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区间设计开题报告(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94b9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f.png)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目录第1点:引言第2点:地铁的发展与历史第3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第4点: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第5点:地铁的挑战与解决办法第6点: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第7点:结论第1点:引言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可以快速便捷地将人们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同时也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地铁的发展和历史,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地铁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办法,以及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2点:地铁的发展与历史地铁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伦敦,成为了全球第一条地下铁路。
随后,地铁的发展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
地铁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的进步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地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城市规划、资金投入、线路规划、车站设计等。
同时,地铁的运营也需要高效的调度和管理,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利运营。
第4点: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地铁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为城市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它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了出行效率。
其次,地铁减少了尾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地铁的建设也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第5点:地铁的挑战与解决办法尽管地铁有很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地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土地空间。
同时,地铁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大量的资源。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用公私合作模式、改善票价收入等方式来解决。
第6点: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铁将继续发展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地铁可能会采用新能源驱动、智能调度系统等创新技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此外,地铁网络的扩张和连通性的提升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7点:结论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为城市带来了很多好处。
它不仅提高了出行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还为城市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c426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b.png)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地铁设计开题报告摘要: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地铁站点选址、车站设计、列车设计等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1. 引言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城市交通方式,已经在世界各大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地铁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车站拥挤、列车运行不顺畅等。
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2. 地铁站点选址地铁站点选址是地铁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
因此,在地铁站点选址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车站设计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地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和便捷性。
首先,车站的布局应该合理,方便乘客的进出和换乘。
其次,车站内部的设施应该齐全,包括售票处、自动售票机、安全检查等。
此外,车站还应该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如设置座椅、休息区等。
因此,在车站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
4. 列车设计地铁列车是乘客出行的主要工具,其设计应该注重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首先,列车的运行速度应该适中,既要保证运行效率,又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其次,列车的车厢布局应该合理,方便乘客的进出和乘坐。
此外,列车内部的座椅、扶手等设施也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因此,在列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5. 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了改进地铁设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
首先,加强地铁站点选址的研究和分析,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注重车站设计的人性化和便捷性,满足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
再次,优化列车设计,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最后,加强地铁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结论地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
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及风险分析的开题报告
![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及风险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b3df4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9.png)
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及风险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城市地铁交通是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地铁系统的拓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城市繁忙的街道和建筑密集区域中进行地铁拓展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地下空间复杂、移民和拆迁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盾构机成为地铁建设中的重要工具,其在进行地下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中能够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推动城市发展。
