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审美活动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集体审美意识 松、竹、兰、梅
没有两张完全相 同的树叶
自然审美---人与自然的契合
中国:“雪后寻梅,霜前访菊”, “与竹同清,与燕同语,与桃李同笑”。
西方:“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 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黑格尔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一表现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自然事物反映 生活意识
艺术审美
生活审美
自然审美
生活审美、艺术审美和自然审美 的特点
(一)生活审美的特点
生活审美,是审美主体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人物、 事件、社会现象以及某些相关自然事物所进行的 审美活动。
生活审美的特点主要是现实 性和反思性。
生活审美的现实性,就是说这种审美是同社会 生活的现实发展与主体自身的实际经历密切相关 的,因而也就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各个发展环节与阶段进程(从外界现象到心理世 界)等等相关,也与生活主体的现实需要、利害 关系及生活理想愿望等等相关。
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页、25页、126页、28页)
歌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艺术应是“显出特 征的整体”,“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 话。”(《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7页) 同时他也强调人的整体性,“艺术作品必须向人 的这个整体说话”,以人的整体感应艺术整体, 这就构成了艺术审美的整体性。
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感性生命直接关联的生命 的需要。 审美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 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评价。 审美活动对对象的把握还是一种感性把握。
审美活动的本质
1.审美活动不等于认识活动
认识活动是一种艰苦的、理性的、逻辑的活动,而审美 活动是一种轻松的享受,一种感性的、情感的活动。
酒》 李白
—— 《将进
艺术家通过审美反思,把自己记忆中珍藏的经 历开发出来,重新自觉地生活或体验一次,品味 一次,把经历的社会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转化为 艺术世界;哲学家通过理性反思,把经验世界提 升为理性世界;历史学家则凭回忆思考将记忆中 和记载中的以往现实写成史书。
(二)艺术审美的特点
艺术审美,也就是艺术欣赏(或鉴赏),它是 一种基于生活经验的心理感应和领悟理解活动。艺 术审美是最复杂的审美活动。
意识有主观性与客观性两个方面的性质 审美意识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对生活与自然的审美心理也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生活审美带有明显的较强的主观性 自然审美在许多情况下主观性不明显
自然审美的主观性
一种是托物言志和寓情于 景的主动状态
二是触景生情的被动状态 或静观状态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1.艺术审美的感应性,就是进入艺术境界之后, 以欣赏者之心感应作者之心或作品意蕴。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 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下》)
完形心理学就认为经验是一个不可分析的整体, 一旦分析为多种要素,经验就失去原来的性质与 功能。德国完形心理学家苛勒指出了经验的整体 性、有机性、顿悟性。“顿悟”就是以掌握的一 项经验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自然审美以自然为注意对象,形成以自然物 意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自然审美 场
生活审美以人的行为活动为注意对象,形成 以人物形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生 活审美场
生活审美的视野要涉及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但中心是人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 相关因素或条件出现
自然审美以自然景物为中心注意对象
生活审美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反思性。这种反 思是自我的审美反思或自审。它有异于艺术审美 和自然审美的直觉领悟性。
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具有代表性,他们虽注意 眼前所感,但更注意在生活历程中掌握的某一阶 段的生活,他们主要借助于回忆反思来复现那一 阶段生活,充分地感受和理解它,使它在头脑中 成为被深思熟虑过的整体,将它审美化、艺术化, 以便作出艺术表现。
4.艺术审美的第四个特点是理想性。艺术审 美的理想性是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中具有超越现 实、通过自由的再创造想象进入审美理想与生活 理想的境界,获得较高的和丰富的精神享受。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神”、“意”、“滋 味”、意境、神韵、境界等,都表现了一种艺术 理想或审美理想的追求,这是通过主体与对象双 方的作用而达到的互通境界。
艺术审美的 主要特点
感应性(包括入境、体味、共鸣等)
领悟性(包括直觉、体验、设身处地 地类比等)
整体性(包括对生活感受、评价、情 感态度、欲求、思想意图等等方面的 综合理解)
理想性(包括超现实性、想象再创造 的随意性、审美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多层性(即包括不同层次的审美,有 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之别)
第二章 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
从现象上看,把日常生活中的欣赏活动及艺术欣 赏活动称为审美活动,把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在 闲暇中对色、形、声等所造成的美感的享受称为 审美活动。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存活动、认识活动、宗 教信仰活动与社会交往活动等是非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的特征
1.超功利性特征
生活审美场中出现的自然与在自然审美场中 的自然不同。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对生活环境的自然事物 的表现,而对自然物的独立表现则出现较晚。
黄山
宋代郭熙《早春图》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 为毛发,以云烟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 而华,得云烟而秀媚。
这里的功利性是狭义的,指的是物质功利性。审美活 动的超功利性,使它与一切有着直接或间接功利目的的 活动相区别。
