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教案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
一、教案名称: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2)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对象。
(3)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2. 教学内容(1)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4)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经济法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经济法的兴趣。
(2)讲解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阐述经济法的定义,分析经济法的特征。
(3)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介绍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的具体运用。
(4)讲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分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5)讲解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介绍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经济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案名称: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第二章:市场主体法律制度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市场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2)让学生掌握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
(3)让学生了解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的法律制度。
2. 教学内容(1)市场主体的概念与分类(2)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3)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制度(4)合伙企业的法律制度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兴趣。
(2)讲解市场主体的概念与分类:阐述市场主体的概念,分析市场主体的分类。
(3)讲解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介绍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制度的具体运用。
经济法律法规第一章经济法律法规概述教案第三版陈炳勋主编
经济法律法规第一章经济法律法规概述教案第三版陈炳勋主编第一篇:经济法律法规第一章经济法律法规概述教案第三版陈炳勋主编经济法律法规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取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处理一般的经济纠纷;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
2.掌握公司法、合同法、会计法等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针对具体经济案例,判明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以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
2.能借助规范文本,参与办理企业开办登记及起草合同文本等法律活动。
3.能填制经济案件的仲裁申请书、起诉书和答辩书。
(三)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造就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法学基础理论部分1.了解法的本质,明确我国现代法律的主要形式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了解经济法简单的发展过程;理解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3.明确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4.掌握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理解经济法律行为和事件的概念,以及国家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手段。
(二)法律法规部分1.公司法明确公司的概念;掌握公司的特征和公司的分类方法;了解公司法的概念和作用。
(1)有限责任公司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和程序;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了解各级机构的职能。
(2)股份有限公司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其设立条件、设立方式和设立程序;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职权;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了解上市公司的概念、条件和程序。
(3)了解公司债券及发行条件;掌握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经济法教案.doc(完整版)
《经济法》课程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 授课时间:第一周(3课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3.授课题目:经济法的概念及特征,经济法关系,经济法地位,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的历史发展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4.教学目的、要求:明确经济法含义。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5.教学重点及难点:经济法含义、特征、功能和原则6.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的历史沿革(一)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传统民商法、行政法制度框架不断被突破并逐渐演变至最终独立的过程。
深入考察西方各国经济法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西方经济法的萌芽时期(19世纪末至一战结束)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所有权的私有化导致了垄断的产生,垄断限制了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开始了以调整垄断与竞争关系为目的的立法。
1890年,美国颁布了被誉为经济法鼻祖或世界上第一部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的法案——《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1914年又颁布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这些应该是现代经济法最早的法律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德国于1915年颁布了《卡特尔规章法》,1923年和1934年又分别颁布了《卡特尔法》和《卡特尔变更法》。
德国的经济立法及法学界的研究后来传播到了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法立法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美国、德国的经济法主要表现为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限制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式,限制合同自由和意思自治。
2.西方经济法的发展时期(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至二战结束)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在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紧急银行条例》、《金融改革法案》、《产业复兴法案》等70多个法令,开创了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全面、综合性和经常性调节的先河。
在此期间,为了应付经济危机和支持战争,德国颁布了《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等,日本则颁布了《米谷法》、《出口组合法》、《重要产业统制法》、《企业整顿法》等法令,这些法令都带有直接的行政干预的色彩。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务操作)第一节 概述(认识经济法)一、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法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第三,“法”有公平之意关于“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第一经济法概述PPT学习教案
第16页/共22页
17
第三节 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和渊源
一、本质: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经济之法 二、特征:经济性、效益性、指导性、政策
性、综合性
第17页/共22页
18
三、渊源
第18页/共22页
19
第四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定义:
规定于或者寓意于经济法律之中的 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执法具有 指导和运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规则。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 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一概念需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经济法是一个 总的概念,是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不是指某一 个法或某一些法。2、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它有自 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不单纯是学科范畴。3、经济法 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不同与民 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
第19页/共22页
20
具体内容
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灵魂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政府适度干预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20页/共22页
21
本章复习思考题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本质和地位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
第21页/共22页
22
第9页/共22页
10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市场管理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 社会保障关系
第10页/共22页
11
专题讨论
要求: 根据“新国十条”的内容讨论经济法的
调整对象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 价过快上涨的通知.doc
第11页/共22页
12