因此,研究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及风险分析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文旨在研究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及风险分析,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有关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信息和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复杂的地下地形和建筑物群之间进行盾构施工,并提出优化的方案;2. 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风险分析,主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3. 综合分析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及风险,提出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预测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2. 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了解不同参与方对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相关看法和建议;3. 工程实践法:以某个城市的地铁车站拓展为案例,实际进行盾构先行条件下的施工,记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4. 经济分析法:从成本、收益等多个方面对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本文预计将研究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方案及风险模型,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为盾构先行条件下拓展地铁车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依据,同时对城市地铁交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地铁系统的优化和完善。
地铁盾构区间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盾构区间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508075f242336c1eb95e7a.png)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钟楼站~永宁门站盾构区间设计院、系(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及班级:土木工程0805班姓名: _ 康文博指导教师:郑选荣日期:2012年3月__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钟楼站~永宁门站盾构区间设计选题类型设计型一、选题依据:1.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及市政工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盾构机进行施工的城市隧道已占90%以上。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使用盾构数量最多、发展最快、未来需求最大的市场,已是世界上的隧道第一大国。
当公路,铁路,城市地铁以及重要的市政管线遇到江河,海峡等障碍或遇地面交通密集交叉,建筑物密集林立的情况时,往往必须修筑城市地下隧道。
这类隧道在地表以下埋置较深,多采用暗挖法施工,当隧道长度大于1000m时,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工程屡见不鲜。
盾构是一种钢制活动防护装置或活动支撑,是通过软弱含水层,特别是河底,海底,以及城市中心区修筑隧道的一种机械。
盾构法施工技术经百余年的发展,改进,完善,技术已日趋成熟。
现代盾构已不再局限与圆形断面,各类矩形,椭圆形,双圆形以和三圆形等。
已成功的应用于各类地下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中,世界盾构的数量逐年在上升,施工方法也逐步多样化。
盾构法施工隧道的优点表现在施工作业可在盾构设备的掩护下,安全地进行地下开挖与衬砌支护工作;施工时振动和噪音小,对周围环境及附近居民几乎没有干扰;施工时不影响地表交通和航海通海;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管理容易。
在土质差,水位高,埋深大的隧道施工中,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该施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当覆土较浅时,开挖面稳定甚为困难;曲率半径较小的曲线段施工比较困难;在饱和含水层中,防水技术要求高;此外目前还不能完全防止盾构施工地区的地表沉降,只能采取严密措施把沉陷控制在最小限度。
我国经过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持续建设,我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建成各类隧道超过7000座,隧道总长度超过4000km,隧道数量和总延长位居世界首位,并且目前仍以每年新建200-300km隧道的速度在增加。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ee4b3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8.png)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1. 引言地铁是一种现代城市交通工具,它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地铁系统,开题报告是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地铁开题报告的模板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2. 报告结构地铁开题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部分介绍了地铁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地铁的建设目的、项目的背景和相关政策。
这部分内容可以描述城市交通问题、人口增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背景信息。
2.2 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目标和意义部分明确了地铁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研究目标可以是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目标,研究意义可以是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方法部分介绍了地铁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地铁线路规划、乘客流量预测等方面的内容,研究方法可以是调查问卷、数学建模等方面的方法。
2.4 报告结构报告结构部分说明了整个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具体包括引言、项目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预期结果和成果、参考文献等部分。
3. 报告内容3.1 项目背景在项目背景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作为案例,介绍该城市的交通情况和地铁建设的背景。
可以描述该城市的人口、区域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交通压力和环境问题。
3.2 研究目标和意义在研究目标和意义部分,我们可以明确地铁建设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可以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或是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3 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研究内容和方法部分,我们可以列举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比如,可以研究地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数学建模等方法进行研究。
3.4 预期结果和成果在预期结果和成果部分,我们可以描述该地铁建设项目的预期结果和成果。
可以是地铁线路规划方案、乘客流量预测模型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带来的交通改善和城市发展的效果。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477b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4.png)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盾构区间隧道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交通建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轻轨等交通项目中。
本开题报告旨在对盾构区间隧道设计进行研究,以提升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研究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传统的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因此,地下交通建设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盾构区间隧道作为地下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周期短、对地面影响小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升盾构区间隧道设计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通过深入研究盾构区间隧道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相关工程案例,探索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流程的方法,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四、研究内容1.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原理:研究盾构区间隧道的设计原理,包括隧道结构设计、地质勘察、隧道衬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设计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 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盾构区间隧道的施工技术,包括盾构机的选择与使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 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对已建成的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案例分析可以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然后,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设计和施工流程的建议。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总结;2. 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3. 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案例的分析报告;4. 盾构区间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相关经验总结。
