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的起源与进步,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成就,是 一场「革命」。(二)中华新石器时代农业所呈现的南北异 色基本奠定了以后我国农业的格局,因气候和自然环境的 变化,北纬41°─44°间进入青铜时代后由农业区变成了 游牧文化区。(三)河谷地带,农业与游牧文化呈交错式分 布,更凸现出两种经济形态的互补与平衡发展的关系,形 成所谓华夏边缘。更为重要的是,游牧文化与旱地农业文 化、水田农业文化的平行发展、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 同缔造了中华文化。(四)这种区域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中华文化的起源阶段就已经明显表现出来,在后世得到 充分发展,这既是历史传统所致,也与中华民族所处的地 理环境特点分不开。
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院:
世界文明古国、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中国,拥有九百 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 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辉 煌灿烂。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因其文明自起源发展至今,传 统从未被割断而备受世人推崇与关注。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历来 有种种猜想与说法。最近几十年,其中尤其是最近30余年,中国古 人类学和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关于中华 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可谓近20年中国人文科学独领风骚的 一个领域。
衣食住行: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离不开吃。最初的先民们以 树叶、果实和猎物充饥,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火的发 明,带来了烤肉飘香,是人类饮食史上的一次革命。此 后,在对美酒佳肴的争夺中,在宴饮乐舞的痴狂中,烹 饪理论和饮食礼仪诞生,饮食被提高到品德和政治的高 度。几千年来,难以尽数的菜谱,各种饮食品类、烹调 手法、饮食礼俗,以及由饮食产生的哲学、艺术乃至神 话传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小小餐桌, 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4. 新民主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19—1949) 1919—1927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草创阶段传播唯物史观变革 史学思想用唯物史观来重新解释和探讨中国历史。1927— 1937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阶段在当时文化建设中取得了 关于社会史问题上的胜利,初步建立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 系。1937—1949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成长阶段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学文化大军的主要力量, 在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成为中国史学主流奠定了基础。
设有3个特别研究组和11个固定研究组, 会员共60余人,除了 研究马克思学问和 十月革命经验外还研究当时国内外重大问 题。1925年停止活动,该会对马克思在 中国传播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3.战国诸子历史观的总倾向特点都承认历 史是变化的,尽管在变化趋势的认识上存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在着分歧。法家进化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认 为文明发展历史问题是历史退化的观点。 在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神的作用让位 于人的作用,他们更重视少数“圣人”的 作用。战国诸子的历史观对当时及后世史 学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古代 泱泱汉服
经济类型:
中华农业起源自成体系,是世界上探讨农业起源的中心之 一。自1979年以来,我反覆撰文阐述中华各民族的发展, 呈现出东西两大部和南北三带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总特 点。这东西两大部和南北三带民族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统 一多民族中国形成的过程。 所谓东西两大部,是指面向海洋湿润东南部农业区和背 靠欧亚大陆的广大干旱牧区,在牧区中有小块河谷与绿洲 农业的西北部。所谓三带,就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水 田农业带,此线以北至秦长城以南的旱地农业带,和秦长 城以北的游牧带(包括渔猎和畜牧)。这三个经济带,也是 中华文化与民族起源与发展地域空间。
民俗风俗:
拿春节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 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 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 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 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 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不仅是春节这以节日,根据故事,习俗而来的民间节日有 好多。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地方,更是一种文化的流传。
春节贴对联
烧香、祈福
the end
1思想方面 2教育方面 3建筑方面
4关于制度 5衣食住行 6经济类型
7民俗民风
思想方面:
1.理学及其在宋代的发展 理学以儒家思孟学派为基础参入佛家和道家思想形成 新儒学思想是两宋时期占哲学思想的主导地位的学说。 发展:第一阶段由宋初三位先生发端即胡瑗、孙复、 石介。第二阶段理学真正奠基人周敦颐、张载。第三 阶段理学形成在二程时候即程颢、程颐理学形成。第 四阶段理学的极大成者朱熹与朱熹同时代的陆九渊心 学体系也对理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这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920年3 月由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1921年3月转 为公开活动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 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 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 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 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 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 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 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 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 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 形成了完整Baidu Nhomakorabea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 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 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最初,我们的祖先如野兽一般,没有羞耻和爱美之 心,赤身裸体,以皮毛为衣。在风吹日晒的天气里,在荆 棘遍地的原野上,他们在采摘果实和射猎野兽的劳动中, 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保护肌体的需要。他们将随手可得的树 叶和兽皮裹缚于身,于是便产生了最原始的“服装”。在 草衣兽皮中,美的意识悄悄地走进人类的生活,而骨针的 出现又为服饰的发展创造了起码的条件,人类终于可以按 照自己的意愿制作衣装了。时光流逝,服饰由简朴到华丽, 由单调到复杂,将人类生活装点得绚烂多彩。但是,自从 有了贫富和等级之分后,衣冠服饰的作用逐渐发生偏移, 由原来的护体、审美向“严内外,辨亲疏”的等级制方向 迅速发展,服装与礼序、人伦挂起钩来。从此,服装便正 式被纳入政治轨道,成了“分尊卑、别贵贱”的工具。王 朝频繁更迭,衣饰无穷变幻,但是几千年不变的仍是帝王 官卿和庶民百姓服饰的等级差别。
教育方面:
1.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制度, 始于隋形成于唐经过宋、元、明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 末,先后承载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即反映隋代 以来中小地主做官参政的愿望也符合历代统治者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重要政治制度 之一。
建 筑 方 面 :
笼统而言,古代世 界曾经有过大约七 个主要的独立建筑 体系,其中有的或 早已中断,或流传 不广,成就和影响 也就相对有限,如 古埃及、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古代美 洲建筑等,只有中 国建筑、欧洲建筑、 伊斯兰建筑被认为 是世界三大建筑体 系。其中又以中国 建筑和欧洲建筑延 续时代最长,流域 最广,成就也就更 为辉煌。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 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 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 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 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 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 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 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 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而与欧洲 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个体 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 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关于制度:
人类文明中断,不外乎二种方式:一是“有国 无民”,一是“有民无国”。古埃及、古希腊、 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还有美洲玛雅文明、印 加文明等等,他们文明的中断就是因为“有国无 民”,所以文明中断。古罗马,以及近现代欧洲 文明,他们的文明中断就是因为“有民无国”, 所以文明亦中断。
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未曾中断,就是因为“有国 有民”——既有国又有民。所谓“有国”,即是中华民族 完整地继承了五千年来完善起来的典章制度,意识形态等 等“国家遗产”,并一直践行在中华民族“经事治世”的 治国安邦的实践之中;所谓“有民”就是中华民族的“后 裔”不仅能够“崇文尚礼”地读懂领会祖先留给我们的宝 贵遗产,还能够身体力行,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这些“祖 宗典章”和道德规范,指导、规范和约束我们当今的为人 处世和日常生活,作中华人,想中华事,爱中华国。使我 们由里而外都透出“中华味”。丰厚的文化遗产即使祖先 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我们是“中华后裔”的铁的证明。 世界上的历史学家有权对任何人类古老文明的来龙去脉提 出质疑,唯独对“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明”这一命题无 可争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