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文中3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3. 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l.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
2.体会介绍科普知识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以语感引发情感,以情感带动语感,尝试体验声情一致的朗读能力生成与提升的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走进自然”,解题激趣。
(一)同学们,自然是神奇的,它是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你能读懂吗?出示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想法。
(二)你们都能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
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一)自读提示:
1.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小组内互读正音。
3.讨论交流自己对生字的记忆方法。
(二)小组内自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分小节读诗歌,听者给予评价。
三、感知文本,整体把握。
1.讨论: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出示
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1. 白云高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 蚂蚁搬家,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 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
2.全体交流
四、美读文本,体会情感。
(一)赏读:教师边范读边展示课件。
(二)赛读:小组与小组之间、单人与单人之间,分节赛读整首诗。
(三)齐读:全班同学齐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回顾文本。
(一)听写词语。
(二)回顾:从诗中你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导入: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知识介绍给我们的?现在大家就去研读。
二、感悟诗歌,指导朗读。
(一)自读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该怎么读呢?
1.学生自主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课堂展示。
(二)互动交流,点拨指导。(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第一小节:
如何理解“准是”,“准是”说明了什么?
第二小节:
这一节,从哪个词中看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总结第一、二小节的写作方法。
第三小节:
1.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
2.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
这一节中作者又用了哪些修辞?练习运用修辞造句。
总结第三、四小节的写作方法。
第五小节:
出示课件,解“年轮”。
第六小节:
1. 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呢?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该怎么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
2.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点评指导。总结第五、六小节的写作方法。
第七小节:
1. 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课件出示:结合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介“喜马拉雅山”。
2.“喜马拉雅山”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 指名试读,点评指导朗读。
第八小节:
结合课件理解“漂砾”。
小结: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能概括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件
三、回归整体,把握中心。
小结: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思考才能发现。
四、拓展延伸,练习仿写。
(一)拓展:
1. 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听。
2. 收集、观察大自然的语言并记录下来。
(二)仿写:
把你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编几节诗句写下来,读给大家听。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细心观察)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雨天
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原是汪洋一片
……
7、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