地铁施工工程开题报告(3篇)
![地铁施工工程开题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8e814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c.png)
第1篇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已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地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地铁施工工程作为地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进度直接影响着地铁项目的整体效益。
因此,开展地铁施工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1. 研究目标- 探讨地铁施工工程的组织管理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 分析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评估地铁施工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环保措施。
2. 研究内容- 地铁施工工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调配等。
- 地铁施工技术:研究地铁隧道开挖、支护、防水等关键技术。
-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方法等。
-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研究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措施等。
-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分析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措施。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地铁施工工程的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
2. 现场调研法: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铁施工工程案例,分析其组织管理、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4. 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四、论文大纲1.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方法2. 地铁施工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资源调配3. 地铁施工技术- 隧道开挖技术- 支护技术- 防水技术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标准- 质量检测方法5.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防范措施6.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 环境影响分析- 环保措施7. 结论与展望- 研究不足与展望五、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1. 预期成果- 形成一套完善的地铁施工工程组织管理方法。
盾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盾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db75025f0e7cd1842536da.png)
题目
上海地铁合川路至虹梅路区间隧道支护设计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程实际
科研项目
实验室建设
理论研究
其它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日渐明显。传统的地上交通显然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相对应的地下交通则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新渠道。地铁与公交车、电车相比的优势显而易见:地铁单向运量每小时4万—6万人次,公交车、电车单向运量每小时1万人次。从运输方式看,地铁运输更具多方面的优点:舒适、准时、快捷、占地少,环保、节能、安全,而且不占用地面,街道等。毫无疑问,地铁交通是绿色工程,而且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地铁的发展主要依赖地下工程隧道开挖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了解相关的主要技术进步与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 ——土重度(kN/m3);
——衬砌圆环计算半径(m)。
4)侧向均匀主动土压,
其中q——竖向土压(kN/m);
γ,φ,c——衬砌圆环侧向各个土层的土壤的重度、内摩擦角、黏聚力的加权平均值。
5)侧向三角形主动土压,
6)侧向土壤抗力,
其中 ——衬砌圆环侧向土层(弹性)压缩(kN/m3);
——衬砌圆环在水平直径处的变形量(m)
接头刚度的确定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经验参考或模型研究,另一种为接头刚度数值模型。目前大多数重大地下工程都采用第一种方法确定,但是由于我国地铁工程起步较晚,隧道设计经验缺乏,同时由于足尺寸的管片接头或整体试验成本较高,目前这方面的成果很少见诸报道。为此很多学者非常重视接头刚度的整体研究,从而可以得到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的接头刚度计算理论,而且可以考虑接头刚度随外荷载的非线性关系,从而使得管片设计精度得以提高[11]。
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c6e42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8.png)
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开题报告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成为现代城市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地铁隧道结构是地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地铁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地铁隧道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背景城市地铁系统通常由地铁线路、车站和隧道构成,其中隧道是地铁线路最关键的部分。
隧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地质条件:不同地质条件对隧道结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软土地质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岩石地质需要考虑爆破施工。
2.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对隧道结构的排水和防水要求有重要影响。
3.线路类型:不同线路类型(地铁、轻轨等)对隧道结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解决方案为了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设计的要求,我们建议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地质勘察与分析在进行地铁隧道结构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了解地质条件,可以制定相应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案。
2. 隧道结构类型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线路类型,选择合适的隧道结构类型。
常见的隧道结构类型包括浅埋隧道、深埋隧道和盾构隧道等。
不同的隧道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隧道支护措施在设计隧道结构时,需要考虑相应的隧道支护措施。
常见的隧道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喷射混凝土衬砌和预应力锚杆等。
选取合适的隧道支护措施,可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排水和防水设计地下水位的高低对隧道结构的排水和防水要求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隧道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相应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干燥和安全。
结论地铁隧道结构设计是地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与分析、合适的隧道结构选择、恰当的隧道支护措施以及科学的排水和防水设计,可以确保地铁隧道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深入探讨这些方案,并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1015开题报告模板城市地铁盾构区间隧道管片衬砌优化选型创新性的研究
![1015开题报告模板城市地铁盾构区间隧道管片衬砌优化选型创新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d7986f4431b90d6d85c74e.png)
