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其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信息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正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渗透,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又给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在网络中消极沉沦,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网络文化各个方面的特征,特点,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时代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的工作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新办法.
二.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它包括人类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21世纪蓬勃兴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的又一重大技术变革。

文化作为折射生活基础的精神世界,其形式和内容自然会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异。

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已极大的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时间和周期。

这种形式生动,方法简便,范围广阔,效率又高的现代技术,在迅速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渠道,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网络必将形成一种全球化的生存理念,冲击着多元文化和多元世界,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将给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带来深刻的变革,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一切都呈现开放快速变动和相互影响及渗透的状态的网络社会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伦理观念,道德意识通过网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全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

可以说,网络不仅是一种高科技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

我们生存在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它不但创造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在线空间”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形成网络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网络文化。

简单地说,网络文化是将知识和信息以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记录下来,并且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传播和交流;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体现。

三.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网络文化一方面其基础特征是依靠网络技术的基本特点决定;另一方面,其基本特征所传导的内质所决定。

因此网络文化就具有其他各类文化不同的基本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基础特征
1.网络文化是一种信息数字化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再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并散发,而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和传输。

数字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原子”到“比特”的过程。

2.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社区文化
网络的虚拟性就是把人的实践活动转移到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空间。

3.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文化
网络创造了一种可以全球沟通的“网络语言”,它能够超越空间的限制而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它打破了国界,整个世界真正变成了“地球村”。

4.网络文化是一种平等个性文化
分散式的网络结构使网络社会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下级关系。

5.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竞争性文化
网络文化共生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包容传统文明状态下所产生的一切文化因素,各种文化的形式多元共存。

网络文化的多元并存的必然结果是激烈的竞争,激发了人的智力创造,造就人类精神领域的种种奇观。

四.大学生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观念也在悄然兴起,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迅速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现象。

大学生网络文化是在网络虚拟环境和现实生活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1.涉及面广、形式多样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工具,凭借其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多媒体、零距离、隐形化等特点和优势,深受大学生欢迎,“上网”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生活内容之一。

2.吸引力强、容易成瘾
网络本身的特点适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影响力大、两面性明显
网络就像一条大河,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滚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超民族、超国家、超阶级的。

五.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主要负面影响
1.色情信息及其危害:在大学校园,几乎都是明文规定不准学生进入黄色网站,浏览黄色网页。

尽管如此仍不能阻止相当大部分学生在网吧甚至学校机房浏览色情网页,下载色情图片。

在有意无意地踏入大量的网络色情信息的陷阱后,一些对性知识缺乏正确认识,自制力差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错误的性诱惑,影响其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走上性过错和性犯罪的道路。

2.暴力内容的危害:暴力内容常常在BBS、聊天室、QQ信息中看到,一些网络游戏中也存在很多暴力内容。

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网络的匿名性为广大网络使用者提供了种种排解、减压、发泄的特殊功能而造成许多对现实中的“自我”“超我”,不是满意的网络使用者,到了网络中以攻击使用暴力语言为最直接的形式来尽情释放“本我”,有少数人本身就充满攻击性,并在不受限制的网络中恶意展示。

面对网络中的暴力内容,大学生就算置之不理,心理上也会不愉快,而若以牙还牙则无疑是恶性循环。

3.失实信息及过多无用信息的危害
在网络中,信息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多次传播,而在次过程中,信息可能逐渐失真。

因为人们很容易将自己的见解加入到信息中或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信息的取舍,这使得大学生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失去信任感。

太多的无用信息,特别是大量的广告,使置身于网络的大学生们不得不被动地去接受,一方面在不断地打开及关闭中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使他们失去了主动权,成了无用信息的奴隶。

4.学术危机:在网络这样一个海量的媒介里,借助搜索引擎和网络超链接,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

网络数字化技术使得信息的复制和作品的修改变的十分便捷。

“拷贝”和“粘贴”成为很多人完成一篇课后作业或论文。

着对于学术的正常发展和创新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并且一旦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会使大学生的思维僵化,记忆力衰退,历史感淡薄,养成惰性,独立性减少,无心向学。

