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总结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为伸长量或压缩量;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3、求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或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F合0F合0F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者F合maF合ma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一性1/5☆7、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X几个重要推论:1VtV02aX(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负值)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1V0tat22VVtXV=Vt0VS222tvovt222注意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公式VtV0at1XV0tat22VtVt2V022aXVV0VtX2ta较合适X的条件t(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3……n内的位移之比为1:2:3……n;在第1内、第2内、第3内……第n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22222132nn11:::……:(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6)自由落体:hSaT2V12gt2ghVt2VtgtV平均t228、功: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2/5WFco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①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②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③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9、动能和势能:动能:EK12mv2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重力势能:EV1mgh2mV2或者Egh1平均功率a向mmrm2rTmm15、万有引力:FG122r16、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f(适用于一切波)T二、电学WFq1q2UEF2qq电势差:r1、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3/5角速度:2vTr电场力做功:WqU电势能变化:E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F 合F12F222F1F2co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12F22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及常用结论大全一、力学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xy gt 22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千难万阻简单应对,人生必定不简单高中物理中的习题“定理”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
2、质点做简谐运动,靠近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增加;离开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增加而速度减小。
3、两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轻弹簧A 、B 串联的等效系数k 串与k 1、k 2满足串=+k k k 11112,并联后的等效劲度系数k 并=k 1+k 2。
4、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体,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 t a n θ=μ时最省力,F mg=+μμ1min 2。
若平面换成倾角为α的斜面后,推力与斜面夹角满足关系tan θ=μ时,F mg =+μαμcos 1min 2。
5、两个靠在一起的物体A 和B ,质量为m 1、m 2,放在同一光滑平面上,当A 受到水平推力F 作用后,A 对B 的作用力为+m Fm m 212。
平面虽不光滑,但A 、B 与平面间存在相同的摩擦因数时上述结论成立,斜面取代平面。
只要推力F 与斜面平行,F 大于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分力之和时同样成立。
6、若由质量为m 1、m 2、m 3……加速度分别是a 1、a 2、a 3……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则合外力 F = m 1a 1+m 2a 2+m 3a 3+……7、支持面对支持物的支持力随系统的加速度而变化。
若系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 ,则支持力N 为m (g +a );若系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 ,则支持力N 为m (g -a )(要求a ≤g )。
8、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高≥v gl ;绳改成杆后,则v 最高≥0均可,在最高点最高>v gl 时,杆拉物体;最高<v gl 时杆支持物体。
高中物理公式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一、力学公式1、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2、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0F 或0=∑xF0=∑yF5. 万有引力: 221r m m GF = 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G m h R Mm =+2)(向ma h R Tm h R m h R V =+=+=+)(4)()(22222πω=+=2)(h R GM a 向)(4)()(22222h R Th R h R V +=+=+πω、=24π地球GM 定值=+23)(Th R 即开普勒第三定律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 g = G MR2俗称黄金式 6、第一宇宙速度 G 2R Mm = m V R2V=gR R GM =/ 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高中物理摩擦力计算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高中物理摩擦力计算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摩擦力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它在解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计算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是由摩擦力等于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中较小者决定的。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一道典型的题目是: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和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
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需要计算的是静摩擦力。
根据公式,静摩擦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垂直分量,即静摩擦力=物体质量×重力加速度。
代入数值计算,静摩擦力=5kg×9.8m/s²=49N。
二、注意事项1. 摩擦系数的选择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法向压力之比。
在解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摩擦系数。
常见的摩擦系数有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它们的数值大小不同。
在计算摩擦力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摩擦系数。
例如,一道题目给出了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摩擦系数为0.3,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明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我们可以根据常见的摩擦系数范围选择一个合适的摩擦系数。
通常情况下,静摩擦系数的数值要大于动摩擦系数,因此我们可以选择0.3作为静摩擦系数进行计算。
