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416cec0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6.png)
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关键力量。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把握机遇,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储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为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中国中小企业有着独特的竞争力,包括低成本运营、高效的生产管理、灵活的智能制造等特点,这些优势使得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1. 科技创新机遇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变革、管理变革和模式变革。
2016年中国中小企业上融资额已经超过全球中小企业融资总额的50%。
此外,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
中国中小企业在科技领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
2. 区域发展机遇中国中小企业在区域发展中也有很大的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将会给中国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商业合作机会。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实现快速发展。
二、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中的挑战1. 品质和信誉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品质和信誉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由于国内社会信用体系相对不健全,部分企业的负责度不高,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难以获得信任。
因此,中国中小企业需要加强管控,提升自身的品质和信誉,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2. 营销和品牌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在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虽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但是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中国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营销技能和品牌建设能力,以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分析及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c57eb28bcd126fff7050be7.png)
8《商场现代化》8年月(下旬刊)总第58期到2005年底,在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G DP 比占55.6%,新增产值比占74.7%,社会销售额比占58.9%,税收比占46.2%,出口总额比占62.3%,就业比占75%左右。
(陈佐夫: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多方努力《经济日报》2006年5月23日)所有这些数字都说明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而活跃的经济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在加快,我国在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也在逐步深入,企业将会参与更多的国际竞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克服自身不足,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国内经济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分析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所以要分析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首先要从企业内部深入挖掘问题,而后才是外部因素。
只有企业自身发展壮大了,才有可能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1.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不完善。
企业制度是企业最根本的基石,没有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现在所指的中小企业一般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陆逐渐出现的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短暂,最多不超过20几年。
据分析,中小企业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另一种是由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而成的中小企业。
(1)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
此类企业是个体经济起步,经营者抓住改革开放的机会,生产了对路的产品,或者凭借敢闯敢干的勇气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企业制度极不合理。
大多数的小企业还是家庭式管理,有的甚至是作坊式经营,根本谈不上企业制度。
企业主是整个企业制度的核心,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基本上是其亲属或友人。
整个企业体制基本靠血缘和情感来维系。
其实此类企业也有自己的企业制度,但在亲情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这样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也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bd5c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c.png)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一、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互联互通,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通过拓展海外市场、跨境贸易和投资等方式,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
本文将以实例剖析的方式,介绍几个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二、案例一:小米科技小米科技是一家中国的中小企业,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
小米科技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小米科技开始着眼于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
他们选择了印度作为他们的第一个海外市场。
小米科技通过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与当地电子零售商合作、推出以印度市场为目标的产品等方式,顺利进入了印度市场。
他们深入研究了印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了定制化的产品,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同时,小米科技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了品牌美誉度。
小米科技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定制化产品。
其次,他们与当地电子零售商合作,借助他们的渠道和资源,快速推广产品。
最后,小米科技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三、案例二:洋河股份洋河股份是中国的一家传统白酒企业,成立于1949年。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洋河股份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
洋河股份通过与国际贸易公司合作、参加国际酒展、与当地酒商合作等方式,顺利进入了国际市场。
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同时,洋河股份还注重品牌推广,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在当地建立形象店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洋河股份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85e7a7d1f34693daef3e7d.png)
7 8 现 代 商 业 M0DE RNo n a [ t r a d e l国 际贸 易
民营 中小型 出 口企业的国际竞争 力分析
李 宜 珂 中 北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山西 太 原 0 3 0 0 5 1
摘要 : 随 着 我 国社 会 经 济 的 稳 步 发 展 , 民 营 中 小型 出 口 企 业 已 经 成 为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主 力军 , 也 积极 的 参 与 着 国 际 竞 争, 跨 国经 营 等 等 。 但 我 国 民 营 中 小 型 企业 的跨 国经 营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存 在 许 多 问题 , 国际竞争力较差 。 关键词 : 民营企业 ; 国际 竞 争 力
目前 我 国很 多 民营 企业 都是 家族式企 业管 理模 式 , 实行 集权化 领 导, 经营 者既 是资 产所 有者 , 也是 资产 经 营者 。当企业 成 长为 一定 规
模, 家族式的管理就会因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界限非常模糊, 这种经营 上随意l 生与局限眭, 口非常容易导致该类企业经营和决策上出现重大
在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中国也 融人到国际化的 市 场体 系 中 , 国 内企 业竞争 的 国际化与 国 际竞 争 的国 内化 已经成 为现 代市 场竞 争的最 主要特 征 。可 以说 , 一个 国家的 经济地 位往往 取决于 国 家的竞 争力 , 而 国家 的竞争力 又通过 该 国的 国内企业 的竞 争力集 中 体现。但是企业作为产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参与者主体 , 也是产业竞争 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与核 , 所以, 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决定了国家产 业的竞争力 , 进而又最终影响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并且, 国家和国际 的竞争力强弱 , 归根结底都是各国产业或着同类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比 较 的生产力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 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 已经成为我 国经济 发展的主力 军 , 也积极 的参与着 国际竞争 , 跨 国经营等等 。但我 国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许多问题, 国际竞 争 力较差 。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SWOT分析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21bb02bd64783e09122bab.png)
