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皮肤病(75页)
合集下载
色素性皮肤病(75页)-色素性皮肤病共77页文档
![色素性皮肤病(75页)-色素性皮肤病共7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7bca9127fd5360cba1adb85.png)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色素性皮肤病(75页)-色素性皮肤病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常见的色素性疾病PPT课件
![常见的色素性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81159d5727a5e9846a616a.png)
安全与复发
疗效:★★★~ ★ ★★★ 治疗难度指数:★★★★★ 疗程:6次以上 间隔:3周以上 ★ 综合治疗:激光、光子、药物、产品 皮肤的管理尤其重要 安全性:★★★★ 复发:★★
.
41
炎症后色素沉着症
指皮肤在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之后出现的皮肤色素增加。
黑皮肤的人色素沉着较重,持续时间较久。正常皮肤中的巯基抑制 酪氨酸氧化为黑素,发炎时一部分巯基被除去,使酪氨酸酶活性 增高而引起色素沉着,因而局部色素增加。常引起色素沉着的皮 肤病有扁平苔藓、玫瑰糠 疹、带状疱疹、红斑狼疮、固定性药 疹、神经性皮炎等。炎症后色素沉着之原因通常是明确的,色素 沉着的形态和分布有助于追溯某些病之诊断,如扁平苔藓、固定 性药疹。按血管分布的网状色素沉着是火激红斑的特点,且发生 于靠近火源或接触热水袋部位之皮肤。
治疗: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时,应查明原先的皮肤炎症史,追溯可 能致病的皮肤病或皮肤刺激,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避免炎症进一 步发展。患处避免日晒和其他各种炎症刺激。局部外用氢醌霜可 使部分患者色素减退(对真皮的色沉无效)。
Q开关激光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有一定的效果,有部分患者可以 达到颜色迅速减退或消失。导入、美塑疗法、美白针,彩光。
.
31
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
病因:不清。疑为毛周角化的特殊类型。
症状体征:本病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耳部前后延及颈部有对称性 (偶见单侧)境界清楚的红斑(伴或不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 着,其上散布多发淡色的毛囊丘疹。可有糠秕样脱屑。玻片压红色可 退,色素仍在。也可发于上臂和肩部。往往有毛孔苔藓。毳毛脱落, 头发及须毛较少受累。
.
55
.
56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
面部皮肤老化产生五 大问题
面部常见色素性疾病学习——美容皮肤ppt课件
![面部常见色素性疾病学习——美容皮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2fef12eefdc8d376ee3234.png)
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蒙古斑 (Mongolian spot)
• • • • 先天发病。 主要分布于腰骶部,也可位于臀部等。 皮损为蓝色斑。 几年后可自然消退。
Mongolian spot
蓝痣(Blue naeuvs)
普通蓝痣 灰蓝色小结节 幼年发病 好发于上肢及面部 不恶变 细胞蓝痣 蓝黑色较大的结节 先天性 好发于臀及尾骶部 可恶变
Senile lentigo
五、Freckles 雀斑
• • • •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岁左右发病,渐增多。 曝光部部位。 散在分布,棕色斑点。 日晒后加生。
Freckles
Cafe-au-lait spots 咖啡斑
• 又名:牛奶咖啡斑。 • 幼年发病,渐长大。 • 皮疹:淡褐色斑,形状不一,边缘规则,表面光 滑。 • 可分布于任何部位。 • 数目6个以上的直径大于1.5cm的咖啡斑,提示有 神经纤维瘤存在。
Peutz-Jeghers Syndrome
三、Nevus spilus 斑痣
• 又名斑点状雀斑样痣Speckled lentiginous nevu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黑子。 • 出生即有。 • 淡棕色斑片上出现星罗棋布之暗棕色小斑 疹。
Nevus spilus
日光性雀斑样痣
• • • • Solar lentigo 又名:老年性雀斑痣(senile lentigo)。 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人。 曝光部位发病。 皮疹:不规则暗褐色斑。可分为(1)小 斑型;(2)大斑型;(3)白斑黑皮病型 • • • • • Simplex Lentigo Peutz-Jeghers Syndrome Nevus spilus Solar lentigo Freckles Cafe au lait Spots Becker`s Nevus
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性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104a4c2fdaef5ef7bb0d3c70.png)