2.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如果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是向右,则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左;如果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是向左,则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右。
例如,一道题目给出了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高考物理常用公式

高考物理常用公式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 - G=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f=μN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 - 浮力F浮=ρ液gV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 - 压强p=F/S;液体压强p=ρgh胡克定律 - 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 F=Gm1m2/r^2近地卫星 - mg=G(M+m)/r^2第一宇宙速度 - mg=mV^2/R行星密度 - ρ=3M/4πR^3双星系统 - F=Gm1m2/r^2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 F合=F1^2+F2^2+2F1F2cosαF2sinα tanθ=F1cosα+F2cosα F合=√(F1^2+F2^2+2F1F2cosα)正交分解法 - Fx=Fcosα Fy=Fsinα力矩 - M=FL(不要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或ΣFx=0 ΣFy=0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 M合=0或M逆=M顺共面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M合=01.3 动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 F合=ma或a=F/m 或ΣFx=maΣFy=ma 向心力 - F=mω^2R 或F=GmM/R^2牛顿第三定律 - F=F'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 s=vt匀变速直线运动 - v=(v0+v)/2 a=(v-v0)/t s=vt+1/2at^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 v^2-v0^2=2as s=v0t+1/2at^2 平均速度:v=(v0+v)/2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 - G=mg(其中g随高度和纬度变化)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f=μN 静摩擦力:O≤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 - 浮力F浮=ρ液gV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 - 压强p=F/S;液体压强p=ρgh胡克定律 - 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 F=Gm1m2/r^2近地卫星 - mg=G(M+m)/r^2第一宇宙速度 - mg=mV^2/R行星密度 - ρ=3M/4πR^3双星系统 - F=Gm1m2/r^2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 F合=F1^2+F2^2+2F1F2cosαF2sinα tanθ=F1cosα+F2cosα F合=√(F1^2+F2^2+2F1F2cosα)正交分解法 - Fx=Fcosα Fy=Fsinα力矩 - M=FL(不要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或ΣFx=0 ΣFy=0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 M合=0或M逆=M顺共面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M合=01.3 动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 F合=ma或a=F/m 或ΣFx=maΣFy=ma 向心力 - F=mω^2R 或F=GmM/R^2牛顿第三定律 - F=F'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 s=vt匀变速直线运动 - v=(v0+v)/2 a=(v-v0)/t s=vt+1/2at^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 v^2-v0^2=2as s=v0t+1/2at^2 平均速度:v=(v0+v)/2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改正了公式中的排版错误,对每个公式进行了简洁明了的表述。
高中物理_第10讲 摩擦力(解析版)

第10讲摩擦力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7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滑动摩擦力及其公式;2.滑动摩擦因数;3.静摩擦力及最大值。
■知识点一: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即F f =。
F压表示,μ是比例系数,叫作。
μ的值跟接触面的和有关。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知识点二:静摩擦力(1)定义:在一个面上推(拉)物体而没有推(拉)动物体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 ,而没有 ,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跟物体 的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改变而改变。
当物体静止时,静摩擦力的大小总等于使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即存在最大静摩擦力F max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 。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
【参考答案】1.滑动摩擦力(1)相对滑动、相对运动(2)沿着、相对运动(3)成正比、μF 压、压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材料、粗糙程度(4)相对运动。
二.静摩擦力(1)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对运动(2)相对运动趋势(3)0<F ≤F max(4)相对运动趋势教材习题01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有些地方用雪橇作为运输工具。
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车上木料的总质量为34.910kg 。
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g 取10N /kg 。
(μ=0.02)解题方法 ①确定是滑动摩擦力还静摩擦力; ②根据相应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答案】980N教材习题02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果受解题方法 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到摩擦力,摩擦力朝什么方向?(1)瓶子静止在粗糙水平桌上面;(2)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3)瓶子被瓶口朝上握在手中静止;(4)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扶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高中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内容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内容归纳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摩擦力内容归纳》,供大家学习参考!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遭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知道。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同等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别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成效: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能够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形需结合运动情形与安稳条件加以肯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形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成效: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多是动力,也多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所有力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种力,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高中物理摩擦因数公式(一)