2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SWOT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对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存在优势和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劣势和威胁。
因此,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SWOT分析很有必要。
SWOT分析法是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组织结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明确组织机构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SWOT分析:S(strength>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发展,在历经数十年的磨砺和发展后,它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部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机制灵活,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思想不受限制、资金结构有利于获取利润最大化、运作方式自由,避免了政府的组织干预,思想观念新,市场参与意识强,对市场变化能及时的做出相应调整。
第二,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原材料价格相对低廉,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且成本较低,使得企业具有产品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
第三,我国中小型企业客户稳定,关系良好。
我国中小型企业经营范围相对较窄,客户较固定,也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创新经营条件充足。
第四,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紧密相连。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因此,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企业本身投资小,周转快等特点更具有优势。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43f8ecbe0029bd64783e2c43.png)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华安公司 李琴燕 莫永兴 / 文本文对中小企业自身和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并为中小企业怎样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几点建议。
中小企业 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经济活动的地域限制越来越模糊,对中小企业来说,开拓国际市场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机遇就是能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能在新的市场上有更多的商业机会,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客户和更多的利润空间。
但是,企业对一个新的市场是陌生的,新的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企业在国外要面临法律、文化习惯、政治动乱等的风险。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优势、弱势和中小企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再根据对中小企业的这些分析来提出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策略。
中小企业的优劣势分析中小企业为了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前首先要对中小企业的自身和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分析。
中小企业的自身分析主要是通过与大型企业的比较而展开的,外部分析分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不利的外部环境,即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最根本的区别是企业规模大小的区别,其他的区别是由企业规模大小的区别引起的。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但并不代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绝对地弱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某些方面,因为其规模小而带来不少的优势。
(1)中小企业的优势1.中小企业的明显特点就是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比较灵活,这使企业能够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能及时地投入其他的新兴行业,所谓船小好掉头。
2.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次少,信息在企业之间的传递能够更加及时。
3.在那些被大型企业遗忘的缝隙市场上,中小企业能占有很大的份额。
4.中小企业由于不具有规模经济,所以其在专业化市场上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做,在当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量身定做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5.员工机制比较灵活,能够及时地调整员工制度,员工的奖惩制度比较明晰,能够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避免了大企业的官僚作风。
(2)中小企业的弱势1.大企业的大规模生产能大大的降低成本,而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上并不具有规模效益带来的好处。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a86b6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6.png)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这些问题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企业自身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难以有效开拓海外市场,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由于缺乏信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中小企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困境。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以及市场营销手段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无法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实现更高的销售额。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和发展路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实力。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在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中的原因,提出解决建议,并给出实施路径和风险应对措施,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把握国际化的机遇,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可能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较弱,因此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可能难以承担起高昂的开支,如市场推广、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可能遇到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国际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与本土市场有所不同,中小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适应这些文化差异,同时还需要翻译和沟通的困难。
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
![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826ff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9.png)
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近年来,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备受关注。
它们不仅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推动创新、平衡地区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增长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它们在就业、税收、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小企业在就业机会的创造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更容易扩大就业规模。
其次,中小企业通过纳税,为国家做出贡献。
尽管中小企业在绝对数字上不如大企业,但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共同所缴纳的税款也不容小视。
再者,中小企业更有利于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机会的分散。
在培养人才、提高就业率方面,中小企业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企业推动创新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潜力,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中小企业在创新上通常能够更加自由地实践创新理念,快速试错并进行调整。
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常常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创新过程较为缓慢。
