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细胞因子的检测PPT优选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免疫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1468090050876323012124a.png)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 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称为共同抗原。可引起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是机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 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 动物免疫血清 ➢ 异嗜性抗原 ➢ 同种异型抗原 ➢ 自身抗原 ➢ 肿瘤抗原 ➢ 超抗原
天花 (smallpox)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 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潜伏期 7~17天(平均约12天)。
天花患者的手部症状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三)近代免疫学和现代免疫学
第二节 抗 原
【学习目标】 1.解释抗原、抗原决定簇、交叉反应、异
嗜性抗原、超抗原的概念。 2.说出抗原特异性及分类。 3.分析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4.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5.简述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由于Edward Jenner‘s 首次用牛痘来预防天花而引起的恐 慌
1798年英国格罗斯特郡 Edward Jenner 发明用 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获 得成功,并发表论文。 此后推广至全球,使天 花流行得以控制。
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于 1976年在索马里被治愈, 其后未再发现。
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1979年10月26日正式 宣布全世界消灭天花。
案例2-3 患者王某,男,37岁,因哮喘来院 就诊。自诉以前发病是打喷嚏、流鼻涕 并伴有眼部发痒、红眼,近3、4年加重, 出现呼吸不畅甚至哮喘,每到夏季频繁 发作,使用脱敏药物可缓解。经询问其 住宅附近多有花草树木。经测试该患者 对蒿草类花粉过敏。临床诊断为花粉过 敏症
思考:
1.疫苗、花粉、异型血作为抗原具备了那 些条件?
水清 苗《 法种 的痘 描心 述法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免疫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免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f900fe7e21af45b207a851.png)
释放更多的核抗原
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的相关因素
(一) 抗原因素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精子、眼内容物、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手术、外伤、感染 交感性眼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2.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包括药物)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
红细胞抗原改变
变性IgG
抗自身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此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放疗、化疗、手术、创伤
等均有明显抑制或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
18
四、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感染:持续、严重的反复感染常常是免疫缺陷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2、免疫重建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代替受损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免 疫重建,可用于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和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胎儿胸腺移植可用于治疗 Di George 综合征。 3、基因治疗:借助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正常腺苷脱氨酶 (ADA) 基因转染患 者淋巴细胞,再回输体内以治疗腺苷脱氨酶缺陷引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 陷病已获得成功,患者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4、免疫制剂:输注免疫球蛋白、新鲜血浆 ( 补体 ) 、中性粒细胞可用于治 疗体液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和吞噬细胞缺陷病。如定期给 Bruton 病 患者补充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减轻感染。转移因子 (TF) 、胸腺素、干 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 2(IL-2) 及某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对 细胞免疫缺陷病都有一定疗效,集落刺激因子 (CSF) 可增强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bd13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5.png)
根据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出现抗体,可将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类型。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与 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毒作用,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细胞免疫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与抗原的直接 接触,激活细胞毒T细胞或巨噬细胞等,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ppt课件
• 病原生物概述 • 免疫学基础 • 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与治疗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
01
病原生物概述
病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
分类
病原生物可根据其形态、遗传特征、致病特点等进行分类,如细菌中的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中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能 够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 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 发生结合。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力取 决于它们之间的亲和力。
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被识别和处理的 阶段;反应阶段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指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与抗原结合, 最终清除抗原的阶段。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人工制备减毒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 其代谢产物,研制出各种疫苗,用于预防 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利用免疫学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如检测自身抗体、调节免疫功 能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6ddd1c5901020207409ce8.png)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良好的生活场 所
• 2.水中的细菌 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不同的水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 3.空气中的细菌
50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 1.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 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 群。
39
• 2.毒素和侵袭性酶 •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
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 散的致病性物质。
40
• 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维生素 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变异可
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 展和变化
46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 改变。
• 2.毒力变异 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
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41
• 5.细菌素 •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
用的蛋白质。 • 6.色素
色素分两类: (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
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 (2)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
境中
42
铜绿假单胞菌
43
金黄色葡萄球菌
(3)半固体培养基 鞭毛
37
3.人工培养的意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ppt课件.ppt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678d7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5.png)
ppt课件
14
How
问题之三: 如何潇洒? (怎么学?)
