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点
![高中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15e50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6.png)
高中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高中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点》①基本定义:- 金属腐蚀呢,简单说就是金属跟周围接触到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被破坏了。
比如说铁,要是放在潮湿的空气里,时间长了就生锈了,这生锈就是铁被腐蚀了。
就像苹果被氧化变黑似的,金属被周围的物质慢慢“咬”坏了。
②重要程度:- 在高中化学里这可相当重要。
很多工业生产、生活设施都用到金属,要是金属老是被腐蚀,那损失可大了。
像桥梁、轮船要是因为金属腐蚀出了问题,后果可能很严重的。
它既关系到实际生活也在化学学科里是理解化学反应类型、电化学原理这些的重要部分。
③前置知识:- 得先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因为金属腐蚀很多都涉及到氧化还原。
还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能让我们明白哪种金属更容易被腐蚀。
再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知识,因为大多数金属腐蚀都是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加速进行的。
④应用价值:- 应用老广了,在建筑领域,比如高楼大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防止钢筋被腐蚀。
汽车工业,金属零部件那么多,要是腐蚀了车就容易出故障。
家庭里的金属制品,像铁锅要是被腐蚀得厉害就不能正常做饭了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化学学科里,它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性质这些都紧密联系着。
就像在电化学知识体系里的一个分杈,电化学是棵大树,金属腐蚀与防护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树枝,还跟氧化还原反应这个树干血脉相连呢。
②关联知识:- 跟电化学是超级亲密的关系,像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就是电化学里很典型的应用。
还有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有关联,比如金属的活泼性不同,腐蚀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就好比不同性格的人在社会上遇到挑战时的反应不同,活泼的金属就比较容易被周围物质挑战(腐蚀)。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呢,难就难在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这需要搞清楚原电池反应。
按我的经验,很多同学就是在电子的得失流向、电极反应式这块搞混。
关键点就是得明白金属腐蚀时到底谁在失电子,失电子后产生了啥,这些就像解题的钥匙,弄懂了就能拿下这块知识。
高中化学铝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铝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a0307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6.png)
高中化学铝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铝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铝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铝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单质铝(Al)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金属的共性,能够与非金属、酸、某些盐反应,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可以与碱反应。
铝极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Al-3e-=Al3+。
1.铝与非金属反应铝可以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反应,如氧气、氯气、硫、溴等,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或盐。
4Al+3O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2Al2O3;2Al+3S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Al2S3;2Al+3Cl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2AlCl3;2.铝与酸反应这里所说的酸,主要指稀硫酸和稀盐酸,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注意钝化也属于化学变化。
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3.铝与强碱反应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与强碱反应,是铝特有的性质,(锌也可以发生类似的反应,了解即可)2Al+2NaOH+2H2O==2NaAlO2+3H2↑;对应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该反应的本质是铝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氢气,2Al+6H2O=2Al(OH)3+3H2↑;然后,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2Al(OH)3+2NaOH=2NaAlO2+4H2O。
在整个过程中,水是氧化剂,而氢氧化钠不是氧化剂。
在解答电子转移和电线桥双线桥法的题目中要注意。
4.铝热反应铝热反应是指铝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金属氧化物,置换金属单质的一种反应,不是特指与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2Al+Fe2O3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钨,二氧化锰等等。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2893f4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8.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生成红棕色粉末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含FeO4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
FeO42−被还原为Fe3+,最终可生成Fe(OH)3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D.加热Fe(OH)3发生转化⑥,加水溶解可实现转化③答案:C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而不是Fe2O3,故A错误;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反应生成黑色晶体Fe3O4,故B错误;C.FeO42-中的Fe元素为+6价,易得到电子,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由题图可知FeO42-可被还原为Fe3+,最终可生成Fe(OH)3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故C正确;D.Fe(OH)3受热分解生成Fe2O3,而Fe(OH)3不溶于水,加水不能转化为Fe3+,故D错误;所以答案是:C。
2、关于Fe(OH)2的实验室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用煮沸的方法除去NaOH 溶液中的O 2B .将苯换成四氯化碳同样可以达到隔绝空气的作用C .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2OH -=Fe(OH)2↓ D .若生成的沉淀暴露于空气中,白色→灰绿→红褐色 答案:BA .煮沸除去氧气,防止氧气氧化氢氧化亚铁,故A 正确;B .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不能达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B 错误;C .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故离子方程式为Fe 2++2OH -=Fe(OH)2↓,故C 正确; D .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现象为白色→灰绿→红褐色,故D 正确; 故选B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3482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1.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4Na + O_{2}=2Na_{2}O,氧化钠为白色固体。
