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切割压强变化的教案
固体切割、倒入液体后有关压强变化的教案
![固体切割、倒入液体后有关压强变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60e62d02020740be1e9b6a.png)
甲 乙 甲 乙甲 乙 压强变化综合题sF P = gh p ρ= 压强单位:帕斯卡 ☆规则物体单独切割问题解题技巧:规则物体指柱体,一般先用p=ρgh 来计算压强,再算压力变化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材料密度ρ甲________ρ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若将两物体同时沿某一方向切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仍相等,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请写出两种沿不同方向切的具体做法)2、如图所示,a 、b 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的密度大,受到的重力大B 、a 的密度小,受到的重力小。
C 、a 的密度小,受到的重力大D 、a 的密度大,受到的重力小。
切割类型★★注意要点:竖直切割,物体是柱体,物体的密度和高度 ,所以压强 。
3、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为 ( )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以上都有可能。
4、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甲 < ρ乙。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右侧,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中正确的是( )A. p 甲 < p 乙B. p 甲 = p 乙C. p 甲 > p 乙D. 无法判断★★注意要点:水平切割,物体是柱体,物体的密度不变,高度变小,所以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 的大小关系为( ) A 、p 甲<p 乙;m 甲<m 乙。
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d4fff3c8d376eeaeaa31ea.png)
未来教育教师授课教案学生 教师: 王华伟 上课时间:课题: 固体压强切割及选择题提高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1.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 的边长为0.25米,B 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 的密度ρA 。
②求正方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若在正方体A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 相同的体积ΔV 后,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 的取值范围。
2.在图10(a )中,边长为0.1米、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①求正方体的质量。
②求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图12BA图10(a ) (b )(宝山).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3.5千克。
求:⑴ 物体A 的质量。
⑵ 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⑶ 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不行,请说明理由;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质量Δm 。
内 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选择B 物体从其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Δm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A 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方案二选择A 物体从其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Δ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B 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③ 计算所截取的质量Δm 。
(2010中考).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 和B 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11所示。
物体A 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8千克。
求:①物体A 的质量; ②物体B 所受重力的大小;图11 A B③计算所叠放物体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质量△m )选择题巩固崇明).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上表面中央都施加竖直方向的力F 甲和F 乙(均小于甲、乙的重力),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F 甲、F 乙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可能是 ( ) A .都竖直向下,F 甲>F 乙 B .都竖直向上,F 甲>F 乙C .F 甲竖直向上,F 乙竖直向下F 甲<F 乙(奉贤).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 甲﹥P 乙﹥P 丙 。
固体压强实验教学案例
![固体压强实验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fbfa46fe4733687e21aae8.png)
固体压强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掌握压强的概念3、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以及主动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学理念:压强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探究的课题,并加以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联系生活谈谈生活中的有关压强的物理现象,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这些知识,为他们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很有意思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
实验器材及教具:图钉、注射器、气球、圆珠笔、豆腐、豆腐大小的薄铁片、钩码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准备一个气球,吹足气,用手压气球,气球变形,没破。
用注射器针尖,扎气球,气球“嘣”一声破了。
二、学生动手实验:请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圆珠笔的两端,用力,两个手指有什么感受?【说明:通过展现生活中不同环境下压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压力效果这一概念的建立,为压强的引出打下基础】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小实验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猜想(1)让学生拿起气球,用不同的力压气球,使气球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2)再试一试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笔,为什么相同的力接触笔尖的食指比较痛呢?学生猜想结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说明:鼓励学生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的事实进行大胆猜想】3、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参考桌面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验证猜想设计实验:分两步:第一,控制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看压力的效果;第二,控制受力面积,改变压力大小。
4、进行实验学生自行进行实验:(1)将豆腐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它的样子(2)然后在它正上方平放一薄铁片,薄铁片刚好全部覆盖它,观察豆腐的变形情况。
初中固体压强教案
![初中固体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84ab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5.png)
初中固体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掌握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固体的压强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
2. 探究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1. 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变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一张图展示一个人在不同地形上行走的情况,另一张图展示一个人在不同硬度的地面上行走的情况。
2. 提问: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形和地面上行走时,人的脚会有不同的感觉?3. 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固体压强。
二、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固体压强的概念,解释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固体压强的计算过程。
三、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学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固体压强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
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固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收集生活中的固体压强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固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压强切割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压强切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9e18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e.png)
初中物理压强切割教学设计引言:压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生活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压强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压强概念以及在切割实验中应用压强的原理。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在初中物理课程中,一般在八年级进行压强的教学。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以及浮力和压力的相关知识。
压强的概念对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3) 理解压强在切割实验中的应用;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3) 压强在切割实验中的应用。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压强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压强;2) 实验法:设计切割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和应用压强的概念;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压强的概念。