5.网络成隐综合症: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网络像是一种毒品,可以起到麻醉作用,网络虚拟的喜好与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让自己忘却现实烦恼,因而便频繁地置身于网络中,习惯于网络交流的方式和语言,失去对现实的人际关系交流的愿望,使其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和对生活的信心,还有一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甚至不仅仅限于网络上的人际交流,玩网络游戏、下载网上音乐及浏览色情网站,也使他们对网络着迷,越来越深地陷入网络中,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网络成隐综合症”,其症状表现为上网后精神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行为不能自制和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
人际关系淡漠,性情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环境中,而到白天学习则昏昏欲睡,对现实生活无兴趣;不上网时手指全不停地运动,严重时会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甚至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饭和睡觉,因而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六.防范措施及手段
1.用政策法律加以约束
目前一些国家开始尝试给网络用户制定行为准则,如:美国计算机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关于网络伦理的声明提出的六类不道德的行为类型,中国的赢海威行为条例和清华大学学生网管会制定的行为规范等等。

从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有关保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1994年2月发布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警察法》规定由公安部门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1997年3月人大通过的新刑法首次规定了“计算机犯罪”。

在“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条款。

寻找一种政府间的信息技术社上的合作,保证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并对吧健康的信息进行过滤,如对黄色淫秽,宣扬种族主义的信息及时屏除,以保证正常的信息流畅。

研制、开发与大学生教育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数据库,加快建设适应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

2.应用技术手段管理
利用“防火墙技术”在校园网络与Internet之间装上一个“保护层”,防止非法闯入者的侵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把重要信息全部通过加密处理,保护系统的安全;大力研制和开发反病毒软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做。

目前网上搜索引擎已经限制了诸如sex、girl的查询。

3.学校加大监管力度
学校要教育学生在网上交友要慎重,遵守网络行为准则,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学校、住址与电话号码相告,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调整的能力。

在每一所大学自己的网站上开设“心理聊天室”、“咨询诊所”,对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同学,有地方倾诉,开导并解决心中疑难。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向学生推荐、引导学生浏览有利于学习、健康的网站,并及时发现上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节假日开放机房,布置网上作业、课件、办成学生之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编辑或制作网页,开展网上智力竞赛或者网页制作比赛。

4.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要有优秀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和高尚的网络素质,因为思想政治工作鲜明的党性原则。

正确的政治方向好高度的大局观念可以消除或减少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误导,避免,克服网络文化的负面消极因素。

5.高校良好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管理
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

可以在校园网上创建焦点网,让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大事以及学校的大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积极建设,及时开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在网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导向,面向学生,直面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答疑解惑正面引导,要把思想政治关注规律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
6.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加强学生的教育,改变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开展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与时代紧密的内容,如学习邓小平理论,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美德,利用网络资源,帮助
学生分析网上的信息,树立正确政治立场。

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政治敏锐性,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增强抵抗能力,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和反对言论
7.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
针对打学生的特点在网上海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学习,个性优化,人际协调,情绪困扰,恋爱与友谊,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等的咨询。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七。

总结
现在,就网络、网站而言,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生、发展“文化人办网络”的质变。

“网络人”即使小有文采,仍属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范畴,而少量活跃于网上“IT业”的“小网络文化人”,亦不能改变网络缺乏文化的基本面貌。

而文化人,除了因“技术恐惧症”,而参与不够外,还有由于缺乏了资本积累和商务经验,从而不去“奢望”主动深入参与网站建设的原因,因而从总体上看,仍然是网络文化的“旁观者”、被动接受者。

这种情况恰恰表明,网络已必然成为人类文化建设的主战场,迫切需要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以教育、帮助青少年一代为己任的崇高品质,以与新事物交朋友的开放性态度和开辟人生新天地的无畏精神,与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建设。

进军网络、发展网络,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

在这块尚很贫瘠的精神田园上垦荒、耕耘、播种、收获,使网络尽快成为肥沃、富饶、美不胜收的精神家园,帮助整个社会一举迈过“网络人办文化”的初阶段,步入“文化人办网络”的崭新历史时期,给进入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一个没有或极少“病菌”的,空气清新的网络天地。

我们今天提倡给青年一代以传统文化、民族文明的熏陶,其意义决不仅限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纯洁性或维护民族得以延续的一己利益,而是要在摈弃狭隘民族主义的同时,用我们民族的伟大的文学遗产去匡扶正义,用深层次,稳定的文明,支撑浅层次的、脆弱的文明。

当然在维护世界文明的同时,也疗救了我们自身的“现代病”之类,疗救了青年一代的“现代病”之类,做好先人早已提出的国民性工作,因为青年一代的身上毕竟寄托着我们民族的永恒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