• 新生物性以及混杂性因素 黑棘皮病、转移性黑素瘤等
3、按发病机制分:
• 黑素细胞活性增加 • 黑素细胞数目增加或痣细胞存在 • 非黑素缺陷
(三)常见的局限性浅表性 色素增生性疾病
•局部无明显黑素细胞增生的 •局部有黑素细胞增生的
1.局部无明显黑素细胞增生的
• 局限性黑色素增加,但黑素细胞数 量无明显的增加
(四)局限性真皮色素增 生性皮肤病
• 蒙古斑 • 太田痣 • 获得性太田痣样斑 • 伊藤痣 • 蓝痣 • 文身 •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 • 后天性黑素细胞痣
发病机制:
• 真皮黑素增多 色素失禁、真皮黄 褐斑、斑状皮肤淀粉样变、瑞尔黑 变病等
• 真皮黑素细胞或痣细胞的增多 • 非黑素缺陷 重金属、文身、抗疟
药等
1. 蒙古斑
• 亚洲人中常见,高加索人和黑人罕见 • 临床表现:常发生在骶尾部或臀部,蓝
黑色斑片,边缘清楚。 • 临床异型:
– 持久性蒙古斑 – 异位蒙古斑
蒙古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太田痣
• 临床表现:皮损位于颜面部三叉神经Ⅰ、Ⅱ支 支配的区域。基本损害为斑片,颜色从褐色、 青灰、青色至紫色或青黑色,斑片中央或周边 有时分布大小不等的斑点。眼、耳、鼻、口、 咽喉等部位粘膜亦可受累。
(二)色素增生性皮 肤病的 分类
1、按解剖部位分:
• 表皮 • 真皮
2、按病因分:
• 先天性或遗传性
• 代谢性
卟啉病等
• 内分泌性
黄褐斑、妊娠等
• 营养性
Pellagra、慢性营养不良等
• 化学和药物性
5-FU、炎症和感染性
DLE、LP、炎症后色素沉着等
• 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可见梭形、双极、树枝 状的黑素细胞,分布于胶原纤维之间,其长轴 与皮面平行,在皮肤附属器周围则垂直排列, 真皮深层也可有少量黑素细胞。
色素性皮肤病【参考仅供】
![色素性皮肤病【参考仅供】](https://img.taocdn.com/s3/m/89bf540bb90d6c85ec3ac6ed.png)
医学参考A
29
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医学参考A
30
医学参考A
31
蒙古斑 (Mongolian spot)
先天发病。 主要分布于腰骶部,也可位于臀部 等。 皮损为蓝色斑。 几年后可自然消退。
医学参考A
32
Mongolian spot
医学参考A
33
蓝痣(Blue naeuvs)
普通蓝痣 灰蓝色小结节 幼年发病 好发于上肢及面部 不恶变
细胞蓝痣 • 蓝黑色较大的结节 • 先天性 • 好发于臀及尾骶部 • 可恶变
医学参考A
34
Blue naeuvs
医学参考A
35
组织病理
蓝痣 太田痣
颧部褐青色斑
医学参考A
36
分布于单侧眶周、额、颧、颞及鼻翼(三叉神 经一、二支分布的区域)。
2/3患者患侧巩膜有色素斑。 10%患者可双侧发病。 基本疹型是斑疹,偶有结节。
医学参考A
24
Naevus of Ota
医学参考A
25
Naevus of Ota
医学参考A
26
伊滕痣(Ito 痣,Naevus of Ito)
又名:肩峰三角肌蓝褐痣(naeuvs fuscocaeruleus acromiodeltoideus) 皮损类似于Ota痣,但分布于肩部。 蓝褐色斑片较Ota痣弥漫。 主要单侧分布。 发病率低于Ota痣。
医学参考A
27
Naevus of Ito
医学参考A
28
颧部褐青色痣
(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又名:后天性太田样斑痣(acquired naevus of –like macules) 1987年台湾首先报道。 见于女性,10岁后发病,可有家族史。 分布于双侧颧部1~3mm灰褐或灰兰色斑, 不累及眼及上腭。 发病率太田痣高。
常见色素性皮肤疾病PPT课件
![常见色素性皮肤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21b8b7aaea998fcd220e97.png)
2
临床常见色素性皮肤疾病
表皮色素性疾病 雀斑 脂溢性角化
真皮色素性疾病 太田痣 褐青色痣
其它 色素痣 黄褐斑 痤疮色印及凹痕
3
雀斑
面部的褐色点状色斑,常发生在暴露部位,以 鼻和颊最为常见,呈对称性分布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常在幼儿期出现,青春期增多 与日晒关系显著
4
5治疗方法有效Fra bibliotek疗痤疮凹痕、痘坑痘印
37
咨询要点
如果患者治疗中仍存在炎症现象,建议420和540搭 配治疗。如必要时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两者的联合应用从杀菌和消炎两各方面对炎症性痤 疮进行处理,起到1+1>2的叠加效果。
临床观察发现痤疮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 治疗1~3次炎症即开始消退,当治疗至4~6次达到 最佳效果,治疗7~8次可获得巩固的疗效。
色素分布层次较深的痣,激光治疗后会留浅表的疤 痕。
治疗后一周勿沾水,结痂自然脱落,防止留疤。 直径1cm以上,考虑有癌变的色素痣采用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送病理检查
30
黄褐斑
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 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
主。 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 分类:
36
治疗方法
复合彩光治疗(420nm、540nm、570)
