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一、地方政府及特点
(一)地方政府的产生:地方政府——按照政治程序产生的、设置于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政府—地方政府
(二)建立地方政府的必要性:1、地方政府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地方政府的建立,是完善政府体系的需要;3、地方政府的建立,是提高政府效率的需要(三)地方政府的特点
1、身份双重性:地方政府既是本辖区选民利益的代表,要维护本辖区选民的利益;同时又是中央政府在本地区的代表,要维护中央政府的利益,贯彻中央的政策和主张。
2、职能双重性:各国地方政府,一般都有双重职能:执行职能和领导职能。执行职能是地方政府要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推行中央政府的政策。领导职能,是地方政府对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物进行管理和领导,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地位隶属性: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地方政府既是隶属于同级的权力机关,又隶属于上级行政机关;另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仅有一重的隶属关系。
4、权力有限性:地方政府不是一个全权的政府,这也就同时意味着地方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
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受两个方面的限制和制约:一是受管辖范围的限制和制约,即地方政府只能在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权力,而不能超越其所辖的行政区域。二是受法律和政府权力的制约,在绝大多数国际,地方政府的权力都由法律做出专
门的或原则的规定,地方政府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形式权力(依法行政)否则就是违法。
(四)判断地方政府独立存在的标准:1、机构单设:在管理体制上独立于其他机构;
2、具有充分的自决权,不受另一个政府的控制;
3、具有足够的自有财力,不依赖另一个政府的拨款;
4、有独立的预算安排
二、地方财政的必要性
(一)中方学者关于地方财政必要性的论述:1、地方财政是地方政权的产物;2、地方财政是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3、地方财政与地方居民的社会福利密切相关
(二)西方学者关于地方财政必要性的论述
1、偏好误识论:中央政府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可能错误地认识社会共同偏好,造成福利损失。而地方政府接近居民,更容易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从而将本地居民个人的偏好集合为公众的共同偏好。
2、“以足投票”论:人们为追求福利最大化会选择公共服务最好而纳税最低的地方居住。这样,相同偏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成为能使其福利最大的社区中的一员,而使每个社区公共服务的成本最小,而公共福利处于最优状态。
3、利益空间论:公共产品受规模经济的限制,其受益范围是有限的。根据成本与受益对应原则,公共产品的成本应由受益地区的人负担,从而产生公共财政的地区性问题。
三、地方财政的特点:
1、区域性:有显著的区域特色。①收支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界定②收支结构有明显的区域特色③管理体制有明显的区域模式
2、增长性: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具有显著的增长,且势头不减。①城市化与人口
的增长②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④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权下放
3、差别性:指地区间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呈非均衡性,差距明显。①财政基础差别大②财政实力差别大
4、流动性:指各经济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①流动性对财政分配产生重要影响②流动性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生活福利水平提高
5、传导性:地方财政状况影响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系统内部各级财政之间相互影响。①地方财政的基础地位,影响中央财政状况②地方财政系统内部的关联密切,各级之间收支密切相关,各级财政状态相互影响。
第二章地方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职能概述
1、财政的三大职能(马斯格雷夫):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2、财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划分:资源配置职能,以地方财政为主;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以中央财政为主。
一、资源配置职能
(一)地方公共产品的特点:
1、效益递减性:受益大小与提供公共产品的中心位置成反比,与人口密度增加成反比。
2、规模经济空间性:公共产品的受益空间是可变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公共产品的受益空间来实现经济的规模效益。
3、收益外溢性:地方公共产品的效益会流到辖区以外。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
1、效率分析:偏好误识论:
中央政府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可能错误地认识社会共同偏好,从而造成福利
损失。
地方政府更接近选民,从而容易将本地区居民个人偏好集合为大众的共同偏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公共选择分析:“以足投票”论(蒂博Tiebout模型)
(1)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蒂博认为:如果流动性成本为零,每个人就像“选购”商品一样挑选所愿意居住的辖区,即选择那些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最满意,且费用分摊最合理的地方居住,即“以足投票”。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了最符合其意愿的辖区居住,相同偏好的人便会聚集到一起,这样各成员在各辖区的分布达到均衡,从而每个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最小,而公共福利却处于最佳状态。
概括为:在竞争性的地方辖区之间,居民的流动性可以导致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2)蒂博模型的实质
论证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差别:
中央政府提供:选民的偏好是既定的,政府的作用是设法调整以适应他们的偏好,由于调整将会造成一部分资源的效率损失。
地方政府提供:各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模式是确定的,居民的选择是不确定的,他们可以选择那些最能满足其偏好的地方定居。地方社区的数量越多,差异越大,越能接近满足消费者的偏好。这样就能体现资源的配置效率。
(3)蒂博模型的假设条件及评价:第一,人员流动不受任何约束;第二,流动性成本为零;第三,有足够的选择余地;第四,具有完全的信息;第五,不存在外部效应;第六,公共产品的提供成本最低
3、供给分析:利益空间论:马斯格雷夫认为,公共产品受规模经济的限制,其受益范围是有限的。根据成本与效益对应的原则,某种公共产品的成本应由受益人承担。由此产生了公共财政的地区性问题,也即公共产品的地方供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