第二节 经济法的地位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 是指经济法在整个法的体系中有无自己的位 置,以及具体位阶如何的问题。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教案1第一章经济法概述教学目的:理解掌握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概念、调整对象、地位等基本理论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社会经济热点感知丰田召回门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
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可口可乐并购汇源2008年9月3号,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提出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的全部股份。
9月18号,商务部收到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材料。
11月20号,商务部正式对此予以立案审查,12月20号,决定在初步审查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查。
在此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提交过初步解决方案及其修改方案。
但经过评估,商务部认为这些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
据此,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正式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2、案例分析(见课件)得出结论。
•结论1、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政府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私权关系的调整。
2、各种经济法现象表现出以下共同点:(1)打破了传统的权利平等的观念,以身份的不平等为基础,重新审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2)打破了意思自治的观念,国家强制力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行使、纠纷解决;(3)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4)注重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3、这些法律法规作用的结果(1)国家的力量进入了市场;国家开始运用有意识地运用干预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
(2)缓解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引出学习经济法的目的: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基本了解经济法学科产生、发展的基本进程及一般规律性,理解经济法相关的法律范畴,掌握对市场运行进行协调、干预的相关知识。
《经济法概论》教案
《经济法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前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一词最早于1775年由摩莱里在其著作《自然法典》中提出。
但其“经济法”一词的含义与今天自有很大的区别。
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时间: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原因:市场调节手段固有的矛盾及其失灵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爆发。
于是,资本主义国家从“守夜人”转变为“经济警察”,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经济法由此而开始产生、发展、兴盛。
二、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经济法的存在基础是中国的公有制经济性质,要求国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这从中国经济法的诞生、成长的历程可以观之。
(它随新中国的诞生、成长而产生和发展)。
这显然与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不同。
西方是先有了市场的充分发展,而后出现市场失灵,才有了国家的介入和干预,经济法产生;而中国是先有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对经济生活、甚至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控制,在此基础上的经济法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对此问题还得存疑。
然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才开始得以起步。
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计划”或“控制”的色彩。
由此而形成的经济法是否也有着一定的问题呢?看看中国的足球市场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二。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产生源于国家对经济运行管理和协调的必要性,它通过确立国家管理、协调经济运行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空的有机结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
指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经济组织、公民之间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法规第一章教案
B义务性规范具体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命令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应当从事一定行为的规范,即规定必须为一定行为的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人们不应当从事一定行为的规范,即规定必须部位一定行为的义务性规范。
(1)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国家通过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适度干预”,实行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市场主体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在协调市场主体的组织和行为过程中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a市场协调主体:国家作为市场协调主体,协调的客体是本国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关系,协调的方式是法律手段和管理手段,协调的目的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第一节法的一般知识
授课
课时
2学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案、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基本概念
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部门;法律规范;法律体系。
掌握:我国现代法律的主要形式;社会主义法制的基
本要求
2、基本原理
了解:法的本质。
2、讲授新课
(1)法的概念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法律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广义的法律,除了宪法和法律外,还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纸质条例和单行条例。
经济法教案1
第一章经济法律概论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特征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国家干预性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是经济法产生的直接原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平、平等和自由的经济秩序,但是干扰、影响甚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
对此,国家必须以经济立法的手段来调控和管理市场经济秩序,对违法经济行为进行惩治,以此实现公平和正义。
2、经济性和社会性调整经济关系往往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
社会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法调整经济关系,从而使社会整体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经济法的宏观调控特性体现了效率的原则,指导市场主体合理地配臵各种资源。
同时,经济法的根本目标是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经济运行协调和稳定的发展。
3、多样性经济法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采用的法律手段也比较多,经济法可以采用民事的、行政的甚至是刑事的法律手段,来综合地调整经济关系。
经济法的多样性特点,是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错综复杂性所决定的。
4、变动性经济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的。
社会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变化后,必然要求经济法作出相应的调节和改变。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根本准则,具有指导作用。
(一)国家适度干预的原则国家适度干预的原则是体现经济法本质特征的原则。
经济法就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的法律表现形式。
所谓适度干预,就是要求国家授权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干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是否适度是以经济发展是否健康有序、是否持续为标准的。
(二)社会本位原则与其他法律相比,经济法是以社会责任为本位,它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协调各种矛盾,而行政法强调国家本位,注重保护国家的利益,民法则强调个人本位,注重保护民事主体的利益。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教案
学科:经济法任课:储敏章上课时间:五、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复习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提纲)(约10分种)二、教学进程设计第一讲:课前延伸---企业法概述(打定基础) P341、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按照一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结合起来的经营者、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集合,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具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的经济组织2、企业的特征:社会经济组织;依法设立;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3、企业的分类:全民所有(国有企业):中农工建交一汽;集体所有:城镇、乡村集体:红塔集团、tcl集团、立白、富安娜、波司登;混合所有:不同性质的资本联合、参股般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方式,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医药、中国建材、云天化、云锡、9大建工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第一讲:法的概念及特征(约65分钟)1、法的由来:生产力的不断不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劳动成果—约束、规则(不成文)--成文法---法律2、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普遍性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3、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例1-1:讲解p25、法的种类: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延伸:p8-9 《会计实务》6、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的法、规章、国际条约。
