
O O C
CH O HC
C O ˉˉ+Fe 2+
(二)经水解后测定法
1.碱水解测定法
将含卤素的有机药物溶于适当溶剂(如乙醇)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加热回流使其水解,将有机结合的卤素,经水解作用转变为无机的卤素离子,然后选用间接银量法进行测定。

例1 三氯叔丁醇的测定
原理三氯叔丁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回流水解,氯元素全部转变成氯化钠,然后用剩余滴定法,即于水解液中加硝酸酸化,再加入定量过量的硝酸银滴定液,使Cl-生成AgCl沉淀,过量的硝酸银,以Fe3+为指
示剂,用硫氰酸铵液回滴定。

2、酸水解后测定法
硬脂酸镁与定量硫酸共沸、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硫酸镁,剩余的酸以氢氧化钠滴定。

Mg(C17H35COO)2 +H2SO4 MgSO4 + 2 C17HCOOH
H2SO4 + NaOH Na2SO4 + H2O
(三)经还原后测定法
卤素结合于芳环上,由于分子碘的结合较牢固,需在碱性溶液中加还原剂(如锌粉),加热回流,使碳-碘键断裂,形成无机碘化物后测定。

例1 泛影酸的测定ChP (2005)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溶液30ml与锌粉1.0g,加热回流30min,放冷,冷凝管用少量水洗涤,滤过,烧瓶与滤器用水洗涤3次,每次15ml,洗液与滤液合并,加冰醋酸5ml与曙红钠指示液5滴,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20.46mg的C
11H
9
I
3
N
2
O
4。

三、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适用于金属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牢固的有机金属药物。

(一)湿法破坏
本法主要使用硫酸作为分解剂,常加入氧化剂作为辅助分解剂。

根据分解剂组合形式的不同,湿法破坏法分为若干种,如硫酸-硝酸法、硫酸-高氯酸法、硫酸-硫酸盐法、硝酸-高锰酸钾法等。

1 湿法破坏法
①硝酸-高氯酸法
破坏力强,不适于含氮杂环.(高价态)②硝酸-硫酸法
适于大多数有机物质破坏(高价态)
不适于含碱土金属的药物(M+硫酸反应)③硫酸-硫酸盐法(如凯式定氮法)
常用于含砷、锑有机药物(低价态)
(二)干法破坏
适用于湿法不易破坏完全的有机物以及某些不能用硫酸进行破坏的有机药物。

不适用于含易挥发性金属(如汞、砷等)有机药物的破坏。

这里分为:
a.高温灼烧法
b. 氧瓶燃烧法
1.高温灼烧法
将有机物灼烧灰化,使有机结构分解而待测元素转化为无机元素或可溶性无机盐,以供分析。

常加无水碳酸钠或轻质氧化镁等辅助灰化。

湿法破坏不完全的药物
——适用于含氮杂环+含碱土金属药物。

不适于汞、砷的测定。

2、氧瓶燃烧法p84
原理:
将有机药物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烧瓶中进
行燃烧,使有机结构部分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待测元素根据电负性的不同转化为不同价态的
氧化物,被收于适当吸收液中,然后根据欲测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当分析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NaCl HCl
O
Cl
C
NaOH 2


−→−
↑−
−→

+
-
溶液
点燃
适用于含卤素、硫、氮、硒等有机药物的分析。

本法特点是简便、快速、破坏完全,尤其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析。

(1)仪器装置
燃烧瓶为500、1000或2000ml无色、
磨口、厚壁、硬质玻璃锥型瓶;瓶塞
空心,底部熔封铂丝一根,下端呈螺
旋状或网状,长度约为瓶身的2/3。

燃烧瓶容积大小的选择。

通常取样量为10-20mg,使用500ml 燃烧瓶;加大样品取样量(200mg)时可选用1000或2000ml的燃烧瓶。

图2 氧瓶燃烧装置与样品包装操作图
(2)吸收液的选择
A. 作用:
吸收液的作用是将样品经燃烧分解所产生的各种价态的卤素、硫、氮、硒等,定量地吸收并转变为一定的便于测定的价态。

(3)样品制备
A. 固体样品无灰滤纸
B. 液体样品纸袋
C. 软膏类样品:将适量样品置不含被测成分的蜡油纸中包裹严密,外层再用无灰滤纸包裹。

(4)操作方法
在燃烧瓶内加入规定的吸收液,并将瓶口用水湿润;小心急速通氧气约1分钟,立即用表面皿覆盖
瓶口,备用;点燃包有供试品的滤纸包或纸袋尾部,迅速放入燃烧瓶中,按紧瓶塞,加水少量封闭瓶口,俟燃烧完毕(应无黑色碎片),充分振摇,使生成的烟雾完全吸入吸收液中,放置15min,用水少量冲洗
瓶塞及铂丝,合并洗液及吸收液,同法另做空白试验。

然后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
(5)注意事项
①充氧气要充分
使样品燃烧完全,一般急速通氧气1~2分钟,燃烧完全时没有黑色炭化物。

②防爆
样品燃烧时,温度很高,燃烧瓶内压力很大,有爆炸的可能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戴防护眼睛;瓶外包湿毛巾
③吸收完全
一般振摇30’,燃烧瓶看不到烟雾。

Cl-、F-⇒白色烟雾
Br-⇒棕色
I-⇒紫色
例碘苯酯的含量测定ChP(2005)
原理碘苯酯系有机碘化物,用氧瓶燃烧分解,转变为碘化物,继而氧化为游离的碘,并被定量地吸收于吸收液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碘化物与碘酸盐,加入溴-醋酸溶液,使全部转变为碘酸盐,过量的溴以甲酸及通空气去除。

加入碘化钾,使与碘酸盐反应析出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液滴定,碘与淀粉结合所显的蓝色消失即
为终点。

0.02mol/L Na2S2O3
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一、定义
容量分析法(也称滴定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标准物质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药物反应完全(通过适当方法指示),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被消耗的体积,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