- 加热时:2Na+O_{2}{}{=!=!=}Na_{2}O_{2},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 铝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4Al + 3O_{2}=2Al_{2}O_{3}。
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 + 2H_{2}O = 2NaOH+H_{2}↑。
- 现象:“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游(有气体生成)、响(反应剧烈)、红(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 铁与水蒸气反应- 化学方程式:3Fe + 4H_{2}O(g){高温}{=!=!=}Fe_{3}O_{4}+4H_{2}。
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2Al+2NaOH + 2H_{2}O=2NaAlO_{2}+3H_{2}↑。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 氧化物-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Na_{2}O)- 属于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_{2}O + H_{2}O = 2NaOH;与酸反应:Na_{2}O+2HCl = 2NaCl + H_{2}O。
- 过氧化钠(Na_{2}O_{2})- 与水反应:2Na_{2}O_{2}+2H_{2}O = 4NaOH+O_{2}↑。
- 与二氧化碳反应:2Na_{2}O_{2}+2CO_{2}=2Na_{2}CO_{3}+O_{2},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 氧化铝(Al_{2}O_{3})-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Al_{2}O_{3}+6HCl = 2AlCl_{3}+3H_{2}O,又能与碱反应:Al_{2}O_{3}+2NaOH = 2NaAlO_{2}+H_{2}O。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a7203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1.png)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
新型金属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结构材料。
1、合金(1)概念: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性能: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
①熔点: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低②硬度和强度: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大(3)易错点:①构成合金的成分不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②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的性质之和。
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不是简单加合;但在化学性质上,一般认为合金体现的是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③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形成合金,两种金属形成合金,其前提是两种金属在同一温度范围内都能熔化,若一种金属的熔点大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则二者不能形成合金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常温下,多数合金是固体,但钠钾合金是液体2、常见的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分类①黑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②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及其合金(2) 黑色金属材料——钢铁①生铁: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
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
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②钢: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
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碳素钢又可以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低碳钢韧性、焊接性好,强度低;中碳钢强度高,韧性及加工性好;高碳钢硬而脆,热处理后弹性好。
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锰、铬、镍、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
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用于制不锈钢及各种特种钢③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3) 有色金属材料——铜和铝①铝及铝合金: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通常用作制导线。
高中化学铁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df497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01.png)
高中化学铁知识点总结一、铁的基本信息1. 化学符号:Fe2. 原子序数:263. 相对原子质量:55.8454. 周期表位置:第四周期,第VIII族5. 物理性质:铁为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常温下对水和氧气相对稳定,但易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二、铁的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铁在空气中易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铁,即生锈。
\[ 4Fe + 3O_2 \rightarrow 2Fe_2O_3 \]2. 还原反应:铁可作还原剂,还原其他物质。
\[ Fe + CuSO_4 \rightarrow FeSO_4 + Cu \]3. 与酸反应:铁可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铁盐和氢气。
\[ Fe + 2HCl \rightarrow FeCl_2 + H_2 \]4. 与碱反应:铁与强碱不反应,但可与某些弱碱如氢氧化钠在高温下反应。
5. 电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可作原电池的阳极材料。
三、铁的同素异形体1. 阿尔法铁(α-Fe):体心立方结构,稳定于室温至910℃。
2. 伽玛铁(γ-Fe):面心立方结构,稳定于910℃以上。
四、铁的化合物1. 氧化铁- 氧化亚铁(FeO):黑色固体,还原性较强。
- 氧化铁(Fe_2O_3):红棕色固体,常见于生锈。
- 四氧化三铁(Fe_3O_4):黑色固体,磁性材料。
2. 铁盐- 硫酸亚铁(FeSO_4):绿色溶液,常用于电镀。
- 硫酸铁(Fe_2(SO_4)_3):黄色固体,用于制造墨水。
- 氯化铁(FeCl_3):黄色固体,用于水处理。
五、铁的提取与应用1. 提取:铁矿石主要为赤铁矿(Fe_2O_3)和磁铁矿(Fe_3O_4),通过高炉还原法提取铁。
2. 应用: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机械制造等领域,是工业生产的基础材料。
六、铁的生物作用1.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对输送氧气至关重要。
2. 铁参与细胞内许多酶的活性,影响能量代谢和DNA合成。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63ad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c.png)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一、关键信息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产物金属氧化膜的性质和作用2、金属与水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和产物3、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与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置换反应的规律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现象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1 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有所不同。