420nm:治疗炎性皮损。 540nm:控制油脂腺分泌,收缩毛孔,淡化红色痘印。 570nm:淡化黑、褐色
LED红蓝光祛痘
蓝光杀菌消炎、红光消炎修复
果酸焕肤3-5次治疗(综合改善) 微针美塑3-5次治疗(综合改善) 点阵激光治疗(2940nm)
激光治疗间隔3-4周一次或10—15天一次。 可考虑联合治疗:
临床常见色素性皮肤疾病
表皮色素性疾病 雀斑 脂溢性角化
真皮色素性疾病 太田痣 褐青色痣
其它 色素痣 黄褐斑 痤疮色印及凹痕
3
雀斑
面部的褐色点状色斑,常发生在暴露部位,以 鼻和颊最为常见,呈对称性分布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常在幼儿期出现,青春期增多 与日晒关系显著
4
5治疗方法有效Fra bibliotek疗痤疮凹痕、痘坑痘印
37
咨询要点
如果患者治疗中仍存在炎症现象,建议420和540搭 配治疗。如必要时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两者的联合应用从杀菌和消炎两各方面对炎症性痤 疮进行处理,起到1+1>2的叠加效果。
临床观察发现痤疮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 治疗1~3次炎症即开始消退,当治疗至4~6次达到 最佳效果,治疗7~8次可获得巩固的疗效。
色素分布层次较深的痣,激光治疗后会留浅表的疤 痕。
治疗后一周勿沾水,结痂自然脱落,防止留疤。 直径1cm以上,考虑有癌变的色素痣采用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送病理检查
30
黄褐斑
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 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
主。 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 分类:
36
治疗方法
复合彩光治疗(420nm、540nm、570)
420nm:治疗炎性皮损。 540nm:控制油脂腺分泌,收缩毛孔,淡化红色痘印。 570nm:淡化黑、褐色
LED红蓝光祛痘
蓝光杀菌消炎、红光消炎修复
果酸焕肤3-5次治疗(综合改善) 微针美塑3-5次治疗(综合改善) 点阵激光治疗(2940nm)
激光治疗间隔3-4周一次或10—15天一次。 可考虑联合治疗:
皮肤学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课件
![皮肤学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8721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9.png)
治疗方案
A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抗过敏、抗 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
B
物理治疗:使用激光、光子、射频 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
C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色素障碍性 皮肤病,可以进行手术切除
生活习惯调整:注意饮食、作息、
D
运动等方面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防
4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预防措施:生活习 惯、饮食、运动等
诊断过程
01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
病史,包括发病时间、
症状、治疗情况等
02 临床检查:观察患者的
皮肤状况,包括颜色、
质地、形态等
03 实验室检查:进行皮肤
活检,分析皮肤组织中
的色素含量和分布情况
04 诊断结果:根据病史、
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诊断色素障碍性
皮肤病的类型和程度。
皮肤学色素障碍性皮 肤病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的概述
02.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的诊断与治疗
03.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的案例分析
04.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的研究进展
1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 概述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定义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是指由于皮肤色素
01
异常引起的皮肤病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包括色素沉着、色
02
素减退和色素脱失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可由遗传、内分泌、
03
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可表现为皮肤颜色
04
改变、皮肤粗糙、皮肤瘙痒等症状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分类
01
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如雀斑、 黄褐斑、太田痣等