ppt课件
15
How
“一个中心” 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
试大纲和免疫学考试大纲
ppt课件
16
How
“两个基本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同步练习册》
ppt课件
17
How
“三个步骤” 预习、听课、复习
ppt课件
32
白喉杆菌是引起白喉的病原菌。该 菌能致人于死地,在于能产生强烈的白 喉毒素,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合成。
ppt课件
33
如何破坏白喉毒素?
将白喉杆菌注入豚鼠体内,接着再注 射各种各样有毒的药品,希望以“毒”攻 “毒”,消除白喉毒素的毒性作用。
ppt课件
34
死亡
这些可怜的豚鼠不是在白喉毒素的中 毒下死亡,就是被注射的毒物夺去生命。
ppt课件
45
1941年,青霉素正式用于临床,细 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从此进入了抗生素 时代。
弗莱明和弗劳里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 理学奖。
ppt课件
46
5、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我国首创用人痘预防天花。 18世纪末,Jenner通过研究“挤奶 女工得牛痘后不再患天花”现象,发现 接种牛痘病毒可 预防天花, 开创疫苗接 种的历史。
1901年,贝林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 生理学奖。
ppt课件
38
怎样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菌?
ppt课件
39
欧立希(Ehrlich)提出“神奇的子弹” 的构想,即杀死侵入体内的病原菌而不伤 害人体组织。
ppt课件
40
1935年,杜马克发明磺胺类药物, 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兽医免疫学《细胞因子》课件
![兽医免疫学《细胞因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ab89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e.png)
兽医免疫学:细胞因子目录1.绪论o细胞因子概述o细胞子的作用o细胞因子研究方法2.细胞因子的分类oⅠ型细胞因子(α-螺旋细胞因子)oⅡ型细胞因子(四螺旋束型细胞因子)oⅢ型细胞因子(IL-1家)oⅣ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家族)o其他细胞因子3.主要细胞因子的功能o白细胞介素(IL)o干扰(IFN)o肿瘤坏死因子(TNF)o趋化因子o生长因子4.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o细胞因子在天免疫中的作用o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o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5.细胞因子与动物疾病o细胞因子与感染性疾病o细胞因子与免疫性疾病o细胞因子与肿6. 细胞因子的应用o细胞因子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o细胞因子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o细胞因子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6.细胞因子研究的展望o细胞因子与免疫控新机制o细胞因子与动物疾病治疗新方法o细胞因子与动物育种新技术1. 绪论1.1 细胞因子概述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多,它们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和细胞生长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2 细胞因子的作•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的启动、维持和终止中发挥关键作用,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抗原呈递、免疫记忆等过程。
•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参与炎反应的发生、发展和消退,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白细胞浸润等过程。
•组织修复:细胞因子促进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和胶原蛋白合成等过。
•细胞生长:一些细胞因子具有促进或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
1.3 细胞因子研究方法•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细胞因子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生物效应。
•动物模型:利用动物模型,研究细胞因子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细胞因子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的动物模型,研究细胞因子的功能。
第七版医学免疫-第六章-细胞因子 ppt课件
![第七版医学免疫-第六章-细胞因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68756a1a37f111f1855bd2.png)
ppt课件
·21·
五、趋化因子(chemokine)
概念:是一类能诱导细胞定向移动到该细胞因子化学 浓度较高部位的小分子细胞因子(5~10kD),不但有趋化 作用,也可激活靶细胞。
分类: 分4个家族: • CXC:氨基端有一个C-1个任意氨基酸-C基序 • CC:氨基端有两个相邻半胱氨酸(CC) • C :氨基端有一个半胱氨酸 • CX3C :氨基端有一个C-3个任意氨基酸-C序列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要点内容:
一、细胞因子概述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三、细胞因子受体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细胞因子(cytokines)的概念:
ppt课件
·22·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启 动特定的细胞信号转导,进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 依据分子结构和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分类: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 • Ⅰ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 Ⅱ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 趋化因子家族受体
; • 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 其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
ppt课件
·12·
大部分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少 部分以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ppt课件
·13·
多效性 pleiotropy
IL-4
B
活化、增殖、分化
增殖 胸腺细胞
增殖
肥大细胞
ppt课件
·14·
重叠性
IL-2、 IL-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b827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1.png)
