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自然观之比较
引言
自然观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像,也可以是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与想法。
中西方人们由于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
中西方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使东西方人们对自然观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而两种不同的自然观也造就了东西方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审美艺术上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这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对东西方各自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两种不同的自然观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东西方不同自然观的比较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以前历史的在认识而且对我们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也很有益处。
一、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观点及其体现。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崇尚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认为在人与自然相处中世界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循环往复,繁衍生息。
如道家就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的著名论断。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亦讲求“天人之际,合二为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讲求“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概括来讲,就是东方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认为人应该服从自然,遵循自然的法则已达到最总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并习惯于把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人的思维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事物,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认为人可以通过斗争与努力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
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观点造成了中西方审美艺术方面的不同。
中国的画,尤其是山水人物画、花鸟人物话都讲求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只有画中的人物与大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上乘之作。
而西方则注重抽象性或实用性,想表达什么就突出什么,不一定要与大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
而且可以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定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实物。
从建筑审美观上讲,中西方也不同。
中国的传统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在中国大规模的建筑群,如宫殿、陵墓等常常是依山而建,利用山势起伏自然形成建筑物的错落排列,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的园林更是如此,园林中往往置假山,小桥流水以及丰富的花草树木,可以说是源于自然有融于自然,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西方的建筑则大相径庭。
欧洲的城堡多建在山顶,建筑物高大雄伟,在砍掉周围的树木,其雄姿数里之外就可以一目了然。
欧洲的园林往往只栽培几种物种而且均被人为地修成圆锥、球形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占地最大的则是单一的草坪。
可见,欧洲建筑追求的是区别于自然,突出彰显人对的自然的改造与征服。
二、中西方自然观不同的形成原因。
东西方在自然观上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它的原因何在?是什么造成了东西方人们在自然观上的差异?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应该是东西方生存环境的不同。
中国长期居住在长江、黄河平原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适合农业耕种。
东方人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农耕性的民族性格,人们只要遵循季节气候的变化,按时播种、收割,就可以丰衣足食。
这种相对安逸的生活养成了人们崇拜自然、臣服与自然的观念。
再加上道家、儒家“道生万物,万物归于一”、“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论道,更加坚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便是偶遇天灾,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向神灵祈求,而很少与天灾相抗争,一旦天灾过去,人们则又恢复到对天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而他们也会认为是自己的祈求得到了回报,这就更加助了这种自然观的形成。
而且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也就是对自然的崇拜,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太阳、月亮、风、雨、雷、电等的传说故事,并将他们加以神仙的名称加以崇拜。
虽然也有少许人探索研究自然界,也有人提出过“人定胜天”的论断,但终因其寡不敌众而被人们所忽视。
而欧洲的自然环境要比东方恶劣得多。
欧洲山地较多,少平原,而且气候寒冷,直到两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期才开始转暖,欧洲大路一直被冰川所覆盖。
在这种环境下农耕是不适应的,人们一直以狩猎和畜牧为生,而且要天天与自然界的恶劣环境相抗争。
人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面对自然,与之相斗争并取得胜利。
在这种条件下任何祈求都难以得到回报,久而久之,人们对自然界也就形成了互相对立的关系,也就形成了与东方不同的自然观。
欧洲人的自然观里存在一些矛盾,一方面这里面冲刺着对自然的恐惧,这点通过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徒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无法认知的。
但另一方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欧洲人深深植下了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观念,也养成了欧洲人好斗、好胜的性格。
他们认为既然自然界是无比强大又与人们对立的,那么战胜或者征服自然就是无比光荣的事,也就形成了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
三、中西方不同自然观的影响。
欧洲和中国都曾建立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如果拿两者相比较的话,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1500年的明朝,在这一段时期中国人不论在生活水平上还是科技教育、政治等方面都一路领先于欧洲,而欧洲在这一时期则远远落后于中国。
之所以会这样,其原因之一就是两地不同的自然观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顺应自然变化,中华文明一直发展顺利。
在欧洲,最初人们在于自然的斗争中力量薄弱处于劣势,再加上受宗教的控制,欧洲才会一直落后于东方社会。
虽然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西方,但中国的自然观还是存在不足的。
人们由于长期的自然崇拜,忽视了人们自身的力量,高估了自然的力量,低估了人的力量,自然也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培养,造成了人们安土重迁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
另外,这种安逸的生活环境,几对自然的过度崇拜也导致了中国人性格上的一些缺憾。
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容易满足、缺乏主动性、缺少野心、抽象思维能力差,也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及专研精神。
这些都是日后导致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从自然科学来看自然观对其的影响。
在中国虽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司南四大发明,但由于人们认识的狭隘性,这些科学成就都仅仅局限在应用领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缺乏理论指导,而且这些几乎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
四大发明出现后也没有广泛应用与其真正的用途,而只是停止不前,不图改进。
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自然观使人们养成了不求探索,安于现状的性格的结果。
西方则恰恰相反,由于人们养成了好斗、好胜、热与探索研究的性格,当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在人们的努力下就出现了铅字印刷术、航海指南针、火枪火炮等一系列先进与中国的发明,而且运用得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自然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学了。
众所周知在世界历史上,西方对数学的贡献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而中国的数学则相对较少,这也不得不与各自的自然观联系起来。
中国人受性格影响生活安逸对改造自然失去了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普遍的满足于表面问题,而忽视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内部原因,对问题缺乏刨根问底性。
人文科学也受到了自然观的影响。
在东方,一直都是以统治者的思想意志为主,即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也不例外。
由于长时期的服从自然缺少斗争性,人们也就容易屈服于“权威”、“王权”,很少有人为平等而斗争。
人们无论是做事或是写文章都习惯于喜欢拿古人的言行作依据,这种安于现状屈服于“权威”的心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早已根深蒂固,因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都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西方则由于好斗、好胜的精神,经历了文艺复兴,新思想层出不穷,很多理论著作为日后的民主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政治上突破专制实现了民主制。
在科技方面,完成了著名的工业革命。
随之而来的就是西方文明的兴起,东方的落后,而且是远远的落后于西方。
虽然中国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自然观算不上完美,但西方对立的自然观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受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的影响,人们好斗好胜以征服改造自然为荣,而忽视了有些自然
规律是不可违背和改造的,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于保护,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失误。
工业革命虽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也是以典型例子。
随着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当然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虽然随着工业革命的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环境就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现在看来工业革命初期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有些已是无法修复的了。
现在看来,中西方各自不同的自然观无所谓比较出谁比谁好,谁比谁差,人们在认真总结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了合理的辩证统一的自然观的结论。
相信更好的对于中西方不同自然观的研究会有益于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也会有利于将来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何欣正:《浅析中西自然观之比较》
贺毅:《中西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