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童心课堂的一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童心资源为二年级数学课堂增添一抹亮色
-------关于打造童心课堂的一点思考
二年级数学组马丽平
我在11月6日下午参加了学校小学部低段举办的“打造童心课堂培训研讨”,受益匪浅。二年级数学组对我校二年级10个班共384名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充满游戏的数学课堂。说实话,这一点并没有令我感到意外,因为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好奇。只不过在过去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童心,而是一味地追求分数,使得学生被迫禁锢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直在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改进。而打造1-3年级的“童心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儿童的发展应当顺应天性,始终保留一份童真,拥有一颗童心。我想当孩子们用自己的真情显露着他们内心的生活奥秘,那是童真;当我们为儿童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时,孩子们捧出的是一颗纯净透彻而富有灵性的童心。“童心课堂”应该是“真”和“美”的和谐统一,是孩子们智慧闪现、激情涌动的舞台!然而,回顾自己近两个月的一线教学,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在经过研讨会上张校长以及各位同仁的发言之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要践行“童心课堂”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教学设计
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与我们有着巨大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实际解读与我们的推想相差十万八千里。因此,作为学生学习引领者的教师,为了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吸取营养,就非常有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最吸引学生,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等等。我的想法是:(一)巧设富有童趣的情境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童心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教师要着眼于儿童的“童心状态”构建真实的课堂生活,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将孩子自然自发地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减法”时,我可以设计一个蚂蚁搬家的教学情境,在黑板上贴几个蚂蚁洞的图片,让学生扮成小蚂蚁,每人从老师那儿领到“一袋米”,“米袋”上写着算式题,游戏开始后,每一只“小蚂蚁”背着“米袋”找到符合“米袋”上算式题答案的“蚂蚁洞”。
在教学“零的认识”时,我可以首先出示一组小猫钓鱼的连环画。猫妈妈钓了两条鱼,猫姐姐钓了一条鱼,淘气的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三幅图中鱼的数目变化,自编自演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零的意义。学生在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2、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采用直观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创设情境,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极易吸引学生的知觉好奇,激发其内在探求心理,激起学生的童心。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被激活,思维的火花可以被点燃,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二)多一些游戏吸引儿童兴趣
打造“童心课堂”的一个重点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它成为儿童快乐的本质。它所关照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让儿童像儿童那样在课堂中真实地生活。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低段学
生是很难做到自始至终专心听讲的。而游戏化的教学过程,让儿童在获得愉悦感的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老师隐性的学习任务,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创造许多的游戏,使学生玩得痛快,学得扎实。例如:开火车、送卡片、编谜语或顺口溜、师生角色反串等等。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数1/2的含义,可以设计“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三个动手操作的小游戏。在“分一分”的游戏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月饼,理解了“1/2”这个分数的意义;在“涂一涂”的游戏中,学生通过涂出叶子、衣服等图案的“1/2”,将“1/2”的概念推广。在“折一折”的游戏中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折出同一张正方形纸的“1/2”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明白同一张正方形纸的“1/2”,它的大小一样,但它的形状可以不一样。学生在这样的三个动手操作的小游戏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总之,可以让学生在“当一当、演一演、动一动、玩一玩……”的诸多游戏中,爱上数学课堂。
(三)合作中探究――展现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思维和心智。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就是关键。因此,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例如,教学“估一估、量一量”,我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尺子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测量,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首先,让组内同学商量:“你们准备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估计一下它们的长度是多少?你们组打算怎么分工合作?”进而让小组长带领组员走出教室,自由地在校园内测量。在合作学习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深入各小组的活动中,适当地进行点拨,将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最后全班合作学习,让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全班同学对每组的汇报进行讨论,交流不同的意见,并作出适当评价,以规范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合作探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的机会有限等缺陷,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教育的意义在于起于天性,经由个性,终于德性。尊重学生的天性是教育的起点。顺其性则其天者存。面对数学课堂儿童好说、好动、好玩、好奇的特性,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用纪律来“棒杀”,而要让儿童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如课堂中学生敢于站起来“插嘴”,这是一种主体意识和教学民主的体现,说明学生听讲专心,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教师应善待“插嘴学生”,在学生插嘴时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以释放,同时要求他们兼顾全局,注意影响。这样既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又不至于影响教学秩序。
其次,倾听儿童的声音,因势利导。现代教育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吁求课堂应充满儿童的声音。我以为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灵性飞扬的心灵探险的过程,是思维创造能力不断催发、萌生和蕴蓄的过程,而儿童的声音便是这一过程的屡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