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复习重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物性学
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包括食品原料)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
2、物理性质对食品口感的影响更大。
3、分散系统组成:分散相,分散介质(也称连续相)。
4、连续相决定了食品的基本口感,分散相是食品细微口感差别的决定性因素。
5、多相乳胶体(multilayer emulsion),把(O/W)或(W/O)型乳胶体整个看成一个连续相,再向其中加入水或油后,得到的一种均一体系。包括W/O/W 或O/W/O型乳胶体。
6、乳胶体类型的判断:
①稀释法:将1滴乳胶液滴滴入水中,如果它能扩散到整个水中,就是O/W型,反之就是W/O型。
②导电法:水和油的导电性质有很大差异,用电流计的两极插入乳胶液中,入会路线是通电,则为O/W型,反之为W/O型。
③色素染色法:利用色素是否溶解于连续相来判断。用不溶于油的水溶性色素(如甲基橙)加入乳胶体中,如果
溶解,则为O/W型,反之为W/O型。
7、凝胶的形成机理:由纤维状高分子相互缠结,或分子间键结合,得到三维的立体网络结构而形成。水保持在网络的网格中,全体失去流动性质。
8、离浆:凝胶经过一段时间放置后,网格会逐渐收缩,并把网格中的水挤出来。
9、流变学(rheology):研究物质在力作用下变性或流动,以及力的作用时间对变形的影响的科学。
10、黏度的概念(viscosity):流体在流动时,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称为黏性。黏性是表征流体流动性质的指标。
11、黏性产生的原因:从微观上讲就是流体受力作用,其质点间作相对运动时产生阻力的性质。这种阻力来自内部分子运动和分子引力。
12、黏度的值等于流体在剪切速率为 1 s-1时所产生的剪切力,单位是Pa・s (泊),常用单位有厘泊(cP)。
13、牛顿流体:凡是符合牛顿流动状态方程的液体(n=1),即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流体(黏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称为牛顿流体。
特点: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黏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14、假塑性流体(pseudoplastic flow):流动状态方程中,当0 特点:无屈服应力(T 0,即应力应 15、 大部分液态食品都是假塑性流体。 随着温度的升高,k 值降低,表明高温会降低液体的黏度。这是因为升高温度,有利于液体分子的运动,使其阻碍 应力作用的阻力减小。 n 值越大,随着流速的增加,黏滞阻力增加越慢,这是因为 n 越大,液体内部构造越弱,随着剪切流速的增大,其 内部分子结合而形成的阻力由于构造破坏而减少的缘故。 (n 越接近1,流体越接近牛顿流体;n 越小,液体的表观 黏度越大,越黏稠。) 16、 胀塑性流体(dilatant flow ):流动状态方程中,当 n>1时,即表观黏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时, 称为胀塑性流体,也称为剪切增稠流体。(生淀粉糊) 特点:无屈服应力,即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坐标原点;随着剪切流速的增加,表观黏度增加。 17、剪切稀化的解释:液体中的链状巨大的高分子胶体粒子,在静止或低流速时,互相勾挂缠结,黏度较大。但当 流速增大时 (剪切应力作用),使得比较散乱的链状粒子滚动旋转而收缩成团,减少了互相的勾挂,黏度降低。 18、剪切增稠的解释:当施加应力较小时,由于水的滑动和流动作用,胶体糊表现出的黏性阻力较小。可是如果用 力搅动,那么处于致密排列的粒子就会成为多孔隙的疏松排列构造,原来的水分再也不能填满粒子之间的间隙、粒 子与粒子间的黏性阻力就会骤然增加,甚至失去流动的性质。 19、 触变性流体(thixotropy ):代表性的食品有西红柿调味酱、蛋黄酱、加糖炼乳等。 特点:振动、摇动流动性增加;加载曲线在卸载曲线之上,并形成了与流动时间有关的履历 曲线(滞变回环)。 20、 呈现触变现象的食品口感比较柔和,爽口,不黏牙。 机理: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粒子之间形成的结合构造受到破坏,因此黏性减少。但 这些粒子间结合构造在停止应力作用时,恢复需要一段时间,逐渐形成。因此,剪切 着流速的增加,表观黏度减少,即 变曲线通过坐标原点;随 剪切稀化。 速率减慢时的曲线在前次增加曲线的下方,形成了与流动时间有关的履历曲线 21、胶变性流体(rheopexy):典型食品:面团,糯米团、牛筋 特点:振动、摇动流动性减弱;加载曲线在卸载曲线之下,也能形成与流动时间有关的履历曲线 23、E.屈服点(yield point):当载荷增加,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应力不再增加,而应变依然增加时的应力。 24、F.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应变和应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有限范围内不再保持时的应力点的应力。 25、H.生物屈服点: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开始减少或应变不再随应力变化的点。一般生鲜食品都具有生物屈服 点,在此点处,物质的细胞构造开始受到破坏。 26、 G.破断点:在应力一应变曲线上,当作用力引起物质破碎或断裂的点。 27、 H.脆性断裂:屈服点与断裂点几乎一致的断裂情况。 28、 I.延性断裂:指塑性变形之后的断裂。 29、 J.断裂能:应力在断裂前所作的功。表示应力一应变曲线与横坐标包围的面积。 30、 K.刚度:当变形未超过弹性极限时,应力一应变曲线的斜率。 31、 S.应力松弛:试料在瞬时变形后,并保持变形时,应力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的过程。 32、 拽丝性(thread forming property):是物体黏性和弹性双重性质的表现。 将直径为1 mm 的玻璃棒浸入液体 然后再以5 cm/s 的速度提起,用液体丝在断掉前可拉出的程度表示曳丝性的大小。 33、维森伯格效应(Weissenberg effect) 表象:将某些液体放入圆桶形容器中,垂直于液面插入一玻璃棒,当急速转动玻璃棒或容器时,可观察到液 体会缠绕玻璃棒而 上,在棒周围形成隆起于液面的冢状液柱。 原因:由于液体具有的弹性,使得棒在旋转时,缠绕在棒上的液体将周围的液体不断拉向中心,而内部的液 体则把拉向中心的 液体向上顶,而形成了沿棒而上的现象。 (滞变回环)。 22、 A :脆性材料; B:具有屈服点的韧性材料; C:不具有屈服点的韧性材;*h 1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