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学复习题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解
下后牙颊尖和上颌后牙舌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大,关节盘周缘变薄,关节表面凹凸不平等
DJD):DIF持续进行和关节组织增殖能力的下降可导致关节表面破坏,深层骨组织吸收或增生,这一过程称为关节的退行性变(DJD)。
面下部垂直距离(VD)的参考标点一般用鼻下点和颏下点,下颌位于
姿势位时这两个标志之间的距离称为垂直距离。
是由于牙合紊乱而导致的咀嚼系统功能紊乱,可涉及牙体、牙髓、牙周
组织、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及颅颌颈部姿势肌等范围。
此磨动或紧咬、使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属副功能运动。
缩短发生在后,并且当肌缩短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而仅仅是张力
的增加,称为等长收缩。
测量结果表明
牙合间隙约为1~3mm。
髁突向前下移动推压关节盘
时,盘始终不能反跳复位称为不可复性盘脱位。
合关系所确定的牙尖交错位,是许多下颌运动的起始点或终止点,在所有下颌位置中该颌位的重要性最好,
咬合高点阻碍或干扰了下颌在保持牙接触情况下所进行的平滑协调的
各项运动,而迫使下颌发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接触,称为牙合干扰
到上下牙发生最初接触的颌位,如果只有少数牙甚
至个别牙接触,而不是牙尖窝交错广泛的紧密接触,这种少数牙甚至个别牙接触,称为早接触
16边缘性运动:是指下颌向各个方向所可能作的最大限度运动代表了颞下颌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在下颌运动方向的功能潜力。
17牙尖交错位:是当下颌处于牙尖交错牙合这种咬合关系状态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牙尖交错牙合(ICO)是上、下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接触现象。是最适宜承载最大垂直咬合力的颌位。
18咬合治疗:是指通过改变牙合的接触状态和颌位,以改善咀嚼系统的美观和功能,所采取的牙合治疗措施的总称。包括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的咬合治疗。
19正中自由域:正常人从RCP到ICP的前后向及左右向的运动范围称为“正中自由域”
20三点式接触:多数接触部位位于牙尖和牙窝壁,少数位于窝底以及边缘区域。无
论在支持尖上还是在引导尖上,那些对于咬合高度有决定意义的接触被称为正中止接触,稳定的正中止接触为三点式接触
21CR—CO牙合干扰:RCP到ICP的过程中存在不对成的滑动运动,或者下颌位于RCP 时单侧后牙接触,则被认为一种咬合干扰,称为CR-CO牙合干扰。
22后退接触牙合(RCO):后退接触牙合指后退接触位时上、下牙的接触关系,当ICP、RCP为二位时,RCP状态下应前牙不接触,双侧后牙的部分牙尖斜面接触。二.填空
1 牙合可根据形态特征分(正常牙合)(错牙合),按照功能特点分(生理牙合)(病理牙合)按照是否有临床症状分(适应牙合)(不适应牙合)。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因主要包括(牙合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关节负荷因素)(解剖因素)(其他因素)。又可分为(易感因素)(促发因素)(持续因素)。
3切牙的特征型结构时(切缘)尖牙的特征型结构(牙尖)
4咀嚼系统的反射主要包括(闭口反射)(开口反射)和(逆转牵张反射)
5与下颌运动有关的神经肌肉反射(牵张反射)(伤害性反射)(逆转牵张反射)(牙周膜反射)(卸载反射)(腭粘膜压迫反射)
6咬合病的病因包括(牙合干扰)(早接触)和(牙合形态异常)
7咬合病的诊断包括(牙合紊乱的诊断)(临床表现)(病因诊断)
8下颌运动异常包括(开口受限)(开口型异常)(关节绞索)
9引起TMD的常见咬合紊乱有(牙合干扰及早接触)(错牙合)(多数后牙缺失)(颌间距离的改变)(医源性牙合因素)
