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教师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中教师观的转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模式也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永恒基础,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而这三条都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分不开。而这些又必须依靠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因此,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

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是教育价值观的更新。素质教育是个性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要求全面育人,培养和展现人的良好的内在素质。培养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并以此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其次是教学观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的传授活动,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过程,他不仅要求师生、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沟通与加工,还要有多方的感情交流,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参与教学的权利,要因人施教。再次,教师观也要更新,教师是“人师”即人格之师,要以巨大的人格力量感染教育学生。教师既是教育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和作者和朋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扬奉献精神、民之精神、科学精神,要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想、创造型人格进行创造性劳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科学的、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崭新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

求关键在于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并不断实践与教育工作中。

一、树立面向未来的时间观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就是要从课堂“学会”到课后“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其中包括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尤其是使学生学会做人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由于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的统一,但单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二、树立面向社会的空间观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素质的,所以学校教育就要实现教书育人与管理、服务、环境、活动育人的有机结合,并且要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接轨;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联系。从学生的成长阶段来说,他们受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学校、家庭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同时也是可塑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而教师与学生家长长期处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师只有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感情、互相理解,谋求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社会上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产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心境。

三、树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观

教师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做好“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安排,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里、审美及劳动技能的培养。因此,学校的课堂设置和活动安排都应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服务,真正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协调。

四、树立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观

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学观的基础。正确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不失主导。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承认学生是能动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个性的、有差异的人,师生要通过教学媒体创造一个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成功和收获的体验。

五、坚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创新教育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而且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和思想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而且也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能否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的人才,将成为评价教育成就的尺度,将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身心素质

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造就新世纪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