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硕士生姓名:学号:入学年月:所属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导师姓名:课题名称:1、课题来源:(1)导师研究课题的一部分√(2)自己选择课题(3)其它(选一项打√)2、项目所属性质:(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研究√(3)应用研究(4)开发研究(5)工程设计(选一项打√)3、预计论文完成时间: 2018 年 X 月 X 日选题报告时间: X 年 X 月 XX 日参加报告范围及人数:评议组成员姓名:职称: 1、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德国在盾构技术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
全球生产盾构机厂商有日本的川崎重工与三菱重工、德国的海瑞克、美国的罗宾斯等,制造的盾构机总量超过一万台 [7]。
盾构法施工中,管片拼装衬砌技术多数是与盾构机导向技术结合在一起的。
结合盾构机的位姿监控系统得到的监测数据,通过管片衬砌模块的计算得到管片的衬砌方案已成为主要趋势。
德国 VMT 公司生产的激光导向系统配备有管片拼装衬砌系统。
它不仅适用于通用楔形管片(整条隧道全部由等腰梯形管片拼接而成),也使用于普通管片(左右转弯环)。
但是该系统造价昂贵,且可移植性较差,操作较繁琐,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该系统并未大规模使用到国内盾构施工中[8]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地下资源的科学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盾构施工法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在基础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 1.2、图1.3)。
中国军事科学院钱七虎院士曾说“如果说 19 世纪是造桥的世纪,20 世纪是建高楼大厦的世纪,那么 21 世纪就是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纪”[10]。
盾构法在中国的应用起源于 1962 年盾构法实验隧道工程,其后,中国建造的第一条水底公路隧道——打浦路隧道也在 1970 年顺利建成,实现了中国隧道零的突破。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大城市陆续采用盾构法建造了轨道交通地铁隧道,与此同时,国内研究机构和专家对盾构法施工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0a71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9.png)
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快速交通的主要方式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步成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地铁建设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首选,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盾构技术作为地铁建设领域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曾被认为是城市地铁施工的“终极武器”,在他国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盾构机(TBMs)的使用已十分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而在中国,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进一步扩展,盾构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成为地铁建设领域的重要手段,盾构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尤其是地铁工程中。
在实现地铁线路快速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扩大城市地下空间范围、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进程,成为城市地铁施工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推进,盾构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研究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探讨盾构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优缺点和不足,能够深入了解盾构技术的施工原理、技术参数和适用范围,对于改进盾构机的设计和制造、提高盾构机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盾构机故障率和事故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研究问题: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盾构技术的应用有哪些优缺点?盾构技术的施工原理、技术参数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盾构机的设计和制造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如何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探讨盾构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并对盾构机的设计和制造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研究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word完整版)石家庄铁道大学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毕业设计
![(word完整版)石家庄铁道大学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5c25b92b160b4e767fcffd.png)
工程概况一、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鼓楼站~东南角站区间盾构隧道土建工程设计。
区间起讫里程为:左线-—DK9+863.200~DK10+439.158,其中短链0。
334m,区间长575.624m;右线-—DK9+910.500~DK10+439。
158,其中长链0。
027m,区间长528。
685m.二、工程地质天津平原浅部广泛发育一层以海相淤质土层为主,并杂以湖沼相淤质土和近代流相粉细砂层的软弱土层.它具有厚度大、承载力低、易产生不均匀沉陷和砂土液化的不良特性.天津市中心城市20m 以浅地层主要由全新世晚期(Qh3)河流相沉积(局部新近沉积)地层、全新世中期(Qh2)海相地层、全新世早期(Qh1)湖沼相和洪泛平原沉积地层组成。
在海水入侵和上游河流的共同作用下沉积了大量的粉土和粉砂层,这部分土层往往作为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的持力层使用,同时它们还是天津地区主要的液化土层。
区间所处地段属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
工程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人工堆积Qml)、新近沉积层(故河道、洼淀冲积Q43Nal)、第Ⅰ海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Q42m)、第Ⅱ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1al)、第Ⅲ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五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eal)、第Ⅱ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四组滨海~潮汐带相沉积Q3dmc)、第Ⅳ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三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cal)。
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地铁建设。
但场地内存在软弱地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应针对具体工程要求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
三、水文地质天津自古被称为“九河下稍之地”,它的兴起发展源于河流沿岸,因此,地下水的复杂程度,对地下空间的修建和应用有着很大的制约,尤其对地铁的施工难度大大提高。
地铁工程影响范围内地下水的类型:(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0 5m左右,主要以松散的人工填筑土层①为含水层,下部新近沉积层和第Ⅰ陆相层中粘土层(②3、③3)为相对隔水层。
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开裂管片稳定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开裂管片稳定性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725ef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4.png)
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开裂管片稳定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地下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增多。
盾构隧道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结构,其施工技术日趋成熟,但隧道管片的稳定性和开裂问题仍然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难点。
