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头饰调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

姓名:叶慧敏

学号:1904090713

班级:艺术设计0901

任课老师:唐俐娟

时间:2011年11月

民间艺术

——中国古代女子头饰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女子头饰以及其类似饰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从中了解中国古代头饰的图案、材质以及色彩,并从中提取设计元素,为今后的设计服务。

内容:以1.头饰类型;2.头饰历史文化;3.头饰的材质与制作;4.头饰图案;5.色彩搭配来分析中国古代女子头饰艺术,并寻找其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方式:书籍资料及网络

地点:图书馆、商场

一、中国古代头饰类型

中国古代女子头饰只要分为:簪(笄),钗,华胜,步摇,花钗, 篦[bì],钿[tián]花、扁方等。

簪的本名称“笄”(《说文》:“笄,簪也。”)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在古代,汉族的结发方式,无论是辫发盘髻,还是束发着冠,均须以簪钗约束固定。女子年满十五岁时,如已许嫁,便将头发绾成一个髻,即以簪插定发髻。以示成人,如“年以及笄”。在中国古代,簪钗还常被用于男女间定情的信物。皇宫贵族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荆条编织的发钗)。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wǎn]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篦[bì],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钿[tián]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扁方,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宫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长达一只二寸。清宫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绿如水,有的则在翡翠上镶嵌金银、碧空寿字、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这种珍贵的翡翠制作的扁方,戴时贯穿横扁簪的发簪中,那翠绿色的玉色与漆黑的头发,强烈的对比色调造成特殊美的效果。

唐·金玉呈祥簪清末·银鎏金凤鸟钗

玛瑙华胜马头、牛头鹿角步摇金冠饰

宋朝·银篦烧蓝花钿

翡翠扁方,戴时贯穿横扁簪的发簪

二、头饰的历史文化

中国头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中,就有圆椎形的骨簪出土。特别是在黄河中下游华北中原地区,束发施笄沿习悠久。在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笄、簪的使用最多,说明梳妆打扮、束发施笄,已成为当时人们起居生活的一项内容。

据史书记载,许嫁女的“笄礼”是一件大喜事,所以仪式比较隆重,尤其是富贵之家就更要以酒宴招待宾客了。女孩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人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之后深居闺室,不与外人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才能由丈夫将缨线解下来。但未许嫁女子的“笄礼”就很简单了。为她梳一发髻,插一发笄就算礼成了,而且,礼毕之后还要把发笄取下,解开发髻,恢复原来的发式,以此来区别已出嫁和已许嫁的女子。

商周,在中原地区的出土物中,首饰的种类不多,殷墟发现的首饰主要是笄,有骨笄、铜笄和玉笄,笄头上刻出鸟头或兽头。西周仍沿袭这一传统,1955~1957年在陕西长安沣西曾出土了 700多件骨笄,有的骨笄上刻出重叠的鸟形,有的镶嵌绿松石,有的在顶端另加一个笄帽。挂在颈部的串饰东周时才再度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金簪、玉簪相继出现并成为奴隶主贵族身份的象征。帝王饰玉簪、后妃饰金簪。其次象牙簪、玳瑁簪均为臣子戴的簪。

汉末,中国出现了妓女,她们由于生活所致而专事修饰,衣着日趋奢侈,这种情形使得社会风气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美的观念由质朴而炫华、富丽,面部的妆饰精巧富于特色。帝王贵族们的推崇和提倡,对此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时期的主要头饰有:步摇、簪、钗和镊子,或插以鲜花。

唐朝人的穿着打扮历来为后人追摹,典雅高贵,气度雍容。唐代女人用红丹点在脸上的做法,据说是起源于三国时期。吴太子孙和酒后失手,打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太医建议用白獭调和琥珀给邓夫人治伤,女人伤愈之后脸上留下一个红点,反而更为娇媚动人,点红丹的化装方式就在女性中风靡一时。

宋代发饰也承袭了唐制,有帽、簪、梳、篦。妇女在骑马出行时要佩戴帷帽,即在席帽四周垂网或加薄纱,用来遮盖面孔。帽制在宋代已接近尾声。当时的首饰被称为“头面”,装饰的手段很多,有镶嵌、点翠、雕刻、烧蓝等。女子发髻上的装饰通常以金银珠翠为材料,制成各种形状的簪钗,常见的有鸟形、花形、风形和蝶形等,使用时插于髻上。《梦梁录》中记录了当时妇女所用的首饰,有“飞鸾走凤”、“七宝珠翠”及“花朵冠梳”等。除此之外还有金钗和翠翘,这是从西北吐鲁番地区进入内地的首饰,由于十分贵重,使用范围比较小,只有贵族妇女才佩戴,一直延用至南宋。

元代妇女的头饰以顾固冠最具特点,又名“姑姑”、“顾姑”或“固姑”、“罟”等,均为蒙语译音。这种姑姑冠,依照规定只有后妃和大臣的妻子才可佩戴。姑姑冠的形制与以往的女冠有很大的不同,为直竖起的一个上广下狭的高大饰物,元代贵族妇女戴的一种装饰性高帽。它是用桦树皮围合成的长皮筒,用针线缝在一起,一般是不及一尺,外面包裹着色彩艳丽的花绸,上面缀以饰珠、饰片等物。

明代的商业很繁荣,明代的衣食住行、节日文娱、宗教信仰、文化生活等,都丰富多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