1 2Leabharlann 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病原生物学与免 疫学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培养创新人才。
促进跨学科合作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的 交叉知识,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
3
推动医学领域发展
通过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将不断推动 医学领域的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免疫应答的诱导
病原生物成分作为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 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病理损伤
某些病原生物可引起超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导 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
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包括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等,阻止病原生物的入侵和 扩散。
特异性免疫应答
通过抗原识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途径,清除被感染的细胞和 病原生物。
毒素作用
某些病原生物能产生毒素, 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 如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 毒素。
免疫损伤
某些病原生物能引起强烈 的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 伤,如风湿热和某些类型 的肾炎。
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通过 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
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通过 直接接触传播。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免疫疗法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疗法在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预防
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如mRNA疫苗,为预防传染病提供了 更有效的方法。
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早期发现免疫系统异常,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ppt课件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e1b597a216147916112861.png)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方法:用抗细胞因子抗体与细胞表面或胞内特定亚群标志 组合,即可检测不同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采用 特殊的化学与抗体选择,确保静止与无细胞因子分泌细胞 的最小荧光背景。
特点: 快速
简便:无需组织培养,可以全血分析,无需分离PBMCs; 灵敏度高:高度灵敏的荧光标记与检测系统; 高效:在同一细胞内同时检测两种或更多种细胞因子,也 可根据细胞免疫表型区分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 接近生物体的分析条件:全血检测保留细胞及生化微环境 更准确反映了体内状况。
小结
生物学检测法比较敏感,又可直接测定生物学功能, 是最可靠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实验目的,是科研部门 最常用的技术,但需要长期培养依赖性细胞株,检测 耗时长,步骤繁杂,影响因素多,不容易熟练掌握。
免疫学检测法比较简单,迅速,重复性好,但所测定 的只代表相应细胞因子的量而不代表活性,同时敏感 度也低于生物活性检测法(约低10~100倍)。
免反复冻融 微孔板:将未使用的板条用箔纸包好,加上干
燥剂沿四周封口。2-8℃可以1个月左右
检测方法的进展
高通量细胞因子检测
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是一种微珠多 用途检测分析技术,它由一系列的微珠组合来 捕获并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 EDTA血浆、血清样本中被检测物质的量。其 采用夹心法分析策略,与传统的ELISA分析技 术相比,此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项指标。用已 知的标准品和对照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出被测样 本的浓度。此分析方法不受样本量的限制,而 且可以得到一个样本的多个数据。
夹心ELISA
缺点:不能显示出单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同 一性和频率性的直接信息
免疫学之细胞因子PPT课件
![免疫学之细胞因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0a1596dd36a32d72758168.png)
12
(六)IL-12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 (2)促进Th0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 (3)增强CD8+ 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IgE合成。
(2)免疫调节: 与Ⅱ型干扰素类似。
15
2. Ⅱ型干扰素
(1)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1)活化巨噬细胞; 2)促进APC(s)表达MHC-Ⅱ类分子,提高抗原 递呈能力; 3)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 活性; 4) 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5)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6)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 Th2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B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T细胞增殖及CTL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 (4)促进血细胞发育。
11
(五)IL-10
1. 细胞来源 主要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9
(三) IL-4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
粒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B细胞增殖、分化; (2)诱导IgG1 和IgE产生; (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4)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五章 细胞因子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五章 细胞因子](https://img.taocdn.com/s3/m/12bd573f69dc5022aaea00d3.png)
