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人文地理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30)

1.文化区及其类型

2.人口迁移理论

3.城市化

4.文化景观

5.地理物象

6.国家

二、简答题:(40)

1.二战之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

3.试述旅游规划的层次和内容。

4.简述霍伊特的扇形理论。

三、论述题:(30)

试论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

【答案】

一、名词解释:(30)

1.文化区及其类型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在地球表面所占据的空间。文化区一般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2.人口迁移理论

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从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专业角度对其成因、机制和运动规律等作了深入探讨,提出很多有影响的理论和模式。比如,拉文斯坦迁移法则;2)1946年美国社会学家吉佛提出“引力”模型;3)20世纪60年代初广为流行的解释个体迁移成因的“推--拉理论”理论;4)美国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T.W.舒尔茨于1962年提出的成本—效益理论;5)美国人口地理学家泽林斯基于1971年提出的流转理论;6)英国经济学家A.刘易斯于1954年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的人口迁移理论

3.城市化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Urbanization)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不

同的学科对于城市化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在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4.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5.地理物象

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用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6.国家

国家是按一种政治功能而组织起来的。它有一个统一政权控制的一定面积的领土和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构成国家的要素有四个:拥有确定的领土,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拥有主权。

二、简答题:(40)

1.二战之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有:

(1)外籍劳工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所产生的根源在于世界范围内劳动力资源供求关系在国与国之间的显著的不平衡。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趋于停滞,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波斯湾沿岸国家此时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并带动了经济全面发展,其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人口素质均难以满足要求,而上述国家出于政治、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又不愿简单地吸纳永久性移民,于是纷纷采用临时性输入劳动力的方式来解决矛盾。与此同时,不少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失业现象严重,向外输出劳动力确实是一条改善经济的有效途径。

(2)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从1951年的100多万人,增至1965年的980万人,1981年的1300万人,1994年初达到2300万人。在1990-2000年间,每年都有超过1,300万人成为难民。

(3)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经济发达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以优厚的经济待遇、较好的科研条件以及移民手段,吸引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人才。新加坡、韩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也采取措施吸引人才。菲律宾、巴基斯坦、埃及、印度等国家人才外流较多。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改变: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则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即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穷国迁往富国。

2.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

(1)处延性

外延性即语言是呈波状向外放射,逐渐扩大语言圈域,通常语言留域都是由小到大向外延伸(个别语言圈也有日趋缩小的)。

(2)连续性

语言的连续性是指语言向外延伸的过程。语言是逐渐向相邻地区扩展,再通过外延地区向其相邻地区传播,故语言在地区分布上有连续性特点。语言向远离语言源地的传播,是通过人的移动(如英语传到美洲),人对人逐渐向外延伸的。

(3)层序性

由于语言是呈波状扩散,对某些地区来说就有多次重复的层序性。早期传入的古老语

言和后来传入的新语言有着不同的层序性,往往新语言是在古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差别很大。如有些青年人不懂古语,有些老年人不懂新语。

(4)复合性

是指语言在扩展接触中,一种语言吸收其它语言成分,形成复合语言,如日语用片假名书写的外来语就是复合语。

(5)竞争性

在传播过程中二种以上语言同时存在就会产生竞争和排它现象。

(6)演化性

语言通常是由单纯表现进入复杂表现。以“雨”来说可演化为“春雨”、“梅雨”、“暴雨”、“台风雨”……,使其含义有很大的变化,并逐渐增加了新义,例如“酸雨”一词是随着人们对环境状况的认识而出现的。

(7)阶层性

语言传播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身份的不同,使语言有了明显的阶层性。如同一语义语言,在封建社会对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则有不同的称谓。

3.试述旅游规划的层次和内容。

旅游规划按性质可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旅游开发规划是在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设施建设项目所做的进一步安排,是旅游发展规划的落实与细化,一般为五年以下短期计划。旅游开发规划包括旅游地(区)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旅游项目规划。旅游区规划是指对(包括旅游度假区、游览区等各类形式)的开发建设所做的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指对特定行程、线路内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合所做的规划。旅游项目规划是指对一组具有独立功能的项目所做的开发规划。

4.简述霍伊特的扇形理论。

霍伊特在其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Linear Accessibilty)和定向惯性(DirectionalInertia)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他把中心的易达性称为基本的易达性,把沿着辐射运输路线所增加的易达性称为附加易达性。当人口增多,贫民不能朝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发展时,也会循着不受阻的方向作放射式发展,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或楔形。

三、论述题:(30)

试论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由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殖民体系,形成了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和前苏联取代了所有其它列强,成为世界上真正的超级大国。由于美国固有的霸权主义和前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以及各自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当他们并肩消灭了共同的敌人后,便按照大国的势力范围构筑各自的帝国。于是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地缘政治对抗。这种对抗的形式是“冷战”,主要手段是军备竞赛和武力威胁,争夺重点在欧洲大陆和亚洲边缘地区,其影响涉及到世界每个角落。于是在战后最初20年内,美苏共同构筑了“海洋世界”与“大陆世界’相对抗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第二阶段:一强多极的多极化格局。两极对抗的格局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逐渐解体,形成了多极化的格局。

①对两极格局第一个重要冲击就是新中国的崛起。新中国的诞生,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