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弥渡花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云南大理弥渡花灯

《小河淌水》荣登全省最具魅力十大文化品牌榜首 11 月 20 日,在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承办的云南省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专场文艺晚会上,全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词作家闫肃宣读了云南省最具魅力十大文化品牌评选结果,弥渡民歌《小河淌水》荣登全省改革开放 30 周年最具魅力十大文化品牌榜首。

这十大文化品牌依次是:

《小河淌水》因享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由一首民歌而延伸为一个文化品牌;《云南映象》是首个跨出国门、震惊世界的大型原生态歌舞精品;昆明世博园是 1999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标志;云南民族村是对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民族风情予以深度发掘的民族大观园;香格里拉是极富创造性的文化创意,诞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石林是自然奇观与民族风情的完美结合,收益巨大的旅游产业;阿诗玛成为 20 世纪中国文艺经典;丽江古城是多元文化并存,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典范;普洱茶是古老的云南地方特色产品,潜力巨大的当代文化品牌;和顺镇是中国魅力名镇排名第一、著名侨乡、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杰出代表。

这十大文化品牌,每一品牌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

弥渡花灯荣登非物名录 6 月 14 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

1 / 17

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渡花灯作为传统戏剧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2007 年 1 月 16 日至 3 月 28 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的支持配合下,投资 30 多万元完成了弥渡花灯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调查报告、项目简介、申报文本、音像资料、图片资料)上报任务。

2008 年 1 月 24 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进行了为期 1 个月的公示,并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整个申报过程。

6月 7 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国发〔2008〕 19 号)正式公布。

至此,弥渡花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尘埃落定。

浅谈弥渡花灯文化云南花灯比山茶,弥渡山茶别样红,这是对弥渡花灯形象而高度的评价。

弥渡花灯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浓郁、群众基础深厚,继2019 年、 2008 年弥渡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乡之后, 2008年弥渡花灯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来更为广泛的关注。

为进一步让更多的人走进弥渡花灯、体验弥渡花灯、感悟弥渡

---------------------------------------------------------------最新资料推荐------------------------------------------------------ 花灯,笔者将从弥渡花灯的历史、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弥渡花灯文化这支奇葩作一个浅析。

一、弥渡花灯历史灯从唐王起,戏从唐朝来,这是弥渡民间最为流行的传说。

据明万历《赵州志民俗》描述:

元宵多于飞来寺烧香,弥渡则聚太平山或铁柱庙或温泉,夜则张灯踏歌为乐。

清乾隆年间弥渡籍著名文人师范的历史名著《滇系杂载》记叙:

元夕家家燃灯,亦有鱼龙走马及鳌山诸戏歌舞达旦。

细究渊源流长的弥渡花灯之渊源,唐宋滥觞,明清繁荣,近代渐趋衰微,现当代复兴。

明代以降,北方汉族民间艺术和流传于江南吴歌小曲传入弥渡,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与本地彝族、白族先民的土著文化兼容并蓄,和本土山歌小调、文化语言相融合,形成了多彩的弥渡花灯曲调和花灯歌舞。

到了道光年间,弥渡花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末民初,则是弥渡花灯的全盛时期,全县花灯大为普及。

抗日战争时期,弥渡花灯又有发展和创新,一些知识分子和抗战文艺工作者,把话剧、歌剧元素融入到弥渡花灯,并把弥渡花灯大量搬上舞台。

3 / 17

上世纪 50 年代,袁留安、陆万美、尹钊、杨放、欧小牧等一批花灯艺术界知名艺术家慕名前来,纷沓而至弥渡,收集整理了大批花灯音乐、曲调和演唱资料,并陆续见诸于国家和省级音乐书刊,《十大姐》、《绣荷包》、《小河淌水》、《弥渡山歌》等曲调从此开始走出世外桃源,为全国音乐界熟知,结束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

1956 年弥渡县花灯剧团的成立,标志着弥渡花灯开始了新的航程,群文工作者除送戏下乡演出外,搜集、整理、创作、移植和演出了一批优秀剧目。

1957 年,剧团以弥渡花灯歌舞《十二月花》参加云南省文艺代表团赴京演出,青年演员杨庆和、吴丽华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极大地促进了弥渡花灯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弥渡花灯迎来了普及提高、创新繁荣的崭新时代。

《十大姐》、《绣香袋》等一批花灯小调,《凤阳花鼓》、《城门花鼓》等大量花鼓和折子戏,经过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花灯从过去长期停留在民间社伙活动的形态逐渐搬上舞台,广场花灯、舞台花灯日渐繁荣。

《弥渡县花灯音乐集成》、《云南花灯弥渡部分》的出版,历届密祉花灯节的隆重举办,命名花灯文化名村和花灯世家,层出不穷的花灯文艺大奖赛活动,花灯进校园工程,现代花灯剧《正月

---------------------------------------------------------------最新资料推荐------------------------------------------------------ 十五闹花灯》和《山村医生》屡获省州奖项,弥渡花灯接踵亮相央视,标志着弥渡花灯作为一门艺术已经酝酿成熟。

二、弥渡花灯的地域特色长期的传承融合,弥渡花灯形成了鲜明的三大区域性特色:

(一)以马房、弥城、苴力、莘野村、熊家营等村为中心的坝区花灯,多以歌舞和小调演唱为主,艺人演唱轻快活泼,风趣诙谐,花灯音乐曲调较多,是弥渡花灯音乐历史最久的主体部分。

(二)以密祉为代表的半山区花灯,以演唱歌舞、小戏为主,艺人演唱婉转抒情,优美动听,其音乐结构严谨。

半山区历史上花灯知名艺人有李华堂、康巧玉、李庭祥、欧阳增辉、周维中、周卫、欧阳增光、沈福海等。

花灯音乐曲调有《罩毛驴》、《背娃娃》、《四景天》等曲。

(三)以牛街下村、康郎为中心的彝族地区花灯,以演唱山歌、小调为主,艺人演唱悠扬高亢,节奏感强。

牛街花灯的历史虽然不久,但它吸收了山歌和彝族踏歌音乐中悠扬、抒情的元素,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格,花灯舞步表现粗犷有力。

三、弥渡花灯文化内涵(一)弥渡花灯体现了人类古老的自然崇拜及后期各民族间对道教、佛教、儒教各种宗教思想意识的崇拜,传承着悠久的社祭文化,蕴含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和记忆。

在玩灯中的接灯、祭灯、说吉利等,就是祈神求福,祈愿四

5 /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