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环境的建设
建构班级文化,优化心理环境
建构班级文化,优化心理环境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的过程中促使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
在班级文化建设之初,我有意识地将心理环境营造的内涵渗透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去,从班级文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即静态文化建设与动态文化建设。
一、心理环境硬环境的建设硬环境的建设包括班级个性文化内涵、课室布置、班级墙报、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1. 创设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是构建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基础。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班主任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灌输,使学生们树立健康的思想导向和牢固的班级文化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模仿、暗示、从中认同等心理感染作用,这种伙伴之间的心理影响和行为互动,对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真正参与者,而且现在的学生在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下逐渐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
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动全体学生,让他们献计献策,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创设属于自己班级的个性文化内涵,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记得在班级文化建设初期,我班从班级常规管理入手,规范学生个人行为,结合学校文明班三好班评选的要求,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举行本班的班名、班训、班级公约和班徽征集活动,倡导学生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择优选用。
比如在班名的确定上,有同学认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要经常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因此,命名为“阳光班级”;也有的同学认为快乐是人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因此,命名为“快乐小鸟”;还有的同学认为学习要向蜜蜂一样勤劳,不断给人类采集更多更甜的花蜜,这才是一种乐趣,因此,命名为“蜜蜂园”;等等。
经过同学们的精彩讨论,最后选出我班的班名为“乐知班”,快乐求知,快乐是一种心态,希望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拥有快乐阳光地心态,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通过开展班级特色活动,让班级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更让班级文化的这颗种子深深地植在这片沃土里,从此健康成长,开花并结果。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书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书1. 背景介绍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内的心理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为期一学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真观察了班级的情况,并总结了关于班级心理建设的一些建议。
2. 培养班级凝聚力2.1 加强班级合作意识培养班级合作意识是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分配团队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2.2 注重班级活动的多样性不同的文化体验和社交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在精心组织班级活动时,可以注重多样性,包括艺术表演、户外拓展、志愿服务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3. 倡导积极向上的心态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生的自我认知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掘自身优点,同时提醒他们积极面对自身的缺点,以促进积极向上的心态的形成。
3.2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疑惑,促进他们积极地面对挑战。
4. 加强班级沟通与交流4.1 倡导班级互相尊重班级是一个团队,学生之间应该建立相互尊重和友好的关系。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会议、主题班会等形式,倡导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并着重强调互相帮助和理解的重要性。
4.2 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学生需要有表达自己和分享心声的渠道。
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讨论和各种社交活动,提供一个相互倾听、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5. 提高师生关系质量5.1 关心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应当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绪等方面的需求,及时与学生沟通,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5.2 建立信任与亲近感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信任和亲近感基础上。
班主任可以主动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
6. 加强家校合作6.1 定期进行家长会议家长会议是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
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家长会议,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发展。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级是一个重要的环境。
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班级心理建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关于班级心理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班级心理建设的基础。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善意。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
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
2、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班级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发挥各自的特长,为班级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规范学生的行为。
2、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班级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3、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心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举办讲座,解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2、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心理健康教育影片、动画等,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方法
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方法
1. 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需求,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在班级中设置一些温馨的装饰,如挂上孩子们的照片、手工作品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孩子们建立亲密、平等的关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们愿意接受教育和管理。
3. 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各种活动区域,如阅读区、游戏区、美术区等,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中自然地学习和发展。