111 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2Mg + O₂=点燃= 2MgO)。
112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4Al + 3O₂= 2Al₂O₃),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113 铁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共同作用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₂O₃·xH₂O)。
114 而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三、金属与水的反应12 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迅速反应。
121 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成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
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₂O = 2NaOH + H₂↑。
122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 + 4H₂O(g) =高温= Fe₃O₄+ 4H₂。
四、金属与酸的反应13 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13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132 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H₂SO₄= ZnSO₄+ H₂↑。
高中化学重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重金属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9579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4.png)
高中化学重金属知识点总结一、重金属的概念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量较高且密度大于5 g/cm3的金属元素,通常包括铅、汞、镉、铬、镍、锌、铜等。
由于重金属具有毒性、易积累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引起了全球环境科学和公共卫生的关注。
二、重金属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燃煤、炼铁、冶金、化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中含有大量重金属。
2. 农药和化肥:含有重金属成分的农药和化肥被广泛使用,导致重金属排入土壤和水体中。
3. 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4. 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含重金属的废水和废液。
5. 随处可见:电子废弃物、食品包装以及一些日常用品中也会含有重金属成分,因此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三、重金属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重金属通过饮水、食物、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使得肝、肾、神经等器官受到损害,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2. 对环境的危害:重金属污染对土壤、水体及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3. 生态影响:重金属通过链式反应而污染食物链,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四、重金属的检测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重金属的吸光度来确定其含量。
2. 电化学法:包括极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来检测其含量。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高分辨、多元素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
4. 离子色谱法:通过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离子来确定重金属的含量。
五、重金属的处理方法1. 物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过滤、吸附等方法将重金属从水体中去除。
2. 化学方法:通过添加沉淀剂、络合剂等物质使重金属沉淀或结合,然后进行沉淀处理。
3. 生物方法:利用生物技术去除重金属,如采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和转化。
4. 清洁生产:改变产业生产方式,减少对重金属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利用率。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79193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5.png)
一.金属钠2.钠的化学性质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1)2,Cl反应)反应:(2)钠与水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3)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
(4)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反应。
例如:①钠与CuSO4溶液反应钠与硫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钠与FeCl3溶液反应:---------------------------------------------------------------------3.钠的制取保存及用途:(1)制取:(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钠的存在与用途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的形态存在,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
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工业上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反应如:4Na+TiCl4(熔融)=Ti+4NaCl,另外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
5.钠的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银白色金属钠(2).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a.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b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HCl+NaHCO3=NaCl+CO2↑+H2O可见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c23bbd312b3169a451a4f3.png)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 )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1 )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
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1 )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1 )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银,密度小于4.5g/cm3 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 )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 、NO)。
(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腐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腐蚀](https://img.taocdn.com/s3/m/9f8e33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d.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腐蚀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导致其失去原有性能和功能的过程。