7、法的分类: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和普通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第二讲:经济法的定义1、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一编)
目
CONTENCT
录
• 经济法概述 •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 市场运行法律制度 •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 经济法实施与监管法律制度
01
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调整经济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 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担保的设立和效力
担保的设立需要遵循法定程序, 如签订担保合同、办理抵押登记 等。担保一旦设立,即具有法律 效力,可以保障债权的实现。
80%
担保的消灭和追索
在债务履行完毕后,担保即告消 灭。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 权人可以依法追索担保人的责任 ,实现其债权。
票据法律制度
票据的概念和种类
票据是一种设权证券,具有支 付、信用、融资等功能。根据 票据种类的不同,票据可以分 为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类型 。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 对劳动者在其生、老、病、死、 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 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社会保险的种类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 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费的征缴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 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
社会福利概述
01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
经济法实施的意义
经济法实施是经济法运行的重要环节,是经济法立法目的得以实 现的重要保障。
经济法实施的原则
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等。
经济法监管法律制度
01
02
03
04
《经济法基础》教案1
教案(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
3)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如果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 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1. 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①投资人决定解散;②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③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①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②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
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申报其债权。
③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财产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①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②所欠税款;③其他债务。
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注: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五.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课堂案例分析课堂小结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4 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法概述1. 合伙企业的相关概念:1)合伙:2)合伙企业:2. 合伙企业的法律特征:3. 合伙企业法的概念二.合伙企业的设立1. 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2. 合伙企业的设立程序三.合伙企业财产1. 合伙企业财产的构成2. 合伙企业财产的转让四.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1. 合伙事务执行的形式2. 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3. 合伙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分配4. 债务清偿:五.入伙与退伙1. 入伙2. 退伙1)自愿退伙2)法定退伙六.合伙企业解散与清算1. 合伙企业解散2. 合伙企业清算复习1. 个人投资企业的特征2. 个人投资企业的事务管理§4 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法概述1. 合伙企业的相关概念:1)合伙:指两个以上的人为着共同目的,相互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自愿联合。
中职经济法基础教案
中职-经济法基础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法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 了解经济法的作用和地位二、教学内容1. 经济法的定义和特征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 经济法的作用和地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法的定义、特征、基本原则、作用和地位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经济法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经济法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法的定义、特征、基本原则、作用和地位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法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法的理解第二章:市场主体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市场主体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和丧失3. 了解市场主体的主要权利和义务二、教学内容1. 市场主体的概念和分类2. 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和丧失3. 市场主体的主要权利和义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主体的概念、分类、资格取得和丧失、主要权利和义务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市场主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市场主体的分类2. 讲解:详细讲解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和丧失、市场主体的主要权利和义务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主体法律制度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理解第三章:市场交易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3. 了解市场交易的主要法律规定二、教学内容1. 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3. 市场交易的主要法律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主要法律规定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主要法律规定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交易法律制度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的理解第四章:合同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合同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合同的订立和履行3. 了解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二、教学内容1. 合同的概念和分类2.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3. 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同的概念、分类、订立、履行、变更、转让和终止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合同法律制度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合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合同的分类2. 讲解:详细讲解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和终止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同法律制度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合同法律制度的理解第五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知识产权的主要类型3. 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期限二、教学内容1.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2. 知识产权的主要类型3.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期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主要类型、六章:金融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融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金融市场的主体和行为3. 了解金融合同的法律规定二、教学内容1. 金融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金融市场的主体和行为3. 金融合同的法律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金融市场的主体和行为、金融合同的法律规定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金融法律制度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金融法律制度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金融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金融市场的主体和行为、金融合同的法律规定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法律制度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金融法律制度的理解第七章:劳动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 了解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二、教学内容1. 