《色素性皮肤病》PPT课件共73页
![《色素性皮肤病》PPT课件共73页](https://img.taocdn.com/s3/m/91f7db0b941ea76e59fa0404.png)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色素性皮肤病》PPT课件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色素性皮肤病-精品文档共73页文档
![色素性皮肤病-精品文档共7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52bcbc3a2161479171128e3.png)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3
色素性皮肤病-精品文档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1. 黄褐斑(chloa妊娠斑; 中医称肝斑。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以婚育女性 居多,男性 少见,可为生理性或症状 性表现。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2. 表皮、真皮和 黑素细胞的生成 与代谢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2.1 表皮:
无血管,为灰色半透明薄膜,厚 约66-178微米,表皮更新时间为28天。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对E2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而睡眠、情 绪不佳者使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下。结果提示,女性黄褐斑患 者的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有 显著关系,故认为,雌激素可增加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量, 同时使黑色素细胞体积增大,触突增宽,但黑色素细胞数目 无显著增加。有研究发现,妊娠期间黄褐斑患者在分娩后即 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并非所有患者皮损都消退, 因妊娠或口服避孕药致黄褐斑色素加深者不到50 %,在激素 水平恢复后也不减退,认为部分黄褐斑患者面部黑色素细胞 可能对激素变化高度敏感,只要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出现微 小的变化就可以对敏感的黑色素细胞发生作用。
色素增加性疾病的治疗 雀斑
【病因及发病机制】 雀斑确切的发病机制以及紫外线(UV)在病程发展 中所起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雀斑皮损处黑素细胞总数并未增多,但黑素细 胞胞体较大,树突较长,胞体内含较大Ⅳ型黑素小体。单 次照射紫外线剂量比照射累积量在发病中起更为重要的作 用。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表皮分五层 ,由表及里:
<1>角质层;由5—20 层死亡 扁平、无核细胞 组成。 <2>透明层;仅见掌跖,屏障。 <3> 颗粒层
<4> 棘层
<5> 基底层 (棘层和基底层为生发层)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2.2 真皮:
为白色不透明厚层,厚为400— 4000 微米,为结缔组织,分为乳头和 网状两层,无黑色素,分布血管、毛发、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黄褐斑
黄褐斑
【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见于身体健康青春期到绝经期中年妇女,有许 多发病始于妊娠第 2~5 周,分娩后来月经时即消失,此可 能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增加有关。在口服避孕药妇女中,随 服药剂量及时间的不同,其发生率可≥ 20% 。此外与一些 慢性疾病特别是女性生殖器疾病和月经失调、痛经、子宫 附件炎、不孕症以及肝脏疾病、慢性乙醇中毒、甲状腺功 能亢进、结核等内分泌因素有关。另外日光中紫外线可以 促使黑素合成。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冬眠灵)、 苯妥英纳、化妆品、皮肤微生态改变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幽思抑郁,肝气郁结,暗耗 阴血;或房劳伤精,肌肤失养,肾之本色外露;或厚味伤 脾,中洲失运,浊气上泛而色如尘垢,萎暗无华。
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增加性疾病
色素增加性疾病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碍容 性皮肤病。色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内在 色素,如黑色素、胆色素等;另一类是外在色 素,如食物中的胡萝卜素、药物和重金属。其 中尤以黑素细胞合成的黑素过多或分布不均而 导致的各类色斑最为常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2.3 黑素细胞:
