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暨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
1.清华大学二校门:二校门是清华的象征性建筑物,乳白色的石门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之门上端“清华园”三字出自时任军机大臣、中堂那桐之手。
二校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校园历史坐标点。
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属于古典西洋砖石结构,巴洛克风格,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学校大门。
二校门原为封闭式建筑,两侧有短墙连接东边的邮局和西边的守卫处。
当年清华学堂门纪严格,中等科低年级学生未经批准不得出校门。
后来1933年学校扩大,修建了新的校门即现在的清华大学西校门,人们便将原来大门称为二校门。
20世纪50年代曾把大门两侧的短墙拆除,只留中央主体部分,但校门庄重肃美如故。
而十年动乱它却未能逃过劫难,被红卫兵彻底砸烂。
90年代,在校友的积极倡议与集资筹备下,学校依据原始图片重建了这一校园文化。
现在的二校门已经成为新时代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同为台湾清华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的标志。
许多校友回到清华都会来此拍照留念,以寄托对母校的思念之情。
2.清华学堂:清华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
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轻装红瓦,坡顶陡起,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清华学堂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师,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
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打蜡地板,双层拉窗。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的梁实秋先生回忆:“这一部分的宿舍有较好的设备,床是钢丝的,屋里有暖气,厕所里面有淋浴有抽水马桶。
”1925年起,学校在这里开设“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赵元任,在这里汇聚,太阳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除中国通史在
同方部外,其余课程均在清华学堂117号楼教师讲授,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任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
清华学堂未作早期清华的象征,始终套吃着她那特有的历史魅力,留在了一代代清华学子的心中。
3.清华大礼堂:清华大礼堂坐落在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之一。
它是一座罗马式与希腊式的混合建筑。
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建成于1920年3月。
在当时的所有国内高等学校中,是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可容纳全校一切人员聚会。
在清华的历史上,大礼堂也是最为光荣的建筑物之一:反帝爱国运动的战前动员,胜利凯歌的演唱。
大礼堂给人留下了无数热血沸腾的故事。
4.工字厅:原名工字殿,原为满清皇室园林建筑,现用作校行政办公用。
工字厅是清华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工字厅共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院内曲廊蔓折,勾连成一座座肚里的小套院,形成这组建筑的主要特色。
厅北有白玉露太,面临荷池、遥对小丘,廊上悬有“水木清华”横额。
池面不打,作东西延伸。
北岸及西岸以土山为屏,山上松柏苍郁,一篇水清木华景色。
山之北便是万泉河,河水可灌入池中。
5.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大学校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
地处工字厅后门外,校友们常把它同颐和园的谐趣园相比,称之为“园中之园”。
水木清华一带景色的设计别具匠心。
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隐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一变而为“水木清华”
区的郑浪,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有待考证)。
“水木清华”四个字则出自晋朝诗人谢坤诗“汇丰当繁育,白云屯曾啊。
寒裳顺兰芷,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朝道光进士、咸丰、同治、道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栏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澶荡洵是仙居。
10年动乱期间,水木清华区曾遭到残暴的破坏,栏联、横匾都被当成“四旧”而取缔,门廊用青砖砌死,景色一片荒凉。
拨乱反正以后,学校又花很大人力物力尽量恢复旧观,但许多事物已无法挽回。
6.同方部:“同方”二字源于《礼记儒行》中:“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
”同方部寓意“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
同方部南侧,翠竹丛丛、灌木茂盛,隔开了它和清华学堂。
同方部初建时做礼堂用,鲁迅逝世时,师生就在此举行了追悼会,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8月27日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
1923年学校成立“德育指导部”,遂改名为“同方部”,作为课外训育的地方。
现为清华校友总会所在地。
7.古月堂:工字厅一巷之隔,有一处独立的小庭院,称“古月堂”,它正面的垂花门至今尚保存完好。
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后来被劈为女生宿舍,被清华男生称作“狐堂”,曾有许多趣话流传,后人有诗记曰:古月堂前几变更,昔年济济聚群英。
一从女禁开宿舍,两度繁花共月明。
现在是学校各总务机关所在地。
8.大师别墅:为了给高水平的大师提供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清华大学从几年前就开始规划建造“大师别墅”。
清华园里已落成的“大师别墅”一共三洞,坐落在清华校园核心地带,绿树翠竹环抱,环境幽雅,生活便利。
乳白色的两层
小楼设计简洁,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就居住在此。
9.清华园:“清华园”一词,现在可以泛指清华校园,原来则专指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东半部分。
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西边的园子起名“近春园”;东边的园子在咸丰登基之后改为“清华园”、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拱门,大宫门在今天的停车场一带,二宫门即今天的工字厅大门正额悬有咸丰皇帝亲书的匾额。