4. 注重心理辅导: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剧表演等,帮助幼儿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分强调成绩和竞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8.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通过集体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9.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途径与举措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途径与举措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风貌的体现,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课外阅读分享、社区服务等,来塑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2. 提供平等、尊重的交往环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欺凌行为。
3. 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教师应该提供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发掘和发展这些优点和特长,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建立互信互助的师生关系。
6. 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
关于学校心理环境的建设的建议
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
包括教学大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等在内的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
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和曲径通幽的小道,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校园建设。
校有校风,班有班风,教有教风,学有学风,培养良好的“四风”,既能反映学校的特色,也是稳定的心理环境因素。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见,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艺术[推荐五篇]
班主任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艺术[推荐五篇]第一篇:班主任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艺术班主任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艺术所谓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主要是指中小学班级教育中出现的能给教师及学生强烈感觉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是某种占优势的群体态度和情感的综合反映,是影响班级教育活动所特有的无形的育人因素。
这种心理环境是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心理背景。
通常,健康而积极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能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的积极因素。
我在班级的教育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并善于创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气氛,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此间,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着情感交流。
相反,有的班主任不注意班级教育中的人际关系,甚至动辄讽刺挖苦、厉声训斥,学生情绪自然就冷淡、消极、恐惧不安,即使班主任理论水平较高,讲得比较深入,学生所获也是微乎其微。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教育效果,应成为班级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
笔者以为,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师生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教育意识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是一种微观的社会心理环境,对于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师生来说,它同样具有一般社会心理环境所具有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
这里所谓的强化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教育意识,主要是指班主任要利用多种形式使科任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专门设计和组织教育的特殊环境,对于师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具有着其他环境的班主任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艺术不可替代性。
确立了这样一种明确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教育意识,就有可能使关心、维护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成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这种教育意识主要包括:1.接受教育意识。
班级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和制度,只有为师生所了解和接受,才能变为自觉的行动。
心理教育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指南
心理教育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指南班级氛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交往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一些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指南,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1. 建立互信和互助的关系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塑造班级氛围的基石。
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树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师生之间的互助意识。
教师可以开展班级活动,如班级会议、团队合作项目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
2. 倡导尊重和包容班级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被尊重和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不同之处,倡导平等对待、尊重差异,并且要及时处理班级中出现的纷争和冲突,帮助学生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3. 提供情感支持与关怀班级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时刻保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怀,积极倾听他们的困扰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4. 引导积极的自我认同每个学生都应该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信心,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
5. 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班级教育不仅仅是个体的成长,也是团队协作的过程。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团队建设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6. 着眼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全球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区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责任。
7.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优秀的班级氛围应该是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氛围建设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氛围建设在现代教育领域,班级氛围被广泛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方面和潜能,通过关注个体的长处与幸福感,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建设班级氛围,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交与情感发展,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业成就。
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力和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入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讨论和合作任务,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决策中,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从而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班级环境。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班级氛围建设的关键。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应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问题,教师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为班级注入更多的温暖。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认可与价值认同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有助于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是营造积极班级氛围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研究显示,同伴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在社交技能和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