因此,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经济的创新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小企业带动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首先,中小企业的兴起能够加速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通过培育中小企业,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将得以推动,减少对某一特定行业的依赖。
同时,中小企业的出现也为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地方财政收入。
中小企业在扩大经济规模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将为地方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提升地方财政健康度。
四、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能够通过创新和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中小企业通常具有独特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逐渐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30d9e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e.png)
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局面。
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机遇1. 扩大市场中小企业通过进军国际市场,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机会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范围。
通过开拓新市场,中小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增加销售收入。
2. 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中,中小企业有机会与全球领先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吸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3. 资金支持一些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专门的资金支持,以帮助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申请贷款、获得风险投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挑战1. 市场准入壁垒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面临着各国不同的贸易制度和法规,例如关税、进口限制等。
这些壁垒增加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和难度,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应对。
2. 竞争压力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竞争对手,包括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中小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寻找差异化竞争战略,来应对竞争挑战。
3.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业习惯,中小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需要适应和融入当地文化。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合作障碍、沟通问题等,中小企业需要加强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三、解决方案1. 寻求合作伙伴中小企业可以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共同应对市场准入壁垒和竞争压力。
通过合作,中小企业可以分担风险,提高市场效应,实现互利共赢。
2. 积极利用国际贸易平台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利用国际贸易平台,如展览会、商务洽谈等,与潜在客户和业务伙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参加国际贸易活动,中小企业可以扩大知名度、增强信誉度,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07f24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4.png)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和竞争。
国际化经营成为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步伐。
本文将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国际化意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意识,认为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国际市场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这种狭隘的观念导致中小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缺乏战略规划和投入,无法抓住国际市场机遇。
2. 产品质量与标准不达标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标准不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3. 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缺乏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很容易被侵权和模仿,严重影响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市场地位。
4. 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信用不足,往往无法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信贷,限制了它们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5. 法律法规和贸易壁垒国际市场的法律法规和贸易壁垒是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障碍。
中小企业往往因为对国际市场法律法规不了解,疏于备案和申报,导致相关贸易壁垒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二、建议提出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认识和重视,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意识。
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进行指导,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眼界,抓住国际市场机遇。
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和标准的管控,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相关认证和资质的获得,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小企业应当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申请专利和商标,避免知识产权被侵犯和侵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739875ac77da26924c5b0e1.png)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8年第10期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小企业迎来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领域,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就业吸纳量等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早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7]191号),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品牌、营销、服务“走出去”,鼓励中小企业引进沿线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为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研究团队先后去西安、成都、天津、杭州、深圳、潍坊、开封、大连、黑河、义乌、厦门等城市进行调研,总体感觉中小企业稳中向好,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一、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 周年。
改革开放初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以“ 三来一补” 、合作生产、合资经营等方式开展对外合作,经过40 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2016 年,国有企业出口占比已下降至10% 左右,进口占比20% 左右,远远落后于民营企业。
全面开放新格局离不开民营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
“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步入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发展阶段。
从全球尺度上谋划、配置资源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其重要表征之一是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海外园区数量不断增加。
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地位快速提高。
具体表现在:第一,民营企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地位进一步提升;第二,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普及,中小企业跨境贸易具备重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由国企为主转变为民企为主;第四,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增多,跨境并购中唱主角。
江苏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江苏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48765a1c0b4e767f5acfce43.png)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5月187江苏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周利丽摘 要:江苏有众多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探析如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目前江苏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外显和内在两个角度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归纳,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出口企业 金融危机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187-0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获得出口经营的权利,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