高中物理摩擦因数公式(一)高中物理摩擦因数公式1. 摩擦力公式摩擦力是由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摩擦力(F)= 摩擦因数(μ)× 法向压力(N)其中,摩擦因数(μ)是一个无量纲量,代表了两种物体之间的摩擦程度;法向压力(N)是两个物体接触面上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2. 静摩擦力公式当物体不发生相对滑动时,我们称之为静摩擦状态。
在静摩擦状态下,静摩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静摩擦力(Fs)≤ μs × 法向压力(N)其中,μs是静摩擦因数,代表了两种物体之间在静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程度。
3. 动摩擦力公式当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我们称之为动摩擦状态。
在动摩擦状态下,动摩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动摩擦力(Fd)= μd × 法向压力(N)其中,μd是动摩擦因数,代表了两种物体之间在动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程度。
示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施加一个力使其刚好开始移动。
如果我们想计算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假设木块的质量为2kg,重力加速度为10m/s²,则法向压力可以计算为:法向压力(N)= 质量(m)× 重力加速度(g)= 2 kg × 10m/s² = 20 N假设木块和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动摩擦因数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计算结果:静摩擦力(Fs)≤ μs × 法向压力(N)≤ × 20 N ≤ 10 N动摩擦力(Fd)= μd × 法向压力(N)= × 20 N = 6 N因此,木块在静摩擦状态下所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为10 N,在动摩擦状态下所受的动摩擦力为6 N。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并在物理学问题中应用。
它们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不知道各位同学是否还是要高中生活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必背公式,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好物理!第一章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2.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4. 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5.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一、运动学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1. 速度 - 时间公式。
- 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2. 位移 - 时间公式。
- x = 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
3. 速度 - 位移公式。
- v^2-v_0^2=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1.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可以表示为¯v=v_(t)/(2)(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2. 位移差公式。
- Δ x = aT^2- 其中Δ x是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T是时间间隔。
二、力学公式。
(一)重力相关公式。
1. 重力公式。
- G = mg- 这里G表示重力,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g = 9.8m/s^2,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m/s^2)(二)弹力相关公式(胡克定律)1. 胡克定律公式。
- F = kx- 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三)摩擦力相关公式。
1. 滑动摩擦力公式。
- F_f=μ F_N- 这里F_f是滑动摩擦力,μ是动摩擦因数,F_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2. 静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 F_f静≤ F_max,其中F_max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_max≈μ F_N。
(四)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分析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是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
摩擦力的特点包括: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接触的方向相反; -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接触的表面积以及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成正比;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有关。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其他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摩擦力计算公式摩擦力计算公式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因数,N表示两个物体接触的压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根据两个物体之间是否相对运动,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施加在物体上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相等,即f静= μ静 × N。
其中,μ静为静摩擦因数。
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施加在物体上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无关,即f动= μ动 × N。
其中,μ动为动摩擦因数。
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摩擦因数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材质物体的材质对摩擦因数有很大影响。
例如,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因数一般较小,而金属与木材之间的摩擦因数较大。
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因数也就越大。
温度一般情况下,摩擦因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当温度较高时,物体表面容易产生润滑膜,减小了摩擦因数。
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因数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不同材质之间的摩擦因数。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水平面,并在其上放置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
2. 给第一个物体以微小的推力,使其开始运动,并记录下此时的推力大小。
3. 不断增加推力,直到第一个物体开始与第二个物体产生相对滑动。
4. 记录两个物体开始相对滑动时的推力大小。
5. 根据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的推力大小,可以计算出摩擦因数。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大全(精选课件)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大全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大全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 / 1。
高三复习“摩擦力”物理公式大全

2019年高三复习“摩擦力”物理公式大全根据广大考生的需求,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整理了2019年高三复习摩擦力物理公式大全,欢迎大家关注!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