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自助餐会等,能够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在非正式场合下建立良好的友谊。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也能帮助他们在面临挑战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克服困难,从而增强集体意识。
积极心理学也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才能与兴趣,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发掘每个学生的强项,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这种成功体验,能够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他们的积极情绪,提高整体班级氛围。
此外,鼓励学生设置个人目标,并在实现这些目标后给予及时反馈与庆祝,也是促进积极氛围的重要措施。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和校园心理氛围
作为倾听者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 求,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困惑, 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
作为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 身作则,展示出积极、健康的 心态。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 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际情况调整干预计划,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改善。
预防和处理校园心理危机事件
建立预警机制
通过定期心理健康普查、学生心理档案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建立 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确 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家访和家长接待日
学校可以安排老师进行家访,了 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 同时也可以设立家长接待日,接 待来访的家长,解答他们的疑问
和困惑。
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 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
我调节能力。
在校园内倡导人人平等、 相互尊重的理念,鼓励学 生尊重他人的观点、文化 背景和差异。
包容多元文化
积极营造多元文化的校园 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增强文化包容性。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 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会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 受和需求。
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和校园心 理氛围
汇报人:XX
2024-01-25
目
创建班级良好心理环境
创建班级良好心理环境打造学生成长心灵绿洲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培养一个具有温馨气氛,良好学风和班风的班集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为班级创建一个良好心理环境,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是决定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班级心理环境,指的就是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班级的风气和舆论倾向,这是班级建设中最重要但有最模糊的组成部分。
它常常是学生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影响、被支配的因素;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不像硬环境那样具有鲜明的可实性,可以用明确的量值评估建设的程度、成绩和过失。
一、创建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基础。
(一)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若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只不过是一种什么容器,把一定的知识技能灌进去,那么,这样的看法当然不会促进他对学生的爱。
相反,只有当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才会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经常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尊重理解学生,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有独立意识的人,一个个未来的科学家、作家、医生……所以,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学得更主动了。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成长也反复无常,学生以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存在,具有获得同情、接纳、认同、理解的基本需要,这也是马斯洛关于人的基本需要中爱与归属的需要。
在教育交往过程中,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参与、体验事件的整个过程,教师通过热情的态度和富有感染力的举止,使“学习者通过对示范者榜样的观察引起行为变化,从观察榜样的行为表现进而加以模仿。
”发生问题时,若老师不由分说地对学生讲大道理或呵斥,那换来的可能是学生的惶然或不知所措,甚至造成逆反心理。
关于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思考
关于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思考
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建设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发展的必要手段。
以下是关于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思考:
1. 营造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鼓励幼儿在班级内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这个环境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
2. 强化班级集体意识。
班级作为幼儿园园内的一小部分,必须以集体意识为指导思想,使全班同学相互认识交流,搭建友谊的桥梁,体验团队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从而提高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3. 营造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场所,必须以其喜欢的游戏和实验体验等方法,营造一种活泼愉快、互动式的学习氛围,同时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以提高其学习动机,培养好学习习惯。
4. 注重信任关系的建立。
在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建设过程中,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平等沟通、尊重和理解幼儿,营造亲和力和信任感,增强幼儿的个人自尊心,同时也增强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更好的提高班级环境的质量。
5. 培养灵活适应能力。
在确定适度的适应要求的前提下,幼儿应被允许以自己的方式适应新环境,强调对幼儿的差异性的理解和尊重,遵循其个人成长特点,从而培养其灵活适应能力和社会沟通交流能力。
6.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在幼儿园班级中,必须注意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以开放性和自发性的方式探索世界和建立知识和技能,激发 curiosity,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班级心理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促进班级内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班级建设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班级心理建设的基础。
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同学们可以通过面谈、班会、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
同时,鼓励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倾诉,促进班级内的友好关系。
