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小说阅读
中考小小说阅读指导
![中考小小说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3b78598d4d8d15abe234ec8.png)
中考小小说阅读指导【考点综述】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构成、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阅读一直是语文中考盛筵上不可或缺的主菜。
它的考查也是围绕着故事情节的构成方法、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等方面来进行的。
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近几年来,短小精悍、立意新颖的小小说阅读一直备受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
在备考复习中,自然不可忽视。
其常见的考点有:一、把握文意概括故事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这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它涉及对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等知识的把握和应用。
它既可指文本局部整体,亦可指文本全部整体。
常见题型: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②概括小说叙写了几件事;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④找出体现主题的句子或概括小说的主旨;⑤概括小说中某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事迹;⑥对文中某些人、某些事的特点、前后照应的关系加以解说;⑦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形式有三大类:填空、表述与判断选择。
阅读小说时,首先要从分析情节入手,理清故事脉络,弄明白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为什么、做了什么事这几个关键问题。
二、评价人物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作品)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小说本身包含的丰富的社会意义都体现在人物身上,只有正确把握,才能深入领悟小说的生活与社会价值。
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拼凑起来的角色,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
所以分析人物性格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而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是多样的,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这些都必须细心体会和领悟。
常见题型: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②分析人物塑造的方法;③评价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④补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捞月亮的母亲》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捞月亮的母亲》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03ec1cbe23482fb5da4c24.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捞月亮的母亲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
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
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逐,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栓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路上了归途。
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来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
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阅读doc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阅读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9e91fe551810a6f52486a0.png)
一、开掘主题。
5.理解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第一:要会寻找、挑选小说中的优美、精辟的语句。
具体表现为:①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②含蓄烘托主题的句子;③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寻找方法:①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⑦到文章结尾处去找;③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
第二:鉴赏这些优美、精辟的语句,当然要理解体会它们的含义,挖掘它隐含在精彩背面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四、例文剖析(一)三顾茅庐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紫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又看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料到,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封信,与张、关快快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
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0f82964f242336c1eb95ee2.png)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 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 “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 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 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 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 感情。
八、 根据详略,把握记叙文的要点。
一般来说,能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情 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略。例如朱自清 的《背影》中数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 的是第二次在车站送别场面中,父亲买橘 子爬铁道时的背影,生动地表现了文章 “父爱子”的主题。阅读时,注意文章的 详略安排,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中心。
九、 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为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 人名或物名前加一个吸引眼球的形容词。 《丑兵》 为了突出主旨,引发读者的思考,通常在 题目中设置“题眼”。 《长在心上的眼睛》
二 记叙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 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 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小说阅读
考点:
一、概括内容 二、心路历程 三、分析技法 四、品味语言 五、人物分析
一、小说的题目
1、 人:《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 2、物:《羚羊木雕》、《蒲柳人家》 3、事:《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 纳谏》 引用 数据 地点 主旨 线索
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 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 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 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孤独之旅》、以杜小康心灵成 长历程为线索组织材料。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 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 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 “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7fe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b.png)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真题及答案第一篇:小说阅读1、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阅读以下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并回答问题。
《狂人日记》......2、根据上述短篇小说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如何?问题三:主人公为什么被认为是疯子?答案:问题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任天辉。
问题二:主人公的精神状态非常紊乱,他在日记中不断地表达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问题三:主人公被认为是疯子,是因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愤怒,导致他行为异常。
第二篇:散文阅读1、散文是一种文体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情感、抒发作者的心情。
请阅读以下散文,并回答问题。
《雨巷》......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有什么特别之处?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散文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答案:问题一:散文中的“雨巷”是一个狭窄的巷子,它经常被雨水所淹没,因此给人一种潮湿、阴暗的感觉。
问题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问题三:散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容雨巷的景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和寂寞。
第三篇:诗歌阅读1、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请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2、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什么意象?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问题三: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答案:问题一:诗歌中的鹳雀楼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壮丽、高远的景色,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卓越的向往。
问题二: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江山历史的思考。
问题三: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容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总结:通过对以上三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方法指导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4d250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d.png)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方法
指导