在生活和工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金属腐蚀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属腐蚀的原因、分类、预防和应对方法。
一、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是金属与氧气、水或其他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金属腐蚀原因:1. 湿氧腐蚀:金属表面与湿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如铁的腐蚀产生铁锈。
2. 酸性腐蚀: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同时也生成相应的金属盐。
3. 碱性腐蚀:金属表面与碱反应会产生氢气和金属盐。
4. 电化学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在阳极和阴极上会发生电化学反应,造成金属腐蚀。
二、金属腐蚀的分类金属腐蚀可以根据反应类型和腐蚀环境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类型:1. 干腐蚀:金属在无水的环境中被氧化,氧气作为氧化剂,常见的干腐蚀有热氧化和干铰化。
2. 氧化还原反应腐蚀:金属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而发生腐蚀,如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3. 湿腐蚀:金属在水或湿气环境中被氧化,形成氢氧化物或氧化物。
4. 细菌腐蚀:金属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腐蚀,常见的细菌腐蚀有微生物腐蚀和硫酸盐腐蚀。
三、金属腐蚀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为了防止和减缓金属腐蚀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应对措施:1. 选择适当的金属材料: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来抵御腐蚀作用。
2. 表面涂层保护:通过给金属表面加工涂层,如环氧树脂、油漆等,来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3. 电镀和镀层:利用电镀等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金属与环境接触,防止腐蚀。
4. 电化学保护:如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电流,使金属成为电池中的阴极或阳极,达到保护金属的目的。
5. 控制环境条件:合理调节环境湿度、酸碱度等参数,以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
6. 定期维护和检查:对经常暴露在潮湿环境下的金属部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腐蚀问题。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067e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3.png)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有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二、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形成正离子,并且具有金属光泽。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铝、铜、锌、镁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是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具有发光、高脆性等特点。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气、氮气、碳素等。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d区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性,能够形成多种价态,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
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有铁、铬、钴、镍等。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次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代表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
2.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呈现出一些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等。
这些周期性规律在化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是指元素独有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研究。
1.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原子质量、密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和测量来获取。
2.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合价、氧化还原性、活动性等,这些性质对于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元素的应用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它们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各自的应用。
1.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铁被用于制作建筑结构、铝被用于制作飞机和汽车、铜被用于制作电线等。
高中化学铝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铝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357e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8.png)
高中化学铝知识点总结性质1. 物理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熔点较低(660摄氏度)。
铝的密度为2.70g/cm³,比铁轻,但比其他常见金属如钢、铜等都要重。
铝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2. 化学性质铝是一种亲电性较强的金属,它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形成一层薄膜保护其表面。
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白色火焰,生成氧化铝。
铝对水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热水反应会放出氢气。
铝容易与酸发生反应,如稀盐酸、稀硫酸等,产生氢气并相应盐的溶液。
制备1. 电解法铝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电解法,即利用电解铝矿石来生产铝。
主要原料为氧化铝,通过熔融法或气相法将其还原成铝金属。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成熟、能耗低,但也存在着对原料的要求高、能源消耗大等缺点。
2. 氧化铝法氧化铝法是一种通过二氧化铝和氢气的还原反应来制备铝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精细铝粉的生产,其原理是通过高温还原反应将氧化铝还原成铝金属。
应用1. 轻工业由于铝的轻质、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以及不易生锈等特性,因此在轻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飞机、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制造,以及各种电器设备的制造都广泛使用铝制品。
2. 化工领域铝及其合金广泛用于化工设备、管道、反应容器、塔器、压力容器、换热设备、蒸汽发生器及其它各种设备和构建。
铝罐、盆、桶、管道等对含有硫酸、盐酸、氢氟酸等强腐蚀性介质的贮存和输送装备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3. 包装材料铝箔是一种优良的包装材料,它可以有效地隔绝空气和水分,保护食品和药品不受外界污染。
因此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4. 其他领域除了轻工业、化工领域和包装材料等常见的应用外,铝还广泛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电力工业、通信业、运输业等领域。
相关反应1. 铝与氧的反应铝在氧气中会燃烧,生成氧化铝。
反应方程式为:4Al + 3O2 → 2Al2O3。
2. 铝与酸的反应铝在稀酸中会与盐酸、硫酸等反应,生成氢气。
