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总结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知识分子以权威作为自己合法性的 不再停留于言辞上的侃侃而谈,而是作 基础,认为只有他们才体现了社会道义 为建设者、组织者和劝说者积极地参与 和伦理,只有当他们主导了社会生活时, 实际生活。 才能造就美好的社会。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渊源
⒋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 主要思想: a. 知识始终与社会、政治、权力融合在一起,纯粹的真理是 不存在的,所有知识的目的都在于确证统治结构的合法性。 b. 语言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先于个体的存在,人们必须借助语 言建构自己的身份,但语言永远不会有固定的意义,而且,语词 的意义并不与外在的世界一一对应,任何话语都有虚构的成 分,虚构可以产生或制造现实。 后殖民理论家借助于福柯的这些思想,批判了殖民者把自己 视作真理化身和上帝使者的虚妄,揭示出殖民者的一切话语, 都不过是在确保殖民统治的合法性。
维斯万纳森 《征服的面具》
研究方向: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建立的英文学校与英语研究的体制化之间的历 史关系 基本观点: 英语学科作为现代西方知识体系的核心学科,它的起源和体制化 不是发生在英国本土,而是由于英帝国的殖民需要,首先兴起于印 度等殖民地的。正是在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下,英语学科才最终具 有了现代所谓“世界性”和“普遍性”。 研究意义: 她的研究证明了英语学科首先是在殖民文化的语境下形成的,因 此“任何对英语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的叙述都不能忽视通过英国文学 和思想来教育和驯化殖民对象的帝国使命”。它也再一次印证了萨 伊德在《东方学》中所提出的理论立场,即后殖民理论的首要意义 是在于通过观察西方现代文化体制与殖民地东方的历史关系,来重 新认识和评价前者的语境和知识构成。
爱德华·萨义德 《东方学》
学科名称 任何人在某一学术领域(如人类学、历史学、社 会学、语言学等)里,只要从事关于东方的教学、 写作和研究活动,他就被称作是“东方学家”。 许多的诗人、小说家、哲学家以及政治理论家 们都以这种东方与西方之基本的差异作为切入 点去构建自己关于东方和东方人以及东方意 识的著作、理论。 指自十八世纪末以来西方世界用来对待 东方的共同规范,西方世界根据这一规 范评论、描述东方并对东方进行殖民统 治。换言之,东方主义是一种西方对于 东方的宰割、重建和话语垄断。
后殖民主义批评
总结
后殖民主义理论
• 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 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主要对旧的殖 民主义历史及其当代影响作批判性的反思。
时期 时间 20世纪初至70年代 70年代至90年代 代表人物 弗朗兹•法侬 爱德华·萨义德 主要作品 《黑皮肤,白面具》(1952) 《东方学》(1978)
代表作品: 《属下能说话吗?》 《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评》 主要思想: 既反对帝国的殖民话语,又反对男权中心话语,主要集中 对第三世界妇女因受双重权力话语的压制而成为沉默的 群体以及西方白人女性主义对第三世界妇女的妖魔化塑 造和殖民主义叙事等进行了揭示。
Baidu Nhomakorabea
斯皮瓦克对《简·爱》的独特解读
她认为作者在对简· 爱和疯女人梅森的描写中,对前者大加称扬,而 对后者则进行了妖魔化处理,如在梅森形象的塑造上,人与兽的界线 变得不确定,她爬行、嘶叫、抓扯,像马鬃一般蓬乱的深灰色的头发 遮着头和脸。《简· 爱》之所以如此描写梅森,斯皮瓦克认为,最根 本的原因在于她是牙买加人,是帝国的“他者”,是作者即白种女人 的文明/野蛮的二元对立思维在起作用,是欧洲人对“尚未人类化 的他者”的一种充斥着种族偏见的描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帝 国偏见成为小说的叙事动力,同时也使简从“反家庭的地位走向合 法家庭的地位”,“是活跃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为简的行为提供 了合法化的确证。
萨义德用 “东方主义” 来指涉相互 关联的三种 不同层次上 的意义
思维方式
西方世界用来对 待东方的共同规范
东方主义所表述的是西方世界对于东方世界 的支配关系与霸权关系,它不是一种单纯的 西方对于东方的学术性话语,而是一种涉及 到经济、社会、历史以及哲学等领域的不平 等的话语交流。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与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
弗朗兹•法侬 《黑皮肤,白面具》(1952)
• 把被殖民者作为主体来看待,从心理层面上讨论了黑人和 白人之间的种族关系,以及黑人的本质属性问题。 • 黑人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是白人殖民者创造出来的,由于长 期的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黑人丧失了自己的种族意识,一 方面,他们形成一种自轻自贱的自卑情结,并把这种情结内 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变成白人,获取 白人的本质属性。
⒉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 后殖民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都研究过马克思主义,有 些还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两篇文章对他们影响很 大,这就是《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 统治的未来结果》。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渊源
3.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a. 文化霸权 所谓文化霸权,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统治中,文化领域的控制具 有重要地位,而且,统治者对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控制,不是 通过外在强制而是通过被统治者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 b. 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没有知识分子集团,就不可能建立霸权关系,葛兰西对霸权概 念的讨论,与知识分子的讨论联系在一起。
• 法农指出,这实质上是一种病态心理,黑人充其量获得的 不过是个“白面具”,而他们的“黑皮肤”是去不掉的 。法农力图告诉自己的黑人同胞,黑人和有色人种在思 想、素质、智慧和体能各方面并不比白人逊色,他们需 要的并不是“白面具”,而是对自我本质属性的自觉和 对自身命运的把握。只有打碎殖民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 强加给黑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建立独立自主的 民族国家,黑人才能找回失去的本质特征。
传统知识分子
有机知识分子
在其人员构成上,主要由文人、哲学家、 具有专业特征的知识分子,他们渗透在 教士、艺术家、新闻记者等构成 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中,这种知识分子 与资本主义社会联为一体。 与经济生活相距较远,只以知识与伦理 精神的生产为业,并垄断着文化霸权,这 使知识分子与大众严格地区别开来。 通过其专业分工,承担起组织整个社会 的职能,并使社会成为一个整体。
酝酿期
形成和发 展期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霍米·巴巴
《属下能说话吗?》(1988)
《文化的定位》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 主义撰史学的起源,1919— 1937》
反思期
90年代至今
阿里夫·德里克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渊源
1.非洲的反殖民话语理论 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非洲大陆,本土知识分子对西方文 化殖民展开激烈批判,呼吁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护 非洲本土文化的尊严,于是形成了一股殖民主义批评话 语。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