建立一个班级心理咨询师团队,同学们可以随时咨询他们遇到的问题,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注重班级内的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
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开展一些心理辅导课程,教授同学们一些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方法。
同时,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关注同学们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班级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要定期进行集体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促进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此外,班级要定期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为同学们提供放松和交流的机会。
最后,注重个体的关怀和支持。
班级应该关注每个同学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同时,建立一个班级互助小组,同学们可以相互扶持和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总之,班级心理建设对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中,同学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班级要注重沟通、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适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关怀和支持每个同学。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书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班级心理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班级心理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促进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篇建议书中,我将提出一些班级心理建设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对班级心理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加强班级心理教育1.定期组织心理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意识。
2.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培养班级成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1.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2.鼓励班级成员互相帮助和支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关注班级成员的心理需求1.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小组,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2.组织心理测评活动,帮助班级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四、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1.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开展班级会议,提供一个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
五、关注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检查,关注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2.及时发现和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班级成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六、加强班级成员的情感教育1.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班级成员的责任感和爱心。
2.开展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七、加强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1.开展自我意识培养活动,帮助班级成员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组织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培训,提高班级成员的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八、关注班级成员的学业压力1.组织学业压力管理讲座,提供学习方法和压力释放的技巧。
2.建立班级成员之间的学习互助小组,共同解决学业问题。
九、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1.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班级成员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定期举办班级文艺活动,展示班级成员的才艺和创造力。
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关注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
班级心理建设建议在当今社会,班级心理建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为了有效进行班级心理建设,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提倡尊重与包容班级是学生们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要建立一个尊重和包容的班级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制定班规,明确相互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并且保证公平和公正的执行。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理解力。
鼓励积极参与班级心理建设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设立班级活动策划小组,由学生负责策划和组织各种活动,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增进友谊,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互助与支持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和帮助。
教师可定期组织班级讨论和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并得到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借鉴,提高学业成绩。
倡导有效沟通良好的班级心理建设需要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
教师可以在每周或每月的班会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和进步。
关注个体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各自的需求和困扰。
班级心理建设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支持。
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问题和压力,在心理上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建设活动,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如班级文化节、合唱比赛等。
同时,要加强班级管理,及时处理班级纠纷,确保班级的秩序良好。
总结班级心理建设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
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收获。
本文将会就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使心理环境创设更具体化。
1.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为了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发言权和参与的机会,老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他们的观点。
这种互动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3. 正确的赞扬和批评在班级中,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还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做出改进。
然而,老师在进行表扬和批评时需要注意的是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感到沮丧或者失望。
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表扬和批评更加具体化和有效。
4. 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仅受到老师的影响,还受到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友善相处,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老师也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班级中的矛盾和问题,避免问题的扩散和影响。