例如,如何用铁锤和钉子切开一个木板。
3.2 知识讲解在导入之后,讲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压强计算公式为压力除以面积。
3.3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相关的切割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和应用压强的概念。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一个气球,一根牛筋,一本书;2) 实验操作:先用气球将牛筋捆扎起来,然后将牛筋放在需要切割的书的中间,最后用力拉扯;3) 观察结果:让学生观察牛筋在书中切割的效果,并解释原因。
3.4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切割实验中压强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初中固体压强分析教案模板
![初中固体压强分析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d794f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掌握压强的定义,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压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现象,如汽车轮胎、高跟鞋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环节二:生成新知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压力作用下物体的形变情况,从而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引入压强公式p=F/S,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压强。
3. 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如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等。
环节三: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压强的计算方法。
2. 针对练习题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压力、压强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实例,分析其原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教学改进意见。
初中物理固体切割教案
![初中物理固体切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75fe2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6.png)
初中物理固体切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切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固体切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固体切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固体切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固体切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固体切割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固体切割设备(如切割机、刀具等)。
2. 固体材料(如木材、金属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固体切割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切割现象。
2. 提问:固体切割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的?二、探究固体切割原理(15分钟)1. 讲解固体切割的基本原理,如切割力、切割速度、刀具选择等。
2. 演示固体切割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切割原理。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固体切割的原理和关键因素。
三、学习固体切割方法(15分钟)1. 介绍常用的固体切割方法,如锯切、切割、磨削等。
2. 讲解每种切割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不同切割方法,并交流切割心得。
四、固体切割技巧与注意事项(10分钟)1. 讲解固体切割技巧,如切割角度、切割速度、刀具维护等。
2. 强调固体切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切割线准确性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切割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固体切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展示固体切割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制作工艺品、切割材料等。
3. 讨论固体切割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固体切割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切割操作和思考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固体切割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和实践,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展示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固体切割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固体压强课程设计
![固体压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64f4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b.png)
固体压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固体的压强概念,了解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固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
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善于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为充分运用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的压强概念、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固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固体的压强概念:介绍固体压强的定义,解释固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讲解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固体压强。
3.固体压强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讲解固体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讨论法:分组讨论固体压强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压强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提供固体压强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固体压强的相关现象。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固体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d4fff3c8d376eeaeaa31ea.png)
未来教育教师授课教案学生 教师: 王华伟 上课时间:课题: 固体压强切割及选择题提高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1.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 的边长为0.25米,B 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 的密度ρA 。
②求正方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若在正方体A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 相同的体积ΔV 后,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 的取值范围。
2.在图10(a )中,边长为0.1米、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①求正方体的质量。
②求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图12BA图10(a ) (b )(宝山).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3.5千克。
求:⑴ 物体A 的质量。
⑵ 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⑶ 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不行,请说明理由;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质量Δm 。
内 容判断(选填“行”或“不行”)方案一选择B 物体从其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Δm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A 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方案二选择A 物体从其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Δ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B 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③ 计算所截取的质量Δm 。
(2010中考).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 和B 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11所示。
物体A 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8千克。
求:①物体A 的质量; ②物体B 所受重力的大小;图11 A B③计算所叠放物体的重力G´(或所截取的质量△m )选择题巩固崇明).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上表面中央都施加竖直方向的力F 甲和F 乙(均小于甲、乙的重力),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F 甲、F 乙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可能是 ( ) A .都竖直向下,F 甲>F 乙 B .都竖直向上,F 甲>F 乙C .F 甲竖直向上,F 乙竖直向下F 甲<F 乙(奉贤).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 甲﹥P 乙﹥P 丙 。
精品课件 九年级中考复习小专题28《固体压强切割叠加》
![精品课件 九年级中考复习小专题28《固体压强切割叠加》](https://img.taocdn.com/s3/m/bd4a2c6f6529647d26285222.png)
------九年级中考物理系列复习小专题
考点导航
固体压强 切割叠加
只切割 只叠加
等高切割 等体积切割 等质量切割
柱状物体:
p总=p切去部分+p剩余部分
切割并叠加:传递压力,缩放压强
方法链接
1.应用“比值定义法”的思想:从题目条件找到物体等高(或等 体积)时对应的压强(或质量)关系。 2.应用“围魏救赵”策略: 变比较剩下压强为比较切去部分的压强大小关系; 变比较叠加后的压强大小关系为比较增量部分的压强大小关系。
(3)图乙中a的值.