特别是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复杂、施工环境较恶劣的地区,盾构隧道的管片稳定性和开裂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对于盾构隧道的管片稳定性和开裂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广州地铁某区间的盾构隧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管片的稳定性和开裂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了解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的工程背景和施工工艺;(2)分析盾构隧道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3)建立盾构隧道管片的数值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4)分析管片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和开裂状态;(5)提出管片稳定性和开裂问题的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2)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盾构隧道管片的数值模型,并进行静力分析;(3)对管片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和开裂状态进行分析;(4)提出管片稳定性和开裂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1.预期研究结果:(1)分析盾构隧道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2)建立盾构隧道管片的数值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3)分析管片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和开裂状态;(4)提出管片稳定性和开裂问题的解决方案。
2.研究意义:(1)对盾构隧道管片的稳定性和开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盾构隧道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2)促进盾构隧道结构的优化和改进,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预测与控制方法的开题报告
![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预测与控制方法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0085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4.png)
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预测与控制方法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铁建设过程中,地铁盾构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容易对邻近结构物造成不良影响,如裂缝、变形、开裂等。
这不仅会给周围居民带来生活不便,同时也会危及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科学的预测和控制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对于保障城市交通发展与居民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预测和控制方法,为城市地铁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关注如下内容:1.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影响机理的研究;2.地铁盾构施工影响预测模型的建立与优化;3.地铁盾构施工影响控制方法的设计与实现;4.地铁盾构施工影响控制效果评估与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分析、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
1.综合分析: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机理和特征。
2.实验测试:通过设计和实施模拟实验,收集和分析地铁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和噪声等信息。
3.数值模拟:通过建立地铁盾构施工影响预测模型,模拟施工环节中的振动和噪声等影响因素,并预测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拟通过系统研究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预测和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意义:1.可为城市地铁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保障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居民生活的方便。
2.可为地铁盾构施工的环保治理与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的不好影响提供技术借鉴。
3.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时的动态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推进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提升。
盾构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盾构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895cb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1.png)
盾构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比于其他交通方式,地铁具有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减少城市交通污染,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等优势。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推行地铁扩建工程。
而作为地铁扩建工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车站施工,其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地铁扩建的进展和成败。
盾构扩挖是目前地铁车站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其施工方式安全、快捷、可控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城市地铁扩建工程中。
然而,盾构扩挖车站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制定施工方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等问题,如何优化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方案,成为当前地铁扩建工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盾构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为我国地铁扩建工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其具体目的和意义如下:1、使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方案更具可靠性和科学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2、减少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缩短工期;3、降低盾构扩挖车站施工中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增加施工安全性;4、促进地铁扩建工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交通建设的不断升级。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针对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方案的优化问题,结合现有的实际案例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方案的概述和分析,包括现有的施工技术手段和实际施工情况的分析;2、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方案的优化方案研究,包括施工安全、施工效率、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化措施和技术手段;3、施工方案实施的管理与指导,包括各个环节的具体管理措施和配套指导制度。
本研究的方法主要为实验研究、文献研究以及案例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提取经验规律和实际应用经验,为盾构扩挖车站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现保障。
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8549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7.png)
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铁路交通的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车站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而车站地下空间的建设就需要通过盾构隧道控制挖掘来实现。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越来越拥挤,为了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建的地铁车站需要通过暗挖法进行施工。
