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概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走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发展之路,是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其中,特色化发展是其首要的战略选择,非均衡发展是其优化的战略选择,跨越式发展则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理性而科学的发展之道,其着力点在于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横心竞争力,其旨要在于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标签]高等教育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决定组织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思路,包括组织的宗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政策,是对组织发展方向、未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或决策。按照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教所所长马丁·特罗(Martin A.Trow)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预设性的类型划分,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9%,已达到大众化水平,并正进一步实现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高等教育之转进。处于这一历史性转型拐点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应如何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态势,认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明确提出有基础、有高度、有新意、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应该说,这是一个必须应对和亟需解决的重大的时代课题。下面,本文以专论形式,重点谈一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三大核心战略问题。

(一)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首选战略

走特色化之路,无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发展而言,还是对高校个体的发展来说,都是其首要的基础性的战略选择。概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营建特色、强化特色,既是其普遍采取的发展战略,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走势。

就国外大学而言,无论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绅士式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还是欧洲大陆式的职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或是后来德国洪堡式的英才教育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特色。哈佛大学建校凡300余年(1636年建校),始终坚持“与真理为友”的校训,斯坦福大学在其对名牌教授还没有吸引力的时候,采取以特殊待遇招揽尖端人才、把有条件的系科率先办成学术尖顶的“学术尖端”战略;耶鲁大学倡扬“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麻省理工学院奉行“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以及“让海龟们去干苦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的办学原则;芝加哥大学高举“研究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的办学旗帜,如此等等。这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卓有建树,与其所秉持的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

就国内大学而言,追求特色、扶持特色、选择特色、设计特色、创造特色、保持特色等,亦有着优良的传统,既是我国高校办学长期管理的目标,也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率先提出囊括大

典、网罗众家、兼收并蓄等办学理念,致力于实践既重人才培养又重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从而将一所带有科举色彩的旧式的为升官发财的大学改造为一所可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洪堡为代表的柏林大学相比肩的现代新式大学。其后以“侨、台、特、海”优势名重一时的厦门大学以及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等,也都以其卓越的办学思想和学科特色等而著称于世。建国以后,中国科大实行由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体制,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采取“高起点高水平、名校名城携手办学”的运行机制,首都师范大学确立培养“首都人的教师”的功能定位,苏州大学坚持以面向苏南经济建设主战场而加强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为立学使命,湖南师范大学做大做强湖湘文化研究的学科品牌,燕山大学推施学研产互动、实现共赢的营建策略,青岛大学力行“守正出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道路,等等,都是极富特色与个性的发展战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教所所长马丁·特罗(Martin A.Trow)讲过,评价一所大学和学院的等级,一般是看其作为一个学术机构以公认的质量和特色为基础所取得的名望和地位。①当代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态势是,“与众不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外交季刊》2000年夏季号)。总之,世界各国的大学形形色色、种类繁多,但无论是总结其成功的办学经验,还是探索其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唯特唯新,走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之道都是其优选战略。这既是其工具理性层面的生存战略,更是其价值理性追求和哲学方法论导引层面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已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行列。无疑,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应着力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进一步丰富内涵,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因此,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特色化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其长期的战略选择。

(二)走非均衡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优选战略

非均衡发展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好中选优的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方式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既是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常律、常则和常态。

非均衡与均衡本是一对经济学概念,而经济学传统上所说的非均衡与均衡,则又是从物理学搬过来的。经济学上的均衡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当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的标志,其范围包括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结构之间,而非均衡理论在考察对象、市场常态认定、市场调节信号乃至内在机制上更贴近现实,更具有一般性,所以非均衡素有广义的均衡之称。由于变化发展的条件不同,事物的发展总是非均衡的,其总的趋势是由非均衡到相对均衡、再由相对均衡达到新的非均衡,在这种均衡与非均衡循环往复中曲折发展,从而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以及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的趋势。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于时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由其内在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其均衡发展是相对的,而非均衡,发展则是绝对的。同样,一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什么都行、什么都强,其均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