解: (1)
A
pA ghA
2000Pa 10N / kg 0.1m
2000kg / m3
例3. (2019重庆A卷20题8分)小杨选择了两个高度分你别为能10体cm和会6 c到m,哪底面些积规律
增加的压力大小不 SA∶SB=1∶3的实心均匀的圆柱体A、B进行工艺品搭建,A、B置于水平桌面上, 如图甲所1示.他6从A2的0上00表P面a沿水4平0方0 P向a截取高为h的变圆地柱块传,并递将给截取地部分面平。放
1.应用“比值定义法”的思想:从题目条件找到物体等高(或等 体积)时对应的压强(或质量)关系。 2.应用“围魏救赵”策略: 变比较剩下压强为比较切去部分的压强大小关系; 变比较叠加后的压强大小关系为比较增量部分的压强大小关系。
A高10cm对应的压强为2000Pa,则A高1cm对应的压强为200Pa
(2000 200a)Pa (1200 1 200a)Pa 3
a=3cm
考点导航
固体压强 切割叠加
只切割 只叠加
等高切割 等体积切割 等质量切割
柱状物体:
p总=p切去部分+p剩余部分
固体压强经典教案
![固体压强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bb1116f18583d049645991.png)
5
教育是对知识与道德的忠诚!
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
回家作业
1.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压强的变化) ①载重量大的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②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③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 ④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事实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压强的变化) A.背包上配有宽宽的背带 B.火车道的钢轨下铺有许多枕木 C.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D.压路机装有质量很大的压路碾 3.一长方形金属块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若沿虚线 AB 水平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 压力______,压强_______;若沿竖直方向切去 1/2,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______,压 强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压强的切割)
甲
乙
图1
例 2.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4×10 米 , 请根据图 9 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 算:(1)小王同学的重力。(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 40 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
2
2.叠放类 例 3.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 A 和 B,如图所示,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把 A 放在 B 的上面, 此时对地面的压强 P3 为 ( ) (用 P1、P2 表示)
P23/P12+p1
2. 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是 2:3,将它们分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均为 p,将甲如图所示放置在乙上面,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p′。则 p′:p 等于(B) (叠放类 压强) A,9:13; B,13:9; C,9:4; D,13:4;
3. 如图所示:重 50 牛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物块被 20 牛的水平力紧压后静止在图示位置,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3——固体压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3——固体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2fe5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5.png)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微专题系列13——固体压强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这节固体压强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掌握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知道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固体压强计、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压缩空气的气球,引出固体压强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公式为 P = F/A,其中 P表示压强,F 表示力,A 表示受力面积。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固体压强计测量不同受力面积下的压强,并记录数据。
4. 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地面上的压强。
五、活动重难点1. 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并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固体压强与物体质量、受力面积的关系,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固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孩子们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在讲解时,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压强的含义,然后通过公式 P = F/A 来介绍计算方法。
我会用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公式中的力和受力面积的概念。
教师教案—固体压强变化和计算
![教师教案—固体压强变化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5d2ea8d83d049649b6658ce.png)
必胜课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教师张约丹学生姓名周丹青上课日期学科初中科学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华师大版学案主题固体压强变化和计算授课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复习压力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2)领会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科学方法(3)能根据压强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式计算固体压强或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5)使学生快速地形成精准的答题思路与模式(6)领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通过典型实例复习基本概念,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2)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充分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3)例题演练,让学生从解题的过程中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的思路。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柱体压强变化规律.(2)根据压强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式计算固体压强或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3)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教学难点: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压力如图1-1所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注意:(1)垂直向下和竖直向下的区别(2)重力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基础知识梳理2.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3.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1)定义:F(2)公式:P=S(3)单位:N/m2Pa(4)知道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并能举例说明。