相比大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小、资本少,但是它们具有组织简单、决策迅速和机动性强的优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不容小觑。
此外,中小型出口企业为城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产业链的发展与壮大,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企业家,并且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国外企业融资困难、大量裁员或者成片倒闭。
我国也不例外地受到影响,尽管不比欧美国家严重,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高,众多出口企业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寒流,尤其是本文探讨的中小型企业。
江苏中小型出口企业起步较早,是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的典型,为江苏省的GDP 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同时也存在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的弱点,在筹资能力、科技水平、人才管理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如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拥有良好的应对能力,化挑战为机遇,是这些中小企业目前共同面临的问题。
1 江苏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根据中央政府网数据显示,2011年江苏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左右,规模继续处于全国第二位。
在保持规模的同时,江苏省的外贸发展质量也有显著提升。
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同比下降,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出现了强劲增长,进出口增速比平均水平高出19.2%,其中船舶、轨道交通、光伏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出口增长迅速。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0be9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7.png)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专业化的国际化经营人才。
由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的经验和资源有限,往往缺乏具备国际市场开拓、海外经营管理等专业技能的人才。
这导致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难以正确把握市场需求,无法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影响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是缺乏品牌和知识产权优势。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往往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不高、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问题。
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竞争优势,容易被大企业或跨国公司所替代,限制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三是融资难、成本高。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常常面临融资难题,由于缺乏规模和信誉的优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往往更为谨慎,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还要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包括市场开拓、产品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的费用较大,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了困扰。
四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由于资源有限,研发和创新能力往往受到限制。
尽管一些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难以与跨国公司相竞争,制约了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五是市场风险和政策障碍。
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和资源,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抵御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还面临着一些政策障碍,包括市场准入门槛、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设立专业化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国际化经营的专业化水平。
鼓励中小企业吸纳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国际化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提供与国际市场接轨和竞争的能力。
二是加强品牌和知识产权建设。
中小企业应注重品牌的培养和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形象。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40954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3.png)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定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定义中小企业国际化是指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经营活动、拓展业务、获取资源等一系列与国际交往有关的经济活动。
国际化过程涉及到产品、资本、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参与度不高。
(二)国际化策略单一。
很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比较单一,缺乏适应当地市场的策略调整能力,导致市场开拓效果不佳。
(三)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瓶颈,无法满足国际化的要求。
(四)国际市场准入门槛高。
许多国际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对中小企业来说难以进入,导致市场机会受限。
三、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一)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无法顺利开展海外业务。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和税收优惠等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措施。
(二)人才短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培训中小企业人才,开展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来优化人才资源,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三)缺乏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导致无法及时调整策略。
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优化国际化经营战略。
(四)法律环境和文化差异国际市场的法律环境和文化差异较大,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出了挑战。
政府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法律和文化培训,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化交往中的应对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2fb42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8.png)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问题与建议1. 引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在就业创造、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世界上一些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化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推动其国际化发展。
2. 问题分析2.1 缺乏市场准入机制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诸多市场准入壁垒。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产品设置了技术标准、质量要求等限制,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进入这些市场,限制了它们的国际化发展。
2.2 资金和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和融资是其国际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这限制了它们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2.3 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管理和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
这包括在市场开拓、品牌推广和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的能力不足。
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2.4 缺乏专业的国际化指导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但目前我国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专业国际化咨询和指导机构。
这使得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面临较大的困惑和阻力。