劳动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 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劳动法律制度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法律制度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解第八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3.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二、教学内容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理解第九章:税收法律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税收的基本原则3. 了解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法律责任二、教学内容1. 税收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税收的基本原则3. 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法律责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法律责任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加深对税收法律制度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税收法律制度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法律责任3.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收法律制度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税收法律制度的理解第十章:经济法律责任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经济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3. 了解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二、教学内容1. 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2. 经济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3.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案例分析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法律规定等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教案
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理解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法的定义、特征与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具体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经济法定义、特征与基本原则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经济法主体2.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掌握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理解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2.2 教学内容经济法主体的分类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权利与义务小组讨论法:探讨经济法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经济法主体分类、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经济法律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掌握经济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理解经济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3.2 教学内容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经济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经济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有效要件与法律后果角色扮演法:模拟经济法律行为的过程,分析其有效性及法律后果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经济法律行为分类、有效要件与法律后果的理解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律行为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经济法律责任4.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法律责任的种类掌握经济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责原则理解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4.2 教学内容经济法律责任的种类经济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责原则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法律责任的种类、认定与归责原则及承担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探讨经济法律责任的认定与承担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经济法律责任种类、认定与归责原则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5.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掌握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解决方式的程序与特点理解经济法律纠纷解决的正确选择5.2 教学内容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调解解决方式的程序与特点仲裁解决方式的程序与特点诉讼解决方式的程序与特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其程序与特点小组讨论法:探讨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经济法律纠纷解决途径及其程序与特点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解决途径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经济法与市场经济6.1 教学目标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分析市场经济中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6.2 教学内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市场经济中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经济法的调节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探讨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与经济法调节作用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经济法与企业管理7.1 教学目标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经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理解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7.2 教学内容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经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与经济法的运用角色扮演法:模拟企业管理过程中,分析经济法的作用与法律风险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企业管理基本内容与经济法运用的理解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经济法与国际贸易8.1 教学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分析国际贸易中经济法的应用与调整8.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贸易中经济法的应用与调整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与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探讨国际贸易中经济法的应用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国际贸易基本流程与国际经济法原则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国际贸易中经济法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九章:经济法与金融市场9.1 教学目标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掌握金融市场的主要法律法规分析金融市场中的法律风险与经济法的作用9.2 教学内容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主要法律法规金融市场中的法律风险与经济法的作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探讨金融市场中的法律风险与经济法作用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金融市场基本概念与主要法律法规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金融市场法律风险与经济法作用的掌握程度第十章:经济法与社会保障10.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经济法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分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0.2 教学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经济法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经济法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内容与经济法作用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经济法与市场经济难点解析:市场经济中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2. 第七章:经济法与企业管理难点解析: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3. 第八章:经济法与国际贸易难点解析:国际贸易中经济法的应用与调整4. 第九章:经济法与金融市场难点解析:金融市场中的法律风险与经济法作用5. 第十章:经济法与社会保障难点解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主要围绕经济法基础知识进行展开,分别从经济法的基本概念、主体、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纠纷解决途径以及与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社会保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经济法教案