(5)记住常见物体产生的压强,如一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为10000Pa;一张纸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约为1Pa。
4.改变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②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③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②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如图1-3所示,一物体重10N,放在斜面上时,对斜面产生的压力为8N。
试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物理《固体压强》教学设计
![物理《固体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0478b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4.png)
固体压强复习课一、设计说明本节课围绕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展开复习教学活动。
首先,以“麻绳提豆腐”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直入主题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再通过三种情况下压力与重力关系的分析,解决学生压力重力易混淆的难题,为压强的教学扫除障碍。
以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作用效果为启发,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为了便于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的概念,围绕压强公式强化相关计算并通过公式进一步分析改变压强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习题设置部分,将中考中出现的考点、难点以及学生易混易错的题进行整合,再一一解决,以旧带新,以易带难从而分散教学难点。
通过压强公式和有条件限制下的固体压强公式采用一题多法,高效复习。
可以消除同学们解题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结合当前的疫情以及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使本节课所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最终优化复习教学效果。
二、教学背景压强是力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压强的计算涉及到质量、密度、体积、面积、重力、压力等多个物理量,还有相应的单位换算,同时与后面的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知识也密切相关。
每一个物理量单独计算尚存在一些难度,若同时分析多个物理量则会使学生在学习压强时压力倍增。
因此,在中考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进行知识再现,把重点知识,核心知识进行整合并系统复习。
三、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中考考纲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能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过程做出准确描述,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p=F/S以及p=ρgh进行相关计算。
3、能根据p=F/S分析得出改变压强的方法,并能列举出生活中改变压强的实例。
4、通过讲授法、练习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固体切割、压强变化的教案
![固体切割、压强变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77a1f04028915f804dc27a.png)
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正方形边长为各自原边长的 1/3,如图 6
阴影部分所示)后,它们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P 甲:P 乙是(截后 截面如图 7 所示)
A.4:3B.3:4C.16:3D.3:16
甲
甲
练习 1.高度相等的两个圆柱体 A、B 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
乙
VA:VB=2:1,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A 和 PB,且
B. 两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右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右力较
大
图4
C.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更
明显
D.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受到的压力较大
例 3.把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
地面产生的压强为 P,若把 8 块砖同样的
砖按图 5 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
地面产生的压强为
可能变为p2 C.如甲、乙质星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甲的压乙强有
可能变为p1 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图压强有
可能变为p2
4
4、压强的比例计算(重点、难点)
例 1.如图 6 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
柱体 a 和 b,b 的横截面积是 a 的 3 倍,将 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 竖直放在 a 上,如图
时,压强变为 p/2 C.当压力变为 2F、受力面积变为 S/2 时,压强变为 p/4 D.当压力变为 F/2、受力面积变为 2S 时,压强变为 p/4 例 2、如图 1 所示,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的密度小,受的重力小 B、a、的密度大,受的重力大 C、a、的密度小,受到的重力大 C、a、的密度大,受的重力
3.理解液体压强变化特点,并进行相关计算 4、掌握计算公式,并区分出深度与高度。 5、掌握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力、容器形状的关系。
固体压强教案
![固体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87d74c5da50e2534d7f2d.png)
小实验:(1).把削尖的铅笔放在两手掌间,尖端与左手掌接触,
意义做准备;
平端与右手掌接触,轻轻用力挤压,感觉那 2. 第 一 个 实 验 学
只手掌要痛一些?为什么?