1910年,美国用庚子赔款建造的“清华学堂”,即位于清华园内,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建发展形成今天的清华大学。
10.胜因院:1946年造,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教授住宅。
因抗战期间联大曾租借昆明“胜因寺”等房屋为校舍,又因这批住宅建于胜利之后,故取名“胜因院”以资纪念。
胜因院共建住宅40所,总面积5101平方米。
居住者曾有金岳霖、梁思成夫妇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施嘉炀故居,他从1947年至2001年居住在37号达54年,现庭院内仍旧青松挺立,是管理得最好的一所故居。
胜因院现在已经有近一半被拆除,所存住宅旧貌依然,在那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周围,时常会看到一群建筑系学生在写生。
11.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iun,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
1914年冬,梁启超到清华学校作了一篇题为《君子》的演讲,就以此话寄语清华学子,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饶;如果你是君子,胸怀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了清华的校训。
12.校花:紫荆花。
把紫荆花作为校花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紫色紫荆花与校旗、校色的颜色一致,二是紫荆花在清华校庆日前后盛开。
13.清华西区体育馆: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有着极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历代校友最想向往和怀念的对象之一。
体育馆前馆建于1916—1919年,外表采用西方古典形式,馆前有陶立克式花岗岩柱廊。
后馆建于1931—1932年,与前馆巧妙相接,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体育馆初建时,称“罗斯福纪念馆”,馆外柱廊内还曾镶有“老罗斯福”的头像和纪念碑文。
解放以后,被作为国耻的残迹彻底除去。
前馆建成后,曾是国内最先进的健身房,即在当时的美国高等院校中亦不多见,馆内有篮球场,80码跑到,各种运动器械应有尽有,还有暖气、热气干燥设备。
14.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可分为总馆和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医学六个专业分馆,还可分为老馆和新馆两部分,老馆又由旧馆和扩建部分组成,总面积超过3万9千平方米。
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落成,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
其底层为办公室和教员预备室,上层是打阅览室,馆后是书库。
馆内地面用软木和花岗岩铺成,墙壁镶嵌纹理雅致的大理石。
馆内的钢书架、钢楼梯、书库的厚玻璃地板。
甚至砌墙的砖都从美国运来。
全馆的装饰设施精致而华丽,是清华学校四大建筑之一。
随着清华学校的不断发展扩大,旧馆逐渐不敷使用,于1931年、1991年两次扩建,新馆大门外墙壁上镶嵌有“逸夫馆”。
进一个世纪以后,图书馆幽雅的环境、丰富的藏书,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
钱钟书立誓扫平的就是这个图书馆,《雷雨》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15.科学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之一。
1929年理学院成立于此,以后变很快发展成为国内先进的物理、化学教育和实验基地之一,从这里共走出了80多位院士。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周培源等曾在这里讲学,并培养出如钱三强等这样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
1972年7月,杨振宁先生回国向周恩来总理呼吁“倡导一下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在多方努力下清华逐渐恢复了理学研究,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科技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
16.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春园前身是康熙皇帝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边的近春园的建筑又做了些调整。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遭到了严重破坏,沦为“荒岛”,前后达百余年。
1927年仲夏,住在附近的朱自清教授感于世故,夤夜走出家门,到这一带湖边散步,遂成一绝对嘉文——《荷塘月色》。
1979年以后,学校决定彻底改造荒岛,除“晗亭”和“吴晗塑像”外,还有假山、瀑布、草坪、鱼池。
仿建原有同名建筑“临猗榭”一座。
是院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17.清华荷塘:荷塘月色亭位于近春园东北角,内有朱自清手迹。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火烧圆明园,近春园沦为“荒岛”,直到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
但凡盛夏,仍可见红莲依依、荷叶田田,园景秀色不败,蔚为壮观。
1927年夏,住在附近的朱自清教授感于世故、夜不能寐,夤夜走出家门到这一带来散步,以其精妙的构思和生花的妙笔写下了名文《荷塘夜色》,为这处故址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从而名扬天下。
18.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胰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
1978年改名为“自清亭”以纪念朱自清先生。
很多人误以为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即源于此地,
其实不然。
《荷塘月色《的原址是在近春园环池的西北隅。
现在近春园东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
19.清华大学西门:紧邻西门的,是圆明园的南门,北大东门也在不远处,再稍微远一点的,就是颐和园。
因此,清华西门的繁忙程度,并不逊色于清华东门。
大部分访客首次与清华近距离接触的,就是清华西门。
在清华主要的几个校门:东门、南门、西门中,。
东门是变化最大的,西门和南门变化较小。
南门在十年前曾经作为最主要的校门,现在由于人流小,学校也没太重视修葺,因此有日益破败之感。
不过正因为没有改变原貌,南门也让很多老清华人倍感亲切。
20.百度网上资料: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
第一、清华是最具精神魅力的中国最高学府
梁启超先生曾在清华做题为《君子》的演讲,他引用《周易》里的话来勉励清华学子要做君子,要树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先生所言,影响深远,“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即成为清华永远的校训。
清华以紫荆和丁香为自己的校花,校旗亦为紫白两色组成,以紫色为主。
紫色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红色是火焰,是中国的国色,蓝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征,红蓝相融亦蕴含着中西文化的会通,亦是清华的历史与文化的特征。
