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了解生物圈》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3.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D)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4.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
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想一想,议一议 环境、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蝙蝠

猫头鹰






向日葵朝向太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阔叶林
针叶林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淡水鱼
海水鱼
在河流中生活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
8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思考:生物因素有哪些?
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B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1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C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想一想,议一议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阳光、温度、水和二氧化碳等。
2.这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但不一定需要氧气)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 生物学部分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010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导图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生存空间等)和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如蚂蚁、蜜蜂)、共生(如珊瑚虫和藻类植物)、寄生等关系。

2.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条件称为变量)。

(2)实验过程中如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重复实验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荒漠中骆驼(适应干旱)、荒漠中骆驼刺(适应干旱)、旗形树(适应风)、海豹的皮下脂肪(适应寒冷)、5.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蚯蚓使土壤疏松,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课件(共43张PPT)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一、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一、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合作 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
小麦
101
小麦
102
想一想
• 一块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有哪些?
1 0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土壤 蚜虫 温度 瓢虫 水 杂草 小麦
北美火鸡
310
鸵鸟养殖
宠物狗
401
宠物狗
402
宠物猫
403
宠物猫
404
405
鹦鹉
406
鹦鹉
408金鱼Fra bibliotek409
鬣蜥
警犬
501
海狮顶气球
503
马戏团的大象表演
504
返回
103
玉米
玉米
104
105
水稻
106
水稻
粟(小米)
107
高梁
110
111
大豆
大豆
112
棉花
113
棉花
114
116
油菜

202

203
204

209
耕牛
210
水牛
211
牧羊犬
雪橇犬
212
双峰骆驼
213
302

304
北京鸭
306

307
北美火鸡
308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PPT课件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PPT课件全套

七年级生物上册(RJ)
七年级生物(RJ) 教学课件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想一想,议一议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阳光、温度、水和二氧化碳等。 2.这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3.为什么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 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这事例说明什么?
C
) C.温度 D.阳光
B.空气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
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
因素是 ( A.阳光
B
)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A.合作 系是 ( C ) A.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C.竞争关系 B.食物网 C.捕食
二、生态因素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 阳光、温度、水、空气、土 非生物因素 态 壤等 因 捕食、竞争、寄生、斗争、合作等 素 生物因素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
巩固练习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 当的解释是( D )
A.生物影响环境
思考:生物因素有哪些?
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
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1)捕食关系
(2)竞争关系:
水稻与杂草,水稻与水稻之间 都存在竞争关系
(3)合作关系:
同样,生物对环境也有 两种作用,即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枯叶蝶
竹 节 虫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

五、淡水生态系统
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六、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2、动植物的种类市居民和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 的人工生态系统 2、消费者主要是人,而不是动物 3、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小
二、湿地生态系统
1、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 ——沼泽
3、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地球的肾”
三、海洋生态系统
1、绝大多数是浮游植物 2、动物种类多 3、生物主要受阳光、温度和海水盐度影响
四、森林生态系统
1、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2、动植物的种类繁多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绿色水库” 4、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1、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 都属 于生物圈范围。
2、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 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 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一、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在干旱地区 2、动植物的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3、穴居生活种类多 4、大都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 生物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一、生物圈的范围
地球的内部结构
生物圈的范围
有孔虫,生活于世界上最 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一、生物圈的概念: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 环境的总称。
二、关于生物圈的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件