经济法 课程教案(文科)第 1 周,第 1 次课章节名称:经济法概述课堂讲授( 1 )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教学目标或要求: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体系授课内容的要点: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体系一. 经济法的产生、发展二. 经济法的概念三.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四. 经济法体系教学重点:经济法的概念教学难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课堂讨论题、思考题、作业:试论经济法调整对象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当代经济法》,《经济法总论》,《经济法理论问题》,《民法学》备注:注:1、每项页面可自行复制添加;2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应填写一份;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要尽量具体。
经济法 课程教案(文科)第 2 周,第 2 次课章节名称:经济法概述课堂讲授( 2 )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教学目标或要求:了解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
授课内容的要点: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二、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种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一).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二).经济权利(三).经济义务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五、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原因(二)、法律事实的种类教学重点: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教学难点:法律事实的种类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题、思考题、作业: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其种类。
2、经济权利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当代经济法》,《经济法总论》,《经济法理论问题》,《民法学》备注:注:1、每项页面可自行复制添加;2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应填写一份;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要尽量具体。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概论》 PPT课件
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 任。
名称
性质与特征
包括类别
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具备法人条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贸易、劳务等经济活动,依 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法人是我国法人中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民事活动最频繁,并且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法人。
国有企业法人、集体企业法人、私营企业法人、外商投资企业 法人、联营企业法人等。公司形式的企业,主要可分为有限责 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的调整对象,即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经济关系,更不是经济关系以外的其他
社会关系。特定的经济关系是指:
(1)企业组织关系。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构
建各种各样活跃的市场主体,
没有主体的市场是不可想象
的。在市场主体体系中,企
业 (是 2)最市主场要管的理主关体系。。社会
(主3义)市宏场观经调济控关体系制。要由求于市人场 们发对育于优自良身,利市益场的体不系同追完求善,, 因建此立市和场健主全体统对一各的种、经济开行放为的、 的竞认争识的存、在法着制价化值的观市念上场的体差系。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 力的特点:
①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中,不包括享有某些纯 属由公民享有的人身权, 如生命健康权、肖像权。
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从根本上说虽然是平等 的,但不同法人的具体 民事权利能力会有所差
别。
4)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
③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不受剥夺。
(1)法人的成立。 它是指社会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1.1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1.2 经济法的概念
关于“经济法”概念的语源,法学专家普遍认为是18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 代表之一——摩莱里(Morelly)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 的,另一位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德萨米(Dezamy)在1842—1843年分册 出版的《公有法典》中也使用了这一概念,并且发展了摩莱里的经济法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授课章节: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授课课时:2课时
授课形式:新授课
教学目的:掌握法的一般知识,了解法的概念、法律规范、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熟悉经济法的概念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教学重点:1.法的一般知识,包括法的概念、法律规范、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的实施;2.经济法的概念;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法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与其他法律一样,有其自身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尽管从18世纪末期开始,法学界才将经济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和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但就其基本内涵,即从国家运用法律的强制手段管理社会经济方面来看,经济法亦是阶级社会中最古老法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章就开始接触经济法。
讲解新课:
一、法的一般知识:
(一)法的概念
法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宪法和法律
广义的法律:是指除了宪法和法律外,还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律部门: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目前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有: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
商法、军事法、经济法等。
(二)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每一个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
..三个要素构成。
..、处理
..、制裁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律规范有不同的分类:
1.授权性规范、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
2.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三)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1.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有权适用法律的国家机关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以及有执法权
的某些行政机关,如: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国家海关总署等。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必须做到: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四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社会主义法的遵守
全国人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是法实施的基础
国家公务员带头守法,正确适用法律,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经济法的概念
最早提出并赋予“经济法”特定内涵的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177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中,率先使用了“经济法”一词。
*经济法:是国家组织、协调、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含义:1.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2.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3.经济法是国内法律体系
中独立的法
律部门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
——以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作为调整对象
*经济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上产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关系。
我国目前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国家通过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适度干预”,实行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市场主体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在对市场主体的组织和行为进行协调过程中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国家作为市场协调主体,协调的客体是本国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关系,协调的方式是法律手段和管理手段,协调的目标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我国市场运行主体包括:股份制公司、合伙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等主体。
(三)市场运行管理关系
(四)市场经济保障关系
(五)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
布置作业:
1.名词解释;法律法律部门经济法经济关系
2.简答题:试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哪些?