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胚胎50天 移至基底层细胞,黑素细胞与角原细胞 共组成表皮黑素单元。(面部约 1 : 46 、 四肢约 1:10 ) , 共同完成合成、转输和 降解。(见图)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3.1 生理性反应:妊 娠
内分泌变化、雌激素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孕 激素促进黑色素体的转运和增加黑色素量。垂体激素能增加酪 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TRP1)的活性,而卵巢激素只 增加TRP1的活性,而不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这一结果提示, 垂体和卵巢激素引起皮肤的色素增加可能是通过刺激表皮中黑 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并且E2[雌二醇]和P[孕酮]在黄褐斑 的发病机理中在起作用,而成年和绝经期的女性血中卵巢激素 一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黄褐斑患者血清中E2、E3的水平明显 高于正常对照组。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3.2 症状性反应 :
月经不调 、痛经、妇科病、肝硬化、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肿瘤。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3.3 日光:
日光照射可能是发生黄褐斑的重要因素。长期紫外线照射可 使黑色素细胞增殖,尤其在面颊部更为明显,这可能与阳光照 射后维生素D3参与有关。维生素D3能增加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 酶的量,并能调节或诱导黑色素的合成。中波紫外线(UVB) 能增加黑色素细胞对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MSH)的反应性,刺 激黑色素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向角朊细胞转运,在黑色素生成过程 中是由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在紫外线照射后,IL1的基因 在角朊细胞中活性增加,IL-1即可激活又可抑制黑色素细胞MSH 受体活性。近来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后能刺激角朊细胞产生和 分泌内皮素1,它能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加速黑色素细胞的增生。
黄褐斑
【临床表现】 为黄褐色、深褐色斑片悄然发生,边缘清楚回呈弥 漫性,局部无鳞屑或炎症。常对称分布于颜面颧部及颊部 而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额、眉弓、鼻、口周。可不对称。 常无自觉症状。皮损在日晒后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 季则减轻。该病可随内分泌因素变化而变化,但往往经久 不退,一部分于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减退。
雀 斑
【临床表现】
此病自幼年发病,青春期达高峰,到老年人又逐 渐减少,且好发于皮肤白皙女子。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 尤以鼻、颊、上背、肩多见,重者可累及前臂伸侧和手背。 皮损一般< 5mm,呈圆形、椭圆形及多角形。边沿不规则 的淡褐色到深褐色斑点,境界清楚,孤立不融合。夏季日 晒后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到冬季色素变浅。其色素斑数 目、大小、颜色取决于个体遗传背景及对UV的耐受度。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色素异常表现为多种 形式。有的表现为黑素细胞的功能状态异常,如雀斑;有 的表现为黑素细胞数量的增多,如雀斑样痣;有些则仅为 噬黑素细胞增加,如黄褐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一般而言, 由黑素细胞数目增加所致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而由于全 身或局部代谢异常所致的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激光 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有病因者应尽量去除病因, 避免日光照射。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短 期内不一定消退,有停药后持续 5 年者。可经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可试用激光治疗,Q开关红宝石激 光治疗黄褐斑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不同的黄褐斑患者治疗 效果差异很大,有部分患者可以达到迅速的颜色减退或消 失,而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色素沉着,需 要数月才能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