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摘要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过程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
语感能力强的人很快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我们的学生遇到阅读篇目中这样的主观题,却很难用语言表述出那字里行间的丰富内涵,往往是一筹莫展,手足无措,究其原因就是语感差。
关键词语感阅读语文
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应该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语感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因此,高质量的安排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至关重要。
(一)抓住词语教学感悟语感。
对作品的阅读,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文字。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其语言都是经作者千锤百炼,隽永而深刻。
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
要抓作品中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赏析、
揣摩,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结合情感体验,有更深的领悟。
比如“狡猾”一词,本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的意思,而在巍巍的《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里,“狡猾”却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这个词义需要根据语境揣测才能准确理解。
“标致”是漂亮的意思,但在《藤野先生》里,却是反语,表示讽刺。
如此种种。
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就应通过分析、诱导等方式,并启发其结合生活经验,全面融会贯通,不但能知其本意,还要知其言外之意,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吟咏诵读积累语感。
掌握了词语的意义、用法只是为形成良好的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要巩固、积累语感,还必须强调诵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古时的私塾先生们也很注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也就是在有效的激发语感,在语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后成章。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也是对诵读的评价。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有感情的朗诵,利用课堂、早读时间,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苏轼的《水调歌头》,由中秋一轮明月联想到“天上宫阙”“琼搂玉宇”,阅读时,老师可先指导学生推敲、品味、体会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心情,继而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可以配以合适的音乐(比如古筝《春江花月夜》),那么学生在淡淡的伤感中,就会有一种上天
入地、涉古历今的感觉,自然就会跟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
这样的练习,不仅学生朗诵的轻重、缓急随作者的情感而跳动,久而久之,脑子里也印下痕迹,反复读,仔细读,以至烂熟于心,玩弄于股掌之间,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就会加强。
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借助多媒体丰富语感。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语感产生的摇篮。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
”中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也就限制了对课文的认知,阻碍了语感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材料丰富,画面生动,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与文章有关的多种资料,来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激发其情感,来弥补现实生活经验的不足,培养语感。
《背影》一课,父亲爬铁道买橘子一段,是课文精彩文段,表达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教师借助多媒体将文字形象化,再现惨淡凄凉的家境、老态龙钟的父亲,特别是父亲那一个个令人心酸的背影,再用适当的音乐加以渲染,我想,即便是再没有情感体验的人,也会为之感动不已,课文的主题也就在师生情感的共同体验中水到渠成地揭示得淋漓尽致。
情感把握得当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感知才能正确而全面,语感才能更加丰富。
二、借助课外阅读,加强语感
营造一种大语文的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光靠一本教材是不行的。
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词汇、句式、各种语法特点,而且使视野更开阔,从作品中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弥补生活阅历浅的不足。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
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的积累,语感培养就无从谈起。
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词语及其用法,同一个词语会在不同的句子中多次出现,多次的接触,词语及句式的使用规律就可以把握了,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含义及言外之意,也能较准确的理解,语感也随之提高。
而良好的语感,又使词汇的理解及使用越来越容易,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叶圣陶认为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作品中,作家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的特点,决定了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跟我们现实有不可分割的渊源。
作品中描写的斗转星移、风花雪月、风土人情、地域景观,所刻画的独特的人物命运、感情纠葛,以及渗透在作品中的震颤灵魂的哲理,也使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们能够借助于她,真正的体验人生百态,感悟人生之道,为更加丰富、完美学生的语感,提供了素材。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首先要有强烈而敏锐的语感。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一个重要因素。