本文旨在对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的力学分析进行研究,为建设安全高效的地铁车站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的力学分析,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区间盾构隧道与地铁车站的结构特点;2、暗挖法的施工工艺及其施工条件;3、采用不同方式的支护结构对隧道施工过程的影响;4、采用ANSYS等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支护结构下的应力和变形等力学参数;5、基于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的力学特性和安全性能。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次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包括相关领域的文献查阅、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施工过程的理论分析等,预计完成时间为1个月;2、模拟软件的学习和模型建立,包括学习ANSYS有限元软件的基本使用、研究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等,预计完成时间为2个月;3、数值模拟和分析,即采用ANSYS等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预计完成时间为2个月;4、撰写论文和答辩准备,预计完成时间为1个月。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性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的力学特性和安全性能,主要贡献包括:1、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同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等力学参数,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2、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区间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过程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3、为隧道施工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城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
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内支撑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内支撑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634f1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1.png)
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内支撑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铁成为了城市内部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修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地铁车站的修建。
盾构扩挖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铁车站施工方式,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对周围环境干扰小等优点。
而在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过程中,内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考虑到设计和施工在内支撑体系中的重要性,才能确保车站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
因此,本研究拟以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内支撑体系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及其对车站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影响,旨在提高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效率和质量,并给相关工程师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研究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并探讨该体系对车站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影响。
根据目标,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研究:1. 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施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方法。
3. 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对车站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
4. 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 文献调研:收集和分析与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相关的文献、论文和材料,系统地了解该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
2. 实地调研: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建成的地铁车站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情况,从而更好地分析其对车站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影响。
3. 案例研究:以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城市地铁车站为例,深入分析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研究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内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及其对车站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影响,为相关工程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从而提高盾构扩挖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钟楼站~永宁门站盾构区间设计院、系(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及班级:土木工程0805 班姓名:_ 康文博指导教师:郑选荣日期:2012 年3 月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通过毕业设计,提高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及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依据毕业设计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方案论证,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
提高理论分析,绘图技能,言语表达,撰写报告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外文翻译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4.主要参考文献:(1)西安地铁 2 号线钟楼站到永宁门区间隧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1(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 修改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4)贺永年,刘志强主编,隧道工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5)刘建航盾构法隧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6)王毅才主编,隧道工程(上),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7)王毅才主编,隧道工程(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8)陈馈, 洪开荣, 吴学松主编,盾构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9)张振宇,盾构法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 4 期(10)齐宝库主编,工程项目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11)李忠富,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李全书主编,土木工程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1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尤家庄~长延堡段)施工图设计第十二册钟楼~永宁门站第一分册区间隧道(一)》。
(14)Charles Jaeger.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Cambridge at the University press,1972(15)Crouch S L and A M.Starfield.Boundry Element Methods in SolidMechanics.George Allen&Vnwin,1983(16)User's Manual of FLAC.ITASCA Consulting Group,Inc.1987(17)Coetzee M J.FLAC BASICS Condulting Group Inc.1993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以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到永宁门站区间隧道建设项目为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有:隧道施工方案选择及论证:本标段投标起点为钟楼终点为永宁门。