2.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指的是人所具有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 有目的地活动的特征。
3.感性特征
(感性是指一种与人的感性生命--生理欲求、情感、个性等人性的自然状态、人性的根基相联系的状。)
——郭熙 《林泉高致》
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二》
《岳阳楼记》
其把宠则登此渔静浮皓而郁岸锦沙一上波至
喜酒辱有斯乐歌影光月或郁芷鳞鸥碧下澜若
洋临皆心楼何互沉跃千长青汀游翔万天不春
洋风忘旷也极答璧金里烟青兰泳集顷光惊和
3.艺术审美的第三个特点是理解的整体性。 这个整体性包含着多方面性,是多方面性的整和, 但不是多方面因素的相加;它包括生活感受和审 美感受、情感态度和审美评价、生活欲求和思想 意图、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等等方面的理解。它 具有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多因性、有机性 和整体性,同时又包含着理想性。
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事物是对立统一体,艺 术也是这样:“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 和谐”,“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 于模仿自然。”(《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三)自然审美特点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自然审美:
一、论述自然审美在历史上的发生过程,从而探 究自然审美的发生
二、将自然审美同生活审美与艺术审美对照,揭 示自然审美的心理活动、意识结构和价值发生
自然审美场与生活审美场的 发生与形成不同
一是主体与对象构成的现实关系
审美场
二是对象进入心理而形成的审美 心理场
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 需要是每个正常的生活主体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 强烈提出的。因此,对生活的审美中常常有或隐 或显的需要在起着强有力的支配作用。这可以在 艺术作品中看到证据。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瓦文 尔作 登品 湖最 林早 中的
我是它的圆石岸,
飘拂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亨利·大卫·梭罗 : 1817年—1862年,十九世纪 最广为人知的美国作家之一。 “简单而馥郁”的短暂一生 “孤独而芬芳”的人格魅力
自然审美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主体心理 上的生活审美意识,但这种审美意识具有多层面 的深层的觉醒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戏剧为了符合
人们的审美需要或理想,不仅在情节与结构的整
一方面要作严格的构思表现,所写的人物和事件
也应适当虚构,“把谎话说得圆”,“求其相似 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 。(引自《诗学·诗艺》,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2年版,第8-9页)
5.艺术审美的第五个特点是多层性。艺术审美 的多层性是指艺术审美由于作品水平不同和审美 主体艺术素养不同而出现不同层次的审美,可分 为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2.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审美活动从本质上看是出自于人的内在需要,与欲望、 兴趣等感性生命的要求相联系,是为达到自己需要的满 足而进行的活动。
审美心灵的激荡
——生活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互动互渗
对自然、生活、艺术三类审美对象的审 美,是人类审美活动最基本的三个方面。这 三方面的审美构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图所 示: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郎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的 符号。理解艺术不是凭理性分析,“为了理解艺
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全部条件就是反应敏锐。 这主要是一种天赋资质,与创造才能有关,但二 者不是同一事物。……因为这是直觉的,所以也 是不可言传的;但是,要自由地应用艺术直觉往 往先要清除心理上的理性偏见,先要清楚那些妨 碍人们反应能力的虚假概念。”(苏珊·郎格:《情
者,,神,!,,,,一。,,,;,,景








岳阳楼
《滕王阁序》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骛 一齐 色飞

滕王阁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神之滴(God’s Drop)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的典是 生范美 活之国 和一现 思,代 想是文 纪梭学 录罗中 。在散
二表现为物我化一,物我全面交融,达“无我之 境” 或自然之境
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心理过程和 心理结构区别
自然审美的心理过程可能 发生多层次的心理效应
一是生活化、社会化 二是人格化、人性化
自然审美中形成的心理结构关系,可以称之 为由“天人感应”到“天人合一”的进行性动态 结构。
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主观性 与客观性的显隐不同
第19页)
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作品整一或圆整的要求: “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 模仿”,“一个美的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 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 小”,《伊利亚特》“这首诗(和一些这类的史 诗)的结构十分完美,它所模仿的行动非常整 一”。他还进一步指出艺术作品有机统一的要求: “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模仿,它所模仿的就只限于 一个完整的行动,里面的事情要有严密的组织, 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 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差异,那 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诗学·诗艺》,人民文
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60-461 页)
艺术审美中的感应,是主体的生活感受、情 感、欲求和意念等等因素与对象的相似或相同的 因素的感应沟通和共振,也就是主体心理力场与 对象中的心理力场(外化表现的力场)的沟通共 振,这就是共鸣。
2.艺术审美的领悟性,就是审美主体对于艺 术作品意蕴的领悟特点,分为渐悟和顿悟。领悟 以审美主体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为基础,是主 体对自己的经验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艺术 作品中表现的类似的经验的类推和相似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