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
“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在清华二校门北边小山下,有一块被清华校友称为“清华第一碑”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这是当年的国学研究院师生为了纪念王国维而立的,碑铭上陈寅恪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华学人精神的写照。
淡泊风骨、质朴坦诚,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清华人用自己的人生去阐述清华的精神。
第二、清华是中国综合实力最顶尖的大学
一部清华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的自强史,就是一部爱国奉献的历史。
清华,自它诞生起,就担负起民族的兴旺,中国的崛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九十余年来,清华为中国培养出了众多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奠造了宝贵的人文传统。
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在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大学教育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奠定了“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的制度架构。
在历史长河的每个阶段,清华都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第二轮(2006-2009)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整体水平排名第一的学科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首位。
在新一轮(2007)国家重点学科评定中,清华大学获得22个新设立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这一数字也居全国首位;同时在二级学科中,清华大学还获得1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加上一级重点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总共拥有了115个二级重点学科。
截止到2007年,累计荣获教学名师奖人数(国家级10人、北京市28人)、精品课程数(国家级61门、北京市70门)和优秀博士论文总数(73篇,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12)都继续保持全国高校榜首。
第三、清华拥有中国最一流的人文与社会学科
清华从建立初期就是中国的人文重镇,清华90多年的历史中,既有“老文科”,也有“新文科”。
历史上,从蜚声中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始,清华园里大师云集,贤人辈出。
清华学人以“古今融会、中西贯通”为指导思想,创造了一个影响整个时代的“清华学派”。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
今日清华,正在恢复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界的脊梁,也是中国文科从复兴到走向世界所依靠的重要力量。
点数清华文科,涵盖文、史、哲、法、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汇聚了国内一大批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并以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跻身国内文科前列,多个学科跻身国内顶尖,且与国际教育培养模式相接轨。
第四、清华拥有中国最好的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科
清华在理工科方面是国内高校当之无愧的第一。
多年来,清华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国家科技创新体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教育部的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清华大学本部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中心5个,在国内高校中均位列第1位。
在国家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建设的5个国家实验室中,清华以其在信息科技的雄厚实力,独力承担“清华信息科技国家实验室”的建设。
多年以来,清华在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索引)发表的重要科技论文均位居全国高校首位,专利授予数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学校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优势。
近年来,清华科研经费一直全国高校之首,2008年为35.91亿。
为学校的学科建议和科研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现代科技发展向着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清华利用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构建了信息学科群、建筑学科群、能源学科群、环境学科群、航空航天学科群、材料学科群、理学学科群、生
命科学与医学学科群等大的学科平台。
这些学科群中存在着大量有待探索和求证的领域,并在整个科技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占据主导位置。
这为有志于求知探索科学真理、成为科技改变社会的实践者的理工科考生提供了最广泛的选择。
第五、清华拥有中国最好的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学术大师曾芸集在这里辛勤开拓,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学家。
在中国科学院历届生物学部委员中,有30多位曾在清华生物系学习或工作过。
清华大学于2001 年建立了医学院,首任院长由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两院院士吴阶平教授担任。
为加强和促进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发展及其与其它工程学科间的交叉合作,清华大学于2004 年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以利于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为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培养医学精英人才,2006年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旨在打造迈向国际一流水准的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纳入清华大学的普通招生计划。