其次,了解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分析故事的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小说的起承转合,分析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这有利于我们理清故事线索,把握故事的发展趋势。
再次,善于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是故事的灵魂,也是读者与故事产生共鸣的重要部分。
在阅读小说时,要仔细观察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揭示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以上就是现代文阅读小说的一些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复习语文有所帮助。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多读多练,多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考点,取得好的成绩。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语文中考预测小说阅读指导全国通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预测小说阅读指导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44735f011ca300a6c390a8.png)
预测•小说阅读指导【导读】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它截取生活里的一个片段或场景,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
近年来,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小小说,因其短小精干、寄意深远,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等特点,被各地中考命题者所青睐。
怎样才能在小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把握要旨,击中命题目标呢?阅读小小说可以采用五步分析法:通过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阅读和鉴赏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挖掘作品主题和品味艺术特色。
1.把握故事情节关于把握故事情节,常见的题型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
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
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
2.揣摩人物形象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②指出塑造人物的方法;③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
3.理解环境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描写。
关于环境描写,常见的题型主要有:①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
4.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而小说的主题就寓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中考现代文小说阅读之《舵链》
![中考现代文小说阅读之《舵链》](https://img.taocdn.com/s3/m/0ef9253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a.png)
舵链1. 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
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
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2. 司令部安排我去石砬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3.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
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
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
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
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长,过不过?”“怎么过?”“爬!”“多大把握?”“没有。
”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
4. 班长立刻转身对兵们吩咐:“我先上。
等会儿你们拉住我腰上的绳,一点点放,不能松,也不能紧……”“班长!我先上!”矮个子兵跳出来大叫。
“你体格差,我先上。
”班长说。
“你是班长,你得在这儿指挥!”矮个子兵喊。
理由似乎很充分,班长愣了一下。
5.风在肆虐,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6.突然,班长叫了起来,矮个子兵已绑着绳子,向船头爬去了。
我和马参谋长一个箭步,一起抓住绳子。
7. 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
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
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
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
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8. 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9.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掌着绳子往回走。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
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
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
矮个子兵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10. 班长蹲下呜呜地哭。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5f93a5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d.png)
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1、外貌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 理状态或性格等。 2、神态、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 物的心情或性格,精神品质等。 3、人物描写整体上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 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 行; 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 社会的不公; 三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 的可贵品质。(4分)
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 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 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 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 ③为人正直。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 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1)单线型结构 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 开情节,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线型结构。尤其因为篇幅短 小,常用于中、短篇小说中,甚至长篇小说用得也相对较多。 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也只 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 (2)双线型结构 构成小说情节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 点来连接。如《智取生辰纲》中的“双线”:明线——杨志押送 生辰纲。暗线: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 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如何寻找线索
标题判“线”:很多文章标题会揭示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以物求“线”: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 时空缀“线”:注意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以情寻“线”:注意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 关键句“线”:注意开头句、结尾句、议论句、抒情句、中心句。 反复出“线”: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词语和句子。 文体隐“线”:叙事散文常以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 游记散文常以游踪为线,抒情散文常以情感为线。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855efa01a37f111f1855b56.png)
中考小说阅读指导【考察热点】中考对小小说内容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1.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贴近学生生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2.注重对整体感知、理解领悟和创造能力的考查。
主观性试题比重不断上升。
3.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领悟以及表述阅读心得的题逐渐增多。
【考点解读】欣赏文学作品,要侧重主观体验。
小说的欣赏重点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故事情节的梳理、环境描写的分析,其次还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下面围绕这几个方面谈谈。
1.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把握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的基础,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常见的题型有:(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
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
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
另外概括小说的主题,还应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一起考虑。
有时候,会考察小说情节的特点,小说情节的特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扣人心弦,一波三折;二是平实自然,娓娓道来。
2.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中考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1.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1.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127fa6581b6bd97e19eaad.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灿烂的红柳花》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的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
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伤势较重的同事,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
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
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胡杨林里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