(公有γ链)
(公有β链)
(公有gp130亚单位)
第二节 细胞因子特征与作用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 多样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
于多种细胞,取决于细胞 因子浓度、所作用靶细胞 的类型、微环境中其它细 胞因子等条件,可产生多 种生物学作用。
✓ 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 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
(一)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在Ig类别转换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对Th1和Th2细胞的调节作用
(三)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
✓ 参与固有免疫
• 促进NK细胞的杀伤活性:IL-2、IL-12等; •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功能:IFN-γ、
CS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 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并介导白细胞间相互 作 用的细胞因子;后定义为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 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 前至少发现38种,IL-1...IL-38。
TNF、IL-1β等; • 抗病毒、抗肿瘤:IFN-α/β、TNF等。
✓ 参与炎症反应
• TNF-α、IL-1、IL-6、IFN-γ和趋化因子等促炎细 胞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反应,利于机体抑 制和清除病原体,但也可介导病理性损伤。
“细胞因子风暴” (Cytokine storm)
✓ 此外,还可促进Th2 分化,抑制Th1和巨 噬细胞功能。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课件298P) ppt课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课件298P)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11dda04028915f804dc28b.png)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学
8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一.微生物定义(P6)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显 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 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9
二.微生物的特点 1.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2. 种类多、繁殖快 3. 易变异、分布广
37
郭霍
(Robert Koch,1843~1910)创用固体 培养基,使有可能将细菌从环境或 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离成为纯培 养,利于对各种细菌的特性分别研 究。他还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动 物感染,为发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 菌提供实验手段。
38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九章 细菌概述
3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110)
10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测量
11
结构简单:
•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 生命物质所构成
12
种类多
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达数十万以上, 按其分化程度、化学组成与结构分为 三大型八大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3
繁殖快: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一、细菌的形态 (一)大小 — 微米(μm) (二) 基本形态
1. 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2. 杆菌 3. 螺形菌
40
双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41
链球菌
42
葡萄球菌
43
球菌 ----四联球菌
44
球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细胞因子检测概述》课件
![《细胞因子检测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9c42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4.png)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细胞因子的方 法。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等优点, 适用于痕量细胞因子的检测。
化学发光法主要包括酶促化学发光和直接化学发光等方法 。这些方法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荧光定量PCR法
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基于PCR技术 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通过荧光染料 或探针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实现对细 胞因子基因的定量检测。这种方法具 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等优 点。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 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细胞因子种类
白细胞介素(IL)
如IL-1、IL-2、IL-6等,具有调节免疫和炎 症反应的功能。
干扰素(IFN)
如IFN-α、IFN-β、IFN-γ等,具有抗病毒、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TNF)
如TNF-α、TNF-β等,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作用。
案例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如IL-17、IL-23等,来判断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存在、发展阶段和治疗效果。这种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05
细胞因子检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肿瘤细胞因子检测