授课章节:第二节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原则
第三节经济法的作用
授课课时:2课时
授课形式:新授课
教学目的:掌握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及基本原则,了解经济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 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原则
2.经济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也即市场经济阶段的产物。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朝着它的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的发展,市场的集中、控制和垄断的经济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了个体生产与社会生产失衡、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失衡、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失衡的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三大固有缺陷: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的不稳定和社会的不公平。
而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置市场经济于死地。
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市场能够在微观上以“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但是单靠市场的作用显然是不够的。
客观要求国家利用价值规律来管理、调控经济生活。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以“看得见的手”来配置资源、维护经济稳定、实现社会公平。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讲解新课:
第二节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的本质:与其他所有的法一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根本愿望和共同利益,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所不同的是,经济法是统治阶级在一定的经济领域中的法律体现。
二、经济法的特征
(一)综合性
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它具有调整经济管理和与经济协作关系相统一的性质,即经济法的综合性。
(二)全面性
从经济法调整的主体方面来看,经济法主体既是经济管理关系的参加者又是经济协作关系的参加者,即经济法在主体上的全面性。
(三)经济性
经济法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任何一项经济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一定的经济关系、一定的经济现象、一定的经济问题,适应一定的经济形势。
经济法产生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约束。
(四)规制性
经济法的规制性是指经济法能够从调整方法上来达到把促进和限制、奖励和惩罚结合并用。
*限制性和惩罚性是法律的共性。
经济法的限制性和惩罚性一般是通过他律式的调整方法来实现的。
他律式的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它反映了国家在市场经济领域中从事宏观调控活动时所形成的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即垂直关系,体现着市场经济管理关系参加者的非平等地位
第二它表明国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主要运用命令性的原则
第三它意味着市场经济管理关系中的主体的利益是不等价的,当事人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对利益,国家可以从全社会利益出发,对商品经济活动及其主体的行为加以检查和监督
第四它意味着在市场经济管理关系中,国家机关往往是以行政领导者的身份,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令性决定,对当事人的经营活动和交易关系加以干预,从而体现了行政强制的性质。
*促进性和奖励性是经济法的个性。
经济法的促进性和奖励性一般是通过自律式的调整方法来实现的。
自律式调整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反映了在横向经济法律关系中,商品经济关系的参加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体现了当事人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换关系。
第二它意味着在横向经济法律关系中,实现意思自治原则,即国家允许市场主体
做出以取得一定权利为目的的行为,从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享有自主权。
第三它还表明商品经济关系的当事人在利益上是等价有偿的,离开一定的利益关系,商品交换及其过程就没有存在的实际的意义。
第四它也意味着商品关系的主体应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法律行为。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原则
客观经济规律包括: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保护多种经济成分不受侵犯原则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
(四)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以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为主,辅之以行政手段的间接调
控方式,强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引导,充分发挥利率、税率、汇率和财政贴息等经济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宏观调控机制的指导性作用
(五)贯彻实行经济责任制原则
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与
劳动成果相联系。
(六)提高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包括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节经济法的作用
一、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促进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三、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四、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活力
五、促进对外经济联系,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布置作业:
练习册: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