10咬合板的类型根据治疗作用分为(松弛咬合板)(稳定咬合板)(再定位咬合板)(枢轴咬合板)(牙合调位性咬合板)(软弹性咬合板)
11皮层的动力定型分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自动化过程)三.简答题
触部位不仅有牙尖的相应斜面,而且还有切缘嵴的相应部位。主要的接触特征是:上颌磨牙或前磨牙颊尖的近远中舌斜面,对着下颌同名颊尖的远中颊斜面,以及该同名颊尖的远中牙尖的近中颊斜面,下颌磨牙或前磨牙舌尖的近远中颊斜面,对着上颌同名舌尖近中牙尖的远中舌斜面,以及该同名舌尖的近中舌斜面。另外下颌磨牙或前磨牙颊舌尖近中及远中的牙尖斜面,还可与上颌同名牙的近中边缘嵴以及其近中邻牙的远中边缘嵴相接触,上颌磨牙或前磨牙颊舌尖的近中及远中牙尖斜面,可与下颌同名磨牙或前磨牙的远中边缘嵴以及其远中邻牙的近中边缘嵴相接触。
答:这种咬合接触有利于分散牙合力,减少咬
合力对牙的创伤作用。A点为下后牙颊尖颊斜面与上后牙舌尖颊尖舌斜面的接触区,B点为下后牙颊尖舌斜面与上后牙舌尖颊斜面的接触区,C点为下后牙舌尖颊斜面与上后牙舌尖舌斜面的接触区。其中B点的接触尤其重要,当A、B点接触C点无接触,或B、C点接触A点无接触时,由于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咬合力方向有明显的夹角,使得整个牙的接触比较稳定,咬合关系比较稳定,而当A、C接触B点无接触时,则接触区上所承受的咬合力方向基本相同,咬合关系不稳定,下牙具有沿咬合力作用方向移动的趋势。因此B点的接触十分重要。
答:侧向咬合运动中工作侧接触部位为下颌尖牙唇侧,
上颌尖牙牙尖的舌侧。由于ICP时下颌尖牙位于上颌尖牙的近中,所以上颌尖牙的咬合接触范围位于其牙尖舌面的近中。侧向咬合接触的主要部位是:下颌后牙颊尖的颊侧斜面和上颌后牙颊尖的舌侧斜面。但是下颌侧向运动并非简单的内外向运动,而是内后到外前方向的运动,趋向于斜嵴引导方向,因此动态接触部位也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多。
1)垂直载荷特点:在众多颌位中,牙尖交错位是最适
宜承载最大垂直咬合力的颌位。此时上下牙接触最广泛,最紧密,具有最强的稳定性。在此颌位上紧咬时,咀嚼肌具有最高的电位活动,可以发挥最大收缩力,因此该颌位也应具有最大的咬合承载能力。2)测向载荷特点:侧向咬合是碾磨运动的主要运动形式,在此运动过程中,下颌后牙承载着食物,高大的舌尖限制着食物向舌侧溢出,通过侧向运动时的相互挤压和摩擦作用将食物碾细,与此同时上下牙面上的凹凸结构也承受着动态碾磨力。3)承载辅助结构:从承载角度来看,牙弓内各牙之间的弧面邻接关系,以及牙固膜,牙槽骨等特殊的局部组织结构,对于承担的缓解咬合负荷也具有重要意义。
1)当下颌从RCP滑向ICP时,下颌作对称性前伸运
动,则认为双侧的肌没有不平衡力,作用结果对关节无损伤;当CRP(正中关系牙合)是吞咽位时,被认为有益于咬合的健康、稳定。2) RCP到ICP的过程中存在不对成的滑动运动,或者下颌位于RCP时单侧后牙接触,则被认为一种咬合干扰,称为CR-CO牙合干扰。3)一般情况下不应将患者的颌位固定在该位上,而应建牙合于RCP前方约1mm处,此处即为原ICP的位置。
度运动,代表了颞下颌关节、肌、韧带等组织结构在下颌运动方面的功能潜力。ICP 为牙尖交错位,RCP为后退接触位,双侧髁突处于关节凹的生理后位,下颌适居正中,上下颌牙齿保持接触。RCP是进行口腔治疗所依据的重要的颌位关系。ICP和RCP在大多数人为两个不同的位置,RCP一般处于ICP之后方,水平距离约为1mm 以内。
1.能稳定、准确、可靠地重现下颌正中关系位2.能转
移,重现铰链轴与上颌的位置关系3.能重现下颌对上颌的各种非正中颌位关系4.能重现模拟患者个体下颌运动特征。
1.髁间距据测量统计,两髁突间的正常值范围为(105±
5)mm,现有的可调节式、半可调节式牙合架多采用这一参数。2.髁导前伸髁导平均值约为25。一30。,侧方髁导依Hanau提出的H/8+12经验公式,约为150。3.切导平均约为100。4.铰链轴用面部表面标志确定“经验铰链轴”,取从耳屏至外眦连线上,由耳屏向前13mm处。
a髁导b切导c颌平面dspee曲线e
下颌侧移;条件a髁导斜度大b1覆颌大b2覆盖大c颌平面与髁导所形成的角度小d半径大e1下颌侧移幅度大e2工作侧侧移方向偏上e3下颌侧移时间早(迅即侧移);颌面形态a后牙牙尖高b后牙牙尖高b后牙牙尖低c后牙牙尖低d多数后牙牙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