生可以自己
(2).把准备好的白纸平放在小支架上面,使
动手做,第二
其下面悬空;把棒和铁棒分别从 20cm 的高度竖直下落到纸面上(教
个主要是教师
的理解。
(2).对比归纳法: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
一端削尖的铅笔一支,粗细相同的细木棒和铁棒各一棵,小支架一个,普通白纸三到四
张纸,砖头三到四块,方形厚海绵一张,直尺一把。
教学内容
备注
1.相关知识回顾(此项运用和学生互动的提问方法,目的在于让学 1. 回 顾 力 的 相 关
实例: 菜刀,图钉等
(2).压强减小的方法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 实例: 书包的背带,铁轨下的枕木等 主要采取和黑板板书一致的步骤小结,在此过程中指出一些相 关联系。 课后练习 1.2.3 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要点,按逻辑顺序写出
生回忆起或许已经遗忘的相关知识)
知识是为了分
提问:什么力?力有哪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析本节力的压
(答案: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三要素是:大小小,
力以及它和重
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
力的区别;回忆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作用效果是为
2.新课程引入(本节采用实验引入法)
了压强的物理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压力,知道什么是受力面积。
(2).掌握压强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以及公式的运用,了解压强公式里面的个字母
初中物理压强切割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压强切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0b7b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b.png)
初中物理压强切割教学设计1、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2、学习压强的计算方法;3、学会压强对物体的影响;4、能够运用压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压力和压强的实例演示材料;2、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板砖、大型书籍、小砖块等;3、课堂上使用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1、教师通过板书或实物演示引出问题:“如果用手指头戳纸,纸并不会撕破,但如果用针戳纸,纸就会撕破。
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思考后,教师给出答案:“当我们用手指头戳纸时,力量集中在很小的面积上,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而用针戳纸时,力量分散在很小的面积上,所以产生的压力就很大,从而撕破纸。
”3、教师进一步问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压力与面积有关。
4、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演示,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发现一块小砖和一块大砖在同样的力下,小砖比大砖压到的地方更深。
5、教师引出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P=F/A。
”二、压强的计算方法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压强的公式:“P=F/A”。
2、教师解释公式中的符号: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A表示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²)。
3、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计算压强的方法:假设一个人站在大小为1m²的平地上,身体重力为600N,可以计算该人的压强是多少。
解答:P=600N/1m²=600 Pa。
4、教师以此类推,给出不同场景和例子,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出来。
三、压强对物体的影响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观察一个实物,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发现,重物放在脚上不容易痛,但放在手指上就会很痛。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脚上不痛,放在手指上却很痛?原因是手指的面积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更大。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敲钉子时要用锤子?为什么不用手指?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因为锤子的打在钉子上的面积更大,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较小,所以敲钉子不疼;如果用手指头敲钉子,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较大,会使手指疼痛甚至受伤。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固体压强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固体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ef7f34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9.png)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固体压强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固体的压强概念,了解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掌握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压强的概念,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固体压强的计算,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桌、实验架、固体压强计、测量仪器。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固体压强的存在。
将一个固体压强计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用手按住固体压强计,观察固体压强计的指针变化。
2. 讲解:讲解固体压强的概念,解释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3. 实验一: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大小对固体压强的影响。
将固体压强计放在实验架上,用不同大小的力按住固体压强计,观察固体压强计的指针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二: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对固体压强的影响。
将固体压强计放在实验架上,用相同大小的力按住固体压强计,但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固体压强计的指针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三:固体压强的计算。
用测量仪器测量固体压强计的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计算固体压强,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活动重难点:重点:固体压强的概念,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固体压强的计算,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观察,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固体压强的概念,掌握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切割压强变化的教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龙文教育辅导讲义图3例1、(2007年中考)17.图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例2、(2008年海淀中考)5.图2所示的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例3.(09年北京中考)图3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2、影响压强的大小因素及压强公式的基本计算例1.图14是小木桌放在细沙上的演示实验的示意图。
这个实验可以初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例2.如图4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 . 两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 .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D .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受到的压力较大 例3.把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 ,若把8块砖同样的砖按图5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A .8PB .4PC .2PD .(1/2)P例4.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相等,其中三个正方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
