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第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太空第一人
人物档案: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绥中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中央候补委员。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了现实。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的通知。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飞翔蓝天的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他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开玩笑说他太积极了。
然而,加入航天员这个队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
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五千米、一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
达到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杨利伟开始了航天员的训练生涯。也就是在这里,他真正体会到了,在“航天员”耀眼光环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是奉献和牺牲。
首先面临的是航天员基础理论学习。这是实现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转变的第一道难关。要学的课程非常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等都要学,涉及30多个学科、十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杨利伟的文化基础在这批航天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肯于吃苦,善于钻研,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
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素质,接受严格的特殊训练。
太空没有重力,没有氧气,没有水,而为了进入太空,
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飞船里经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过程。要克服这些障碍,除飞船必须具备适合人生存的条件外,航天员必须进行航天环境适应、任务模拟、救生与生存等专门训练。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最为艰苦的,是向人的极限能力挑战。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每次航天员要承受8~9个重力加速度的压力,脸在强大重力的作用下会变形,眼泪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呼吸相当困难。训练机旁边有一个红色按钮,若承受不了,随时可按下按钮。可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人按过这个按钮。
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入选。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点,杨利伟和“神舟五号”飞船一起飞向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责任编校:阳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