【精】高中化学_知识点总结_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精】高中化学_知识点总结_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ttps://img.taocdn.com/s3/m/13f296b2f46527d3240ce0e3.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名称 元素符号 离子特征性质钾KK+1.与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部分金属可能会有爆炸现象;钙CaCa2+2.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激烈;3.由于存在与水的反应,不能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的离子;钠NaNa+4.对应的金属阳离子基本不具有氧化性。
镁MgMg2+ 1.与水缓慢反应放出氢气,或者加热时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铝AlAl3+气。
2.或者不反应;锌ZnZn2+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放出氢气;铁FeFe2+ 4.在水中可置换出表中位置下方的金属离子;锡SnSn2+ 5.对应的金属阳离子基本没有或只有较弱的氧化性。
铅PbPb2+铜CuCu2+ 1.与水不反应;汞HgHg2+ 2.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与氧化性酸反应,不生成氢气;3.在水中可置换出表中位置下方的金属离子;银AgAg+4.对应的金属阳离子具有中等的氧化性。
铂PtPt2+1.与水不反应;2.与氧化性酸不反应,与王水反应;金AuAu3+3.对应的金属阳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
(若金 属过于活泼, 则会直接与水反应,并不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反应); 2.理论上讲,金属活动性表中铁及排在其前的金属均可置换出纯水中的氢; 3.若只考虑氢离子的氧化性,排在氢(H)前的金属才能和非氧化性酸反应,置 换出氢; 4.排在越后的金属越容易,也越先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被置换出来;排在越前的金 属越容易,也越先把其他化合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
。
高中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钠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5591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b.png)
高中钠的知识点总结一、钠的基本性质1. 原子结构钠的原子序数为11,原子结构为1s²2s²2p⁶3s¹,具有一个价电子。
这个价电子很容易失去,因此钠是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元素。
2. 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在常温下,钠是固态,但在较低的温度下会变为液态。
此外,钠的密度很小,只有0.97g/cm³,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表面很容易被氧化物覆盖。
3. 化学性质钠是一种相对活泼的金属,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
在空气中,钠会与氧气发生反应,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钠,因此需要保存在密封容器中。
在水中,钠会剧烈放热和氢气,生成氢氧化钠,并产生火花。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因此要非常小心处理。
二、钠的化合物1. 氧化物钠与氧的化合物主要是氧化钠(Na₂O)、过氧化钠(Na₂O₂)、过氧化氢钠(NaOH₂)。
其中,氧化钠是最常见的一种化合物,是强碱性物质,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也可以与酸反应。
2. 氢化物钠与氢的化合物主要是氢化钠(NaH)。
氢化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3. 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钠能够与其他金属形成金属合金,例如与铝形成合金,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三、钠的反应特点1. 与氧气的反应钠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产生白色的氧化钠。
此外,钠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 与水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非常激烈,会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氢气。
这个反应是剧烈放热的,会产生火花,并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
3. 与酸的反应钠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是一种放热反应。
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在酸性溶液中能够被酸还原。
四、钠在生活中的应用1. 钠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钠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钠可以还原炔烃成为烯烃。
此外,钠还可以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用于制取氢气。
2. 钠在生产中的应用钠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a5d4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6.png)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的特性1.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金属元素通常具有紧密的结晶结构,其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
金属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为电子在金属中可以自由流动。
2. 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这是由于金属元素的结晶结构和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可以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易断裂。
此外,金属元素的延展性还使得金属可以被拉成细丝或者轧制成薄片。
3.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此外,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电负性较低的,因此通常表现出氧化性。
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1.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碱性或者弱碱性的,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金属的酸反应: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3. 金属的碱反应:金属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4. 金属的还原反应:金属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金属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金属离子。
金属元素的应用1. 电工材料: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路板等电器材料中。
2. 结构材料: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汽车、航空航天器等领域。
3. 金属合金:金属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合金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金属合金。
金属合金具有较好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4. 化学催化剂: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总之,金属元素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金属元素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同时也能够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金属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一)、钠1. 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 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 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 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