思维导图解读——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 的水循环
重点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植物的茎叶承受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即可减 少水土流失。
(3)能够吸纳大量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一片森 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思维导图解读——植株的生长
思维导图解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重点 4.水分的运输途径
(1)茎的基本结构 • ①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思维导图解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重点 4.水分的运输途径
• 导管:位于木质部里,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 道,每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 成的,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 间的细胞壁也消失了,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
重点 1.根与根尖
• (3)根尖的各部分
名称
位置
细胞特点
根冠 根尖顶端
较大,排列不够整齐
分生区
位于根冠上面, 体积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紧密、 被根冠包围 细胞进行分裂
伸长区
位于分生区上 部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越大;细胞逐渐停 止分裂,细胞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迅速 伸长
成熟区
在伸长区的上 部
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细 胞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停止分裂,内部 细胞开始分化形成导管
• 筛管:位于韧皮部,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 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在上下相连 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细胞质通过筛孔 彼此相通。
思维导图解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重点 4.水分的运输途径
• ②草本植物茎的结构
思维导图解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课件(共47张PPT)
减少体内水分消耗
适应
根特别长
适应
能吸收更多水分
生活环境 干旱缺水
干旱缺水
皮下脂肪厚 保温
适应
寒冷海域
拟态——枯叶蝶
拟 态 竹 节 虫
保护色
冬天的 雷鸟
夏天的 雷鸟
生物能适应环境
思考:生物能适应环境,那么, 生物能影响环境吗?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在土壤活动,可以疏 松泥土(使土壤有空气)
•杂草、蚜虫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的
生长有什么影响?
空气
•这些生物与小麦之间 是什么关系?
土壤 包括水和无机盐
捕食关系
生物因素竞对争生关系物的影响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1)捕食关系: 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竞争: 两种生物 生活在一起,相 互争夺资源和空 间、领地、配偶等。
C.水、阳光、温度、空气 D.温度、阳光、水、其他鱼类
7、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8、水葫芦是从境外引进的一种净化污水的植物,水葫芦大量
繁殖使湖泊几乎看不到其他水生植物,这种现象叫做( )
A.捕食 B.竞争
C.斗争 D.合作
9、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
1、请你判断:
上晚自习时,我们常常看见许多蛾子在教室里飞来
飞去,这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 √ ( )
2、连连看:
一片树林中的猫头鹰与田鼠 一个蜂巢中的蜂王、雄蜂与工蜂 一块麦田中的杂草与小麦 一块草地上的兔子与草 一片草原上的羊和牛
合作关系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新课讲解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水的影响
雨季草原
雨季草原
新课讲解
2.温度的影响
大雁南飞
晒太阳的蛇
新课讲解 3.阳光的影响
向日葵朝向太阳
鱼:背面浅
新课讲解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观察这些松树,思考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形态的不同?
新课讲解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阴暗


新课讲解
(四)、实施计划:
(1)全班分成 10 个小组; (2)把 10 只鼠妇放进盒子的中央,静置 10 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明亮处鼠妇数目,记录于 表格中(共十次).
新课讲解
观察、记录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 暗 6 7 8 9 9 10 10 10 10 10 明 亮43 2 1 1 0 0 0 0 0
D.光照强度不够
当堂小练
3. 海洋的上层多绿藻生长,较深处生长许多海带,影响植物如此分
布的主要因素是( B )
A.海水温度
B.含盐量
C.含氧量
D.阳光
新课讲解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新课讲解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 态 因 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新课讲解
思考:探究实验的不走是怎样的呢?
(一)提出问题
新课导入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 叫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9-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PPT课件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9-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PPT课件

6、该食物链中, 蛇的数量减少, 哪些生物数量可
能变化?怎样变化?
2、14组
食物链的表示方法:
草 昆虫 鸟 蛇
食物链的写法要点: ① 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用→连接起来, 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以表示
② 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 低级消费者指向 高级消费者。
③ 食物链从生产者写起, 终止于消费者, 食物 链中不包含分解者。
4 、 9组
草原上雨量充沛, 草多的时候, 兔和羊会急剧增加, 但会无限 制的增加吗?为什么?
草兔 狼 羊
一片草原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 定的,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干扰超过 该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拓展应用
1、有些人爱吃蛙肉, 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 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物的生存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 生存空间 ,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影响 因素。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 3、生物与生物之间, 最常见的是 捕食 、
竞争 和 合作 关系。 4、生物必须 适应 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 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 也 影响 和 改变 环 境。
但会无限制的增加吗?为什么?
4 、 9组读图展示
资料分析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
11 组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真菌
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
关系是怎样的?
吃与被吃的关系
资料分析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 12 组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但不一定需要氧气)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生物学部分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010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生存空间等)和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如蚂蚁、蜜蜂)、共生(如珊瑚虫和藻类植物)、寄生等关系。

2.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条件称为变量)。

(2)实验过程中如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重复实验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荒漠中骆驼(适应干旱)、荒漠中骆驼刺(适应干旱)、旗形树(适应风)、海豹的皮下脂肪(适应寒冷)、5.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蚯蚓使土壤疏松,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了解生物圈 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了解生物圈 课件 (共21张PPT)
1、生物圈的范围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 圈的表面。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③关系:捕食、竞争、共生等。
探究演练: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命题落点】
以探究或图解的形式考查。
主干回顾
要注意!
•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
• 了解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 念、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生物 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梳理
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需要 营养 、能呼吸、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
应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
生物种类 千克体重内某种杀虫剂含量(mg)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大鱼
96
小鱼
B.小球藻
5

C.小鱼
31
水蚤
D.水蚤
15
小球藻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形式表示4种生物之间的 营养关系:
(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除了这4种生物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生
物是
,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
认识生物 了解生物圈
【复习目标】
1.明白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2.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复习重难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
【考纲指要】
《考试大纲》:要求“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环 境条件、生物间的联系;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 物链、食物网;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共39张PPT)