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
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
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
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
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
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
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
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1.选文段两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2.选文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两句的表达效果哪句更好?说明理由A.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指导题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指导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ae8cc79563c1ec5da71d2.png)
带缺口的馒头1.(2)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下跪诉说缘由。
(4)尤小翠饿死,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
(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2.文中通过“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双眼惊恐而哀怜”“有气无力”等一系列的肖像描写,表明小女孩十分饥饿、极其衰弱、贫困无助;而带头交还馒头的行为描写,明白事理的语言描写,“稚气的笑”的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女孩聪明懂事、朴实善良、深明大义。
(共有两个层次的答题要点。
能够结合内容,答出“饥饿”“衰弱”“懂事”即可,共2分)3. 第一次“跪”,不仅表现了少校对于饥民的理解同情,而且表现了少校祈盼饥民理解前线无粮的极度困境的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第二次“跪”,深深地表现了少校对小女孩满怀敬意而又歉疚痛心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共2分)4. “馒头的故事”体现了为维护民族大义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高度的民族团结精神。
把故事讲下去,不仅要我们明白这种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且要我们能够把这种精神永久地传承下去。
(意思对即可,共2分)《守桥》1、发展:老葛拉不动卡在桥洞口桃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石桥危在旦夕高潮: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
2、①交待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1)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桃树卡在洞口时内心的震惊与担心,表现出形势的危急,以及老葛准确的预见性和强烈的责任心。
(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校长在听到老葛的要求竟然是再给孩子们上一堂课时,由不解到理解再到心生敬佩的心理变化过程。
4、(1)"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2)"守桥"概括了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
(3)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掘主题。
5.理解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第一:要会寻找、挑选小说中的优美、精辟的语句。
具体表现为:①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②含蓄烘托主题的句子;③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寻找方法:①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⑦到文章结尾处去找;③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
第二:鉴赏这些优美、精辟的语句,当然要理解体会它们的含义,挖掘它隐含在精彩背面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四、例文剖析(一)三顾茅庐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紫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又看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料到,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封信,与张、关快快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
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能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一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丈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
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外等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议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1.依据本文的内容,动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
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__________。
关羽:__________。
张飞:__________。
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名言]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陈寿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卡片] 关于修养的名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刘玄德三顾茅庐。
2.兴复汉室3.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4.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5.①为二顾孔明未见埋下伏笔;②表现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③暗示诸葛亮虽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二)高等教育司玉笙(1)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2)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
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
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就行。
(3)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蓬布。
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4)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
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
(5)在露天仓垛里,强查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来过,他已成了个水人儿。
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未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
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6)强就当了经理。
(7)公司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丈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
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
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
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
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8)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强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9)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10)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淡一项合作项目。
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啊,咱得好好接待。
强说,对头。
(11)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12)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13)那外商一愣,说,会的。
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14)外商就道了一声“0K”。
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15)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
所有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16)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
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17)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招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18)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19)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
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
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1.第(5)节中,老板让强管理一个公司,他认为“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请写出“那种东西”所指的具体内容。
2.第(7)节中,本家哥所说的“良心”与强所说的“良心”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写出两人所说的“良心”各自的具体含义。
3.请举例说明小说主人公强身上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至少答出3点)4.根据小说内容,具体说说小说标题“高等教育”的内涵。
5.你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教育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不超过100字)参考答案1.“那种东西”是指强身上体现出来的敬业、诚实的品格。
2.本家哥所说的“良心”是指人应该知恩图报;强所说的“良心”是指人应该做好自己应做的事。
3.①强对本家哥说要瞧得起自己,体现了他的自尊。
(与外商洽谈合作项目时,用汉语而不用英语,体现其自尊,或民族自尊,或爱国心等)②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体现了他的勤俭。
③暴风雨中主动加固被掀起的蓬布,体现了他的敬业。
④老板要为他加薪,他说他只是看看他修补的蓬布牢不牢,体现了他的诚实。
⑤他拒绝了带他进城的本家哥求职的要求,体现了他不徇私情。
⑥面对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的人不服,没有打击他们,而是说服他们,体现了他胸怀宽广。
4.“高等教育”是指包括诚实、勤俭、敬业等在内的人的品格教育。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