3. 建议3.1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包括减少市场准入壁垒、提供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等。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和资源。
3.2 建立国际化培训体系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国际化培训体系。
通过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素质,培养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3 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展销活动国际展览和展销活动是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参展的支持力度,提供展示和推广的平台,帮助企业建立起国际化的形象和品牌。
3.4 建立专业的国际化咨询机构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建立专业的国际化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国际化咨询和指导。
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2ea64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近年来,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和推动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转型和政策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 制度环境的改善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比如简化注册程序、减少税收负担、优化金融服务等,都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大量中小企业通过引进高级技术、积极研发新产品,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一些技术型中小企业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也为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培育市场主体的加强国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创业者的培训和资金支持。
创新创业政策的不断落地,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浪潮中。
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创投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创业环境的良性发展。
二、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内有着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1.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崛起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比如德国、日本等国家,中小企业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企业具有灵活性强、高效率等特点,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
2. 新兴市场中小企业的兴起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小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中国、印度等国家的中小企业通过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和灵活的市场创新,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依旧充满希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有机会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2798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5.png)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市场、人才、资金和管理等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一、市场问题1. 产品适应性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往往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产品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与对国外市场的了解不足有关。
2. 品牌影响力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和信誉度,对国外市场了解不足,因此在产品推广和销售上遇到一定的困难。
3. 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容易受制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需求,导致经营不畅。
二、人才问题1. 国际化人才匮乏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缺乏具有国际背景和国际市场经验的人才,无法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2. 语言和文化障碍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着语言和文化障碍,缺乏与国外合作伙伴有效沟通的能力,阻碍了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资金问题1. 资金链不足2. 风险管理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机制,无法有效控制风险,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问题。
四、管理问题1. 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导致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2. 缺乏国际化战略意识以上就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市场、人才、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来看,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小企业重视并加以解决。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中国中小企业需要从技术研发、市场调研、国际化人才培养、风险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竞争力和应对能力。
政府和社会也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共同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绩。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d93435376baf1ffc4fad26.png)
摘要无论是经济特区还是内陆省份,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
浙江省今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
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的克服这些障碍。
本文首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因素:中小企业管理缺陷,融资困难和对外发展的技术制约。
随后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大战略模式选择:与大企业合作模式,品牌模式和高科技园区模式。
最后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战略模式AbstractRegardless of is the special econmic zone or the interior province,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 prominent contribution in the economic d evelopment is paid attention by the people. Zhejiang Province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 in recent years,we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se emerging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But compares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has its own flaw and barrier,but only has through spee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ep of the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increasing the Internationl competition strength,it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se barriers.This article firstly carry on the real diagnosi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ength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s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and propose the factor in this foundation which restricts the Zhejiang Provi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rionalization development:the management flaw of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difficult of financing and the technical restriction of foreign development.Afterward propose three big strategic patterns choice to promote the inter national competition strength of Zhejiang Province’s mid-and small scale enterprise:With big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ttern,brand pattern and high tech garden area pattern.Finally propose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ength of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in Zhejiang Province by the small business own and the government two aspects.【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rategic pattern目录1概论 (4)1.1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4)1.2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发展状况 (4)2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7)2.1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情况- (7)2.2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9)3 提升浙江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1)3.1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模式选择 (12)3.2 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13)参考文献 (16)致谢 (17)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1概论1.1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国际竞争力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534d8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5.png)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概述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的机会。