5. 构建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心理环境的创设还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班级变得更有活力。
老师需要注重班级的文化建设,推动班级文化的形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课堂讨论,让积极向上的氛围渗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总之,班级心理环境创设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老师的精心布置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老师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正确的表扬和批评,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
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首先,尊重个体差异是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在班级心理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力,同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辅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其次,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对班级心理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第三,提供支持和鼓励是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克服困难,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核心原则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尊心。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和意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创造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最后,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是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班级中,学生之间既存在合作性的互助关系,又存在竞争性的比较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同时,适度引导竞争,激发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总之,班级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包括尊重个体差异、营造积极氛围、提供支持和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等。
这些原则的实施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指的是一切阻碍一个人现实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包括现实作用于一个人的刺激或信息及其系统和一个人自己的心理状态、意识倾向。
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是在他的外部刺激和他自己已有的知识体会、思想以及行为方式的背景下实现的。
而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就像一个大伙儿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班级能给他们温顺、关心和鼓舞,鼓舞他们不断进步,班级又像一个大熔炉,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锤炼,发挥各自的聪慧才智。
因此。
班级心理环境的建设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一、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交往,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营造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基础和前提。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仰慕教师,能够导致积极。
健康;愉快,活跃的班级心理环境。
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紧张班级心理环境,从生生关系来看;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风气;假如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容易显现嘲讽、紧张、压抑等不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成为他们最信任.最靠近的知已良朋。
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或充满信任的友好关系,使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的程度,要把教师的奉献融入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当中。
(1)抓住情感关系。
教师必须以情感教育为前提,以对学生的热爱为动身点。
假如在心理教育工作中,一味地阐述道理,而忽视感情的沟通,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相反,假如师生是建立在情感关系的教育,如此成效就会截然相反。
比如,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情绪往往比较高涨,容易满足,班主任应该及时跟学生分析具体情形,并提出下一个目标以做到“胜不骄”,而当学生遇到挫折,遭到挫败时,犯错误时,情绪往往比较低落,老师更应该及时与学生交谈,找出失败或犯错误的缘故,提出相应的计策措施,并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达到“败不馁”的成效,如此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明白得学生,将更好地培养小孩健康心理品质。
班级心理环境的建设
教师应当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和纪律,并要求学生严格 遵守。同时,教师应当公正、公平地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班级文化和活动
总结词
班级文化和活动是班级心理环境的体现,它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详细描述
教师应当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班级文化和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班级心理环 境的健康发展。
班级心理环境的建设
目录
CONTENTS
• 班级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 班级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 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 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班级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01
02
03
提高学习动力
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 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平
通过班级心理环境的建设,学生的心理压力 得到缓解,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加积极,班级凝聚力 得到增强。
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学生在轻松、积极的班 级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成绩得到 提升。
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缺乏专业指导
01
在班级心理环境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指导,导致
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部分学生对于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整体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环境是重要的潜课程
(幼儿正处于“吸收力的心智”的发展阶段,对心理环 境特别敏感,不同的心理环境塑造着幼儿的不同个性)
心理环境影响着幼儿潜力的发挥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高于一切
(二)缺乏心理关怀 (三)师幼关系紧张 (四)教师心理失健
(一)管理高于一切
师幼互动旨在维持纪律规范幼儿的行为。研
(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幼儿园良好心理氛围的特征
安全
关爱
民主 接纳 自由
(二)将管理的氛围转变为合作的氛围
第一步,改变观念:从管理到对话 平等的社会关系,体现为对话关系
双方的“敞开”和“接纳”
“双方”的倾听 对话的目的不仅是已知的确定知识 对话期望新的发现和新的意义
第二步,教育行为:从压制到合作 追求卓越,富有理想。教育是有着深厚 和执著的人文关怀的活动,是理想推动的 活动。教师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人。教 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类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发展教育智慧
一个分离焦虑的孩子在教室门前哭泣,许久
都没有老师关照或教育。
(三)师幼关系紧张
控制和服从的师幼关系 不平等的师幼关系 冷漠的师幼关系
“她样子好凶”,“她说话太大声了”, “我不喜欢刘老师,因为她一点表情都没有。” 惩罚训斥幼儿不顾幼儿的心理感受
(四)教师心理失健
情绪化 心态消极 缺乏爱心 缺乏自信
