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标准化战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日标准化战略分析2006-9-4 9:14:50 湖南省商务厅世贸处
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跨入21世纪以后,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产业竞争、技术法规改革以及消费者价值观的需要,欧盟、美国和日本纷纷开展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本组织或本国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值得我国借鉴与重视。

一、欧盟、美国、日本的标准化战略
(一) 欧盟的标准化战略模式
1998年10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I EC)发布CEN2010年标准化战略和CENEIEC2010年标准化战略。

战略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制定国际标准。

要点是:(1)支持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2)增强欧洲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3)在国际标准化中形成欧洲统一地位;(4)重申(维也纳协定)和(德累斯顿协定)的重要性;(5)制定以欧洲标准(CEH标准)为基础的国际标准,争取将欧洲技术扩大到全世界。

1999年10月,欧盟通过了欧洲理事会{欧洲标准化战略)决议。

战略的核心是:(1)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对国际标准化产生更大的影响。

进一步扩大欧洲标准化体系的参加国(现有19个国家,预计到2010年发展到25个国家);(2)继续为欧洲标准化活动提供财政支持;(3)要统一欧盟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
标准化提案。

(二) 美国的标准化战略模式
1998年9月,美国完成了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制定任务。

美国标准化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国际标准反映美国技术;承担更多的ISO,IE C秘书处工作。

战略的重点领域是: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标准化。

美国标准化战略包括12项战略要素、62项战略措施。

战略实施要点如下:(1)建立政府采用自愿性标准的机制;(2)制定当前安全、卫生、环境保护领域需要的标准;(3)改进标准体系对消费者观点和需求的响应;(4)扩大美国标准体系的含义,把对标准体系作出贡献的所有组织都纳入标准体系;(5)更好地在标准中反映美国的观点和原则;(6)在世界范围协调标准;(7)制定向外界展示美国技术和标准的活动计划;(8)提高标准的一致性;(9)改进美国标准体系中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间的沟
通;(10)向政府和非政府行业决策者宣传标准并指导他们如何从中受益;(11)建
立稳定的标准化经费支持机制。

(三) 日本的标准化战略模式
2001年9月,日本公布了《标准化战略》,把标准化的重点放在三项课题上:(1)确保与市场的联系和效率。

根据27个领域的标准化战略要求,各领域要具体制定细致而切实可行的标准。

(2)推进战略性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日本针对国际标准化活动制定了20项措施,包括国际标准的对策、产业界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创造良好的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环境、培养国际标准化专家、推进亚太地区的国际标准化活动等。

(3)推进标准化活动与研究开发的一体化。

把研发政策和标准化政策作为车之两轮(研究开发政策+标准化政策;技术创新与实用化政策)。

要建立“标准化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一体化推进”和“支援标准化研究开发的体
系”,增加有关科学研究的预算经费。

欧盟、美国、日本标准化战略的内容虽互有差别,但共同点十分明显。

即它们都有强烈的时代感,都是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响应。

这些组织和国家都意识到当前的标准化课题已不是技术问题和战术性问题,而是战略问题。

标准化
战略失误有可能影响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欧盟、美国、日本标准化战略分析
欧盟、美国、日本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挑战性,体现了各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由工业化时代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进行重大转移的战略思想。

(一)将国际标准化战略放在整个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积极参与国际
标准化
欧盟、美国、日本均把国际标准化战略放在整个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欧盟委员会与欧洲标准化组织合作,支持国际标准化机构(ISO、IEC、ITU)制定国际标准并推动标准的实施。

欧洲标准化组织通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加强了欧洲标准化机构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为欧盟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r 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标准化、机械安全的标准化。

美国也将健康、安全、环境、贸易、产业基础技术等方面的标准化,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

(七)重视新型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欧盟、美国、日本为了有效推进国际标准化活动,注重培养熟悉ISO/IEC 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并对国际标准化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英语水平要高;还要有渊博的知识。

光是该领域的技术或标准化的专家还不够,要掌握整个国际技术和经济状况的动向,以及与该技术有关的国外企业和产业的动向;懂得该领域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政策
策略等。

三、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尤其是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入证。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标准化大环境给中国的经济技术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也对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制定自己的标准化战略,以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标准化竞争,走出我国技术标准受制于人的困境已是当务之急。

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中,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

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同时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较低,影响力小。

另外,标准的制定与科研、生产脱节,不能适应市场及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更重要的是,我国迄今为止尚无一个总体的国家标准化战略。

通过对欧盟、美国、日本标准化战略的分析,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
得我国借鉴。

(一) 加大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
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国际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使本国的标准化纳入世界标准化体系之中,及时学习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才能提高本国的标准化水平,并在国际标准化中发挥作用。

对于我国来说,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有利于将我国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差距,加快实现标准化的进程。

(二) 建设与创新技术标准体系
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与创新技术标准体系。

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技术标准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差异性,逐步接纳国际标准,力求按产品的性能来阐述产品的技术标准,加速我国技术标准立足于国际市场的步伐。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WTO/TBT有利条款,研究和制定为保障我国正当目标而设置必要的技术标准门槛,将一些我国企业能够达到而外国企业难以达到的或我国国情特有的技术指标制定成国家标准。

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构筑我们自己的技术标准门槛,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三) 根据本国的国情决定标准化战略模式
国际标准竞争模式可分为三类:一是欧盟的“控制型”;二是美国的“控制争夺型”;三是日本的“争夺型”。

国家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选择国际标准竞争策略的基础。

由于我国重要行业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行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另一些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于不利位置。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标准的实施在各产业之间应有所侧重,避免平均用力和全面赶超。

要根据不同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制定不同的标准政策。

根据我国国情,应选择“重点竞争型”的国际标准竞争模式。

“重点竞争”是指有重点地选择我国优势、特色领域,争取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有利地位,使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我国技术要求,确保我国重点领域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这一策略的实施将在国际标准化方面最终实现从“国际标准的本地化”到“国家标准的国际化”转变。

最终使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标准,使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中成为一支重
要力量。

(四) 政府要加大对标准化活动经费的投入
标准化活动经费的投入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必要保障,政府要加大对标准化活动经费的投入。

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标准化经费运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财政支持与标准经费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既保障了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也使得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所占的比例不会减少。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部标准补助虽然增加到6600多万元,但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在我国标准化事业向完全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经费问题将是一个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
能否对现行的标准化经费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我国标准化经费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合理增加经费渠道。

主要体现在:争取国家、行业及地方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机构多渠道自筹,融资及社会资助。

国家应多渠道、多层次扩充标准化经费来源,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经费保障模式所需的政策支持。

(2)改变经费运行及管理机制,确立经费使用的有效原则。

标准化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并严格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能。

经费的使用应实现公正、合理、
透明、高效。

(五)培养具有现代化科学水平的标准化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具有高素质并会运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人才队伍,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因此,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准化人才,是实现现代标准化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标准化高端人才是指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够独立承担企业各项标准化工作,能主持企业重大标准化项目开发、应用和课题研究,能组建、领导企业标准化整体建设、实施、应用和推广的高层次技术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

虽说今天中国拥有的科技人才的绝对数量甚至在世界上领先,但在其背后却是较低的专利与科技产出量,高级人才的供应仍然严重不足。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80%—90%都在做标准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了技术全球化、管理全球化的趋势,谁牵头、谁去做、谁掌握标准化制定权,谁就有可能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标准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我国一定要从大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政府管理人员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具有标准化专业知识、高超协调能力和突出个人素质的专家,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为国家争取利益。

(资料来源: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