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出青春的节拍,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动起来。

全世界瞩目我们的精彩,记录最真实的大学时代。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欢迎大家在同一时间收听我们本期的校园的零距离节目。

我是主播武思瑾,安鑫。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逐渐形成潮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由于学习汉语热不断升温,国内外已有的汉语教学机构和资源储备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孔子学院从创办至今,9年有余。

发展蓬勃之势, 已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观照孔子学院的目前发展,主播将在这里肤浅探讨孔子学院发展的趋势及走向。

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架桥梁。

孔子学院使中华文化近距离地走到了西方眼前,零距离接触使外国受众在自己国家就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同时中国热也伴随着文化的深入影响而在西方持续升温,从孔子学院繁荣发展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依然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可以称得上半个政治家。

孔子的一生都是在追求理想社会。

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带着自己的理想奔走的,始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在周游的9个年头里,孔子历尽艰难险阻,没有得到任何诸侯的任用,生命还受到威胁,可他从来没有退缩,仍然积极向上,坚持自己的志向。

纵观孔子,其理想就是实现大同世界,而这理想的实现归根结底在于教育。

2000多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就从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给后人指明了方向,无愧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当然,虽经几次社会动荡,批孔反孔现象也曾出现,但今天的“孔子”最终还是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如今的“孔子”,快步走向了世界。

中国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
一、海外孔子学院分布特点
从2004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正式挂牌开张,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孔子学院也在海外开办了282所和241个孔子课堂(2009年底汉办统计报告),平均每年56所,差不多每6天世界上就会产生一所孔子学院,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只要比对一下类似的机构就可知道。

有人说,孔子学院的办学脱胎于德国歌德学院,那我们就拿孔子学院比对歌德学院。

德国歌德学院始建立于1951年,目前共有国内外分支机构144个,从1所发展到144所,用了50多年,平均每年才3所;再如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创办于1991年,至今仅有30多所,平均每年2所。

根据一项中长期操作目标研究,孔子学院开办数在全球预计最终可能达到1000所以上,并覆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近500个世界大城市。

二、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的文化地理价值
孔子学院对地区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 概括起来,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孔子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对其所在区域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 在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其一是深层次性。

文化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前者是表层文化, 后者是深层文化, 通过一般的形式传播的文化是一种表层次的物质文化, 而通过文化教育所传播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是一种核心层面的文化, 因而对地区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其二是高选择性。

孔子学院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来选择适应当地社区发展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传播具有一种文化整合的效应, 传播的是一种不同特质文化的精华, 具有不同文化相互包容的特点。

其三是系统性。

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不同于偶然的、个别的文化传播,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是一种经常的交流, 进行的是稳定而长期的接触; 同时, 所传播的
文化也不是一种片面的、杂乱无序的文化, 而是一种完整的、有序的文化。

第二, 通过孔子学院的文化批判和反思精神推动区域主流文化的形成并创造新的文化。

文化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断创新, 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孔子学院在文化的选择和传递过程中不断地批判旧文化, 创造新文化, 推动着整个文化向前演变。

孔子学院在创造区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种优势体现在它具有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机构, 因其除了接受来自国内合作院校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 还接受来自国内各个高校的高级访问学者, 他们大多都是处于学科前沿的科研人员, 有着前瞻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 他们会结合实际去发现问题, 做出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这是孔子学院创新文化的主要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说, 孔子学院已成为现代文化的创造中心, 自然也就成了区域文化建设的龙头。

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刚刚起步, 但是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海外孔子学院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之一,要在新的定位上实现孔子学院的价值目标, 必将涉及文化、外交、出版、传播、贸易、体育、能源等多方面的事务, 而事关国家战略之大局, 只靠单一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指导恐不足以协调和管理, 用文化地理学的方法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将为孔子学院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也将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三、孔子学院发展趋动因素
第一,孔子学院在国内受到各方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合力。

是中央、地方,包括各民主党派、政府和企业、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同支持的结果。

第二,孔子学院的办学方针,我们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从中国国情出发,满足世界各国迅速增长的需求的办学模式,这个办学模式的很重要特点是中外合作,本着自愿的原则,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