知识点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对于小麦田里的某一株小麦来讲,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 D ) A.麦田里的各种植物和动物 B.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 C.麦田里除小麦外的其他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 D.麦田里除这株小麦外的其他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
2.下列诗句中加点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C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判断生物是适应环境还是影响环境:将题干中的信息用“因 为……所以……”代入,从而准确判断。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 为蚂蚁在堤坝上筑巢,所以堤坝塌陷了,故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3.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 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 的。而对照组同样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 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只要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组和对照 组的关系后,就能准确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知识点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2.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
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
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13.如图是两种植物,甲植物更适应的生活环境是 A.温暖地区 B.寒冷地区 C.湿润地区 D.干旱地区
(D)
14.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C ) A.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B.竹节虫与竹枝相似 C.蚯蚓改良土壤 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相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互关系 噬菌体与
实例 蚂蚁群体 细菌
竞争关系 捕食关系 共生关系
杂草与 水稻
猎豹与 真菌与藻类的共 羚羊 生体——地衣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①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重点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的主 要非生物因素
常见实例
温度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 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
水分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 光
上觅食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生物部分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 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重点 1.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关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绿色植物
草→兔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植食动物
→ 狐→ 狼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小型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大型肉食动物
典型例题
例• 3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 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 分是 甲 。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属于 分解者 。
实验组和对照 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

对象组;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用来进行对比的组
典型例题
例 1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
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系表示如下: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重点 2.食物链和食物网
• (1)食物链: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重点 3.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3.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3)常见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
分析
至少选取10只鼠妇,不能过少,否则容易出现偶然性。可以采取 取材选样问题
多组平行或多组重复实验,来避免偶然性
实验中要保持变量的唯一,否则就不能判断实验结果与哪个变量 单一变量问题
有关。单一变量可以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的生存要依赖于环境,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制约;生物能适应环
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生 物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3.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②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水分、 温度、光照等都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如植 物生长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沙漠地区 的植物根深而叶小或变成刺,以适应干旱环境, 如仙人球,叶退化成刺;茎绿色肥厚,储存大 量的水,且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非常发达, 能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类型
实例
保护色 池塘中绿色的青蛙;北极地区白色的北极狐和北极熊
警戒色 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
拟态 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了解生物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平衡 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生 产者、消费者的确定。 • 命题角度 考查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考的重点。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圈
重点
(1)生物圈的概念 •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它是包括我们人类
重点 4.生物的富集作用
•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 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 不易排出,所以会随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 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甲→丁

(3)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 的数量不变,则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能是 甲增加,。丙减少
典型例题
解 析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 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 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甲(生产者);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属于分解者。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甲→丁,②甲→乙→丙,能量 损失较少的食物链是甲→丁。(3)在此生态系统中丁和乙以甲为食, 丙以乙为食,所以,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甲 会增加,丙会减少。
生产者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分解者 必需成分 消费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重点 1.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组成
成分及作用
非生物部分 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重点 5.生态系统的调节与平衡
• (2)生态平衡 • ①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
在一般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 ②意义: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
们要保护生态平衡。
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 A.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可以写出一条食物链:蝉→螳螂
典型例题
•例 2 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 A.月季→蚜虫→瓢虫 • B.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 C.月季←蚜虫←瓢虫 • D.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解 析 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D错误;箭
头代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C错误。
食物链 成分 营养级别 所属类型
• (1)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 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 (2)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一般来说,只 有10%~20%的能量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营养级越多,能量 消耗就越多。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大气的湿度、形成降雨;植物的枯枝落叶
在地面腐烂分解后,可以保护土壤表层;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 沙。 • ②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 食草动物的各种取食活动直接影响、改变着地表植被的情况;动物 的活动或粪便改良了土壤,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注意! ①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级数(食物链中次序)越高,种类和
数量越稀少。在建立或保护生态系统中应注意物种数量的比例。 ②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食性越单一,生存的稳定性越低。在建立或保护 生态系统时应注意尽量配入适应环境且食性广泛的物种。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解 析 叶子没有重叠是为了充分地接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属 于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典型例题
•例 2 下列诗句或谚语的描述,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D )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设计实验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3.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对照实验及设计原则 • ①单因子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
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欲处理的实验变量 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 • ②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 实验结果的预期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 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 ③可重复性原则:一次实验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经过多 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
•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解 析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
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因
此应该设置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两种环境进行对照。
思维导图解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重点 1. 生态系统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 作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 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