施工方法对结构型式的确定和地铁土建工程造价有决定性影响。
施工方法的选定,一方面受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现状、道路宽度、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会对工程的难易程度,工期,造价,运营效果等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本标段区间在西安中心城区主干道下通过,且重要建筑物很多,根据本段区间的线路条件、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可比选的施工方法有矿山法、盾构法和明挖法。
1矿山法地铁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是近年来为适应城市浅埋隧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施工方法,也称浅埋暗挖法。
目前在我国地铁区间隧道建设中已广泛采用。
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简单、灵活,并可根据施工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来验证或修改设计参数和调整施工工艺,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目的。
矿山法除在施工竖井或洞口位置需占有一定的施工场地外,对地面交通、管线等干扰较少;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及施工方法,针对性强;对软硬不均地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方便容易;对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工程造价省。
矿山法具有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及各种断面形式的高度灵活性,与盾构法相比较不需采用大型机械和设备,可直接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切割钢筋混凝土基础桩等特点,且在较短的区间隧道使用也较经济。
目前,该工法在我国地铁区间、车站隧道建设中已广泛采用。
矿山法也有自身的弱点:在施工中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在重要管线和房屋周边需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施工事故。
跨度大时,需分多步进行开挖施工,工序之间干扰大,施工组织麻烦,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采用矿山法施工时,一般均采用马蹄形断面。
隧道衬砌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夹层防水层构成复合式衬砌。
初期支护由喷射混凝土及格栅钢架构成,二次衬砌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
2盾构法盾构法是暗挖隧道施工中一种先进的工法。
盾构法施工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无噪音,无振动公害,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较少。
由于管片采用高精度厂制预制构件,机械化拼装,因而质量易于控制。
地铁工程建设经验表明,由于采用高精度管片及复合防水封垫,单层钢筋混凝土管片组成的隧道衬砌可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不需要修筑内衬结构。
盾构施工的区间隧道工程质量优良、对城市环境影响小。
盾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当工程地质条件差、周围环境复杂难以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施工时,盾构法是较好的选择。
根据以往地铁工程中的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情况看,盾构法施工隧道也有一定的弱点。
盾构机在匀质地层中施工是非常顺利的,但是地层软硬不均,尤其是在软地层中夹有坚硬的岩层、岩体、球状风化体时,给盾构机的掘进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盾构机偏转、刀具甚至刀盘严重磨耗,不仅影响掘进速度,甚至造成施工停顿的情况发生。
同时盾构施工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和机械设备。
3明挖法明挖法是施工中一种非常成熟的工法。
明挖法施工施工进度快,投资少(在埋深小于 10 米的情况下)、质量易于控制。
缺点是有噪音,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有影响。
当隧道埋深较浅,且地面有足够的施工场地的地段,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
明挖法施工的区间隧道,需因地制宜选择基坑围护措施。
4工法比选由于盾构隧道对控制地表沉降优势较明显,综合分析以上因素,结合整体工程筹划考虑,采用此法建造隧道,其埋设深度可以很深而不受地面建筑物和交通的限制。
根据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到永宁门区间隧道的实际情况,区间轨顶埋深约 14~23m。
近年来由于盾构法在施工技术上的不断改进,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强,对地层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好。
城市市区建筑公用设施密集,交通繁忙,明挖隧道施工对城市生活干扰严重,特别在市中心,若隧道埋深较大,地质又复杂时,用明挖法建造隧道则很难实现。
而盾构法施工城市地下铁道、上下水道、电力通讯、市政公用设施等各种隧道具有明显优点。
此外,在建造水下公路和铁路隧道或水工隧道中,盾构法也往往以其经济合理而得到采用。
(一)盾构隧道区间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钟楼站~永宁门站区间概况钟楼站~永宁门站区间起止里程为:YDK13+259.588~YDK14+496.365,右线全长:1236.777m,ZDK13+262.488~ZDK14+496.357,左线全长:1235.263m,盾构从永宁门站先后始发,连续下穿南城墙护城河、南城墙、南大街 2 号、3 号楼房后,沿南大街向北掘进,至DK13+500~DK13+300 段盾构旁穿钟楼。
盾构工程:1. 盾构机旁穿”钟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盾构通过钟楼时应采取连续、稳步通过的方式,根据前一阶段的施工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掘进参数,严格控制出土数量,特别注意控制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的压力以及注浆量,同时应密切观测地下水位,确保盾尾密封效果。
2.盾构机下穿”南城墙”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确定盾构通过前后 30m 的地表范围内为位移敏感区域,在盾构通过该敏感区域时加强各种技术措施。
(2)在该敏感区域范围内,调整盾构工作顺序,合适控制开挖舱内土压力,使土压维持在 1.8~2.0bar,确保出土量使得开挖舱内始终被土体充满以维持开挖面的稳定。
(3)在敏感区域内,密切监视土压、螺旋输送机等参数,结合地面监测情况,对盾构施工进行优化。
(4)及时进行管片壁后同步注浆。
同步注浆控制盾尾空隙的 150%~200%(3.4~4.5m3),二次补浆为同步注浆的 20%~25%(0.7~1.13m3)。
浆液要满足在低注浆压力下的良好流动性以确保充满管片壁后土体空隙,同时浆液的凝固时间要短以满足尽快提高其强度的要求等。
及时做二次补浆和环箍注浆,控制地层沉降的趋势。
3.盾构机穿越”护城河”浅覆土地段。
(1)设置土压力值。
(2)盾构速度和总推力。
(3)减少纠偏次数及纠偏量。
(4)控制注浆压力。
(5)防止渗漏。
隧道小半径连续曲线多,盾构通过钟楼时应采取连续、稳步通过的方式,根据前一阶段的施工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掘进参数,严格控制出土数量,特别注意控制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的压力以及注浆量,同时应密切观测地下水位,确保盾尾密封效果。
4.盾构隧道沿线民用建(构)筑物的保护:(1)建筑物及其边沿以外沿东西方向 20m 隧道长度范围内为地表位移敏感区域,在盾构通过该敏感区域时加强各种技术措施。
(2)敏感区域范围内,调整盾构土压力,控制出土量,使得开挖舱内始终被土体充满;(3)构掘进过程中,合理使用膨润土和发泡剂在出土量中的含量(约20%~40%),以改善土舱内土的和易性,加强对刀盘保护,提高掘进效率,同时可以避免发泡剂管路堵塞。
(4)若地质情况复杂或不容易确定时,密切监视土压、螺旋输送机转速等参数,结合地面监测情况,分析开挖面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5)盾构状态的适时调整也是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从盾构进入该敏感区域之前的 15m 开始,进行盾构的全面检修和维护,逐步调整盾构的工作状态及其参数,适当降低盾构的推进速度(6~7m/d),减少盾构中间停顿时间,使得盾构能够以最佳的工作状态安全通过该敏感区域;(6)加强管片壁后同步注浆。
5.区间穿越 F4 地裂缝。
(1)在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保证盾构开挖面的稳定。
通过优化掘进各种掘进参数:土舱压力、注浆方式、浆液性能、盾构坡度、盾构姿态和管片拼装偏差,在管片接缝处增加垫片厚度,增强隧道适应变形能力。
本工程在错缝管片的环面中加贴 2~3mm 丁晴软木橡胶衬垫,硬度为 SH700,抗拉强度≥1.5MPa。
熟练掌握盾构的操作,根据地面变形曲线进行实测反馈,以验证选择施工的合理性,并且不断地进行施工参数的优化调整。
(2)加强管片壁后同步注浆。
(3)加强过地裂缝期间的地面及隧道内监测工作,贯彻信息化动态施工,加强地表沉降及隧道内变形监测,监测数据经过分析后反馈于盾构掘进施工,及时根据分析后的结果优化和调整盾构施工参数,确保盾构安全平稳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