第三,建立孔子学院总院在北京,在北京建立作为办学实体的孔子学院总院是必要的。

事实上, 北京孔子学院可以利用北京高校资源, 征集志愿者作为北京的留学生语言学习伙伴;通过定期举办有关中国文化
的讲座、民乐音乐会等形式, 让在华外国人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国情的了解。

这些在华外国人归国后, 也将会成为宣扬中华文明的巨大潜在力量。

孔院全球遍地开花难掩国内传统文化教育缺失
孔子学院的迅速扩张从侧面说明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汉语热”已成不争事实;但另一方面,“汉语热”和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距离仍然巨大。

孔子学院9周年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闭幕
孔子学院正在全球遍地开花。

但对于孔子学院而言,数字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有效推广。

“由于翻译人才、出版和营销等方面的资源不足,非英语语种汉语教材的发展步伐远远没有跟上汉语推广的步伐。

孔子学院至今没有推出一本可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等相当的代表教材。

孔子的著名论著《论语》至今还未找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翻译并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译本。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坦言孔子学院面临的问题。

但对于更多的一些学者而言,许琳所说的问题并非孔子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在的孔子学院可能有一个问题,主要就是教语言,教文化的比较少。

”知名学者、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汤一介在谈到孔子学院直言说。

更多的学者认为,孔子学院不能仅仅满足于铺摊子,而应重视其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成为名副其实的孔子学院,而不仅仅是教汉语和练太极拳之类。

更让人痛心的是,当我们在大力向西方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而国内的教育却越来越西方化。

背景:中国崛起下的汉语热
9年之后,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有300多所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亦称孔子学堂,尽管冠之以孔子之名,但孔子学院最大的功能并非宣扬孔子的儒家学说或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

为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

2004年11月21日,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今称首尔)揭牌。

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事实上,最早达成协议共建孔子学院,是在当年6月的美国。

9年之后的今天,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有300多所孔子学院。

平均不到7天,即增加一所。

首尔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李充阳此前表示,全球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韩国并非偶然。

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一员,朝鲜半岛历史上相当多时间使用的书写与阅读文字就是汉字。

古时韩国举贤纳官,也普遍借鉴和采用中国的科举制度,儒家经典亦是当时通行的教材。

儒家思想在韩国备受推崇,至今韩国每年都要举行两次祭孔仪式。

但真正的汉语热,则兴起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之后。

随着两国在各领域交流发展迅猛,韩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汉语教学大国。

据李充阳介绍,上世纪60年代以前,韩国只有首尔大学等3所大学开设中文课程,每年才招收几十名学生。

两国建交后,韩国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迅速增加到118所,每年选修汉语的在校大学生人数达2.3万人。

到首尔孔子学院建立的2004年,只有4700万人口的韩国,全国就有14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另有100多所私立汉语教学机构,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了30多万人。

第一所落户北美的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全生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上世纪70年代前,学中文还仅限于唐人街和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

现如今,大大小小的中文学校遍布美国各大州,在许多公立学校也开始普及中文班。

从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五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翻了60多倍。

旧金山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就是其中一个优秀的典范。

除了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日”以外,该孔子学院还经常举办各类中文教师培训及教学讲座,为海外中文教师们答疑解惑。

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

“现在全世界有4000万人学中文。

”许琳介绍,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汉语热”已成不争事实。

深层次意义上则是中国崛起的大背景。

今年上半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最大出口国。

此外,韩国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国集团(G20)国家中,中国的综合国力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中国的人均GDP依然未能进入前100位,但是世界已开始认真聆听中国声音。

对外:授“术”更应授“道”
很多孔子学院还处在教汉语的阶段,这些仅仅是“术”,还不是“道”。

中国并不是最早推广自己母语和文化的国家。

据介绍,世界范围内,英国有文化协会,法国有法语文学院且其总统亲自抓对外法语教学,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俄罗斯有俄语中心等等,这些机构都由英、法、德等国政府自己单独在海外设立。

基于这种文化推广模式,孔子学院采用合作方式,一般由一所中国高校和一所外国高校共同向汉办申请,双方各出一名院长,由汉办派中文教师、提供教材,资金则由汉办和国外“合资”,国外提供场地和建筑。

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认为,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用更好的教材适应海外汉语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外提斯学院等国外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至今没有推出一本可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等相当的代表教材。

孔子的著名论著《论语》至今还未找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翻译并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译本。


