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汉服简介中国古代服饰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目录
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

2.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 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 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 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 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 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 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 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 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 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 得的。
汉服知识演讲
目录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目录
一、服饰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
•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 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 “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 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 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 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 袍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 服装,其特点是上衣长大, 一般长过膝盖或盖住脚面。 衣领有交领、圆领之分。衣 袖不长,均为窄袖。
• 魏晋之际袍服传入我国南方,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 袴褶 • 袴褶实际上是一种上衣下
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 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 肥腿裤。这种服装原出于 军中,服无定色。袴褶原 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 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 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 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 大,为了行动方便,人们 用锦带在膝盖处系扎,使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 杂裾垂髾女服 • 所谓“纤”,是指一种固
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 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 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 并层层相叠。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 杂裾垂髾女服 • 所谓“髾”,指的是
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 带。由于飘带拖得比 较长,走起路来,如 燕飞舞。到南北朝时, 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 去掉了曳地的飘带, 而将尖角的“燕尾” 加长,使两者合为一 体。
• 例如唐朝对服饰色彩规定:黄 色只有皇帝和皇室亲臣、贵臣 才可穿用,他人穿用则为犯罪, 因此黄色为皇权的特殊象征。
• 另外,还以服装的颜色区分官 职品级:三品以上服紫色,五 品以上服朱色,六品为绿色,
四、隋唐服饰
• 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 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 各一的硬脚。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深衣的基本形 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植物花样, 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秦汉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 渗进服色思想中。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 式。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内 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时 称“三重衣”。
• 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以 长沙马王堆出土实物最为精 美,有直裾(直襟)和曲裾 (三角斜襟式)两种。。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曲裾下裳部分面积加大。穿 上身,静立时衣面悬垂自然 贴体,走动时则裙裳部分膨 大如伞,不束缚脚步。这种 斜领连襟合成锐角的曲裾衣, 便是扬雄《方言》中所说的 “绕衿裙”,是深衣的变体。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上衣下裳。 • 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
满花纹。腰束宽带,腹前垂一 兽头纹样的蔽膝,下着裙裳。 • 上衣在商代通常为窄袖短身, 下裳即裙,下遮开裆裤。衣裳 以宽带束腰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周代衣服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 用矩领。
•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纽扣, 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 挂有玉制饰物,腰带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丝织的叫“大带” 或“绅带”,另一种是皮革的 “革带”。
四、隋唐服饰
• 服装样式的新变化: • 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
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 朝服饰华丽清新。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 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 • 特点:半臂、大袖衫、回鹘装、披帛
节目录
四、隋唐服饰
•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 东舆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 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各级 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 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唐 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立。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 襦裙的发展 • 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后来
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两三尺。 • 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
服装上,女裙讲究材质、色泽、花纹鲜艳华丽。 素白无花的裙子也受到欢迎。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 袍服 • 袍服和深衣的差别是袍服为
上下通裁,深衣是上下分裁 再缝合。
一、原始社会服饰
• 龙山文化 透雕高岭玉凤形佩 • 高岭玉,受沁后呈乳白色,玉质
光滑,片状镂孔透雕。凤鸟头顶 羽冠,曲颈长喙,喙下置一小兽, 凤展翅欲翔,鸟尾卷起,形神兼 备。整器采用镂孔透雕技法琢成, 刻线有力,轮廓清晰,凤身上刻 划的细部装饰愈增华丽,充分显 示出龙山文化时期高超的琢玉技 艺。
• 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 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 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 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 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 国特传的统设文计化观最,为即深把远各的种本艺质术之品源都,看这作种整观个念大产自生然了的一产个物节独,目录
一、服饰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பைடு நூலகம்
•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 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 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 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这正应验了美国人类学家英 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 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 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 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 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由于上衣下裳并不方便,便 有了深衣制的改革。把衣、裳 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 是上下缝合。
• 由于当时人没有穿裤子的习惯, 需要以衣物紧密包裹才不至于 暴露身体,深衣因为“被体深 邃”而得名。
• 深衣的衣缘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交领曲裾式,一为交领直 裾式。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二、服饰是政治的一部分
•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 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 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 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 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治服装在现代社 会的地位。
历代服饰简介
目录
一、原始社会服饰
• 《韩非子•五蠹dù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 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 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国 服装史的序幕。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 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 的鲜明特征。 2.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的等级制特点。 3.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地体现出当时 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节目录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 商代衣料主要是皮、革、丝、麻,其中丝麻织物占重要 地位。商代人亦能织造极薄的绸子和提花几何纹的锦、绮。 奴隶主和贵族,平时穿色彩华丽的丝绸衣服。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 魏晋: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 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 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 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
节目录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 魏晋士人 • 玄学、道教和佛教在
魏晋时期广泛流行, 互相影响,成为一时 的风气。文人士大夫 阶层在这种时代思潮 的影响下,崇尚虚无,
东周 窄袖织纹衣 矩领,领、袖、襟、裾均有缘饰, 右侧挂玉佩。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1. 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2. 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深 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的变革。 4. 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5. 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势。
四、隋唐服饰
• 半臂 • 有对襟、套头、翻领
或无领式样,袖长齐 肘,身长及腰,以小 带子当胸结住。因领 口宽大,穿时袒露上 胸。
高髻 锦半臂 柿蒂绫长裙妇女
四、隋唐服饰
• 襦裙 •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
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 着曳地长裙,裙腰高系, 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 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 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 丽修长的感觉。
一、服饰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
•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 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 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 披看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 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 又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 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 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 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1.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 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 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 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 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 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节目录
一、原始社会服饰
• 我国原始社会的服饰在母系氏族 的繁荣时期形成配套,包括冠帽、 衣裳、套裤、护腿、鞋靴、发式、 首饰、纹彩等。山西省西安市半 坡出图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绘有 人面鱼纹图案
一、原始社会服饰
• 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新石器石器 遗址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彩陶舞蹈 盆。
• 舞蹈图每组均为五人,舞者手拉 着手,头面向右前方,右腿左前 方跨出,踏着节拍,翩翩起舞, 所着服装不易分辨,但每人头上 均有一发辫状饰物,臂部亦斜向 伸出一饰物。
3.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 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 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 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 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 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
•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 令,推行胡服骑射。胡服与中 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 差异。
• 特征是:衣长齐膝,袖子很小, 腰间束有附带钩的皮带,可松 可紧,脚上穿短筒皮靴。
• 中原上层人物惯于坐而论道, 穿长衣视为特权,一旦弃长就 短,不法古、不循礼,就成为 改革大事。
• 其衣制与中原奴隶或其他劳动 者短衣相类似;不过胡服袴是
节目录
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 涵
•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 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 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 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 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