然而,国际化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二、问题分析1. 缺乏资金和人才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而中小企业本身往往缺乏这些资源。
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寻找外部支持,例如与专业咨询公司和投资者合作。
2.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是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沟通困难和误解,从而妨碍业务发展和合作。
3. 法律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面临着法律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不同,中小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遵守当地的规定。
4. 产品和服务的适应性中小企业需要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以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他们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消费者偏好,并针对当地市场推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三、对策建议1. 提高资金和人才的获取能力为了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例如,他们可以与专业的咨询公司和投资者合作,以获得必要的资源。
他们还可以利用政府的金融支持和贸易促进计划。
2. 提高文化和语言适应能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官员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语言适应能力。
他们需要雇用当地的专业人才,建立当地的网络,达到更好的沟通和合作。
3. 加强对当地法律和政策的了解中小企业需要对当地法律和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并寻求专业的法律和政策咨询支持。
他们需要定期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官员保持联系,以了解最新的法律和政策变化。
4. 加强市场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小企业需要了解当地市场并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开发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消费者反馈机制来了解当地市场,同时也可以与当地企业和合作伙伴合作进行产品开发。
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30f99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8.png)
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的紧密联系,国际竞争力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的今天,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一、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6.9%,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位。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4万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 产品质量水平我国产品的质量水平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并逐渐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在核心技术和品牌建设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创新能力创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已逐渐递增,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优秀的研究人才。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化转化等方面的不足。
4. 人才质量和数量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拥有庞大而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仍有一定差距。
同时,由于我国“海归”人才的职业发展难度较大,造成人才流失。
5. 产业结构和效率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
这种产业结构存在风险,会导致经济的波动较大。
此外,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效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力。
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 拓展市场国际市场是实现竞争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们需要把握全球市场机会,促进出口便利化,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开展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增加进出口货物的数量和质量。
2.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方面,应该高度重视吸引人才方面。
我们应建立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机制,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职业晋升规划,并加大对科学技术人员的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研究 《生产力研究》No.7.2004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赵优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中观层次的产业竞争力;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
鉴于近年来各国中小企业日益活跃于国际舞台,本文试图借鉴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中小企业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源及其发展途径。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4)07—0170—03 一、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文中,把他的国内竞争优势理论应用于国际竞争,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他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因素;相关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状况,它们构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1.要素条件。
根据波特的观点,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其中,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条件、非熟练和半熟练的劳动力、资本等;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尖端学科的研究机构等。
在很多行业中,基本要素对企业竞争力影响很大,但由于基本要素的可获得性和可替代性,基本要素的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日益下降,高等要素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
如果一国的基本要素不足,但高等要素有优势,该国依然可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波特还把生产要素分为通用要素和特殊要素,通用要素是指可以被不同行业所共用的要素,比如:高速公路、融通资金、一般专业的大学生等,而特殊要素是指应用面很窄的专业人才、专门设施和专门知识。
高等要素和特殊要素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2.需求因素。
由于企业的投资、生产和营销往往首先从本国需求来考虑,企业从本国需求出发所采用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营销管理是否有利于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追求多样性和差异性等创新产品的市场,那么,这种市场特征有助于企业不断创新。
如果本国需求具有全球代表性、超前性,顾客成熟而且挑剔,在这种需求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国际竞争力会比较强。
3.相关和辅助产业。
相关和辅助行业的优势可以促进一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表现在现实经济中,一国的优势行业往往表现为一个“优势产业群”。
这主要是由于国际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能够带动下游行业提高竞争力;而相关产业之间则由于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可能会互相带动,不过,这一般需要这些相关行业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集中。
4.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在于特定行业中各种竞争优势能够恰当地匹配在企业中,而国内的竞争结构对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一个非垄断性市场中,从竞争中求生存是创新的根本动力。