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 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
(Na+KCl(熔融)=NaCl+K(二)、氢氧化钠1.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2. 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
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NH3•H2O NH3↑H2O3. 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4. 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三)、过氧化钠1. 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
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2. 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 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 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 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2. 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 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 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 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五)、氯化钠:1. 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
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 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
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主要命题角度为: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已成为高考的热点。
2. 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 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 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落下来。
引燃剂:镁条、氯酸钾;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
NH4+,但可含有AlO2-。
(二)、氧化铝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O3(熔融) 4Al+3O2↑(三)、氢氧化铝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悬浮水中的泥沙形成不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点评: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铝与碱的反应、Al2O3、Al(OH)3分别是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
利用铝能与碱反应而其他金属不能,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有关Al、Al3+、AlO2-的离子共存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
当Fe与弱氧化剂(如I2、Fe3+,Cu2+、H+等)反应时,只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形成Fe2+;当Fe与强氧化剂(如Cl2、Br2、HNO3等)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形成Fe3+。
①与非金属反应a.与氧气反应:在常温干燥的空气中不易与氧气
反应,在纯氧中剧烈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3Fe+2O2Fe3O4b.与卤素单质反应:与氯气、溴单质反应生成三价铁,与碘单质反应生成二价铁。
2Fe+3Cl22FeCl3 2Fe+3Br22FeBr3 Fe+I2 FeI2②与酸反应a.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
Fe+2HCl=FeCl2+H2↑b.遇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
c.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氢气,且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Fe+4HNO3(稀)=Fe(NO3)3+NO↑+2H2O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③与水的反应: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时可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4H2OFe3O4+4H2↑④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Fe+Cu2+=Fe2++Cu Fe+2Fe3+=3Fe2+2.铁的氧化物的比较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色、态黑色粉末黑色晶体红棕色粉末铁的价态+2+3+2、+3水溶性难溶于水稳定性不稳定性6FeO+O2=2Fe3O4稳定稳定与酸的反应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2Fe3++Fe2++4 H2O与CO的反应FexOy+yCO=xFe+yCO2制取高温熔融,铁与氧气反应2Fe+O2=2FeOFe(OH)3的分解2Fe(OH)3=Fe2O3+3H2O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3.铁的氢氧化物的比较Fe(OH)2Fe(OH)3物理性质白色,
难溶于水的固体红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化学性质(1)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Fe(OH)2+2H+=Fe2++2H2O(2)与氧化性酸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来源:](3)空气中放置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1)与酸反应Fe(OH)3+3H+=Fe3++3H2O(2)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制备(1)煮沸蒸馏水,赶走溶解的氧气(2)煮沸NaOH溶液,赶走溶解的氧气(3)配制FeSO4溶液,加少量的还原铁粉(4)用长滴管将NaOH溶液送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Fe2++2OH-=Fe(OH)2↓将NaOH溶液滴入Fe2(SO4)3溶液中Fe3++3OH-=Fe(OH)3↓4.氢氧化亚铁的制备:Fe(OH)2和Fe(OH)3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不同,前者是白色絮状沉淀,后者是红褐色沉淀。
Fe(OH)2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Fe(OH)3,反应现象是: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因Fe(OH)2在空气中易氧化,故Fe(OH)2在水中稳定存在的寿命只有几秒钟,在实验室制取Fe(OH)2时,一定要用新制的Fe2+盐和先加热驱赶O2后的NaOH溶液,且滴管末端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下,再滴加NaOH溶液,在反应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苯等物质进行液封,以减少Fe(OH)2与O2接触。
关于Fe(OH)2制备的方法很多,关键有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除去,二是反应过程必须与O2隔绝。
5.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而得,FeCl3
不宜过多,浓度不宜过大,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产生Fe(OH)3沉淀。
猜你感兴趣的:1.高中化学金属知识点复习2.高中化学金属知识点3.化学金属知识点框架图4.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5.高中化学关于铁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