总结词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是利用细胞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方 法。
详细描述
肿瘤细胞因子检测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6、TNF-α等,来判断肿瘤的存在、发展 阶段和治疗效果。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有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 性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待检样品(细胞上清) 指示细胞(CTLL-2)
按不同稀 释度加入
37ºC,16-20小时 加入3HTdR(1-5Ci)
37ºC,4-6小时 收集细胞
2020/10/18
测定
-
白 细 胞 介 素
2 的 测 定 示 意 图
33
待检样品(细胞上清) 指示细胞(L929)
按不同稀 释度加入
37ºC,4小时 弃取上清,加入VSV
28
ELISPOT
2020/10/18
29
激活
膜抗原标记
细胞内细胞 因子标记
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2020/10/18
30
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原位杂交技术 Rt-PCR技术
2020/10/18
31
第三节 常用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
一、IL-2的检测
二、IFN-γ的检测
三、TNF的检测
2020/10/18
38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020/10/18
26
显示检测结果
1、细胞增殖状态的显示: 放射性核素掺入法、 胞内酶活性显示法 活细胞染色法 细胞荧光测定法
2、细胞毒或细胞病变状态的显示
活细胞染色法
胞内酶活性显示法
DNA断片测定法
2020/10/18
27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检测
分泌型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2020/10/18
2020/10/18
20
细胞
趋化因子
2020/10/18
滤膜:计数受趋化细胞
趋化试验原理示意
21
检测中的操作注意要点
靶细胞的选择与培养
检测标本的制备
显示检测结果
2020/10/18
22
靶细胞的选择与培养
1、对所测的细胞因子有特异的敏感性
2、易培养、保存、生物学特性稳定
3、有良好的生长状态
4、种属适配
2020/10/18
23
各类细胞因子检测的常用靶细胞
细胞因子 IL-1
IL-2 IL-3
实验系统 D10(M)增殖法 EL-4(M)增殖法 A352(H)增殖抑制法 CTLL(M)增殖法 KG-1(H)增殖法 TF-1(H)增殖法
IL-4 IL2-0520/10/18
CTLL(M)增殖法 BCL-1(M)增殖法
2020/10/18
17
第二节 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与原理
一、细胞因子的细胞生物学检测
二、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检测
三、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2020/10/18
18
细胞因子的细胞生物学检测
1、检测方法与原理 2、检测中的操作注意要点
2020/10/18
19
检测方法与原理
细胞增殖或增殖抑制试验 细胞病变抑制试验 细胞毒试验 细胞趋化试验
35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2020/10/18
36
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
膜型细胞因子受体 分泌型细胞因子受体
2020/10/18
37
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方法
膜型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配体检测法 抗体检测法
分泌型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 标记抗体检测法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10/18
1
第一节 细胞因子检测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类型与作用特点 二、细胞因子检测的特点与方法
2020/10/18
2
细胞因子
由非神经—内分泌细胞产 生的一大类与免疫应答活动 密切相关的低分子蛋白与多 肽。
2020/10/18
3
细胞因子的类型与作用特点
1、细胞因子的分类 2、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2020/10/18
7
细胞因子检测的特点与方法
1、检测的特点 2、检测的方法
2020/10/18
15
细胞因子检测的特点
免疫原性较弱 样品含量低 样品具有时效性 生物效应特异性差
2020/10/18
16
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抗原性检测
细胞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活性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基因表达检测
干扰因素 IL-2、IL-4 IL-4
IL-4
GN-CSF、IL-5
IL-6、EPO
IL-2
IL-4
24
各类细胞因子检测的常用靶细胞
细胞因子 IL-6
IL-7 IL-8 GM-CSF
TNF/ IFN
2020/10/18
实验系统
干扰因素
B9(M)增殖法
IL-4、IL-11
BM60(H)增殖法
Clone-IXN/2b(M)增殖法
2020/10/18
4
以生物学作用进行划分的分类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IL-2、…… IL-18 干扰素(Interferon)—— IFN-、IFN-、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TN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G-CSF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趋化因子(Chemokine)—— IL-8、GROs、MCP-1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EGF、FGF、IGF、PDGF
2020/10/18
5
各
类
细
胞
因
子
间
关
CSFs
系
Chemokines
ILs IFNs TNFs TGFs
2020/10/18
6
1、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性 2、多源与同源性 3、高效性 4、多效性(pleiotropy) 5、丰余性(redundancy) 6、协同性 7、拮抗性 8、网络性
中性粒细胞(M、H)趋化法
TF-1(H)增殖法
IL-3、IL-5
IL-6、IL-5
L929 (M、H)细胞毒法
wish(H)病变保护法
IFN- 、 IFN-
L929(M)病变保护法
IFN- 、 IFN2-5
检测标本的准备
1、分离特定的产生细胞 2、对产生细胞进行诱导、激活 3、选择适当的收集时间
37ºC,24-48小时
2020/10/18
观察细胞病变(镜检或比色)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干 扰 素 的 测 定 示 意 图
34
待检样品(细胞上清) 指示细胞(L929)
按不同稀 释度加入
37ºC,24小时 弃取上清,洗涤
加入结晶紫染液,洗涤
2020/10/18
加入细胞裂解液,比色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的 测 定 示 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