创设愉悦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关注幼儿的游戏环境就是关注幼儿
的幸福童年Leabharlann 戏与儿童发展游戏环境的创设
创设“关爱”心理环境应注意的事项
以幼儿为本建立“关爱”的心理环境 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个性 保护和维护每个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自信心 关怀的方式要个性化
幼儿园心理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核心,也是个人发展和健
康与否的关键。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依赖 成人的评价和反馈建立自我意识。 所以,欣赏的、鼓励的、接纳的心理环境对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至关重要。
影响幼儿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感受到的第一个社会心理环境,
较喜爱的一种活动,能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性,何不
借此让孩子们练习爬呢?于是,我说:“你们爬得真 好,就像小蚂蚁一样,咱们来做个小蚂蚁找食物的游 戏吧。”孩子们高兴地跟在我的后面爬了起来。这时, 有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们是蚂蚁宝宝,你当我们 的蚂蚁妈妈吧。”我答应了,孩子们更高兴了。
我们爬过“高山”,来到“树林”。这时,我 说:“孩子们,这里有很多的食物,快来吃吗!” 孩子们开始做起了吃的动物。一会儿,有孩子说: “吃饱了,蚂蚁妈妈带我们去玩吧。”孩子们又开 始爬了起来,有几个哭闹的孩子不哭了,也加入到 了游戏中。这时,我们都有一种进入角色的感觉,
究表明,教师有一半以上的师幼互动行为是用来
提出要求,规范幼儿行为的。
好教师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幼儿的水平。
师幼互动的主导类型是控制—服从型。
控制—服从型是师幼互动的主导类型
压制
教师
儿童
服从
教师控制型和幼儿接受型
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表现出高度的控制性,特别是
在运动活动、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始终把握着师 幼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权,决定着师幼交往的目的、 内容、方式和时间,幼儿则处于被动的地位,采取 服从的态度,扮演着服从和依赖的角色,日复一日,
缺乏倾听,喜欢贴标签,不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
如,“老师要不高兴了!”“如果你不乖的话,老师 不喜欢你了!”“如果你再欺负小朋友的话,我就不让你在 我班了!” “你真是一个爱打人的孩子!”
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心理关怀脱节
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心理关怀脱节
有的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能进入角色,体 现尊重、平等和民主,生活活动却随便而敷衍 例如,一个小孩子告状:**推他了打他了。 老师:“去去去,谁能断了你们的官司!”
T: 谁在说话?(边走向说话的幼儿身边)就 你们几个天天在说话! T: 还想不想要小熊了?再说话我就不给了! 每次上美工活动就你们几个能说! C:(幼儿沉默地低着头一言不发)
T: 我再说一遍,在给小熊穿衣服的时候,一 定不要乱涂乱画也不能把油画棒掉在地上 „„
(二)缺乏心理关怀
师幼互动的主要目的是交换信息而不是情感 交流。 二者的比例是89.9% 与10.1%。 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缺乏情感的投入。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原动力,离开了
爱,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既失去了其过程的活力
和魅力,又失去了其结果的有效性,也就谈不上
儿童灵性、爱心的培养,潜力的实现,创新能力
的获得。
幼儿园关爱环境的创设
创设关爱的情感环境,获得幼儿关爱的回报 创设温馨的情感环境,满足幼儿依恋的需要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创设自主的区域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创设愉悦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影响幼儿的认知和创造
愉悦、鼓励、自主的幼儿园心理环境会激发
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发展。
压抑、指责、被动的幼儿园心理环境则会扼
杀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遏制幼儿的认知
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影响幼儿社会关系的建立
影响当前的关系
影响未来的关系
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 同事关系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幼关系
亲子关系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影响幼儿发展的特点
广泛性 持久性 影响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
潜移默化性 深刻性
情感性
润物细无声或者无声的摧残
如精神病症可追溯到其童年生活
会影响幼儿个性、情感、自我等
以情感为基调的心理环境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影响幼儿发展的原因
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易受伤害可塑性强,对爱和关注有强烈的心理需求)
•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亲眼看一看树根是怎样的,树 根又是怎样吸收泥土里的水分的。达成一致意见后,他 们的建议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大约挖了5分钟,君君说: “我看见这里的泥土有点湿。”宁宁很有经验地用手摸
着,说道:“因为这是在地底下的,晒不到太阳。”
• 又挖了一会儿,树根终于又露出了一点,孩子们像发现 了宝贝一样,兴奋地大叫起来:“我们看见树根了。”
创设关爱的情感环境,获得幼儿关爱的回报 爱的环境 保护幼儿的同情心 开展爱心教育 获得幼儿关爱的回报
创设温馨的情感环境,满足幼儿依恋的需
要
创设温馨情感环境,满足幼儿依恋需 要情感型的教师 蚂蚁妈妈的故事
户外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玩大型组合玩具,忽 然有几个孩子在地上爬了起来,接着又有几个跟着也 爬了起来。看到这个景象,我想爬是这时期的孩子比
树根的探索
几个探究“树根”的孩子们围在一起在讨论 • 宁宁:“树是不需要我们给它们浇水的,它们自 己会吸收泥土里的水分。” • 涛涛:“泥土里不是一直有水分的,泥土里的水 分也会干的呀。”
• 君君:“树根是长在泥土里的,你又没有看见过 真的树根是怎样的?”
• 沉默了一会儿,宁宁说:“我们可以在挖的时候 小心点,不要把树根全挖出来,只要看见一点点 就可以了。”
这就必然增强教师的控制性,相应又使幼儿更服从,
形成恶性循环,教师的绝对地位容易导致其独断专 行与幼儿完全被动的弊端,最终导致幼儿主体地位 的丧失。
教师控制
幼儿主体地位丧失
幼儿服从
中班美工活动
T: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给小熊穿衣服那呢?
C:想!(幼儿们显得异常兴奋,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 的想法)
T: 安静!老师说过上美工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还 记得吗? C:不能大声说话。 T:对,要安静,还有呢?
(T代表教师,C代表幼儿)
C:油画棒是用来画画的,不能乱涂桌子,不能掉在地上。
T:嗯,现在老师演示一下如何给小熊穿衣服,请小朋友们仔
细看,过会老师把小熊发给大家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 T:好了,老师的小熊涂完了,现在老师要发给大家发小熊, 让小朋友们自己给小熊穿上漂亮的衣服哦。(老师在发给 大家小熊时,有几个小朋友在窃窃私语)
其产生影响的一切事物和条件。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存在于幼儿周围并对幼
儿心理发生影响的环境。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是一种心理氛围, 如压制还是民主,积极还
是消极的,自由还是束缚,接纳还是拒绝,热情还
是冷漠等。
是一种人际关系, 包括师幼关系、同伴关系、
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及家园关系等。
是一种幼儿园文化, 即幼儿园长期形成的共
第一,感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智慧
教育笔记、录像、同行观
摩、专家观摩等。
反思
例如,我们散步吧
第二,引发积极的师幼对话
教育结果不是预知的,教育对话也不是预设
的,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是师生充满悬念的探索。
为成功地进行这样的对话,教师应营造真诚、倾
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的环境和文化。
“老师,我想画剑龙,你能不能教我?” “现在小朋友们都在画孔雀,我们还没有 教过画恐龙,以后再学。” “君君,你该去洗小手了。” “红红,你把凳子放回原位去。” “我来告诉你们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焦虑。讽刺挖苦等心理环境还会留下程度不同的
心理阴影,影响个性的健全发展。
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影响着现在的情绪情感, 如快乐、积极、热情抑或悲伤、消极、冷漠等。 幼儿园心理环境还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情绪 和情感,决定着幼儿在未来是一个积极热情感情 丰富乐群的人,还是一个消极、冷漠感情贫乏孤 僻的人。
这一社会心理环境的品质和特点决定了幼儿对社
会及他人的看法,也塑造着自己的个性。
影响幼儿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幼儿园的心理环境是接纳的、欣赏的,
幼儿会形成乐观、积极、开朗、热情、主动等健
全的个性品质。否则就会具有不同的个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