2009年清华大学在理学院生物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以崭新的姿态全力迎接生命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是国内声誉最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医学院,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通过强强合作,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综合优势和优良的学术氛围,与协和在医学领域中强大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部协和发展史,被称为半部中国医学发展史,协和最早开启了我国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和高等护理学教育的先河,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社会影响力。
协和具有鲜明的办学特
色,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教学上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教研复合型人才而闻名。
八十余年来,协和以培养研究生为重点,以培养八年制医学博士为特色,创造和凝聚了现代科学思想,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护理学家和医政管理家,可谓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对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协和拥有闻名国内外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附属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
协和还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为两院院士),为国内医学学科最雄厚的师资力量。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是我国培养医学博士的摇篮,也是优秀学子施展才华的向往之地,是广大有志于投身医学事业的莘莘学子的第一选择。
第六、清华拥有中国最出色的经济与管理学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经管)的使命是“跻身世界一流经管学院之列,造就未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商业领袖,贡献学术新知,以推动民族经济的伟大复兴”。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目前有15个具有国际影响和国内领先的研究中心,其中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现代管理与创新研究基地。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举办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1。
清华经济管理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是最早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中国内地商学院,被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称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高端定位、国际化、师资强大”是清华经管学科的重要特色。
清华经济管理学科拥有超豪华的顾问委员会阵容,由前院长朱镕基建立的这一顾问委员会,汇集了国内外最知名的企业家、政府管理者和国外著名商学院的院长,为学院的国际化指引方向,因此,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不仅是国际定位,而且是国际的高层次定位,在国内的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除了具有世界顶尖豪华阵容的“顾问委员会”和真正实际给学生授课的“海外特聘教授”之外,在培养方案上也与国际接轨,是国内教育培养理念最先进的。
清华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来讲:
清华的文科—“历史悠久”,
清华的理科—“再创辉煌”,
清华的工科—“遥遥领先”,
清华的未来—“无可限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清华拥有中国最雄厚的师资力量,“大师之园”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
”经过多年努力,清华已经形成了一支国际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清华现任全职教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两院院士总数72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位。
此外,清华延聘的讲席教授中有两院院士5人,双聘教授中有两院院士26人,兼职教授中有两院院士57人,各类在任教师中两院院士总人数达153人,在国内高校中遥遥领先。
863计划、973计划、攀登计划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科研计划。
目前清华现任教授中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含聘任首席科学家后调入清华的)28人,国家863计划各领域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
多年来,清华大学的教师以其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他们中有50多位当选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学术权威机构院士,其中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11人,俄罗斯国家院士11人,法兰西学院院士2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瑞士技术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共9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1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7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2人,以及国际科学院院士和国际能源科学院院士各1人,在全国高校中以较大优势领先。
第八、清华拥有中国最好的育人环境,“学在清华”
清华,有着国内最好的教育培养和人才学习成长的环境。
在国内的高校中,“学在清华”的赞誉广泛流传。
“名师上讲堂”,知名教授活跃在教学一线,是清华人才培养的重要传统。
截止到2007年,累计荣获教学名师奖人数(国家级10人、北京市28人)、精品课程数(国家级61门、北京市70门)。
在已经进行的4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评选中,清华共有18位教师当选,是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在教学上,清华大学广泛吸收世界著名大学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
清华多个院系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在多门课程上采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与世界名校共同组织课程、联合培养等重要措施,都旨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