若在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的正中央,分别叠放A 、B 、C 三个物体,使甲、乙、丙三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下列关于A 、B 、C 三个物体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A .m A >mB >mC B .m A <m B <m C C .m A =m B =m CD .以上关系都不正确3、压强的公式应用例1.当压力为F 、受力面积为S 时,压强为p ,那么 A.当压力变为2F 、受力面积变为2S 时,压强变为2pB.当压力变为F/2、受力面积变为S/2时,压强变为p/2C.当压力变为2F 、受力面积变为S/2时,压强变为p/4D.当压力变为F/2、受力面积变为2S 时,压强变为p/4例2、如图1所示,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的密度小,受的重力小B 、a 、的密度大,受的重力大C 、a 、的密度小,受到的重力大 C 、a 、的密度大,受的重力小例3、如图1—4—1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铁轨下铺设枕木 斧头的刃做的很锋利 刀刃磨的很薄 图钉的头做的很尖锐 图14图4 右 左图5 B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C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D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例4、如图所示圆柱体A 、B ,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在分别把A 、B 水平切掉相同高度、则A 、B 剩下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
例5. 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 )A.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B.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C. 如甲、乙质星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D.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4、压强的比例计算(重点、难点)例1.如图6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 和b ,b 的横截面积是a 的3倍,将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 竖直放在a 上,如图甲所示,这时a 对地面的压强与b 对a 的压强之比为3∶2;若a 、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6乙所示,则a 对b 的压强与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A .1∶1B .1∶2C .1∶3D .1∶4 图6例2.如图6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F 的压力。
金属块A 对B 的压强为p 1,金属块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已知:金属块A 、B 的边长之比L 1:L 2=1:2,F :G A = 3:5,则p 1:p 2 为 A .2:3 B .6:5 C .3:2 D .4:3ll例3.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ρ1、ρ2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在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 1221ρρp pB. 21222221ρρp pC. 2112ρρp pD. 22212122ρρp p例4、.有两个实心正方体金属工件甲和乙,它们的边长L 甲:L 乙=2:l ,密度ρ甲:ρ乙=2:7分别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根据需要将甲、乙分别截去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正方形边长为各自原边长的1/3,如图6阴影部分所示)后,它们对水平台面的压强P 甲:P 乙 是(截后截面如图7所示)A .4:3B .3: 4C . 16:3D .3:16练习1.高度相等的两个圆柱体A 、B 放在水平地面上,V A :V B =2:1,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且P A :P B =3:2;如图5所示,把A甲 乙图4 图6 BA F 甲 乙 甲乙图5 乙 甲 叠放在B 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B ’,则P A :P B ’为A .3:1B .1:2C .1:4D .3:8练习2、在水平面上竖直立着A 、B 两具实心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3,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且p A ∶p B =1∶3.把叠放在B 上后,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B ′,则p B 与p B ′之比是 ( ).A .11∶9B .9∶11C .2∶9D .9∶2练习3、如图1—4—25(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 、B 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 ∶ρB =2∶1,底面积之比S A ∶S B =1∶4,它们的高度之比h A ∶h B =2∶3,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B .若把B 叠放在A 的上面,如图(乙)所示,B 对A 的压强为p B ′.甲图中,A 放在B 的中央。
乙图中,A 的上表面仍位于B 的下表面的中央.则p B ∶p B ′为( ).A .1∶2B .4∶1C .3∶2D .1∶3练习4.(多选)如图9所示,A 、B 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取走A ,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已知p 1:p 2 = 3:2,若A 、B 的边长之比为L A :L B = 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的体积之比V A :V B =8:27B .A 、B 的密度之比ρA :ρB =9:4C .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 =1:2D .A 、B 的物重之比G A :G B =2:3练习5.有A 、B 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
将它们如图10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 对B 的压强与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例11.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边长a甲=2a乙。
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分别切去厚度为各自边长41的部分,然后将甲切去部分叠放在乙的剩余部分上,将乙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剩余部分上,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p 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p 乙,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 甲 > p 乙B .p 甲 < p 乙C .F 甲 < F 乙D .F 甲 = F 乙固体压强与杠杆滑轮的综合题例1.如图9所示的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O 为支点,物体A 是边长为的正立方体。
当杠杆右侧挂一个物体B 时,杠杆平衡,此时物体A 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00P a ;若物体B 向右移动1小格,物体A 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00P a ,则物体B 重 N 。
图9 图9 OA B例2.图15是运动员利用器械进行训练的示意图,其中横杆AB 可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OB =4:5,系在横杆A 端的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物体M 。
质量为66kg 的运动员小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104Pa ,当他用力举起横杆B 端恰好使AB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 。
则物体M 的质量为_________ kg (滑轮、横杆AB 、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g 取10N/kg )例3.某工人通过如图24所示装置提升重物,甲、乙为定滑轮(质量不计),丙为动滑轮,连接杠杆的绳子、人手中的绳子都竖直。
当工人对绳子施加竖直的拉力F 1时,工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200N ,杠杆刚好在水平位置平衡,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04p a 。
已知重物的底面积为,AO=4BO ,工人的质量70kg ,动滑轮的质量10kg ,(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的重力,g 取10N/kg )求:(1)F 1为多少牛 (2)重物的重力为多少牛?难题1、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如图4所示,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A P 1+P 2B P 12 +P 22C (P 13+P 23)/P 22D (P 13+P 23)/P 1实验题: 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同学将六个不同的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表二 表三 实验序号1 2 3 实验序号 4 5 6 实验序号 7 8 9 压力(N)3 3 3 压力(N) 压力(N) 6 6 6 受力面积(cm 2)5 10 20 受力面积(cm 2) 10 20 30 受力面积(cm 2) 10 20 40下陷深度(cm) 2 1 下陷深度(cm) 下陷深度(cm) 2 1(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或7与8、8与9、7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三个表中的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着。
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或7与8、8与9、7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