一批实力强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可能使得竞争各方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赢家。
为了得到这种竞争的压力,形成互相赶超的氛围,企业通常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
除了以上四大因素之外,波特认为机遇和政府政策也会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机会和偶然因素有时会对产业的成功产生影响,而政府则可以通过政策来改进以上四大因素,从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很有启发意义,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二、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对中小企业而言,发展国际经营不仅是为了保证资源和原材料的供给、开拓国际市场,而且更应该成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从国际竞争力的产生和变动的角度来考察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较新的视角。
在波特的上述模型中,他试图说明的是哪些行业最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即:国内“四因素”环境都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
本文借鉴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中小企业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源及其发展途径。
1.要素条件分析。
从要素条件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基本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下降,高等要素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
中小企业掌握的资源有限,但是,在当今的竞争形势下,一些传统的诸如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 【收稿日期】2003-11-23【作者简介】赵优珍(1973-),女,浙江浦江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071经让位于信息、知识、企业家精神、研究开发能力、人力资源的质量等因素。
中小企业拥有独特的要素,包括:“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对中小企业的绝对控制(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反应)、丰富的行业知识、有关全球机会与国际化的默会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等,它们构成了其国际化的动因和竞争优势。
如果中小企业拥有高等要素,比如,技术素养高、灵活适应产品创新需要的员工、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它们完全可以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比如,宁波利时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李先生原来在一家生产塑料相框的出口型企业工作,在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海外市场知识之后,他开始自己创业,并根据自己对美国市场和塑料制品行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决定以各类家用塑料制品为经营范围,主攻美国市场。
李总从创业之初就凭着闯劲与钻劲,到广交会上与客户直接接触,减少了传统的生产企业对外贸公司的依赖。
从公司创建到2001年底,公司产品100%外销,2001年的外销额为2400万美元,并已经在美国、香港、南非、迪拜设立海外子公司①。
显然,李总的企业家精神、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对海外市场机会的默会知识,作为企业的高等要素,提升了利时塑胶的国际竞争力。
2.需求因素分析。
从需求因素看,大规模的标准化制造已经被更加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所替代,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消费者的偏好和品位迅速变化。
在该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独特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比如,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能够迅速投产进入生产经营状态,并根据市场变化迅速作出调整;中小企业管理层次少、管理成本低、决策迅速,容易抓住稍瞬即逝的市场机会;中小企业往往比大公司更加富有创新精神、故在满足特殊需求时能够更快地作出反应;由于不受各级组织和昂贵的信息系统的困扰,中小企业拥有低成本优势。
这些中小企业固有的优势,在当今的需求变动格局下,可以提升其竞争力。
3.相关和辅助产业分析。
从相关和辅助产业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集群效应、发展网络来获得竞争优势。
所谓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高度集中。
集群包含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业和其它对竞争十分重要的实体,比如,零部件、机械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品的供应商、互补品的制造商、渠道与顾客、相关行业(技术、技能相关或需共同的投入品)内的企业,甚至可以包括政府和大学、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等提供专门服务的机构(Michael Porter,1998)。
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帮助群内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激发知识分享与技术创新、扩展企业网络,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尤其在集群内已经有企业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时,就可能带动群内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还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和推广共同商标来谋取差异化,并通过统一对外谈判来增强谈判能力,也较容易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
比如,巴基斯坦Sialkot的外科手术器械企业群在遭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提出的不符合国际认可质量标准的“进口预警”后,派代表团去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谈判时,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部门的支持,并在美国质量认证专家的帮助下,使该集群的手术器械质量达到了美国的认证标准,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市场。
我国温州的打火机、眼镜等产品在土耳其的贸易官司,也因为集群的力量和政府的支持,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4.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分析。
从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状态看,中小企业的集群会产生竞争压力,因为同行企业同居一地,相互之间可以作经常性的比较,产生价格、质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等评价尺度,这种压力会促使中小企业不断创新、改进。
集群内的企业在争夺和保持顾客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彼此竞争的压力和直接的比较,客观上将促进群内企业不断地寻求创新和改进的机会。
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通过竞争不断地注入活力,也需要通过合作取长补短,众多中小企业在空间聚集在一起,企业的互动程度和学习动力都比较高。
另外,中小企业集群由于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群内企业可以降低人才搜索成本,同时还能吸引外地人才流入,从而进一步加强集群的人才优势,这些无疑将提高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5.机遇分析。
信息闭塞曾经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通病,而信息化潮流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中小企业能够高效、低成本地搜寻全面、及时的信息,也能让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企业网站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和潜在顾客了解自己,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学习、借鉴其它企业的国际化经验,这对开拓中小企业的国际视野、触发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内化和知识创造的过程,为企业国际化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创造了条件。
中小企业在广泛收集国际化所需信息的基础上,将获取的新信息在组织中加以整合,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广泛沟通,减少信息的模糊性,形成企业自己的知识,并在国际化经营中加以运用,大大降低了进行国际经营的不确定性。
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使得中小企业的知识显性化和组织学习的成本下降。
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家所拥有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只有转化为便于交流和共享的显性知识,才能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组织成员的学习,使个人知识向组织的共同知识转化。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成本,提高了知识显性化的收益,推动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并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
第四,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从外部环境方面促进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国际化发展。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经营。
比如,欧盟通过建立多个泛欧信息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料,帮助中小企业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接触到了国际化的机会,并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有关国外市场和国际化总体知识的信息,通过“干中学”和外部学习,加速信息的内化和知识的转化、共享,早日完成国际化知识的积 ①资料来源:与公司负责国际营销的副总经理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