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孟子》两章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名言名句,养成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2.了解孟子及其相关思想,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和“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学习重难点】
1.重视文言文诵读,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诵读思考,因文见义,弄清作者的主张,从而体味其说理论辩的巧妙。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翻译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自主完成,二人互查)
1.给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畎.亩()(2)傅说.()(3)胶鬲.()(4)拂.士()
2.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于_________________。作者孟子,名__________,是战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家。他是_______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___________,有________之称。3.《孟子》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二、学习探究(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问题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思路导航】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2.自主完成字词积累部分。
3.借助课后注释翻译全文。
【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池.非不深也()(2)兵革
..非不坚利也()
(3)委.而去.之()(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天下顺.之()(6)故君子
..有不战()
(7)舜发.于畎亩之中()(8)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9)管夷吾举于士.()(10)百里奚举于市.()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2)空乏
..其身()
(13)人恒.过()(14)而后作.()2.通假字
亲戚畔之(通)曾益其所不能(通)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入则无法家拂士(通)
3.一词多义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拂行拂乱其行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
之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攻亲戚之所畔
(二)精读感悟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问题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思路导航】
1.全文论述的中心句是。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借论战争来阐明什么?
2.文中“得道多助”中的“得道”和“人和”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得道”就“多助”?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问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思路导航】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的共同点是什么?是为了证明怎样的观点?
3.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一)基础达标
1、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4)人则无法家拂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2)利天时不如地利.()
征于色,发.于声()兵革非不坚利.也()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河南学校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学科:语文课题:18、《孟子》两章学习人:学习时间: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按要求默写课文。
(1)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 _________。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 _____,____ ____,_ ___ __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①~④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委而去之 (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为国者 ( ) ④必先富民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4.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__ _ ____ ,【甲】文从____ _ ___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___ ____的角度来论述。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窍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释:(1)旷:王旷,王羲之之父。(2)笔说:论书法的书。(3)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4)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今跟她学习书法。(5)祝版:祭神的木板。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恐不能秘.之()②待尔成人,吾授.也()
③不盈.期月()
3.“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呓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子必蔽吾名:
5.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原因:
认识:
六、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