据悉,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孔子学院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其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

此外就是教师的问题,国家汉办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而从国内抽调的教师质量也很不整齐,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许琳说,语言老师只能教语言,对于中国文化却了解不多。

孔子学院的重要“产品”——讲座,中国的历史、当代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则需要专门人才来讲。

缺少师资、缺少完整的课程设置,造成选修中文的学生无法攻读整个学位,只能作为一种兴趣来学习——这成了目前全球孔子学院的院长们在此次北京会议上共同的话题。

“学习中文的需求增加也意味着对中文输出的挑战增大。

我们现在正面临着教师瓶颈,至少在英国,就严重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力量。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院长威伯利在孔子学院大会上说。

俄罗斯国立人文学院孔子学院院长易福成更是直言:“以中文为母语的教师多数没有受过教师培训,对语言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有经验。

而俄罗斯本土的教师虽然可能是毕业于汉语专业的,但是自身的汉语水平又很有限,说、写都不够流利,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一些学者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孔子学院”无论是在开发目的、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上都仍然处于一种“高成本低产出”的弱势竞争状态,而西方社会向世界推销的文化教育产品却处于强势竞争状态。

国内:假象“国学热”,教育更西化
在大力向西方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国内的教育却越来越西方化。

对于孔子学院的全球开花,一些观点认为这背后也有是千年孔学的千年智慧的原因。

今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美国纪念孔子2560周年诞辰”的决议也正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
于今天的人类具备无限的魅力。

美国众议院当时在决议中这样描述他们眼中的孔子——孔子倡导自省、自修、真诚和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以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实现公正和道义,体现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质。

孔子倡导政府应建立在忠诚、尊老和承认家庭重要性基础上,而政界人士必须成为诚实和道德的模范……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反观国内,虽然穿汉服、行古礼、背儒经等形式越来越多地上演,虽然《百家讲坛》不断有所谓的讲史,但深层次意义上,国学热在国内仍然只是一种假象。

“现在所谓的国学热或儒学热,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热起来,这是由于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

由于社会巨变所发生的诸多新问题,特别是强势的西化趋向的影响,百多年来文化观念与国民教育的某些失当,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其实还是相当陌生、隔膜——儒学在当下实际上仍处在边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哲学史”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郭齐勇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说。

他认为,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为官者官风不正,贪污腐化;民间的唯利是图,缺少信仰……这些问题的解决的确需要中华人文,特别是儒家核心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大本大源的重建。

传统中国社会是儒家型社会,而在当下的中国,民间社会其实日渐萎缩,儒家、儒学、儒教生长、复兴的机缘,只能在大的社会空间之中,“受到西式教育的很多知识分子或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或以先入之见,对传统文化横加肢解,以为西方的从古到今都有理性,完美得很;中国的从古到今都无理性,糟糕得很,这也是国学不能真正"热"起来的原因。


一些观点认为,当我们在大力向西方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国内的教育却越来越西方化。

“在国内学生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英语的教育时间越来越提早(无数的幼儿园以双语教学作为卖点)的同时,还是希望能够让更多孩子读到古人的声音,而不希望在学习了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和我们讨论起先秦的百家,讨论起中医的奥妙,讨论起泡茶的心得时,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会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实际上,“什么是孔子学院”“为什么办孔子学院”“怎样建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未来怎样”从来就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当今,放眼全球,孔子学院如星星之火,为“汉语加快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好的机遇和空间,同时是对中国教育的开放能力的一项考验和锻炼,是对提升中国文明和国民素质以适应未来世界的一种挑战和磨砺。

这其中,大家既要追求,又要反思,更要实践。

只要有越来越多的践行者,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孔子学院这个行列,我们就总有一天能够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
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华文化的繁荣,
中华文明的普惠。

也许,这就是当代中国人走在社会主义大路上,眺望“大同”、展望“小康”、渴望“幸福”时,伴生的一个强国梦。

这个梦可以实现。

这个梦应该实现。

好了,说了这么多,拯救国内传统文化,弘扬孔子文化,义不容辞,华信学院的莘莘学子还在等什么,中国的软实力需要你们!在节目的最后祝愿所有华信学院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莘莘学子相信自己,跨越理想,顺利通过这座微不足道的小山丘吧!今天的校园的零距离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我们不见不散,下期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